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社会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对他人、对各种事物并不是冷淡无情或者无动于衷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态度。有时感到满意和幸福,有时感到不满和忧伤;有时感到高兴和喜悦,有时感到气愤和憎恶;有时感到爱慕和钦佩,有时感到恐惧和愤怒……这里所谈到的喜怒哀乐与爱憎忧愤就是情绪与情感所表现出的不同形式。
什么是情绪
千百年来,心理学家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深入的探索,对情绪的本质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学说。然而,由于情绪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再加上每个人在研究角度上的不同,至今也没有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目前,比较能被人们所能接受的定义是: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由于每个人对社会生活、对万事万物的态度千差万别,人们的情绪自然也就大为不同,即使是对待同一件事物,在每个人在生活的不同时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当然,无论情绪是如何地千变万化,情绪所涵盖的内容却具有确定性。一般说来,情绪包括以下内容:引起情绪的情境,人对情境的理解、主观体验、神经过程以及表情。
一、情绪所包括的内容
(一)引起情绪的情境(触景生情)
人的情绪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情绪的源泉是客观存在的情境。情境指的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且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与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情绪常常伴随着感觉而发生,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通常所说的“触景生情”、“对景生情”就是这个意思。例如,看见林叶飞舞、落红遍地,有人感到凄凉和孤单;看见红花遍野、漫山苍翠,有人感到喜悦和振奋,这就是触景生情。除了自然景象之外,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人体内部环境中的各种生理状况的变化,也可以作为一定的情境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
当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客观的情境只是引起人们情绪变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们对刺激情境的解释。正是由于人们对同一情境的不同理解,才使人们之间的情绪反应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二)主观体验
情绪体验与认知过程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应,但是,二者的区别也比较明显。感觉、知觉以及思维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则是对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反映,因此,情绪就表现为一种主观上的体验。没有这种主观体验,我们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已经产生了情绪。说得通俗一点,如果失去了主观体验,我们也就不知道什么是欢乐,什么是忧愁,也无法体会到人世间的幸福与关怀,爱与恨也就没有界限了。
所谓主观体验,也就是一个人对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主观体验在情绪反应的构成成分之中,起到了润滑剂一样的作用。
(三)神经生理过程
人的情绪虽然千变万化,但并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思议的事情,人的情绪与大脑的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如同其他的心理过程一样,人的情绪也是大脑的机能,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的结果,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在情绪反应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大脑皮层对皮下神经过程有着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下丘脑、网状结构与边缘系统与人的情绪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人的下丘脑与人的快乐状态联系紧密,也被称之为快乐中枢。网状结构对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使人处于清醒状态有着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林斯累在1951年的时候指出:网状结构的功能在于唤醒,它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
边缘系统是指大脑半球到间脑并且延伸到中脑的一个较大的神经结构。
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进行调节,对情绪的反应也起到一定的激活作用。
(四)情绪的外部表现
情绪的发生往往影响到身体内部与外部的某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内脏器官的生理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包括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脑电波与皮肤电波的变化以及人体内外腺体的变化。例如,人在羞愧时面红耳赤,愤怒之时呼吸的速度加快,高度紧张之时汗流浃背,这些都是情绪引起生理变化的例证。
第二,面部表情与姿势的变化。
外部表现有时比语言更能够表明情绪的变化。在很多情况下,手舞足蹈表示欢乐,垂头丧气表示忧伤,横眉竖眼表示愤怒,咬牙切齿表示憎恨。一举手、一投足常常能说明情绪的变化。面部表情在这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许多情绪,例如喜、怒、哀、乐与嘴部的肌肉的联系较为紧密。一个人在笑的时候,口角通常向后并且略微向上牵伸,嘴也顺着张开;一个人在悲伤之时,口角通常向下拉。
当然,有些人特别是粘液质的人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外部表情。,例如,有的人明明十分焦急,但是外表上却表现得很平静。因此,如果仅仅依靠观察他人的外部表情,很难判断他的情绪。
第三,声调与音色的变化。
常言道:锣鼓听音,说话听声。说明不同的情绪,所表现出来的音调也有所不同。欢喜时语调上扬、引吭高歌,悲伤时音调下降、如怨如诉。
二、情绪的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了解情绪的特点并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一个人的发展与成才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青少年的情绪具有下列特点:
第一,情绪的丰富性。
青少年时期,随着学校学习、社会生活以及劳动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青少年的情绪逐步展现出了多样化的色彩,自尊的感受与需要和自卑感的交替出现使青少年的社会性情绪也日益丰富起来。
从宏观层次上看,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中华民族越来越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青少年对祖国的四化建设以及民族的未来前途都有一定的情绪体验,由衷地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
从微观层次上看,青少年对自己、对他人的情绪体验,包括对个人前途与祖国未来关系的情绪体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绪体验、对学习重要性与必要性的情绪体验、对升学与就业的情绪体验、对人类美好合作关系的情绪体验、对外表美与心灵美的情绪体验等等也越来越丰富。
情绪的丰富性既能够极大地扩展青少年情绪体验的实际内容,也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更健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情绪的丰富性对青少年的情感升华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情绪的两极性。
情绪的两极性指的是情绪在激动性、动力性、强度和紧张度上存在着对立的状态。
从动力性上看,情绪有肯定与否定的区别。通常说来,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之时,人们就会产生肯定的情绪。例如:高兴、爱慕、喜欢、满意与幸福。人们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之时,人们就会产生否定的情绪。例如:烦恼、忧愁、憎恨、不满意与痛苦。肯定的情绪是积极的,能够增加人们的活动能力,是青少年应该大力培养的良好情绪;否定的情绪是消极的,能够降低人们的活动能力,是青少年应该着力避免的不良情绪。愉快的生活需要肯定的情绪来进行调剂,良好的情绪会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幸福与和美。
从激动性上看,情绪上存在着激动与平静的两极。激动是一种强烈的、冲动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极度恐惧。激动往往会让一个人处于一种不良的状态之中,使人们很难看清楚眼前的现实。所谓乐极生悲也多少能够说明这方面的问题。与激动相对立的是平静的情绪,这是一种十分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处于这种状态之中。平静的情绪是人们学习、生活与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如果把激动比喻为狂风暴雨,平静则是和风细雨;如果说激动是汹涌的波涛,平静则是微微起伏的波浪。激动不仅常常破坏人们良好的心情,而且还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
从强度上看,每一种情绪的强弱程度是不一样的。从高兴的角度看,既有愉快,又有狂喜;从发怒的角度看,既有微怒,又有狂怒;从不安的角度出发,既有微微的不平静,又有激动性的不安宁。在强弱的两极之间,情绪还会呈现出不同的程度。例如,从喜爱到酷爱的发展过程是:有好感到喜欢,喜欢到倾慕,倾慕到热爱,热爱到酷爱。情绪的强弱取决于某个事件对人们的意义与作用,意义越大,引起的情绪就越强烈;意义越小,引起的情绪就会越微弱。
从紧张度上看,情绪有紧张与轻松的区别。紧张与轻松通常出现在人们活动的关键时刻,这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例如,当抗洪战士抢救落水儿童之时,都会处在高度的紧张状态之中,一旦儿童被救起,他们便会感到非常高兴,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轻松的情绪体验。适度的紧张有助于人们去完成任务、克服困难,但是,过度的紧张则会使人们不知所措,甚至会使人们的精神瓦解,连最基本的行动也会随之终止。
第三,情绪的不稳定性。
由于生理与心理条件的逐步成熟,外界客观条件的制约与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往往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而且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就好像雷雨天气中的晴雨表,说变就变,起伏性较大,有一种摇摆不定的感觉。
大多数青少年在苦闷之时,心情都很沮丧,但受到鼓舞之后,又会立即为之一振;在经受挫折之时,感到委屈难受,如果获得成功,马上又转悲为喜。青少年情绪上的不稳定性与他们生理上的成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性的逐渐成熟使他们感受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同时也会在情绪上反映出来。
当然,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与自身知识经验的不足也会引起他们情绪上的波动,因为这种矛盾常常让他们困惑,很难琢磨清楚。有时候,一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一次朋友间言词上的冲突,一次与家长之间的误会,都会引起青少年情绪上的不稳定。
第四,情绪的情境性。
青少年的情绪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随着情境的改变,情绪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其实是不稳定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情境性的出现再一次说明青少年心理上的不成熟。反过来看,心理上的不成熟又使青少年的情绪在情境性的表现上更加突出。可以说,二者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情境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不稳定性的表现,在很多时候,一件小事、一个不怎么重要的小挫折都会使青少年的情绪发生极大的变化。这就使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出更大的不稳定性。
第五,情绪的强烈性。
青少年的情绪是疾风暴雨式的景观,并且常常伴随着电闪雷鸣。大部分青少年遇到高兴的事儿,通常会有如下表现: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笑逐颜开,欢天喜地。
假如遇到不顺心的事儿或者遭遇挫折,他们又会表现出另外一种情景:垂头丧气,无精打采;不理不睬,默不作声。
有的心理学家将青少年时期称之为“疾风怒涛”的时期,确实反映了青少年时期的情绪特征。
三、情绪的种类
青少年的情绪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就像天空中到底有多少星星一样,青少年到底有多少种情绪是很难说清楚的,因而情绪的分类历来就是一个十分困难而且非常复杂的问题。
许多年以来,勤勤恳恳的心理学家们都在试图确立人类的基本情绪,但由于情绪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人们研究方法的不同,其结论也就难以统一。
著名心理学家普拉奇克根据自己对情绪的强度、相似性与两极性的深入研究,确定了人类的8种基本情绪: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与憎恨。他认为,这8种情绪最为强烈,每一种情绪又具有与它性质相似、强度不同的一些情绪。普拉奇克并且因此而制成了一个情绪的三维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采用逻辑分析与因素分析的方法,制成了一个“情绪分类表”,其中提出了9种基本情绪:喜悦、兴奋、震惊、痛心、憎恶、羞耻、愤怒、恐惧与傲慢。在伊扎德看来,喜悦与兴奋、恐惧与惊骇分别是两种在性质上有一定差异的情绪。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研究方法,将人类的情绪分为18种:高兴、安静、愤怒、哀怜、悲伤、忧郁、烦闷、惊骇、恐惧、怜爱、憎恶、贪求、嫉妒、傲慢、惭愧、恭敬、羞耻、忿急。
(一)情绪的基本类别
一般说来,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人类具有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与悲哀。
1、快乐
从理论上讲,快乐是一个人在追求希望并且实现自己的期望之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一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事业的过程中,挫折与失望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如何看待挫折的,快乐有时候来自于愿望的实现,但更多的时候,则来自于人们追求希望的过程之中。
在心理学家看来,快乐的程度取决于人们实现愿望、达到目的的意外性,也就是在追求愿望过程中的那种料想不到的程度。例如,中国足球队假若与巴西足球队进行一场比赛,从实力上讲,巴西国家队的实力要比中国国家队强,因而如果巴西队一直压着中国队,并且以一球获胜,巴西队队员固然会感到高兴;但如果中国国家足球队的队员越战越勇,最终战胜了巴西队,那么,中国队队员将会表现出更大的快乐。对球迷而言,这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胜利,自然会欣喜若狂,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快乐与欣慰。
从某种意义上讲,“料想不到”的结局应该是快乐的本质。在生活中,一个百万富翁赚了10万元钱,他会无动于衷;如果一个穷光蛋赚了10万元,他会快乐得恨不能直飞云天。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呢?这就是一个快乐的本质问题。百万富翁赚了10万元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很难从心理上激起快乐的欲望;穷光蛋赚了10万元实在有点出乎意料之外,因此一下子从内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快乐感。
快乐在强度上是有差异的,从满意到狂喜要经历一个从弱到强的过程:满意愉快欢乐大喜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