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执行这项任务的克拉布到底是受谁指使,他又是怎样失踪的呢?在英国,人们对此有种种猜测。有些人说,克拉布不是死于苏联人之手就是被他们走了;有人认为克拉布的后台是英国政府。但也有人不同意这两种说法,他们指出:如果克拉布真的已落入苏联人的手中,不管是死是活,苏联都应法,对这一事件保持沉默才合乎逻辑;如果说是英国海军部策划的,那么完全可以挑选一个年轻一点的潜水员。克拉布接受这项任务时,他因长期吸烟和经常酗酒历解湖评弱,并且已有6个月没下过水了。再次,如果是受官方派遣,他理应便用先进的呼吸器和配备助手;他浮出水面,说明他的呼吸器性能不良。有人猜测,是某个试图一鸣惊人的英国民间组织,或某些低层次的官员以60枚金币收买了克拉布,让他去冒这样一次险。
凡此种种,都只是猜想和推测。那个自称叫巴纳s德史密斯的人再也没有公开露面,没有他出来作证,又怎能断定谁是真正的幕后策划者呢?可怜的克拉布或许在那天就已葬身鱼腹,或许他的尸体被找到后给连同他执行的最后一次使命之谜一起被悄悄地埋葬了。
美军猪湾入侵为何失败
1961年4月17日,在美国空中的支援下,1500名经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过的古巴流亡人员组成的“2506”旅分乘13条船从尼加拉瓜的贝尔萨斯港出发,在古巴猪湾登陆。三天后,被古巴政府军击毙击伤500人,俘虏1000人,猪湾入侵宣告失败。美国的大棒政策受到沉重打击。这一天恰巧是肯尼迪总统上任后的第90天。
由美国作坚强后盾的猪湾入侵怎么会失败的呢?
入侵古巴的计划早在艾森豪威尔任期内即1960年3月就已拟就,并得到了总统的批准,当时被称作”冥王星行动”。肯尼迪总统上任后,该计划逐渐扩大:由装备有坦克、飞机的约1500名古巴流亡人员组成的“2506”旅在古巴实施两栖登陆,占领滩头,并向纵深处发展,然后将在迈阿密的古巴流亡政府空运回古巴,由它出面请求美国援助,以此最后击败卡斯特罗。但显然区区1500人是难以与卡斯特罗的20万军队相抗衡的,更不用说向纵深发展了。原来预计古巴境内有5000人左右反政府武装人员,但实际上只有50人加入了入侵部队。原计划登陆时不会遇到抵抗,并有足够时间建立滩头工事,因为估计卡斯特罗需要时间调动军队,但此幻想也破灭了。“2506”旅从一开始登陆就遭到一个多营民兵的阻击,卡斯特罗当天就调动部署好装备有坦克的部队对付入侵。出师不利,看来这一计划注定是要失败的了。
入侵失败后,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受命调查失败原因,他归纳出三个主要原因。
(1)空军支援不够
按照预定的计划,美国空军在登陆前准备出动3批共40架次B—26轰炸机,攻击约40个古巴军事目标。飞机将涂上古巴空军标记,由中央情报局的飞行员和经美国训练的古巴人联合驾驶。但是,在肯尼迪的命令下,第一批只出动了8架飞机。并在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后,完全取消了以后两批飞机的轰炸,这就使古巴空军仍拥有机场和飞机。古巴空军原来共拥有6架B—26轰炸机,4架,33教练机改装的战斗机,3架英制“海神”战斗机。经受第一次轰炸后,古巴仍有一半军用飞机支援地面部队,并炸沉了入侵部队的两艘运输船,其中一艘装着弹药。后来美军虽然派出了“博克寒”号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但由于只限于保护B—26轰炸机和运输船只,不能直接向卡斯特罗的部队和飞机开火,因而只能跟看着入侵部队被古巴政府打得落花流水。因此缺乏足够的空军支援是此次入侵的致命点。
(2)登陆地点不当
在预定的入侵计划中,特立尼达德是登陆地点,那儿离埃斯坎布雷山区较近,一旦守不住滩头阵地即可转移到那儿展开游击战。但是在入侵计划执行前夕,登陆地点被匆忙另行确定在猪湾。由于对猪湾附近地形不熟,一艘运输船撞在珊瑚礁上,耽搁了登陆人员占领滩头的时间。登陆后,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萨帕塔沼泽地,这使部队无法展开,而只能据守在弹丸之地挨打。在以后招架不住,向埃斯坎布雷山区撤退时,又被沼泽捆住了手脚。
(3)入侵计划可能泄密
卡斯特罗可能事先风闻入侵计划。入侵古巴计划早在1960年3月就已确定,并有两批近50名受到特别训练的古巴人先行潜入古巴,以便与国内反卡斯特罗的抵抗力量相联系,使国内外反政府力量里应外合,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但这些人一潜入古巴,即被捕获,卡斯特罗由此可能得知入侵计划。为了配合猪湾入侵,中央情报局还企图暗杀卡斯特罗,派杀手在卡斯特罗经常光顾的饭店等候下毒,但偏偏那段时间卡斯特罗没有露面,有消息称杀手本身为美国和古巴两边工作,可能泄露了暗杀行动。登陆前美国新闻界也有意无意地透露了一点消息。《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卷入古巴流亡人员的军事行动,而《时代》杂志则刊登了停在塔雷塔卢荣乌基地机场上的古巴反政府人员的飞机照片。在登陆前夕,美国派出8架B—26轰炸机攻击古巴军事目标,更使卡斯特罗确信入侵在即,从而作好应变准备。
由此可知,古猪湾入侵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了。
马陵之战之谜
马陵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很著名的伏击战成史记》中曾有栩栩如生的记载。战国时期,国势正盛的魏国与正在崛起的齐国交战,挥兵相向,曾从同一师习兵法的师兄弟孙膑、庞涓在不同的营垒中出谋划策。齐军采用孙膑的的“减灶法”诱魏军于马陵,一举全歼。然而,自古至今,学者们对这一战役争论不不休。争论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进行:
(1)历史上究竟有没有马陵之战?
有人认为,马陵之战与同时代齐国和魏国之间的桂陵之战实为一次战役,因为庞涓在桂陵之战中已经被俘,不可能再在马陵之战中充当魏军主将。大部分认为,马陵之战实有其事,《孙膑兵法肿的“禽庞涓”之“禽”,包含有俘虏、捉获、制服之义。庞涓在桂陵之战中既未被杀或自杀,也未被俘。只是在战败后去赵国当了人质,不久一以后就被放回了。
(2)马陵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史学界主要有四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魏与赵伐韩,韩求救于齐,齐因而出兵;另一种观点认为,魏伐赵,赵与韩共击魏,齐应韩之请伐魏;第三种观点认为,魏伐赵,赵告急于齐,齐为救赵而伐魏;第四种观点较新,认为战争的起因是魏惠王为雪桂陵惨败之耻、太子申急欲立功固宠而主动出兵。
(3)马陵之战战址何在?
关于这个问题,传统上有河北元城、山东莘县和河南新郑等多种说法。近年较流行的说法是,马陵之战发生了郯城马陵山。首先,这里的地形特点与文献相符;其次,这里出上了大量的战国时代兵器,包括魏国兵器,可以确证是一古战场;此外,这一带大量村名、地名、传说都与马陵之战相关;另外,当地方志中也有关于此战的明确记载。但是,由于史籍所记杂乱错综,后人理解不一,再兼无更充分的文献和实物证明,郯城说虽较有说明力,仍不能算做定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在哪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反对德、意、日等轴心国侵略的全球性反法西斯世界战争。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战争。它以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相继发动局部侵略战争揭开世界大战的序幕;以这三个发动侵略的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使全世界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大孽乱。
然而,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何时爆发的问题,至今仍争论不休,成了未解之谜。
一为“1931年9月18日”说,这是因为盘据在中国东北沈阳地区的日本帝国主义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了进攻,随后侵占了全东北,首先揭开了这次大战的序幕;
二为“1937年7月7日”说,这天侵华日军向驻守北平(今北京)西南郊的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历时8年之久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三为“1939年9月1日”说,这天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持此说者认为,欧洲是当时世界经济和政治重心,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战略重点,德波战争是帝国主义“列强”军事联盟之间争夺欧洲的战争。争夺欧洲霸权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决定性步骤;
四为“1936年11月25日”说,这天德国和日本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使这次大战更具备了世界性的规模;
此外,原苏联人多认为战争确是“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美国人则多认为战争起点应是“1941年12月8日”日军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等。
轰炸机失踪之谜
1987年3月,苏联一颗人造卫星拍摄到的月球照片上,出现了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国轰炸机。它停放在月球的火山口上。照片清晰,令人不容置疑。
消息传出后,立即成为轰动世界的头号新闻。
地球上的飞机怎么会“飞”到月球上去降落?是谁把它驾驶到那里去的?现在这些驾驶员都在哪里?为探索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谜团,国际上著名的科学家们组成了大型科学考察团,其中也包括了几名美国科学家。他们和苏联有关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决定将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
但是,正当他们紧锣密鼓地展开研究时,1988年7月22日晚,负责观察的人报告说:这架轰炸机失踪了,在原来的地方没有发现它的影子。苏联科学家们反复用远程相机对月球火山口进行扫描,还是什么也没有见到,甚至连它曾经停放在那儿的痕迹也丝毫没有发现。
轰炸机的突然出现,又忽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引起了科学家们的种种猜测。有人开始怀疑苏联人造卫星拍到的照片上根本没有什么轰炸机,但是拿来照片重新细看,它明明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瑞士一个研究组织的威廉·格达博士认为,这架轰炸机又大又重,又为一般飞机,它决不可能自行飞到月球上去,然而别的飞行器要把它带走,没有一架重型飞船般的飞行物是很难办到的。因此,他只能推测,可能是外星人用什么运载物把它运上月球,然后又把它运走了。
到底是不是这回事?那么现在它又在哪里?这给本来就很神秘的这架轰炸机又增添了更为神秘的色彩。
女飞行员在太平洋上空失踪之谜
1991年4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援引外电消息。1937年7月2日在太平洋豪兰岛上空失踪的美国女飞行员阿美尼姬·伊尔哈特的踪迹有了新的发现。
豪兰岛是太平洋波利尼亚群岛中的一个珊瑚小岛,长4公里,宽3公里,岛上森林茂盛,地面覆盖着一层厚厚地鹈鹕鸟粪。周围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19世纪中期,人们在岛上建了鱼场,海洋气象台,鱼类加工厂和往来不断的船只为岛上增添不少生机。然而,从1925年起,从豪兰岛不断传出许多神密莫测,令人不安的消息。过往船只在该海域突然沉没,而且连残骸和遇难者的尸体也无踪无影。为弄清原因,美国政府决定派船考察。正在准备期间,巴西籍的一艘大型货船在豪兰岛海域莫名其妙地沉没了,而且踪迹全无。为慎重起见美有关当局推迟了海洋调查。
1937年6月,美国女飞行员伊尔哈特正好向新闻界宣布,她决定驾驶“艾里克特”号飞机做一次惊人的横跨太平洋的试验飞行。航线从新几内亚(伊里安岛)的莱城经豪兰岛到夏威夷。美国有关当局了解了这一情况后,便将在豪兰岛上空的部分航测任务委托她去完成,她愉快地应承下来了。当7月2日从莱城起飞后,在离豪兰岛500海里处,也就是再过一个小时就可到达豪兰岛上空时,伊尔哈特忽然发出呼救讯号,当地19点12分后呼救讯号时出时没。直至7月14日伊尔哈特发出的任何讯号全部消失,救援活动才中止。
在营救期间,美国政府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营救女飞行员伊尔哈特。从太平洋舰队抽出了驱逐舰、巡洋舰和战列舰“科罗拉多”号“亚利桑那”号,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20余艘舰船和数十架飞机组成庞大的搜索舰队。美国政府同时还向该地区的国家发出了帮助寻找女飞行员的请求。但这一切行动都未能实现营救的目的。
54年后的今天,一群耐心的寻找者在豪兰岛的一片密林里发现了一个金属制的书箱。这个书箱经专家鉴定证实,正是那位不幸的女飞行员驾驶的波音公司治基德型飞机上的物品。这个书箱的发现,为失踪的女飞行员又带来了扑朔迷离的信息。自然也会引起人们对这位女飞行员的怀念和对她神密的失踪的种种猜测。
希特勒停下坦克用飞机之谜
1940年5月10日,法西斯德国开始闪击西欧。在德军大举突然进攻之下,卢森堡不战即亡,荷兰、比利时先后宣布投降,约40万英、法、比联军被包围在比利时、法国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退守在该地区的联军三面受敌,一面濒海,处境极为不利。正当被围联军危在旦夕之际,希特勒却于5月24日突然下令坦克部队停止追击,让德国空军的飞机歼灭被困之敌。后来虽又重新下令坦克部队紧缩包围圈,但却给盟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于是,英国海军开始执行从敦刻尔克撤退被围联军的“发电机计划”。联军在其战斗机的掩护下,再加上几天的阴雨连绵,使德国的空中攻击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联军得以从敦刻尔地区迅速向英国撤退出33.8万余人。其中英军22万人,法军8万余人,其余为比利时军人,仅4万多人为德军所俘。
这次被西方称为“战争史上一大奇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希特勒一项重大战略性错误。是什么原因使希特勒下了停下坦克使用飞机的决心呢?对此,一些评论家认为,希特勒企图保存其坦克实力,以便有足够的兵力南下对法国发动第二次攻势。而敦刻尔克沿海一带大水淹没了低地,不便于坦克向前推进。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曾向希特勒保证,空军完全能够消灭拥挤在敦刻尔克地区的联军。因此,希特勒把歼灭被围联军的任务交给了空军。
当时的德国空军第二航空队司令官凯塞林元帅则认为是情报上的失误。德军以为被包围在敦刻尔克地区的联军不到10万人,而没有想到竟是约40万人的大军。如果德国统帅部掌握数十万大军已陷入包围圈的事实,其结果可能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