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47096900000017

第17章 黑色屏幕:是操纵还是束缚?(2)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l995年,美国一个最著名的计算机罪犯被逮住了。他犯罪的主要方法是:在某个网络结点的计算机上编置一个小程序,用来截获往来通过的计算机口令密码,然后利用这些密码打入其他计算机内部。好在他的目的并不是窃取钱财,而只是恶作剧;例如,篡改某人的电话帐单、信誉记录等。后来因为他进入了一个计算机安全专家的电脑,才被发现。现在,许多公司试图对自己的信息采用自己研究的方法加密。对此,美国国会曾讨论过一项法案:必须采用统一的加密方式,并使之固定化。而事实上,这项法律久久没有通过。美国联邦调查局也由于无法监听经过加密的消息而苦恼。

当你无法抗拒网络的魅力,或是只能被迫走入网络时,你一定非常乐意有更多的口头密码来充实你的生活。它们将成为你生存必要的保证。因为,当你忘了自己在医疗网上的密码,便无法让自己得到及时的治疗;你没有购物网上的口令,便没法填饱今天的肚子;你失去了住宅卡的信息,便将无家可归;你丢失了飞机航班在线系统中的电子身份,便没法赶去参加远方亲人的婚礼。事实就这么简单:你得对自己所有生活细节的密码、口令进行分门别类的妥善管理。

有了高度信息化的网络,你想找一个时间去逛街的理由但总是不合适;你想去商场直接购物却使人觉得很奇怪。你确实不必到处奔波去寻故访友了;但是,那种在旅途中所期盼的感情将不复存在,那份经过长途跋涉终于看到挚友的喜悦将逐渐淡泊。当初人类从零散的办公走向摩天大楼集中办公;而现在美国许多公司又从高楼中将职员撤离下来,利用网络分散办公以节约租房费。交通问题可以缓解了。汽车是否也可以少生产了呢?你们每天可以一起床不用出门就开始工作。人们所需要的空间移动,正随着网络的扩张而缩小。那么,我们如何找到一个理由,来摆脱掉这种已经成为制约的方式呢?从此就不用"走路"或"坐车"了,人将越来越懒散。

我们并没有一个"车闸"来保证胯下的"自行车"按自己操纵的速度去行驶。Internet的服务正在不断发展,寄生于它上面的产品、厂家和服务商,也越来越多。它主宰着世界发展的方向。在这个网络空间里,联机电子化商业大楼、写字楼、"工业区"正逐渐地修建起来。人们又该搬迁"新居"了。Internet将必然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休闲娱乐方式,改变全球的商业风范。但人类也将必然被更多新形成的"绳索"所捆绑。请不要忘记:人类创造了这一切,又让自己去依赖这一切。你的神经系统将与网络交织,你的社会行为将受网络的制约。赶快准备好一件带有许多数量口袋的衣服,以存放你在各个网络中的电子身份卡;赶快记牢你所有网络中的密码、口令--否则,你将无法生存!

网络正慢慢地靠近你,你似乎没有任何理由不接受其"五花大绑"。

如果你准备去勇闯21世纪的网络,请给自己现今的生活留下更多的记忆。"冲浪"当中,请不要忘记现在的自我。保持自己的精神状态,不要在短时间内发生太大的变化。新事物的出现,要求你有更好的适应性。当网络对你进行"五花大绑"时,请不要忘记:只要遵守网络社会中的准则,一切安然无恙。

Internet网上的厮杀、挣扎与攫取

伴随Internet而来的,便是充斥其中的各种信息。如今,In-ternet每天被数百万计的网员狂轰滥炸着。而Werld Wide Web(简称WWW,万维网)里充斥的唯利是图性商业广告、约两千万个网址、闲聊室和色情商品,寄生着众多茫然不知所措的网络弄潮儿。

为了谋求高额的利润,人们当然不会放过Internet这块充满商机的牧地。Internet上的商家已经越来越多,大型企业利用Internet宣传自己的产品已经越来越频繁。

Internet与经济生活的关系,早就是媒体的焦点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美国著名的经济类杂志《福布斯》于今年9月份推出了"技术行业富豪排行榜",计算机信息界人士独占鳌头。排名前列者,既有微软的比尔·盖茨这等"老牌领袖",又有迈克尔·德尔(Dell公司董事长)这样的年轻后起之秀。Dell公司所以能在竞争十分激烈的PC领域里异军突起,主要是靠Internet渠道创立了直销和"零库存"的经营方式。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

什么人最有钱?能充分参与全世界信息资源共享的人最有钱。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充分利用Internet。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继《第三次浪潮》后又推出了一部书:《权力的转移》。他在这本书中提出,权力在历史上有过两种表现形式:暴力和财富。前者适用于"前工业时期";后者适用于"工业时期"。而进入"后工业时期"后,权力的形式将发生第二次转化,即由"财富"转化为"知识"。不能说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但它鲜明地体现了某种时代特征却不言而喻。这种"知识权力"中,当然也包含Internet的力量。如今,不少有远见的学者在论及Internet的作用时,已明确地把它与政治权力,甚至与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及国际新秩序联系在一起了。

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利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强大的语言文化优势,以达到暴力、金钱所无法征服的目的。

我们看到,Internet可以作为另一个信息战场。在这个战场里,充满着竞争、厮杀、攫取和冲突。商业的竞争与厮杀,将意味着巨大的财富。文明的冲突,将意味着某种思想、信息的垄断。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由于它们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所占的垄断地位,其于Internet上的的信息传播也占据着支配性,并以此对发展中国家展开文化渗透。有专家指出:"一种新的国际信息秩序可能出现。国与国之间的权利关系,很可能会受到工业上的优越条件、穿越国界的信息交流、文化主权丧失诸因素的重大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莫博依指出:几家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在信息网络上的称霸程度,已接近于文化侵略。

我们可以看到,Internet以其极大的魅力征服着每一个国家。而这种信息的尤物却形成了另一条媒介,传播着某一种思想或是某一种文化传统。开放是发展的前提。而充斥着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在通过Internet冲击中国大众时,无形中对中国的社会道德、政治、宗教甚至是某种伦理体制或者民族传统也给予了强烈的干扰。

我们必须在积极、大胆并尽早利用Internet优点的同时,发现这片领域里所进行的厮杀、挣扎是不可避免的。它对我们已经构成了某种潜在的威胁。难怪,西方的某些非英语国家对此已经表示了高度的警惕。德国、荷兰等正在加入竞争中,开始发展德语网络;东邻日本,也提出建设自己的网络环境。法国司法部长雅克·图邦今年四月份发表谈话,认为英语占主导地位的Internet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如果我们不采取什么措施,就会失去机会,我们将被殖民化。"

显然,华人上网者发现,Internet上充斥的几乎都是英文的站点,英文的各种信息、消息、新闻。西方社会的运作方式、审美观点、生活形式等,都已通过Internet慢慢地侵蚀着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的鉴赏、品味,正在发生着变化。以新加坡为例。政府在鼓励本国更多的用户使用Internet的同时,又极不满意西方评论及传媒不公允地评论自己。放纵西方文化的肆意侵染,无疑会影响到民族文化的发展。色情、暴力等污秽物,也会严重毒害本国青少年的健康。新政府颁布了一道法令,规定新加坡人不得随意访问那些带有危害公共道德、政治稳定或宗教和睦等信息内容的网站。为抗衡西方国家新闻媒介对本国的负面报道,新政府又在1995年2月将大型数据库Singapore In-fomap输入Internet,向全球几千万网络用户介绍新加坡的发展成就。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负责人认为:"如果我们任由人们利用网络别有企图,那就只怪我们自己了,有可能出现一场通过电脑网络上演的新加坡式民主辩论。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应战准备。"

我们从上例中很明显地看到了一场以Internet为主战场的信息战。强烈的火药味正扑鼻而来。Internet上的确存在的文化渗透与潜在威胁,使人们感觉到另一场"全世界范围的信息网络战"的存在。

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对Internet上的文化冲突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信息霸权"这个概念。他说:"现在Internet上绝大部分信息的提供者是欧美国家,而且其网络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到各种标准,都是由发达国家来制造和制定的。无形之中,落后的、不发达的国家就受到了种种的控制。"这种控制不仅仅在技术上,还将在文化上表现出来。发达国家通过掌握的信息影响我们的思维,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立场和观念。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通过Internet在政治和文化生活形态上进行的影响和渗透,必须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注意。我们始终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感觉到,发达的西方文明仍然在进行着另一场殖民战争。他们过去在侵略战争中所没有得到的胜利,在当代这场"战争"中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功。Internet正是西方文明的武器。

在当今信息时代,进入Internet网的关键条件是民主和人权。除了已在国际惯例中体现出来的经济权利外,享受信息交流的权利变得日益重要。发展中国家需要信息,没有这条"高速公路",步伐终将成为落后。而选择这条道路,又必然受到其他文明的强大侵染。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又该如何取得主动权呢?依靠物质力量的厮杀,似乎在这方面派不上用场。难道我们只能选择挣扎吗?

Internet上最大的信息提供者--美国,去年其投入在网络资源中的资金,居所有产业中投资的首位。我们不得不产生恐惧:这种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高技术信息社会,会损害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信息交流原本是双向的,而现在我们看到,作为中国的网民,你进入Internet时是其他西方文明对你的信息轰炸,根本找不到自己的立足点。中国在这方面的资源太少,中国企业与集团公司在这方面也投入太少。

然而,作为未来社会全新的第四媒体--Internet,如果我们不主动出击,那就只有听任西方大国的信息侵略,沦为"文化殖民地"了。

Internet上的江洋大盗

网络安全,自有网络那天起就开始存在。只是随着我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一问题才变得越来越严重。在Inter-net上的这场"黑客"(Hacker)与"反黑客"的厮杀,也越来越激烈。"黑客"在网络社会中以一种"江洋大盗"的角色进入一些本不该进入的系统或主机内,对该机密进行拷贝、修改、破坏等。其作案手段之高明,往往体现了他们的高超计算机本领。在中国,关于Internet的网络安全概念,最早可能是由"In-ternet蠕虫"开始的。1988年11月1日,康奈尔大学研究生Robert Morris在互联网上投放了一种恶意的计算机程序--"蠕虫"。这个"蠕虫"被释放入互联网后,便进行"自我复制"。它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使互联网上10%的主机无法工作,损失惨重。这件事情很快就引起了人们对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成立了许多"反黑组织"。比如,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规划局很快便组建起计算机应争小组,专门对付"蠕虫"病毒作祟期间所引起的各种事故。网络安全从此被提到日程上来。随着Internet的不断扩大,利用网络进行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将给它带来极大的灾难。

试想一下,当计算机网络真正完全占领了全世界的各行各业,所有经济的运作、股市价格的涨跌、银行巨额支票的转接,都已经被认为使用Internet可以非常可靠时,一旦有人对各金融系统的主机进行了破坏,我们可以预料,由于各行各业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程度已变得非常之高,这样的破坏将必然导致一定时期的经济危机、,严重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商业化,许多公司、企业、机构开始在Internet L进行、渺务活动。此时,竞争对手之间的厮杀,便可以用非法进入对{三公司、企事业单位等的联机数据库,攫取其关键、获取其机密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人们再也不会认为,一个一直以"无政府"为口号的公用网络上,仅仅存在完全凭兴趣和爱好的"漫游"或"冲浪"。"硝烟滚滚"的场面,实际上正在不断地爆发。

1996年9月,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主页被人篡改为"中央愚蠢局",并且其节点关闭了长达数日,导致严重事故。这起事件,其实反映了捣乱分子与警察之间在网上的斗争。

入侵计算机网络的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叫"黑客";他们潜入计算机网络,并不一定要干坏事,只是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而另一类则是"坏客";他们的所作所为令人不安。其目的是破坏联网系统,或未经允许修改与复制文件。比如前文中提到的那位在美国政府主页上"涂鸦"的人。这两类人的共同点,都是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侵入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给人类带来了非常多的好处,却也带来了不少的不安和尴尬。信息的输入和轰炸,导致太多的斗争与顽抗。人类永远不愿服输。有人就喜欢不惜一切代价入侵他人范围,而无视法律与道德的存在。武打小说里的独行侠在这个网络时代中毫无用武之地;而那些在电脑技术上当之无愧的"顶尖高手",却能"来无影,去无踪"。"加密"与"解密"、"黑客"与反"黑客"的对抗,已经构成了网络世界之中的大战,没有硝烟、鲜血,完全是电子化。而它产生的严重后果将更加惊人。

事实上,Internet正是未来战争的第四维战场。世界信息互联网的存在意味着,两国的信息已经可以发生正面的冲突。对敌国中心网络系统的破坏完全能够致其于死地。高技术战争的影子已经延伸到了Internet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