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十字簧火十分壮观
京都,在历史上作为日本的首都约达10个世纪之久。这里每年都有许多重要活动,照亮夜空的“大”字形篝火便是其中的一项。
“大”字篝火是一种佛教活动,人们对这一活动的起源解释不一。京都东部如意山的“大”字形篝火,是规模最大的。这座山也因它的篝火而闻名遐尔。
“大”字象征人的躯体,据佛教经典中说,人是被75种罪恶的情欲所迷,因此,用75堆篝火组成的“大”字可以驱除人的罪恶情欲。
“大”字的一横长80米,撇和捺各长100多米,用每隔5米一堆的松树枝组成。在每年8月16日晚8时同时点燃。这时,人们争饮盘中的水或酒,相信可以预防瘫痪。
同一天夜里,京都附近山巅还有另外4处篝火。届时,全市霓虹灯一齐熄灭,5处篝火熊熊,映红了京都夜空,景色十分壮观。
118.花的象征表达心清
花是美的,爱花爱美该是人的天性。而法国人对花则有一种偏爱。他们在院子里养花在室内插花,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总不忘记送上束鲜花。然而,在法国人心目中,花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不同的花表示不同的感情,因此给亲友送花也要有挑选花的知识。
例如:玫瑰花象征美丽,兰花象征热情,郁金花表达爱慕之情,而金盏花则象征悲伤。百合花象征庄重和尊敬,金合欢花象征信赖和安全,金鱼草(也叫龙头花)表示自信,石竹代表奔放和幻想。牡丹在法国人眼中象征拘谨和害羞,水仙花象征自爱,大丽花表示新鲜和新颖。千万不可送菊花给法国朋友,因为在法国菊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119.手帕功能必须弄清
古代希腊人、罗马人、雅典人早就使用手帕了。雅典人通常将手帕作为一种装饰品,握在手中外出散步,以示悠闲快乐。希腊人在18世纪前,当陶醉于美妙的音乐时,就情不自禁地挥帕起舞。罗马人的白色短衬衫里夹一块手帕,纯粹是为了擦汗,而绝不能用来擦鼻涕。当时,如果有一个女子用手帕擦鼻涕。男方甚至可以据此提出离婚。
有许多国家却有不同的风俗,手帕并不用来擦“手”。而专门用来擦鼻子。英国人把麻制的手帕放在西装口袋里,而且略微露出一点点。美国人把手帕视为圣洁的礼品,男女青年相爱互赠,视为信物。西班牙人别出心裁地把文章印在方形手帕上发行,美其名曰“手帕周刊”。人们一旦读过手帕上的新闻后,洗去字迹,还其“庐山面目”,结果仍是一块实用的手帕。据说每个日本人平均有15条手帕之多。日本还生产一种供学习用的手帕,4块为一套,每块分别印上日英单词、英语会话或汉字。
120.忌用一火连点三烟
西方人认为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点3支烟是不吉利的,这种风俗是有来历的:据说在英国和荷兰的一次战争中,一个漆黑的夜晚,许多士兵由于抽烟暴露目标而被对方攻击,而死者多是用同一根火柴点第3支烟的人。这是因为,当划燃火柴点第一支烟时,对方发现目标拿起枪来;点第2支烟时,给对方瞄准的时间,当点第3支烟时,对方正好扣动扳机。打这以后。西方人点烟忌点第3人,这已成了习俗。
121.见面礼节各有差别
世界各国与地区间的风俗习惯往往有很大差异,因此各国的见面礼节也各不相同。
阿拉伯人彼此见了面,将右手举在额前,左手贴胸,表示情意。
尼日利亚人的见面礼是各自用大拇指在手上轻轻弹几下,以示问好。
非洲的坦噶尼喀人,在见面时,各自先拍拍自己的肚皮,然后鼓掌握手。拍肚皮表示不愁吃穿,身体健康;鼓掌握手,表示相互庆贺与祝福。
在摩洛哥,家里有客人来访,主人要敬茶三杯,客人则必须饮完,然后才促膝谈话。
太平洋某些岛屿上的居民,彼此见了面,互相用中指勾住,然后用力向自己身边拉,表示亲热和友好。
122.亲朋好友客来敬酒
哀牢山区的哈尼族向来有热情好客的盛名。倘若到哈尼寨去作客,进到屋里,全家老少就主动起身让座。殷勤的主人,总会双手捧来一碗香味四溢的“闷锅酒”,请客人喝下第一碗友谊酒,表示对客人的热情和敬意。当客人接过酒碗,毫不犹豫,一饮而尽,主人便喜笑颜开,马上从火塘中取出茶罐,给客人倒上一杯浓茶,推心置腹地与之攀谈。
每逢欢乐的“苦扎扎”(六月)和“扎勒特”(十月)节。客人光临时,酒宴上摆满丰盛的菜肴,总是先让客人坐到上席,先给客人斟酒,给所有的客人斟完酒后,最先斟酒的客人还得再斟一次,表示酒源不断,吉祥幸福。席间,老年人喝着酒,趁着酒兴,情不自禁地唱起哈尼古老动听的哈巴“酒歌”,希望客人多饮几盅。这时,青年人纷纷向唱歌的老辈和客人敬酒,当老人高兴地接过酒杯和客人一饮而尽的时候,在场的人齐声喝彩,人们沉浸在团结友爱、幸福欢乐之中。从此,哈尼人尊敬客人,互相敬酒的规矩就一代一代沿袭了下来。
123.碰鼻之礼最高礼遇
新西兰的最早主人毛利人,还保存着一种远古留传下来的独特见面问候方式:碰鼻礼。
今天在新西兰居住的毛利人大约有30万,他们非常好客,对待客人诚挚而热烈,十分讲究礼节与礼貌。如果有客人来访,毛利人必定要为来客组织专门的欢迎仪式,安排下丰盛的宴席。最让客人满意的是男女老幼,倾巢出动,一边引吭高歌,一边兴致勃勃的拉着客人手舞足蹈。这一切过去以后,一定要举行毛利人传统的最高敬礼——“碰鼻礼”。主人与客人必须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次数。碰鼻的次数与时间往往标志着礼遇规格的高低;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即说明礼遇越高;反之,礼遇就低。
124.见面礼规敬鼻烟壶
敬鼻烟壶是我国内蒙蒙古族牧民招待客人最常见的见面礼。按古老的习俗,来客如是同辈,要用右手互相交换,双方都将对方的烟壶吸一下后再互换回来。如果是长辈来,则要请长辈先坐好后,自己站着与长辈交换。长辈吸过,自己不吸,然后将鼻烟壶微微向上举一下,双手捧给长辈,把自己的烟壶换回。妇女在举壶时还要轻轻碰一下自己的前额,并慢慢躬身,然后双手递给长辈。现行的礼节已经简化。有客人到家中,主人必先取鼻烟壶敬献,客嗅后,如礼以答。经过交换鼻烟壶后,即使是素不相识的生客、,也可以无拘无束地开始交谈,使来客感到亲切温暖。
鼻烟壶是牧民心爱的珍贵之物,一般用金、银或铜制成,也有用翡翠、玛瑙、珊瑚、琥珀制成,上边刻有图案。
125.鸡尾敬老团结和好
东非岛国马达加斯加是一个敬老之邦,对年长的人,特别是对老年人的尊重之举,在生活中随时可见。
例如在人多的场合,人们互致问候时,总是先向年长的人致意。就座时,年轻人要让年长者先就座。共餐时,要请年长者先用。如果吃鸡,总是把鸡尾部留给年纪最大的人。退席,得先让年长者先退。这里的人一般都羞于与人争得面红耳赤,更羞于同老人争吵。偶然发生争执时,年轻人主动退让,说:“算了,可能您是对的。”争执就这样终止了。
126.粘土待客别具一格
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岛屿上,人们招待客人的最好食物是粘土——白的、蓝的、翠绿色的粘土。用粘土待客是对客人的尊重。在伊朗,吃上也习以为常,其中最著名的马加拉特粘土酥香浓郁,被视为佳肴。
127.亲戚朋友喜喝笑酒
广西都安布努瑶的“笑酒”,已经沿袭近千年的历史。特别是逢年过节时,朋友、亲戚欢聚一堂,“笑酒”便是一种幽默的乐趣。
酒席上,男人们喝酒喝了五六成之后,于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先提出一件趣事。其他人有的应和,有的用另外一件趣事来抵消对方的事,这时,大家便畅怀大笑。
布努瑶的笑酒,有笑酒词和笑酒歌。词是把故事流畅而有节奏地吟出来。而笑酒歌则是把故事编成歌唱出来。总之,吟出来的也好,唱出来的也好。必须使人听了以后,觉得幽默好笑。笑酒既是布努瑶的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教育人、批评人的巧妙方法。现在,许多地方还流传着笑酒的故事和保留这种笑酒的习俗。有的地方还在民族节日里举行笑酒表演,极其有趣,深受布努瑶人民的喜爱。
128.奇怪习俗吃蝎子毒
山东省高唐县有一种奇怪的习俗,叫吃蝎子毒。这个活动在农历二月初二。
蝎子为蜘蛛属,长3寸多,青黑色,全身环节而成,尾部有毒钩,能注毒汁杀人。
高唐的群众,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用盐水把黄豆浸泡,24个小时之后,把水滤干,把黄豆放在锅里炒熟。炒熟黄豆就是“蝎子毒”。
其意义,认为春雷鸣动,万蛰皆惊起,而这种螫人的蝎子,也将要出蛰,要把它消灭。所以托吃黄豆之名,表示吃蝎子毒,吃尽其毒,可以避免为真正的蝎子所毒。
129.马拉松饭说多吃慢
英国人结识新友,旧朋相约,商量私事,甚至洽谈买卖,大都喜欢在饭馆进行,说得多,吃得慢。英国式的菜,一道道送上来:先冷菜、酒、小吃,然后热菜,冷饮。头道菜吃完,或者不想再吃,只要把刀叉架在盘子上,侍者就会过来把剩菜剩饭取走,再上下一道菜。但人们要在饭间交谈,说个没完没了。手里拿着刀又不动碟中食物。侍者在一旁眼巴巴瞧着,不能露出半点不耐烦的神情。尤其是商人们讨价还价,政客们钩心斗角,常常置饭菜于不顾——饭菜成了摆设,大盘大碟昂贵的美味珍品端上来,又撤下去,浪费十分惊人。
饭店是英国人传统的业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故其餐馆颇多,开业时间很长,由华灯初上到午夜更深,有人一顿饭从开门吃到打烊。
130.牛血养育保健身体
肯尼亚北部的平原地带,是马赛族人祖祖辈辈游牧和居住的地方。牛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支柱。马赛族人信奉牛是神赐予的圣物,牛身上的一切东西是最浩净的,他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牛。
采牛血的方法颇为独特。早饭前,他们选出一头高大肥壮的公牛,两个体格强壮的男子将牛头和牛尾按住,另一个人把箭射人牛脖下部,血便淌入牛皮制成的小桶中。为保证随时喝到鲜牛血,马赛族人采取轮流采血的办法,定期淘汰因长期献血体质较差的牛。马赛族人从不吃蔬菜,但体内维生素并不缺乏,这是因为他们从鲜牛血中吸取了足够的养料。
131.男人梳辫女人光头
马赛族是游牧于坦桑尼亚北部地区的一个民族。
马赛族身体都很高大,魁伟,额角宽阔,五官端正,皮肤棕黑。马赛族男子的头上都梳着无数条小细辫子,女子却光头。未成年的儿童一丝不挂,成年男女有时只在下身兜一块兽皮、草帘或用韧皮纤维制成的叫作“姆布吉”之类的东西遮丑。男子12岁,女子9岁一律要穿耳洞,挂上重达半斤以上的皮饰耳环,任其下坠,将耳洞撕裂成一大长口子。他们喜欢将血和泥巴混合在一起,涂在头上。男子投入战斗或放牧时,头上饰有狮子鬃毛,手持锋利的标枪和带有涂着一道道色彩的牛皮套的盾牌,显得异常粗犷威武。战士有时用色彩鲜艳的鸵鸟羽毛做成大圈圈挂在头上,中间仅露出面颊,作为头饰。女子则将五光十色的串珠制成二三寸宽并拼有各种花纹的扁平项因,由大到小一层层套在脖子上,年龄越大,层数越多,颈部全被箍住。除颈部外,手上脚上也要戴上红、白、黑、蓝相间的各色串珠。
132.男穿裙子别有风趣
妇女穿裙子,是许多国家的通常习惯。可是,苏格兰的男人,却爱穿着花格子短裙。这并不是他们追求时髦,而是他们的民族传统。
这种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是用花呢制作的,布面设计成连续的方格,而且方格要完整地展现出来。现在苏格兰男人穿的裙子,是沿腰部折褶缝成的,有点象我国的妇女夏天穿的“百褶短裙”。短裙前面还带有一小块椭圆形的垂巾和很宽的腰带。英国汉诺威王朝曾禁止苏格兰人穿花呢裙子,违者要处以监禁和放逐。由于苏格兰人民的斗争,终于争得了穿裙子的权利和自由。
133.牙齿越黑显得越美
傣族古代妇女有把牙齿染黑以示美观的习俗和心理。
把牙齿染黑,方法是用一种栗木烟涂牙齿:先将栗木用火熏出烟,然后再把烟用火炭烘烤在小铁片上,用手指在铁片上沾烟擦牙齿。
把牙染黑,是保护牙齿。但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审美观。于是,人们认为染得越黑就越美。
染牙齿的年龄一般是从十四五岁开始,所用的栗木和盛栗木烟的铁片由姑娘准备。地点是村子中,具体地点是姑娘常常集中的地点,时间是晚上。
因此,有人认为女子染齿,也是一种女子的成人礼。把牙齿染黑以后表示已经成人,可以进入社交界,谈情说爱。
134.长颈为美情郎暧昧
勃叨族是缅甸中部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属于克伦族的一个支系,他们自称“克高杜”,有156500多人,分布在东吁县以东和克耶邦与掸邦南部的山区。
勃叨族妇女认为脖子长的女人才算美丽。为了让脖子变长,她们在颈部会上一圈圈类似脖套的黄铜环。由于黄铜环不断增多,就使得脖颈逐渐伸长,最长的达1英尺。同时,她们还常常在铜环上面挂几条银链,装饰一些硬币,以显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勃叨族男子在选择对象时,也以脖子长为重要条件。所以妇女们很愿意忍受种种痛苦,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来换取男人的欢心。有时脖子上的皮肤被铜环擦破了,她们也不把铜环解下,以致脖子发生感染,有的甚至因此丧了命。
勃叨族妇女永远不洗脖子,也无法来擦洗脖子。但她们对脖子上的钢圈却倍加爱护。每到黄昏的时候,她们就在乡村的池塘旁或沟边,用水和稻草全神贯注地擦洗脖子上的钢圈。
135.汤加姑娘肥为漂亮
在世界许多国家里,人们都不希望身体过胖,尤其是妇女,而希望身材苗条适中,不少人还为身体太胖而烦恼,千方百计减轻体重。而在汤加群岛却大不相同,人们喜欢肥胖,把肥胖作为美的标准,无论男女老幼,都是如此。这里的男人平均身高1.8米,体重平均81公斤以上;女人平均身高1.6米,平均体重73公斤以上。
因此,想出嫁的年轻姑娘,如果不把自己养得胖胖的,就休想找到丈夫。在汤加,标志的妇女,必须肥胖,脖子要短,腰身不能细,否则就得用布一圈圈缠起来,加以掩饰,在这里,肥胖成了选择新娘的标准,越胖越时髦,越胖越漂亮。姑娘必须千方百计,加强饮食,减少消耗,让自己尽决肥胖起来。
136.三个生日要滚烂泥
侗族人这样做,其目的是使孩子从小锻炼勇敢的意志。
一个人一辈子只有3个生日要滚烂泥田:一次是5岁,一次是10岁,最后一次是15岁。
侗族有句谚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一生滚3次烂泥田,便是根据这三句话来安排的。
一个人到了5岁,从此脱离母亲善良、温柔的怀抱,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接受艰苦的磨炼了,所以,让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那边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