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47041500000011

第11章 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1)

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怎么办

——别和孩子“较劲”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力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教育心理学家把逆反心理描述为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势与特定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矛盾,而产生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在12~15岁的青少年中,这种心理表现尤为明显。一旦出现这种心理状态,在他们的行动中就会产生许多反常现象。诸如让学生遵章守纪,执行《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他偏置之不理,或故意“犯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教师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有害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老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消除这种逆反心理。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要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

请看下面的案例:

某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成绩也很差,一直认为自己在老师眼里是个一无是处的人。老师叫他上课认真听讲,他偏要把桌椅弄得哐当响;老师叫他认真完成作业,他偏要把字写得极其难看;老师要求他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抽屉,他却将座位搞得更乱更脏。老师苦口婆心地劝他,他不但对老师的说教爱理不理,口里还老是嘀咕:反正我是坏孩子,反正我是最差的。

老师想尽了办法,就是说服不了他。经过观察,班主任发现这个孩子的逆反心理太重,一般的教育方式很难起作用,决定采用一个特别的办法。一天放学时,班主任请这位学生在教室里等他,告诉他老师想请他带一封信给他母亲。当着他的面,班主任写了封信,随后又故意强调了好几遍,信是写给她妈妈的,不允许他擅自拆看,然后将信留在教室,称自己去取信封让他稍等。学生点头答应,但一脸的不情愿。班主任便走出了教室,然后在教室外暗暗地观察,没一会儿,发现这孩子谨慎地打开老师的信读了起来,脸上渐渐地露出了微笑。稍后,班主任走进教室将信封好交给了他。其实,孩子原本认为老师带信是为了告状,却没想到老师在信中写了他很多闪光点,并肯定、表扬了他,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之后的日子里,学生的逆反心理渐渐减少,在老师的持续努力和帮助下,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充满理想、会犯错误,并且有时还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对待孩子的错误,教师不仅应给予宽容理解,更应给予悉心指导,帮其改正错误,而非一味训斥与打骂。训斥与打骂是不会收到预期效果的,反而会导致恶性循环,助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学生在成长中所需要的不是斥责和命令,他们需要的是信任和鼓励。

当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调适就会呈现消极影响,学校教育便不能顺利进行,进而造成矛盾冲突,严重者会造成事故,甚至酿成悲剧。积极的逆反心理却是一面明镜,如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进我们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因而,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教师首先必须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不能即时作出强烈的反应,不可以以专制的态度来命令学生必须怎么做。因为学生本来已有抵触情绪,再施以强制的手段来控制他们,只会让他们的抵触情绪更强。

要以疏导为主,多用“冷处理”。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爱狗成癖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购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宠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鱼油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把狗抓来,用双膝夹紧狗头,强迫它张大口,然后对准喉咙灌进鱼油。有一天,狗儿大力挣扎,甩脱了主人的双膝,鱼油也流得满地都是。生气之余,看到狗儿自己转过身来,静静地舔食羹匙,此时他才回过神来。原来狗所抗拒的不是鱼油,而是他喂食鱼油的方法。

这是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例子,和我们教师教育学生是多么的神似啊。我们以为我们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我们对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他们好,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拼死不从。我们觉得很难理解,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为什么会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也许,他们抗拒的仅仅是我们使用的方式,因为,我们没有采用恰当的方式让他们理解我们的苦心和爱心。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清楚,12~15岁年龄段的学生,正是由儿童时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期。其感情带有冲动性、易感性的特点,很不稳定。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明显的发展,常以成人自居并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好表现自己,喜欢争辩。这些特点是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的内部原因。掌握了这些特点后,教师一方面要相信和尊重他们,不要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一方面要尽量听取他们的合理化意见和满足其正当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和自理的能动性;同时还要帮助他们辩证地认识自己,自觉地接受教师的监督,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克服自己幼稚、冲动和依赖的缺点。

当然,防范胜于补救。我们应该努力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这比一切事后补救都更为有效。

首先,我们要纠正不科学的教育方法。

教师对学生管理教育方法失当,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的客观原因。根据我们的教育实践,有些教育管理方法确实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教师对学生卡得过死、管得过严、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只要求学生埋头读书,不关心其课外生活,使学生没有一点自由学习和活动的余地;对犯错误的学生抓住不放,不是责令检查、罚款、停课,就是上门告状或请家长,不是耐心地疏导而是疾风暴雨式的讽刺挖苦;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优秀生的缺点姑息迁就,满面春风,对差生的优点却视而不见,冷若冰霜;教师忽视身教,不能以身作则,甚至言行不一,说话不算数等等,都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外在因素。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使自己的教育和管理方法科学化,以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引导学生。班主任还必须注意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其他原因,如家长望子成龙违背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或学生达不到家长要求就惩罚;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上不正之风的矛盾,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青少年由于年龄特征而好动、好玩、好闹,如果不考虑这个特点,用成人化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们,常常适得其反。我们应当把学生的课外生活时常放在心上,力求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平衡、统一、协调,并把课外活动搞得有形、有趣、有效,满足青少年的需要。比如,开展各种比赛、郊游、参观、野炊和各种科技文艺活动,寓教于乐。这样能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向上力,防止逆反心理产生。

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办法很多,如培养班级的正确舆论,发挥舆论的牵制作用;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不断扩大班级骨干队伍,并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去团结同学;经常和学生促膝谈心,及时沟通师生的思想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为新班主任,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

学生太自负怎么办

——傲气不可长

我们先看一个教育故事:

刘飞,一个漂亮的大眼睛小男孩,思维敏捷,课堂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常在同学中间自诩“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中间横扫一大片”,“乃当代之卧龙也”,瞧,真是狂妄,一副“欲上九霄云外揽月摘星”的模样。不过,他也确实有骄傲的资本:各科考试常稳居年级第一;校内外开展的各类活动常见他抱着奖杯凯旋而归;跆拳道、国际象棋是他的特长;语文、数学作业虽常有另类解法,却又条条在理。他妈妈每次一见到我就夸儿子,说他在家如何地能言善辩,亲戚朋友都很喜欢他。

可是,随着接触的增多,我发现这个刘飞的“聪明”实际上正在悄然地引发了他的“自负”。班里同学回答问题答非所问时,他会在课堂上讽刺、嘲笑这些同学。他还经常在一些课上找些稀奇古怪的题来问老师,弄得老师“招架不住”了,他就很得意。有一次,他拿了一道题来问我,我为他的求知精神感到高兴。说实在的,那道题涉及到了一些文学知识,我当时还是费了一番脑筋去想,然后很耐心地为他讲解,结果,不见他恍然大悟的表情,而是看见他嘴角流露出一丝狡黠,我明白了,他在试探我是否“满腹才学”,我心想:好个自以为是的学生!

一天下午,我正准备上课,突然,从门口闯进来一个人,吓我一跳,原来是刘飞,我正要批评他不守纪律,谁知他已将一个塑料袋往讲台上一倒,“哗啦”一堆红皮本与几个奖杯出现在讲台上,十分耀眼。“这些都是我的获奖凭证!其他同学有这么多吗?拿出来看看!”似乎是对我说又似乎对在座的同学说。“这是数学竞赛一等奖,这是跆拳道特长生证明,这是‘航空征文二等奖’,这是……”他自顾自地介绍开了。“刘飞,这怎么回事哪?”“哼,今天上午书飞他们说我只会吹牛,没有真本事,不配当班长,现在我就要在大家面前证明,我刘飞是有真才实学的!”“书飞,有这回事吗?”我问书飞。“老师,是他先说我们是一群草包的。”书飞一脸委屈。这就是刘飞的个性,容不下一点委屈,也不容别的同学说他不好。

学校一年一度的“故事节”来临了,伴随这一节日而来的是一系列相关活动,其中,“自编故事”并结集出一本优秀故事书是最吸引学生的活动。为了让自己的故事能够入选故事集,各班学生纷纷踊跃投稿,最后学校从中筛选出一百来篇写得比较精彩的故事结集成书出版了。其中,我们班入选的故事就有十篇,入选比例还是蛮高的。刘飞投稿的故事却没有被选上。阅读课上,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看着《校园优秀故事集锦》,兴奋地念看入选同学的名字,开心地逗笑着。就在这个时候,他把书丢进了垃圾桶里。几个学生喊了起来,我这才注意到怒目圆睁满脸通红的刘飞。“刘飞,怎么回事?为什么把书丢垃圾桶里?”我尽力用平静的口吻问他。他不吭声。连问了两次都没反应。“海林,怎么回事?”我问他的好朋友。“老师,刘飞是气他写的故事没有入选!”旁边的同学把书捡回来放在他面前。我说:“看看同学们写的故事吧,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的呢,大家互相取长补短。”谁知,他一把抓过书,使劲地撕开了,口中喊道,“垃圾,这些全是垃圾,垃圾就该扔到垃圾堆里!”他拍着桌子吼道。

看着他因为气愤而失控的言行,我知道我首先应该平静下来,不能和他起冲突,否则事情将会无法收拾。“同学们自己看书吧,刘飞,咱们到办公室谈谈吧!”

办公室里,我指指椅子,让他坐下,握住他的手:“刘飞,看着我,我们来解决问题,坦诚地面对自己吧。”他眼圈微红,不敢正视我。“老师知道,你是个‘常胜将军’,这次落选了心里难受老师理解,但俗话说得好‘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偶尔的一两次失误更能让人警醒,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更有目的地前进。”“不是我的故事写得不好,而是评委们太没眼光了,王月写的《海龟寻子》,陈音海写的《月亮姐姐笑了》这么老土幼稚的故事都能入选,我的《天外来客》讲了那么多神奇的事为什么就没能入选?谁都知道我的作文是写得最好的,我还获过‘青草杯’青少年作文大赛一等奖呢!”气焰又上来了,一口气倒出了他的不满。“哦,是为这事闹情绪呀?”“我就是不服!没选上我的故事就是对我的侮辱!”天!“侮辱”一词都出来了。“知道你的故事为什么落选了吗?”“评委老土,太没眼光了,评选过程不公平!”“你先别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听我分析吧。每次故事评选都有一个标准,评委们都是老师,在这方面的把握上不会有很大偏差。你的故事虽然文笔很流畅,但可惜的是立意不高。除了故事情节怪诞离奇得没了谱外,还宣扬了一种暴力,这是不适合大家阅读的。当初我就建议你修改的。”“我不改,这就叫有想像力啊,我爸妈平时就常夸我有创新精神!”我哭笑不得:“你的‘创新’也太为所欲为了吧。”“我不管,我觉得我的故事很有看头,比那些被选入故事集的任何一个同学都写得好!”“可是,这样的故事等于是有毒的饭菜,是不能让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小孩子吃的。你是不是受了暴力动画片的影响啊?”“那我也不见得变坏啊!”“我看也差不多了。把不是你的书丢你垃圾桶里不算还把它撕了,对老师拍桌子,语言蛮横无理。你自己说说,这算什么行为?”他不吭声了。“每一件事情发生都有一定的理由,你只能用客观的态度去正视它,不要意气用事,这于事无补。”“刚才丢书撕书是我不对,但我的故事没被选上就是不公平,我想不通。”“你的这篇故事爸爸妈妈看过了吗?”“还没呢,我想作文入选后再拿故事书给他们来个惊喜。”“看来这个惊喜没戏了。这样吧,就刚才丢书撕书的事你在班里作个检讨,至于你的故事不入选现在已成定局,我刚才告诉你的理由你回去好好想想有没有道理,最好和爸妈一起就故事的内容进行讨论,听听爸妈的意见。”

放学时我和刘飞的妈妈取得了联系,把这事儿原原本本告诉了她,并让她和刘飞爸爸晚上专门就这事和儿子讨论,我还特别嘱咐她别再盲目地夸儿子“有创新”之类的话。她妈有些惭愧,连称自己不懂教育,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平时总觉得儿子聪明、有思想,家里的言论环境也总是比较宽容,他说的话父母基本上抱着欣赏的态度,对儿子的评价现在看来是太武断了,儿子才会出现“拿鸡毛当令箭”的情况,今晚会和儿子好好交流。

这之后刘飞再也没提故事的事,只是经常把他一本剪贴本带来班里让同学们传看,剪贴本上贴的是他曾经在一些少儿刊物上发表的文章。

案例反映的是自负问题。瞧不起同学,拿题考老师、炫耀荣誉、不服气“故事”落选……刘飞这些恃才自傲的言行就是自负的一种表现。自负的孩子比较“目中无人”,他觉得自己的智力水平已超出了同龄人,他就没必要与同龄人处于同一个“档次”上了,他已有资格发号施令,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往往是不考虑后果的。自负的孩子比较心高气傲,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那么,极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首先,会导致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