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1928年生于巴基斯坦的信德省(也叫卡拉纳地区),他的家族是当地非常显赫的曾族,拥有大量的土地。他的父亲阿·纳瓦兹·汗·布托曾任信德省的首席部长,也就是这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印巴分治前,他被英国女皇授予爵士称号。布托四岁时,就被选到卡拉纳有名的学者那里学习阿拉伯语和背诵《古兰经》。稍后,他又到修道院、教会学院学习,成绩优异。从很小时起,布托就对政治很感兴趣。16岁之后,布托到英国留学,20岁时成为一名律师,以敏捷的思维、雄辩的口才、勇敢的性格、宽广的胸怀和坚定的信仰赢得了很高的荣誉。1948年,布托又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大学求学。1951年,又赴牛津大学学法律,两年修完全部课程,获法学硕士学位。1953年,布托回国,先是在卡拉奇信徒穆斯林法学院任讲师,1954年起担任信德省青年阵线主席。28岁时,布托开始步入政坛,被米尔扎总统派往联合国工作。在阿尤布·汗执政时,他曾担任商业、新闻等十多个部长职位。1963年2月,35岁的布托被任命为外交部长,逐渐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外交家。在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后,他与阿尤布·汗总统发生政见分歧。1967年11月,布托组建了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人民党,自任主席。他走遍全国各地,宣传民主,号召人们站立起来,不要在别人面前卑躬屈膝。随着他卓有成效的组织和宣传,人民党的影响日益扩大,阿尤布·汗的统治开始动摇。1969年3月25日,阿尤布·汗下台。但巴基斯坦并未迎来民主的曙光,另一个军人独裁者叶海亚·汗担任总统。1970年12月7日,叶海亚·汗决定进行大选。人民党取得了大多数席位。1971年末,巴基斯坦发生危机,叶海亚·汗出动军队,对东巴基斯坦的东巴人民联盟实行军事镇压,印度借此发生第三次印巴战争,占领东巴基斯坦。布托率领代表团前往联合国安理会,要求联合国立即制止印度的侵略行为。孟加拉国成立后,叶海亚·汗政府垮台,布托以民选领导人的身份接收了巴基斯坦政府,担任总统。
布托执政后,开始为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政府而战,在他的推动下,1973年4月10日,国民议会制定了第一部民主宪法。根据宪法,布托的人民党在大选中获胜。他组织了人民党政府,并就任总理。
在布托执政的6年中,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在工商业管理方面,大力推行国有化改革,打击了大垄断资本家和商人的势力;在农业方面,实行土地改革,改善农民生活,颁布土地法,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在外交上,布托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推行反帝、反殖和与中国友好的外交改革,通过与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谈判,结束了印巴战争状态,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他还雄心勃勃地发展武装力量和核武器计划。
布托的改革触犯了大垄断资本家和商人的利益,加上世界各国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经济改革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实惠,国民经济反而停滞不前。同时,他的许多改革还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反对党、宗教界、亲印派等开始借此掀起反政府潮流,而且愈演愈烈。
1977年3月,巴基斯坦举行大选。布托领导的人民党获胜。但一个由地区主义者、宗教狂热分子和工业家组成的“全国联盟”却拒绝承认大选结果,声称大选中有舞弊行为,要求重新选举。在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组织了多起罢工和示威游行,由于冲突,死亡约350人,因罢工而造成的国家经济损失近10亿美元。鉴于此,布托被迫同意与全国联盟谈判,并宣布将于7月重新选举。就在双方达成协议和将要正式签字的时候,布托所信任的陆军参谋长齐亚·哈克却发动了军事政变,接管了国家政权,布托被软禁在莫里山总理别墅,10月28日被释放。齐亚·哈克上台后,对全国实行军法管制,自任首席军法执行官。1977年8月1日,巴基斯坦军方宣布,大选将于10月18日举行,军方允许各政党开展有限的竞选活动。
布托被释放后,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为了坚持自己的民主政治,他开始风尘仆仆地在全国各地巡访,发表演讲,为恢复人民民主的信念使民主党在大选中获胜而努力。
9月3日清晨,气势汹汹的军队包围了布托的寓所,将他逮捕。理由便是布托涉嫌一起政治谋杀案。
这桩谋杀案的原告是一个名叫艾哈迈德·拉扎·卡苏里的小政客,他仇人很多,曾多次被政敌追杀。3年前,他的座车在拉合尔附近遭到伏击,其父被当场打死。但是以人民党候选人资格当选国民议会议员后,又加入反对党的卡苏里却声明他才是真正的被谋杀对象。他怀疑布托总理与此有牵连,便向警方报了案。拉合尔高级法院对此案进行了调查,排除了布托与此事有任何牵连。1977年前后,卡苏里再次加入民主党,并谋求在13月的大选中成为该党的候选人,但却未能如愿。满怀怨恨的卡苏里决定以此案再次控告布托。最高法院重新对此案审理后,还是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布托参与此事,3日,布托被当局释放。他以为事情过去,继续准备大选。没想到9月17日,一群特工和警察又闯入他的寓所,再次将他逮捕。理由之一是布托违反了齐亚·哈克军政权颁布的“军官法”,危害军管政权的安全。卡苏里控告的政治谋杀案被重新提起审理,军事法庭同时以政治罪起诉布托,即将1971年印巴战争后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的分离归罪于布托。
对布托案件的审理进行了将近半年。1978年3月之后,审判的重点放在确认布托犯有谋杀罪。布托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为自己辩护,布托的夫人努斯拉特、女儿贝娜齐尔及他的支持者也一直呼吁释放布托,让他参加大选。
1978年3月18日,拉合尔高级法院依然做出了布托有罪的判决,首席法官穆斯塔克·侯赛因宣判:前总理布托因下令政治谋杀而被判处绞刑。
消息传出,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巴基斯坦全国骚乱不已,上千人上街游行,布托的一些激进的支持者甚至以自焚的方式进行抗议。在国际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也纷纷致函齐亚·哈克,希望对布托实行宽恕或减刑。但是,最高法院维持了原死刑判决。1978年4月4日,布托被执行了绞刑。
事实上,在审判布托前4个月,真正的凶手已经开始出来说话了。1978年8月,在爱尔兰电视台播送的新闻中称,侨居在爱尔兰的一位巴基斯坦商人阿卜杜勒·米尔扎对新闻媒介承认,是他在1974年借助巴基斯坦游击队的力量,暗杀了一个叫穆罕默德·艾哈迈德·汗的人,这个人便是卡苏里的父亲。但是在齐亚·哈克的军事控制下的巴基斯坦新闻机构,根本不敢报道来自爱尔兰的真实情况。
就在1979年2月6日布托被最高法院维持原判,判处绞刑的消息传出后,阿卜杜勒·米尔扎又一次对爱尔兰的新闻部门澄清,致使布托总理被判绞刑的政治谋杀案是他本人和游击队干的,不应栽在布托身上,并声明要亲自到巴基斯坦证明这件事。但是巴基斯坦对英国大使馆没收了米尔扎的护照,不准他回国作证。齐亚·哈克不能容忍布托的民主政治继续下去,当然不会让布托参加竞选而重新上台。为了达到目的,他绞尽了脑汁。卡苏里控告布托政治谋杀恰恰给他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机会。在拉合尔高级法院于1979年9月审理认为布托与该谋杀案无关后,他调走了那些批准释放布托的法官,特别选择了5名法官组成新的审判团重新进行审理。
齐亚·哈克封锁了消息,依然命令高级法院继续审判,准备以司法手段达到消灭政治家布托的目的。不管国际国内社会如何呼吁,齐亚·哈克都置之不理,最后,民主总理布托蒙冤而死。齐亚·哈克开始了军事独裁。因此,可以说,对布托的审判完全是一场由齐亚·哈克导演的政治谋杀。
布托死后,布托夫人努斯拉特及女儿贝娜齐尔高举起人民党旗帜;与齐亚·哈克的军政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完成布托未完事业,在巴基斯坦恢复民主。1988年12月,贝娜齐尔·布托宣誓就任巴基斯坦总理,成为伊斯兰国家第一个女性首脑,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经过民选的政府领导人。
密特朗枪击案之谜
弗朗索瓦·密特朗,1981~1995年期间曾任法国总统,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于1916年10月26日生于法国夏朗德省一个笃信天主教的有产者家庭,1996年1月8日去世。在法国的政坛上,他创造了好几个政治记录:自1944年8月进入戴高乐临时政府至1995年5月离开爱丽舍宫,驰骋政坛50余年,成为20世纪法国政治生涯最长的人物;1947年1月,出任退伍军人部部长,时年只有30岁,成为1804年第一帝国以来最年轻的部长,此记录迄今未破,连任两届总统,在爱丽舍宫足足呆了14个春秋,是迄今为止法国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当总统不到半年,便被确诊身患癌症,却严守机密,与疾病抗争,达13年半之久,为历代法国元首绝无仅有;以右翼分子发迹,而以左翼代表登上权力顶峰,成为法国政界一道独特的风景。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就像一部离奇的长篇小说。其中天文台公园枪击事件,就是他的政治生涯中影响至深、却又扑朔迷离的一段经历。
1959年10月15日,《巴黎新闻》头版头条披露了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极端殖民主义分子准备暗杀一批主张谈判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的人士。“悲剧有可能在明天发生。杀人凶犯别动队已经越过西班牙边境。黑名单已经确定。”
就在这天夜里,时任参议员的密特朗同几个朋友用餐后驱车回家,发现被一辆黑色轿车跟踪。密特朗故意开车转来转去,怎么也甩不掉这辆车。他急中生智,快速开到参议院南边的天文台公园,弃车而逃,翻过铁栅栏,趴在花草中。这时,背后响起一阵枪声,汽车连中七弹。当时时间为零点45分。
巴黎一时轰动。16日,巴黎各报头条均醒目报导:参议员弗朗索瓦·密特朗昨日深夜在天文台公园遭暴徒枪击,幸免于难。人们均认为密特朗必在杀人凶犯别动队所列的黑名单之首,一时间,声援和慰问的信件雪片般飞来,密特朗顿时成了“英雄”。
不料,一周之后,天文台事件却成了密特朗的一桩政治丑闻。22日,前右翼议员罗贝尔·佩斯凯向记者宣称,这起枪击案是密特朗自己策划、由佩斯凯一手执行的。他是在核实密特朗已不在车内之后,才让他的同伙阿贝尔。达于龙开枪的。佩斯凯还说,事发前,他特意给自己写了两封信,一封以“待取邮件”方式寄巴黎,一封是寄往卡尔瓦多斯的挂号信。且两封信均有邮戳为凭。他还说明,行动前,他曾于10月7日、14日和15日分别三次会见密特朗,共同策划,商定行动路线和方式方法。佩斯凯说得活灵活现,在他的描述中,天文台事件分明成了密特朗沽名钓誉的“苦肉计”。
此时此刻作为当事人的密特朗,除了矢口否认外,真是百口莫辩,拿不出任何证据。据密特朗自述,事发前佩斯凯确实三次悄悄见过密特朗,告诉他暗杀名单中他名列榜首,须小心提防。佩斯凯还出谋划策:一旦发现汽车被盯梢,千万别往家门口开,因那里无处躲藏,还是逃往天文台公园比较安全。佩斯凯要密特朗保守秘密也别向警察局报告,所以发生枪击事件后,密特朗真的信守诺言,事先没有告诉任何人,事后也没有告诉警方。但是他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无辜的。
于是,密特朗顿时从一个受害者、“英雄”变成了一个政治骗子,不仅成为政敌攻击的目标,甚至许多朋友也嗤之以鼻,纷纷离他而去。在此之前,密特朗由于其政治主张一直与戴高乐相对立,而与戴高乐势不两立。所以,在1959年1月戴高乐就任第五共和国总统之后,密特朗的政治生涯转入低谷。不仅丢掉了在前七年间历任不同部长的优势,而且还在国民议会选举中丢掉了连选连任11年的议员席位,不得不重操律师旧业。即使在1959年4月当选为参议员,但其政治影响显著变小。在这个时期出现“天文台事件”丑闻,无异于雪上加霜。密特朗几乎被逼得走投无路了。
戴高乐的首任总理米歇尔·德勃雷并不肯就此罢手,借此机会,给已被打在地的密特朗身上踩上一只脚,向参议院建议取消密特朗的议员豁免权。11月25日,参议院就此案进行讨论时,密特朗指责政府“是这桩丑事的主谋或帮凶。他援引前总理布尔热一莫努里的类似事件为自己辩护。一个月前,也是这个佩斯凯,曾经恐吓过布尔热一莫努里,后者报告了国家安全局长,佩斯凯才停止纠缠。而这次密特朗的遭遇同希尔热一莫努尔一模一样,使用的是同一手法。最终,参议院仍以175对27票通过了暂停密特朗议员豁免权的议案。这无疑加重了对密特朗的政治上和道义上的打击。
这起离奇古怪的天文台公园枪击案,迄今一直是个没有解开的谜。密特朗认为:“有人即便不想置我于死地,至少是想使我的名誉扫地。”1996年密特朗逝世后,密特朗夫人回忆说:“人们本想把他从肉体上消灭,结果,他在精神上被击垮了”。
佩凯斯的口气也变来变去,他于1959年11月4日,被指控参加议会爆炸案遭逮捕后几年,坦白天文台事件的幕后策划者是戴高乐派头面人物。1975年1月8日,他又说出了两个人的名字:“当年的总理米歇尔·德勃雷和克里斯蒂昂·德拉马莱纳。”1995年,在佩斯凯就此案编写的书中,佩斯凯又一次点了德勃雷的名。不过,他没拿出真凭实据,一般人都不相信他的说法。一般认为,此案是戴高乐派的情报部门操纵的,目的在于从政治上消灭第四共和国时期留下来的最危险的对手。当然,密特朗就是其中之一。
这件案子尽管到现在还存有不少迷惑,但却足以说明政坛波涛的险恶。但是,坚强的密特朗并没有向逆境妥协,经过奋斗,终于又登上了总统宝座,而且一干就是十四年。
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之谜
1981年11月6日傍晚,世界各大通讯社驻开罗记者均以“特急电”的形式报道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曾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于当天阅兵时遇刺身亡。噩耗传开,世人为之惊愕,这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