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你一生必读的小故事大道理
47107700000013

第13章 时间篇——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的布(5)

徐文长见时机已到,便把早已准备好的《万年历》拿出来,递给窦太师说:“太师没读过,学生倒会背。”接着,就背诵起来,背得既流畅,又纯熟。

那窦太师果然也聪颖,真是过目不忘,等徐文长背好,他也已经记住,立刻也背了出来。但徐文长说:“太师能背,极好,不过这只是顺背,学生还能倒背呢!”说罢,就把《万年历》从尾到头,倒背了起来。

窦太师对着书,听徐文长倒背完毕,自己却背不出,只好呆呆地站在一旁。过了一会儿,徐文长问道:“太师既然有书未读,背书不熟,那么这块金牌将如何发落?”

窦太师尴尬万分,只好当着众人说:“卸了吧!”

迈克尔·乔丹出手

著名球星迈克尔·乔丹小时候长得又高又壮,他的母亲害怕他会成为学校里的“小霸王”,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叫他与人为善,学会忍耐。结果很多孩子欺负他,推他,甚至打他。

迈克尔对父亲说:“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们,但我知道这样做,妈妈会生气。”父亲静静地听完迈克尔的诉说后对他说:“你不必揍他们,但你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你不能再忍受他们的欺负,比如争取自尊,比如树立自信。”

在生活中,我们既要与人为善,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人与人之间贵在和平相处,忍让和争斗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做到二者兼顾,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确的方法。有一天,迈克尔的父母被老师叫去学校。原来迈克尔与同学们在篮球场上打球,那几个经常欺负他的孩子便设法戏弄他,但迈克尔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忍受,而是叫他们停止,他们不听,迈克尔只好把其中两个紧紧摁在篮球场上,但没有打他俩。后来,迈克尔和那两个孩子都各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握手言和。

从此,迈克尔的班上再也没有发生过那种恃强凌弱的事件,迈克尔也成为班上最受欢迎的人。后来,他还成为了无数球迷崇拜的英雄。用木炭去砸白衬衫一位父亲正在院子里干活,他的儿子帕科放学以后,气冲冲地回到家里,进门以后使劲地跺脚。看到帕科生气的样子,父亲就把他叫了过来,想和他聊聊。

帕科不情愿地走到父亲身边,气呼呼地说:“爸爸,我现在非常生气。华金以后甭想再得意了。”父亲一面干活,一面静静地听帕科说:“华金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我现在特别希望他遇上几件倒霉的事情。”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笑话别人,往往会被别人所笑话;希望别人倒霉,往往自己会更倒霉。所以,坏念头不可要,因为这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而且这些坏念头有时还会加倍地发生在自己身上。父亲走到墙角,找到一袋木炭,对帕科说:“儿子,你把前面挂在绳子上的那件白衬衫当做华金,把这个塑料袋里的木炭当做你想象中的倒霉事情。你用木炭去砸白衬衫,每砸中一块,就象征着华金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情。我们看看你把木炭砸完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帕科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他拿起木炭就往衬衫上砸去。可是衬衫挂在比较远的绳子上,他把木炭扔完了,只有几块扔到衬衫上。

父亲问帕科:“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他说:“累死我了,但我很开心,因为我扔中了好几块木炭,白衬衫上有几个黑印子了。”父亲看到儿子没有明白他的用意,于是便让帕科去照照镜子:帕科在一面大镜子里看到自己满身都是黑炭,脸上只能看到牙齿是白的。

父亲说:“你看,白衬衫并没有变得特别脏,而你自己却成了一个‘黑人’。你想在别人身上发生很多倒霉事情,结果最倒霉的事却落到自己身上了。有时候,我们的坏念头虽然在别人身上兑现了一部分,别人倒霉了,但是它们也同样在我们身上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污迹。”帕科如梦初醒。沿着圆盘爬行的蚂蚁一百多年前,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许多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并设法使它们首尾相连,绕圆盘组成一个圆形。这些蚂蚁就绕着圈儿转,说不清哪是头哪是尾。

它们似乎并没有发现周围环境一遍又一遍重复,井然有序地走了一圈又一圈,没有一只另类的蚂蚁私自走出这个圈子。

在很多时候,导致我们失败的,不是别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我们所擅长的拿手好戏。按照惯常的方式,规规矩矩地走老路子,并不总是万无一失的。在必要的时候,要敢于有所改变,有所突破。法布尔和他的助手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这群蚂蚁为何老是在兜圈子。于是,他在蚂蚁的旁边放了些食物,他想这些蚂蚁闻到了食物一定会蜂拥而上去抢夺。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些蚂蚁像中了邪似的,对食物视而不见。

法布尔和助手困惑地看着这群蚂蚁周而复始地循环着那个圈,直到七天七夜后,所有的蚂蚁都活活累死……这群蚂蚁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就是因为它们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蚂蚁平时就是仗着这种化学物质识路,寻找食物,与同伴联系、行走天下,而法布尔实验的这群蚂蚁,都沿着自己或者其他蚂蚁的留下的“标记”行走,一圈又一圈,直到死亡。偶然间的巨大发现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一次,在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一不小心烧瓶“咣当”落在了地上,糟糕!还得费时间打扫玻璃碎片,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然而,烧瓶并没有破碎,于是他弯下腰捡起烧瓶仔细观察,这只烧瓶和其他烧瓶一样普通,以前也曾有烧瓶掉在地上,但无一例外全都破成了碎片,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他就把这只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每一种成功都始于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更始于执著探索的心灵。我们常常慨叹没有机遇,但许多时候,机遇来临时往往悄无声息,而且稍纵即逝。思维是否敏捷,目光是否敏锐,是决定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不久后的一天,在别涅迪克博士走进实验室前,他看到一张报纸上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车上的多数乘客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其中一辆车的司机被一块碎玻璃刺穿面部而进入口腔。别涅迪克博士一下子想到了那只裂而不碎的烧瓶。他走进实验室拿过那只烧瓶,只见那只烧瓶的瓶壁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别涅迪克博士用刀片小心地取下一点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只烧瓶曾盛过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化学溶液,那层薄薄的膜就是这种溶液蒸发后残留下来,遇空气后产生了反应,从而牢牢粘贴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无色透明,所以一点儿也不影响视觉。“如果这种溶液,用于汽车玻璃的生产中,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乘客的生命安全系数不是更有保障吗?”

别涅迪克博士因为这个小小的发现,而荣登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的榜首。用智慧打败对手一个法国学者去非洲参与动物保护工作。那里有一种犀牛,因为“全身是宝”而遭到土著的追杀,他看到此景,心中十分悲痛。

一天,他随当地全副武装的巡逻队去森林考察,碰上三人偷猎。巡逻队迅速包围了他们,用喇叭喊话,勒令他们放下武器。偷猎者哪里会轻易投降呢?抱着武器寻找突破口。情急中,有个偷猎者率先开枪,打伤一名巡逻队员。这下激怒了大伙儿,巡逻队也举起武器还击。激战约5分钟,偷猎者知道自己势单力薄,竖起白旗投降了。

令人振奋的是,这三个被捕者中有一个就是早已挂上号的“偷猎大队长”。此人凶悍且狡猾,一直与巡逻队周旋,两年来让他们头疼不已。回到驻地,许多巡逻队员冲上来要揍“偷猎大队长”,他竟然镇定地望着他们,没有惧怕的样子。遗憾的是,那个国家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偷猎者要坐牢,所以这3个偷猎者只是被分别关押在巡逻队的黑屋子里。

开始那几天,总是有巡逻队员结伴找到“队长”,将他打得鼻青脸肿。法国学者听说了,赶去劝阻,却没有什么效果。更令学者惊慌的是:没有被抓获的偷猎者居然用金钱来巡逻队“活动”,以“营救”被捕的同伙。而巡逻队得到“好处”后,真的想放人了!学者与巡逻队交涉,最后只得到一个许可:让他与“队长”同住黑屋子,10天后准时放人。

这10天是在“教育”中度过的,因为学者带了许多书籍、图片甚至一台录像机进去。外面的人除了定时给他们送饭、放风外,什么也不管。到了放人那天,凶悍且狡猾的“队长”一反常态,与大家握手道别,还保证以后不再干偷猎行当——谁相信呢?

事实证明“队长”没有违反诺言,那块地方除了零散的偷猎者,再也没有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偷猎队出现过。

胜利属于那位法国学者。

在这个世界上,用武力打败对手并不是最聪明的做法;采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用你的观念打败他的观念,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蚂蚁王国的法律规定

一个小男孩儿在生物课得知:蚂蚁之间主要是通过气味来联系的。当一窝蚂蚁的某一只死了时,其他蚂蚁就会把它的尸体搬到公墓去。

于是他有了如下试验:

先找到蚂蚁公墓,在那里收集了一些被太阳晒干了的死蚂蚁,然后把它们揉搓成粉末,将这些粉末装入一个喷射器里,再喷射到正在蚁穴口踱来踱去的“卫兵”身上。

等不了几分钟,洞穴里的蚂蚁倾巢而出,扑向卫兵,要把它们拖到公墓去。卫兵们当然不干,奋力反抗。但是洞穴里的蚂蚁源源不断地爬出来,越来越多的蚂蚁向卫兵扑过去、扑过去……这真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混战,一场动乱就这样被掀起了。

我们判断一件事物的时候,要充分考察现实,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经验和死板的理论,否则,就可能犯主观主义的错误,造成判断上的失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动乱呢?

原来,把死蚂蚁的粉末喷洒到卫兵们身上,就会让它们染上死蚂蚁的气味。而蚂蚁王国的法律规定,凡是身上带有这种气味的蚂蚁,说明它已死亡,必须把它送往公墓。

它不是在动吗?可那能说明什么问题?蚂蚁自有蚂蚁的理,既然它身上有死蚂蚁的气味,它就只能是一只死蚂蚁!

双方争吵着,搏斗着。

“哎!我并没有死呀!”卫兵叫道,“你瞧!我的脚还在动,我的触须也在动,我还能咬呢!”

“很遗憾,亲爱的朋友,你带有死蚂蚁的气味,这就说明你已经死了,不折不扣地死了。乖乖地去公墓吧!”

蚂蚁的生理机制决定了它的愚不可及。追野兔的启示一群小伙伴们上山找野兔。

在一道山梁上,他们惊动了在茂盛的草丛中睡觉的野兔。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一个野兔猛地从草丛中跃出,拼命向山峰更高处奔跑。孩子们想,如果把野兔往山头追,野兔会累得筋疲力竭,最终成为他们的猎物。于是,便一鼓作气穷追不舍,从一道山梁追到另一道山梁,从一个沟壑跳过另一个沟壑。跑在前面的伙伴使劲投掷石块,追击野兔跑在后面的合力大声叫喊着,以震慑野兔,让其减速调转方向。

气喘吁吁地追了大半天,等到他们越过对面的山梁时,野兔早已跑得无影无踪,这让孩子们十分懊丧。

下山后,孩子们把追兔的经过详细说给休息的大人们听,大人们对他们的傻劲感到很好笑,提醒他们说:“你们犯了一个常识的错误。你们应该向下追野兔,而不应该向上追,因为野兔前腿短,后腿长,善于向高处奔跑,尤其是在遇到险情时。

如果它从高处向低处奔跑,后腿使不上力气,会接二连三地栽跟头,加速落入困境。况且,向上奔跑的时候,人容易疲劳,而野兔则恰恰利用身体的缺陷,把劣势转为优势,脱离险境。”

孩子们恍然大悟。玩性不改的他们又兴冲冲地上山,从山头向山脚搜寻刚才逃逸的野兔。不久,他们果真在野兔消失的山岭发现了啃食野草的兔子,灵活地进行思考和决策,跳出思维的定式,善于发现和利用客观规律,化劣势为优势,才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蹑手蹑脚,并没有急于惊动它,而是分头站在高处从不同的方向包抄野兔,野兔发现险情,立即跳出草丛企图向上逃跑,不料陷入了孩子们的包围圈,野兔只得向下逃跑。果如大人所言,慌乱的野兔向下跑得越快,栽的跟头越多,他们轻而易举地捕获了野兔。

羡慕华丽璀璨羽毛的乌鸦

有一次,一只乌鸦在自己的尾巴上插满了孔雀的羽毛。它心满意足,想入非非,以为亲友们一定会羡慕它华丽璀璨的羽毛,对它刮目相看;而孔雀们呢,一定会为发现了一位新姐妹而欣喜若狂,陪它步入天后的宫廷。

于是,乌鸦就昂首挺胸、神气十足地跑到孔雀跟前。

不要把别人的成果攫为己有,招摇撞骗,欺世盗名,妄图改变自己的地位;否则,真相败露,就会处于滑稽可笑的境地。可是,事与愿违:孔雀们愤怒地围拢,向乌鸦乱啄乱咬,拔去它的羽毛。乌鸦丧魂落魄,等到冲出重围时,身上的羽毛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只乌鸦厚着脸皮,又回到乌鸦群里。可是,它的外貌古里古怪,不伦不类,既不像乌鸦,更不是孔雀,别的乌鸦认不出它,对它漠然置之。

装作博学多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