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瓦拉遗骨失踪之谜
切·格瓦拉是现代南美洲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一位人们心目中的游击英雄。他原名叫埃内斯·格瓦拉,由于他说话时总爱把“切”(che)这个感叹词挂在嘴边,人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切·格瓦拉”。在20世纪60年代,他曾领导玻利维亚游击队和政府军顽强对抗,这个绰号也随之传遍了南美大地和全世界。
1928年格瓦拉出生在阿根廷罗萨里奥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53年,他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毕业。毕业后,他本来可以舒舒服服地当一名医生,过着安逸的生活。可是,他却立志走遍南美大地,为人民解除病痛,选择了一条艰难、危险的道路。然而,在此后的游历途中,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人们在肉体上的病痛,而是那些蛮横、腐败的官吏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人民的现实。
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与因反对国内独裁政府而流亡海外的卡斯特罗相遇,从此,他在卡斯特罗的影响下,加入了古巴流亡革命者小组,为古巴人民推翻独裁、赢得自由而浴血奋战,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1959年,古巴革命取得了胜利,独裁者巴蒂斯塔在国内外一片反对声中逃亡。时任卡斯特罗游击队少校的格瓦拉和战友们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了古巴,他以其赫赫战功成为古巴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后来,他成为古巴公民,全身心地投入建设一个新古巴的事业中,曾经担任过古巴土改合作委员会的工业部主任、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等职,还是古巴统一革命组织全国领导委员会书记处成员。
然而,就在1956年4月,格瓦拉竟从古巴政坛上神秘地消失了。外界纷纷猜测:格瓦拉到哪里去了?是死了还是去执行什么秘密使命去了?是不是因为与卡斯特罗发生矛盾而被关进监狱或者被软禁在什么地方?
几个月后,这个谜底有了答案,原来他到非洲刚果、扎伊尔边境的密林中,建立“游击中心”,从事武装活动去了。因为,格瓦拉自从1960年起就提出“游击中心”理论,要用武装斗争实现被压迫人民对自由解放的追求。他带领一支游击队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异国他乡,但由于语言和其他种种原因,格瓦拉最后只能失望地离开了非洲,回到南美,转战在玻利维亚东南部的崇山峻岭中。在这里,他的“事业”更不顺利。当地的恶劣的自然条件使他的队员们上吐下泻,削弱了战斗力,而思想落后的居民的冷漠和不信任更使他们孤立无援。在玻利维亚政府军的围剿下,他率领的游击队被赶进了缺粮缺水的荒无人烟的山区。1967年10月8日,他率领的游击队在龙罗山峡中与政府军展开了激烈的枪战,由于寡不敌众,格瓦拉等人战败被俘,壮烈牺牲,死时年仅39岁。
格瓦拉死后,玻利维亚发表政府公告说:“有5人伤亡,其中大概有切·格瓦拉。9日上午,森特诺上校则宣布:格瓦拉已经在与政府军的战斗中被击毙。10日,奥多万将军又突然宣布说,格瓦拉在9日中午前后停止了呼吸,随后,他又改口说格瓦拉死亡的时间是在下午1点30分。这一切都使人们大惑不解,为什么同是官方的消息,却说法不一?
更令人困惑不解的是,格瓦拉的遗骨竞神秘地消失了。玻利维亚军方的巴里恩托斯和奥多万一会儿宣布格瓦拉的遗体已经被火化了,一会儿又改口说尸体埋葬在玻利维亚一个极其秘密的地方,只有他们才知道。还有人说,格瓦拉的遗骨不在玻利维亚,已经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将其带回了美国。人们只见到了他的一幅石膏画像和日记作为遗物存留在人世间。此后这个秘密一直隐藏了近30年。
1995年,一位玻利维亚的退役将军巴尔加斯·萨利纳斯——埋葬格瓦拉的惟一当事人,首次披露了事情的真相:1967年10月11日凌晨,他和另外两名军官受命用卡车将格瓦拉等人的尸体运到现在的巴列格兰德机场附近,挖土掩埋后又用拖拉机将土压平。
一石激起千层浪,拉美国家一些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法医立即组成一支挖掘小组,在这个机场附近挖了150多个洞穴,却毫无结果。两年后,他们根据当地一位村民提供的可靠线索,终于在废弃的机场跑道旁的荒野草莽中,找到了格瓦拉的遗骨。
至此,格瓦拉遗骨失踪之谜才算解开。
格瓦拉一生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予评说,但是,他那洋溢着浪漫激情和大无畏的精神,以及始终充满神秘色彩的经历,确实让人感叹不已。
马丁·路德·金遇害之谜
1968年4月4日傍晚,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洛兰停车场旅馆306室的阳台上,美国南方基督教领导会议主席、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正在同楼下停车场上的伙伴杰西·杰克逊交谈着晚间集会的事。6点23分,随着一声震耳的巨响,一颗罪恶的子弹飞来击中了金博士,鲜血立刻从其右颌和脖子上喷出,领带也被打飞了。马丁·路德·金慢慢倒下,再也没有醒来。后来接任南方基督教领导会议主席的拉尔夫,阿伯内西博士说:“金的被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1929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市,一个黑人牧师家庭。由于受父亲影响,金在莫尔豪学院读书时就立志当一名牧师。1947年,他的愿望得以实现。几年后,金来到宾西法尼亚州切斯特市克罗泽神学院深造,成为该校第一位黑人班长,被评为优秀学生,并获准在他选择的学校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金到波士顿学院就读,获博士学位。1954年,金成为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德克斯大街浸礼会的牧师。
通过社会实践,使金认识到美国种族歧视政策的罪恶。1955年12月1日,蒙哥马利黑人女裁缝罗莎·帕克斯在乘坐公共汽车时,因拒不服从汽车司机要她把座位让给白人的命令,违反蒙哥马利市公共汽车公司的座位隔离制度而被捕。该事件发生之后,黑人们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游行,最后演变成著名的抵制公共汽车运动。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金博士被推上领导岗位,并组织了一个协会领导黑人组成小汽车联营,抵制公共汽车。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在这次运动中,金博士把印度圣雄甘地的非暴力和消极抵抗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呼吁黑人放弃使用暴力,用非暴力武器来抵制和挫败种族隔离制度,运动在最后取得了胜利。他领导的这场运动揭开战后黑人民权运动高潮的帷幕。金开始崭露头角,成为黑人运动的先锋。他所大力倡导的非暴力消极抵抗主义,也吸引了大批虔诚的追随者。
1960年,金博士创立了南方基督教领导会议(斯利克),后又组织了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斯尼克),继续推行非暴力主义,在许多城市产生了一定效果,种族隔离法令很快被取消。他的演讲经常掺杂着宗教感情,通俗易懂,具有难以抵抗的魅力。特别是1963年在林肯纪念碑下发表的演说更是令人刻骨铭心。
正因金致力于和平争取民主权利,并把此项事业推向了一个更高阶段,1964年12月10日,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该项奖金最年轻的获得者。1965年,金为扩大选举中未注册黑人的投票权,发起了一场选民登记运动,2月7日,又开始进军运动,以扩大影响。最终,国会通过了确保未注册黑人投票权的权利法案。由于金的影响巨大,总统特意接见了他。在争取黑人民权的同时,金博士还积极反对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金主张非暴力主义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同时也招来自人和黑人极端分子的仇视。作为消除种族隔离的代表人物,在美国这个歧视黑人的国度里,不可避免地成了人们无情攻击和诽谤的靶子。被蔑视、被嘲笑、挨打和遭受恐吓已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的家也被炸过。这点金已充分认识到,而且还预感自己有一天被暗杀,但他认为“历史把我推到了这个位置上,如果在这场斗争中,我不履行属于自己的道义责任,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那将是既不道德又忘恩负义的!”“如果肉体死亡是我为免除我的白人兄弟姐妹的精神死亡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我的死是值得的。”果然,1968年的4月4日,到孟菲斯市刚刚一天,准备对该市1300多名清洁工人罢工进行声援活动,金博士就惨死在枪口下。
金被害的消息传遍美国,黑人狂怒了。在4月4日晚,美国20多个大城市同时爆发了空前的示威运动。每家商店被毁,狼藉一片,到处浓烟滚滚,如同战场。4月10日,黑人骚乱又扩展到168座城市。一周内就有纵火事件3700多起。与此同时,联邦调查局的侦探们忙得不可开交,到处搜捕罪犯的踪影。
那个罪恶的枪手是谁呢?
根据警方的调查,凶手是从洛兰停车场旅馆对面的雷贝尔旅馆的房间内开枪的,他在服务台登记的名字叫约翰·威拉德,案发后他就失踪了。不久,警方在距离公寓不远的大街上捡到一个包,里面装有望远镜、一台收音机、一些零星物和一支雷明顿步枪。经过对指纹的分析,终于查出凶手的真实姓名是詹姆斯·厄尔·雷,是一个惯犯,曾多次被捕。最近的一次是因持枪抢劫被判处20年监禁,于1967年4月23日从密西西比州的杰佛逊监狱逃出。但凶手雷已逃往国外。在国际警察组织的协助下,1969年3月7日,凶手在英国束手就擒。1969年3月7日,孟菲斯法庭开庭审理了马丁·路德·金被暗杀一案,在法庭上,雷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1968年7月10日,法庭作出判决,判处詹姆斯·厄尔雷监禁99年。
一桩震惊世界的谋杀案就这样了结了,但仍给后人留下许多疑问:詹姆斯·厄尔·雷为什么要谋杀金博士?他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三流窃贼,前两次越狱都被抓获,这样一个笨人为何能在1967年越狱成功,并到处旅游挥金如土?是谁给他提供了经费?他供认罪行时为什么那样坦白?
有人怀疑美国联邦调查局与此案有关。早在50年代,联邦调查局就开始注意马丁·路德·金的行动。1964年还专门制定了“消灭金小组”计划。在马丁·路德·金获诺贝尔奖之后,联邦调查局长曾送信恐吓他,要他自毙以谢国人。
在雷被判处99年监禁后,又后悔自己承认犯罪,口口声声为自己翻案,称自己是阴谋的牺牲品。他曾经向一名叫拉乌尔的武器走私者提供过一支雷明顿手枪,美国联邦调查局当时只能证实致命的子弹是从这种型号的手枪中射出去的,而现场发现的武器是否真是杀害马丁·路德·金的那支,却证据不足。1978年,法庭重新开庭审理,但认为雷提不出足够证据,法庭仍判处他对该案承担完全责任。
1998年,马丁·路德·金的家属要求对案件重新审理,因为当时在狱中囚禁的雷已68岁,患有严重的肝病,所剩时间无多。雷说,他是替罪羊。在这个案子上,黑手党、美国中央情报局以及对马丁·路德·金持反对态度的人都是被怀疑的对象。
2001年1月,马丁·路德·金被害后的第35个年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牧师对《纽约时报》记者透露,自己的父亲亨利就是杀害金博士的凶手。他说,亨利虽然不是种族主义者,但他认为金博士与共产主义有联系。因此,为了挽救整个国家的前途,他率领一个3人小组杀害了马丁·路德·金。而这位亨利先生已于1990年去世。
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之谜
理查德·尼克松,1968年当选为美国第37位总统。就是他,在中美经历了多年断交之后,首次向中国领导人伸出友好之手。由于他执政期间政绩突出,因此在1972年的总统竞选中得以连任。但在1974年8月8日,他却在电视上向全国民众发表辞职演说。说出了自己称之为“有生以来最难出口的一句话”:“所以,我将辞去总统职务,明天中午生效。”究竟是什么令这位没打完仗的总统下了战场呢?
尼克松于1913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巴·林达,在附近的尼惠蒂尔长大。他的父母亲是当地基督教教友会的信徒,以经营杂货店为生。尼克松在成长中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俭朴和勤勉。从十几岁开始,他就帮助父母经营杂货店的蔬菜分店,攒钱作为大学费用。后来,他就读于惠蒂尔大学,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而且是一位辩论家和学生会主席;之后又在杜克大学研习法律,毕业后进人律师界。二战中,他参加了南太平洋的战斗,并受到两次表彰。离开海军后,尼克松便以共和党人的身份在加利福尼亚州地区参加国会竞选,当选为国会议员。由于他对于国家在国内外的安全表示关注,赢得了声望。1950年,尼克松进入参议院,1952年,他赢得了副总统的提名,当时年仅39岁。在1952—1960年任副总统的8年时间里,他将这个传统上无关紧要的职务变成了相当重要的职务,每次竞选中他都是不屈不挠的竞争者,在艾森豪威尔总统生病时,又3次有效地填补了总统的空缺。1960年,尼克松又参加竞选总统,以微弱劣势败给约翰·肯尼迪。1962年,竞选加州州长再次失败,但是他在共和党中依然享有很高的声望。1968年,尼克松再度出山,赢得了大选。他当政后不久,立即建议国会改革选举团、征兵制度、邮政制度、税务制度以及福利制度等,并为最高法院任命了一些具有保守的法哲学思想的人。此外,他还在外交上取得了许多突破,如成功地结束了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开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关系新局面,多次访问莫斯科使美苏关系得以缓解,并达成限定核武器条约等。也正是由于他的卓越政绩,使他在1972年得以连任。如果没有“水门事件”丑闻发生,他的政治生涯将会更长。
事情起因源自1972年6月18日《迈阿密先驱报》刊载的一则新闻,即:“企图在民主党总部装窃听器的迈阿密人在华盛顿被拘留。”报道说:6月17日有5个人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所在的华盛顿水门大厦被捕。这5个人中,有四个是从迈阿密去的,其中一个自称是中央情报局的人,另3个是古巴人。他们随身携带着照相机和电子侦察设备,在安装窃听装置时被发现而被捕。警方调耷表明,那个自称是中央情报局职员的麦科德恰恰是尼克松“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安全顾问,另外四人也很可能是受雇于该委员会的特工。一时间,“水门事件”成了全国关注的爆炸性新闻。这些人为什么要在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装置?这与正在进行的总统竞选有什么瓜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