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47041500000014

第14章 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4)

某初三女生,14岁。她说自己感到很失败,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什么方面能取得成功。她对自己的评价过低,认为自己从来没有一次考试不留遗憾的。“我什么时候才能考完试不后悔呢?”、“我的考试成绩为什么老是不令人满意?”、“每次考试,为什么不是这少一步,就是将那一点忘记了?”

每次考试之前她都非常担心,是不是这次又要考砸了。而且也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她害怕考试,害怕老师发成绩单,害怕自己又出错。最放松的时候是回到自己的小屋里,想哭的时候,就咬住被角,偷偷地哭一场。晚上老是睡不着,常常半夜了,还难以入睡。最近因中考的临近,她更是愁容满面,每天复习到12点,心里还是感到不踏实。她真不敢想像,要是中考遇到不会做的难题怎么办?要是考不上重点高中,这一辈子就完了。

该生平常学习很好,父母待她也很好,对她的期望很高,希望她能考入重点高中。其父母反映该生在家学习非常自觉,从不让大人监督。每次都是钻在自己的小屋里静静地看书,妈妈做好饭,喊她出来吃饭,吃完饭又马上回到自己的房间继续看书。同时她自己学习也特别努力,每次考试均居班级前几名。特别是每次考试之前,她更是加倍复习,每天早上四五点就早早地来到学校,学校还没有开门,便独自一人站在路灯下看书。就是平常不爱说话,也不爱与同学交往,每次有集体活动时,她都以种种借口为由不去参加。

我们可以看出案例中的这位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试想一想,有哪一个学生能次次考试,门门功课都能考好考满分?学习成绩虽然已经很好了,但她总是觉得自己本应该做得更好一些,当然这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但如果对自己的表现要求得过高,甚至于不切实际时,便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即不仅不能促进自己的学习,而且还有可能妨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对于这位学生,重点是调整她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期望值。告诉她,你已经是一位很优秀很努力的学生了。“人无完人,金无赤金”,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真正的“完人”,完美的人只存在于人们的理想和想像之中,存在于他人的看法和思想之中。人都是在不足之中不断地成长和进步的,如果自己次次考试都不留一点遗憾,门门功课都考满分,那么则会觉得这样的考试没有一点意思,因为从这样的考试中你得不到任何收获。只要自己努力地学习,认真地对待考试,尽力而为就可以了,不必对自己那么苛刻,要试着学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来看待生活和学习。只要心平气和,不急不躁,就能轻轻松松地通过考试,凭自己学习的基本功,对付考试完全没有问题,因此不必对考试的难易、分数的高低而过分担心和焦虑。

案例二:

某高一男生,16岁。小学和初中一直是班级干部,升入高中后,由于重点高中“人才济济”,他不再显得突出,没有被任命为班级干部,他为此而常感到惆怅。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努力地学习,可事与愿违,经过两个学期的拼搏,不但自己的声望没有提高,学习成绩也每况愈下,而且还养成了一个坏毛病,即一到考试,他就紧张,而且常常会出现尿频尿急现象,开考的铃声一响,他就要举手报告说需要上厕所。无论考试之前,吃什么东西,都要拉肚子。可以说他几乎每次都是带病坚持考试。他对自己的学习突然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毫无希望,前途一片暗淡,感到生活没有一点意思。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生的好胜心比较重。由于环境的变化,自己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这是一种很正常也很普通的现象。环境的变迁导致他在心理上产生了落差。从“小红人”到“无人知道的小草”,每个人对此可能都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惆怅感,这种失落和惆怅感使他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之后虽然也努力奋斗,但却潜意识地产生了一种急躁、苦恼的心理情绪,时间一长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考试焦虑的出现。我们每个人都明白苦难催人奋进的道理,从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生对于自己处境的下降,也积极努力地奋斗过,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境况越来越差,以至于养成了一考试就生病的坏习惯。他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急功近利,他在学业上遭受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心急或学习不得法。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帮助这个学生分析失败的真正原因。可以让他和其他同学多进行一些交流和沟通,相互交流和切磋一下学习的方法和心得,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还要端正该生对当班干部的态度,建议他平时要注意加强锻炼身体。

案例三:

某高三复读女生,去年没有考上大学,今年又感到压力很大。父母为了给她交复读费,把家里那头快要下崽的母牛都卖了。因为她,小妹妹交不起学费,只好辍学了。她心里既感动又难过。她曾向妹妹许诺,等她考上大学,就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供妹妹读书。但是再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最近突然学不进去了。脑子里乱七八糟,一会儿是去年落榜的失意,一会儿是年迈父母的满头白发,一会儿又是妹妹那双可怜而充满期盼的双眼。上星期的模拟考试,她考得不好,老师批评了她。其实她学习成绩挺好,如果考试发挥正常的话,今年考个好学校绝对没有问题。但如果像现在这样心烦意乱下去,几个月后,很可能会重蹈覆辙,她觉得今年要是再考不上,真的是无脸见人了。

该生出现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老师和自己对自己的压力过大。由于家境的贫穷,再加上因复读而使妹妹失学的因素,使得她的心理压力更大。虽然她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但因为已经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所以她仍然害怕自己考不好。对此,可以采取疏导的方法。告诉她每个人的情绪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只要采取一些方法调节一下,消极的心理情绪便会很快就过去了。同时还要让她明白,家庭的贫寒和妹妹的失学,并不完全是由于她的原因。即使考不上学,挣不了大钱,但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帮助妹妹,比如可以申请获得政府或他人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她对自己充满信心。平时学习成绩好,考试时只要能正常地发挥出来就可以了。这次考试虽然成绩有点下降,但不要把某一次的考试分数看得过重,这只是一次模拟考试,重要的是能从错误和失败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也才能够不断地进步。老师的批评是为了让她能够更努力的学习,把学习成绩再提高一步。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考试焦虑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对考试成绩的期望。常言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虽然并不完全正确,但却能说明一个问题,即人们的期望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首先是作为学生的家长,大多数都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常常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抱有过高的期望。这次考第十名,下次还想让考个第五名,这次考第一名,下次则还想保住第一名或考个全校第一。于是为了学生的不断进步,家长便给孩子制定考试分数或名次目标。老师也是想让好的更好,坏的变好。这些想法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学生,但却不知这过高的期望给学生和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致使他们害怕自己失败,害怕自己的名次下降。还有一些学生的心态过高,总认为自己应该考满分,门门考第一,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比如案例三中的女生,偶尔的一次考试排名下降便开始“胡思乱想”。而有的学生则相反,抱着“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心态,对自己的期望值则太低。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考试成绩的期望值越高,考试焦虑的程度也会越高。

(2)自我的感觉。对于每一次考试,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从客观上来说,中考和高考与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有较大的联系,但具体到每个学生,对中考和高考的看法则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认为“考多少分无所谓,反正我家有钱,只要多拿点钱就能上好高中”,“考上考不上都行,只要我想上,让我爸我妈多拿点钱,上个自费也行”。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考不上重点高中,就不可能考上大学了”,“考不上大学我就没脸见人了”,如此看重考试,其心情自然会产生高度的焦虑。因此,对于考试的自我感觉越重要,其焦虑程度也越高。

(3)自信心。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学生,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因此不易产生考试焦虑。但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则易产生焦虑。抑郁或自卑的学生常常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更容易产生考前焦虑。

(4)复习准备的程度。准备的越充分,复习得越牢靠,学生对考试越有把握,因而不易出现焦虑情绪。

那么,如何对付考试焦虑呢?班主任不妨教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复习,熟练掌握学习的知识

一个人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多少以及是否牢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个人对考试的自信心及应试时的心理焦虑水平。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扎实,知识范围比较全面丰富,平时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模拟题,那么他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很自然地充满了信心,坦然自若地迎接考试,其焦虑水平也会随之降低;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概念未理解,公式没记住,应用不熟练,基础知识就没有掌握,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慌里慌张地应付考试,很容易会产生焦虑心理,因为他对即将来临的考试没有一点信心和把握。实践证明,大多数考试焦虑是由于平时不好好学习,考前准备不足引起的。面对考试,只有心中有底,才能做到遇考试不慌。同时也只有自己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对考试的焦虑。

2.正确认识考试

害怕考试,害怕考试的结果,这是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考试前,成绩好的学生会想这次我还能考第几名?要是考不了前几名,成绩排名下降了,怎么办?要是成绩下降了,老师会怎么看我,家长又会怎么批评我?其他同学会不会嘲笑我?学习成绩中等或比较差一点的学生则会认为,要想改变自己在老师、同学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出路只有一条,即努力考出好成绩来。就是因为这样,无论是平常成绩好的,还是平时成绩不好的,都是怀着重重顾虑和沉重的负担走进了考场,这样的心理必然会影响到考场上正常水平的发挥,有时,结果甚至会极其糟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考试的看法不正确。

今天,仍有许多人坚持“学而优则仕”的人才观。社会衡量学校的好坏,就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考核教师工作的成效,就是考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人数;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则是考试分数的高低;家长看待孩子学习的好坏,还是考试成绩的排名;学生证明自己实力和能力的惟一方法也是考试成绩。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我们的中小学生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常常会认为只有提高考试成绩,才能证明自己好好学习了,证明自己是聪明的,证明自己比别人高一等……于是,考试的分数决定了学生的一切,分数高,你就是好学生,分数低,你肯定是没好好学习。对于这种状况,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本人,都要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考试观和分数观。考试的成败并不能决定一切,某一次成绩的高低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正水平。要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奋斗了,无论成绩好坏都是问心无愧的。

3.掌握一些考试的技巧

应试技能的高低与考试的焦虑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应试技能差,考试焦虑的水平就越高,因此,应注意在平时的考试中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在审题方面,必须把题目给出的解题要求逐字看完,完全理解题目的做答要求。对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仔细读题,注意与平时做的题目有哪些“细枝末节”上的区别。在题目的类型方面,可以把题目分为三类,即完全有把握的、把握不太大的以及没有一点把握的。在答题的技巧方面,并不一定非按试题的排列顺序做答,除非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先做自己觉得完全有把握的题目,再做把握不太大的题目,最后再做没有一点把握的题目。对自己完全有把握的题目,一定要解答好,争取得满分;对把握不太大的则应尽力解答,争取得高分;对没有一点把握的题目则可尽力而为,同时不要担心害怕,因为自己做不出来的题目,别人也可能做不出来。只要尽力得到前面两类题目的高分,再在第三类题目上再得分,便能取得好成绩。在考试时间的分配方面,要做到统筹全局,利益兼顾。对于不会做的难题,不要耗费过多的时间,如果时间来不及,就果断地放弃这类硬骨头。把主要的时间放在会做的题目上,这样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收益。在检查试卷方面,对于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题目,不要轻易进行修改,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等等。

4.还要学会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

要教会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我不会做的题目,别人可能也做不出来”,“与其老是担心时间,还不如不要考虑那么多,专心做题,做完多少算多少”,“只要我努力奋斗了,即使失败了,我也不会感到后悔”等等。有的学生平时表现得非常镇静,其实这恰恰是他心虚的表现。这时如果再用积极的暗示反而无效,有时甚至会产生反作用。有效的调节方法应是直面自我的害怕和逃避心理,诚实地对待自己,“别看我表面镇静自若,其实我是害怕考试的。死要面子活受罪,还不如直面自己的问题,冷静地分析一下问题的原因所在”。有时候,害怕考试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怕自己“害怕考试”,一旦发现自己害怕考试,就立刻用积极的暗示来对付它,压制它,结果可能会引火烧身,自寻烦恼。如果能坦然地接受这种心理,把考试焦虑看作一种正常现象,顺其自然,那么考试可能就不再那么可怕了。

当然,也别忘了劳逸结合。

临考试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总喜欢拿几套试卷,让学生不停地练,惟恐漏下哪一题型,或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最好这里面的练习题在考试中能考到。这种心理都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妥的,它会增加学生考试焦虑的程度。因此,考试前一定要注意休息,考试复习一定要先紧后松,让学生在前面一段时间抓紧复习,到考试前几天要适度放松。考试前适度放松,学生考试时才会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考试前夕,家长也好,老师也罢,不要再给孩子施加压力,应帮他们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