在这一站中我将为大家讲述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居士,是三国蜀汉丞相,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他曾被刘备三顾茅庐相请,辅佐刘备联吴抗曹,三分天下。
诸葛亮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先祖世代为官,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曾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父母早逝,他与姐弟都依靠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叔父去世,他们姐弟失去了生活依靠而移居南阳。诸葛亮曾拜水镜先生司马徽为师,后隐居隆中山中。他隐居时,广结名士,密切注意时局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非常了解。人们都称他为“卧龙”。
诸葛亮
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询问统一天下之事。诸葛亮分析时局,提出夺取荆、益为基础,对内改革内政,对外联吴抗曹,向南安抚夷越,向西与诸戎交好,相机而动,准备北伐统一天下。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分析,邀得他出山相助。他辅佐刘备联吴抗曹,赤壁之战打败曹军,使得三分天下,夺取荆州。221年,刘备率军攻占益州,继而击败曹军,夺取汉中。同年,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但并没有开府,主持朝政。
223年,刘备病危,临终前他托孤于诸葛亮,言辞极其恳切。诸葛亮也表示要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为诸葛亮建府,使其得以处理日常事务。他掌管了全国的军、政、财各个方面。诸葛亮赏罚分明,对内改善与西南各族关系,施行屯田制,加强战备;对外联合东吴抗击曹魏。227年,诸葛亮决定北伐,他上疏(即著名的《出师表》)刘禅,率兵出驻汉中。他先后进行过6次北伐,多因粮草不济无功而返。234年,诸葛亮由于积劳成疾,在五丈原军中病逝,他去世前把后事托付给姜维。
刘备是怎样“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的?
汉末时期,各地纷纷起义,天下大乱。曹操居于朝廷,孙权占据东吴,豫州牧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隆中(今湖北襄樊市,一说在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拜访诸葛亮。不巧的是诸葛亮这天有事不在,刘备只好失望而回。不久,刘备又带着关羽、张飞去拜见诸葛亮。当天天气不好刮着大风下着大雪,他们冒着风雪又来到诸葛亮的住处。不料诸葛亮又外出了。张飞本来就不想来,看到诸葛亮又不在家,就催促大家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书信,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意以及想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难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刘备斋戒三天沐浴更衣,准备再去拜访诸葛亮。关羽认为诸葛亮也许不过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正的才能,没有必要再去了。张飞却主张自己去把他捆来。刘备斥责了张飞,之后他们又第三次拜访诸葛亮。他们到达诸葛亮的住处发现他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就一直站着等他醒来。诸葛亮看到刘备如此诚恳,就决定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诸葛亮为什么“七擒孟获”?
昭烈帝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立志北伐,统一天下。而此时南方不断犯蜀,诸葛亮立即出兵南征。蜀军首战大捷,擒获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不服气。诸葛亮为了让他诚心归顺,就放了他。孟获走后,诸葛亮就把叛乱的罪名推给他的副将。副将大喊冤枉,于是诸葛亮也把他放走了。副将回去后,将孟获捆送到汉营,孟获仍是不服气。诸葛亮就又放了他。孟获回去后,又派他弟弟诈降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灌醉这些人,捕获劫营的孟获。孟获还是不服,诸葛亮就第三次放了他。孟获回去后,整顿军队,相机而动。他得到消息诸葛亮单独勘察地形而出兵想劫持诸葛亮。不料,他又中计,第四次被捉。诸葛亮知道他还不服气,就又放了他。就这样孟获反复被捉了七次,才真心服输。后来南蛮再也没有侵扰过汉蜀南边,使得诸葛亮能专心北伐。
大开眼界
227年,诸葛亮认为北伐条件成熟,他临行前呈上《出师表》给刘禅,交代出师之事,希望他能亲贤臣远小人,保证北伐的大后方,光复汉室。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一心为国以及临行依恋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