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君士坦丁堡赛马成风,居民根据自己喜爱的赛马骑士所着衣服颜色而分成绿党和蓝党。这两派争执不休,甚至演变到公然动武的地步,使得首都街道极为不安全,很多有钱人不得不乔装成穷人,以免夜行时挨刀。政府为了维持秩序,扫荡了两党,并逮捕了许多首脑人物。蓝绿两党于是联合起来反抗政府,一大群元老和不满的无产者也加入到反叛行列。他们攻占监狱,释放囚犯;杀死市区警察及官员;纵火焚烧圣索非亚教堂与帝国皇宫的一部分,并高呼“胜利”的口号。这支队伍在胜利高涨之际,要求查士丁尼罢免两位不受欢迎的暴戾的顾问,并鼓动元老阶层中的人接受王位。这时查士丁尼却躲在皇宫里,默想着逃亡的计划。皇后狄奥多拉却劝他打消这个念头,然后派贝利萨留将军将反叛者全部集中到竞技场并屠杀,使拜占廷帝国安然无忧。作为一个在政治上颇有作为的皇后,狄奥多拉不仅在关键时刻极为果敢,对于自己的对手也极为残酷。她将有些敌手关在地下囚牢中,将有些敌手谋杀。反对她太过火的,则可能无缘无故地失踪。不过她也有慈悲的一面。如对于贝利萨留的妻子通奸一事,她处理的很宽容。她还特地为从良的妓女盖了一所漂亮的悔过修道院,有些妓女为她们自己的悔过觉得懊悔,就从窗口跳出,活生生地摔死。她对朋友的婚事有着慈母式的兴趣,撮合了好几对佳偶,有时还以对方答应一桩亲事作为他(她)在王宫里获得晋升的条件。她是最早承认妇女权力的统治者之一,她制定过严格的法律禁止买卖少女,并修改离婚法使之对妇女有利。
狄奥多拉还致力于神学的研究,并与丈夫辩论有关上帝本性的问题。查士丁尼极力想再度联合东西两派基督教,他认为宗教的统一是统一整个帝国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是狄奥多拉却认为在这方面东派绝对不肯与西派妥协,同时她判断,帝国的势力租资源财富整个都在亚洲及埃及等富庶地区,而不是在被野蛮主义和征战摧毁了的西方诸省。她缓和了查士丁尼惯常的无耐性,保护异教徒,向教皇制度挑战,暗中鼓励东方成立一个独立的“基督一元论”的教堂。
狄奥多拉不愧为一个敢做敢为的女性。她的这种性格正好与查士丁尼有些优柔寡断的性格互补,这也是查士丁尼为什么始终迷恋她的最主要的原因。这样的人,即使她从前有过不光彩的经历,做过娼妓,对于她成为皇后又有什么妨害呢?更何况她在政治上的表现又可圈可点。再说作为一国之君的查士丁尼都不以皇后的过去经历为忤逆,后人又何必耿耿于怀呢!
比鲁尼的学识之谜
谈起中世纪的历史,人们往往说的就是拜占廷帝国如何,查士丁尼大帝如何,加洛林王朝如何,查理大帝如何。其实这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调。当我们摆脱这种论调,把我们的眼光放远时,我们就会发现不同地区的民族在这个时期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以阿拉伯民族而论,在他们统治世界广袤土地的悠长岁月中,就涌现出许多文化巨匠,比鲁尼(973~1048)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比鲁尼出生在今天希瓦附近,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不仅精通土耳其语、波斯语、梵语、希伯来语、叙利亚语以及他用以写作的阿拉伯语,还把他的才能用于多种学科。在中世纪科学的巅峰时代,他是里海地区的领袖,受到了当时的花刺子模国和塔巴利斯坦国王公们的称赞。他们对他礼遇有加,给他在宫中留了一个职位,使这些王公可以随时询问有关问题,并且视之为一件相当荣耀的事情。后来,吉慈尼地方的穆罕默德听说花刺子模拥有像比鲁尼这样的学者,就希望能将他请到吉慈尼。花刺子模的王公觉得这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无法予以拒绝。公元1018年,比鲁尼前往吉慈尼,在那里受到隆重的接待。可能正是在吉慈尼的穆罕默德的帮助下,比鲁尼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居住了数年,通晓了这个国家的语言,并对当地的文物古迹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后来,他回到了吉慈尼的穆罕默德的王宫中,成为王公最为信任的人。但是比鲁尼和王公之间还是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向王公介绍有这么一个地方,太阳几个月都不落下去。尽管王公是一位爱好科学,尊重知识广博的学者,但是他知道的毕竟有限,他认为比鲁尼讲的这些纯属无稽之谈,是在欺骗他,于是想把比鲁尼监禁起来。比鲁尼本来讲这些,是为了报答王公的知遇之恩,没想到弄巧成拙,他赶紧把这种现象向王公进行科学的解释,使王公满意,自己才免除了牢狱之灾。王公的儿子马苏德是位业余的科学家,对比鲁尼极为赏识,经常馈赠他一些礼物和金钱。比鲁尼不是一个贪婪的人,凡是超过需要的,他都退回。
比鲁尼是一个知识极为渊博的学者。他的第一本著作为《古代遗迹》,大约写于公元1000年,专门讨论波斯人、叙利亚人、希腊人、犹太人、基督徒、萨巴人、祆教徒和阿拉伯人的历法和宗教庆典。以伊斯兰身份而言,比鲁尼倾向于什叶派,稍微带有不可知论的倾向。但是在这部著作中,他摒弃了能蒙蔽人的旧有习俗、派系的偏见和个人的好恶,以谨慎求实的精神,彻底考察了传说和经典。当他以自己广博的知识和热情征服印度时,他在那里耗费了数年的时间来研究印度的民族、语言、信仰、文化和阶级。公元1030年前后,他出版了巨著《印度历史》。在这部著作中,他明确地分辨了道听途说和自己观察所得,并分别挑出一些缺少真实性的历史著作。他以四十二章的篇幅讨论印度天文学,十一章的内容讨论印度的宗教。他极为欣赏印度叙事诗《摩诃婆罗多》,看出了印度吠陀哲学、什叶派、新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新柏拉图学派的相似处,还对印度思想家和希腊哲学家的同样文摘进行了比较。同时,他还把一些梵文的科学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和托勒密的《无论》译成了梵文,使两地的科学成果得以交流。
比鲁尼几乎对一切科学都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他对中世纪的印度数学非常重视,对天文学尤有精当的研究。在他的《占星学入门解答》等著作中,他以赞成的态度讨论了地球以地轴为中心自转的理论,并对经纬度进行了精密的测量。他推测印度河流域以前是海底。他对很多石类和金属都有说明,测出十八种贵重宝石的比重,并且定出了一件物体的比重相当于它的排水量的原理。他还发明了一种计算方法,不必费力地加算,就能计算出数字不断倍增的结果。他对几何学的贡献是对许多定理的解法,后人根据他的名字对这些定理进行了命名。他用流体静力学原理对泉水的喷涌作出了解释。他还著有关于穆罕默德时代、苏布科逖金时代和花刺子模地区的历史著作。
东方的历史学家称比鲁尼为“他们所知的最伟大者”。有的学者则称他为阿拉伯世界中的莱布尼兹,甚至是达·芬奇。这些赞誉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他不仅是哲学家、历史学家、施行家、地理学家,还是语言学家、数学家、诗人和物理学家。他在这些领域内所从事的工作都具有独创性,也因此成就了他中世纪阿拉伯世界中最伟大的学者的美名。
紫式部是《源氏物语》的作者吗
在日本文学史上,有一部著名的作品——《源氏物语》,它是平安时代物语文学的典范。作为完整的长篇巨著,它不仅是日本文学史上最早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最早的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在日本,许多的美术作品和影视题材,都是以《源氏物语》为蓝本而创作的。就是这样一部巨著,它的作者是谁,在学术界还有很大的争议。
《源氏物语》全书共54回,近100万字。日本源学家认为它约撰于1001~1008年之间。全书以桐壶天皇的庶子光源氏为中心,叙述了他祖孙三代历史70年盛衰升沉的事迹。故事中出场的人物有四百余人,其中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的有二三十人。人物以上层贵族为主,也有下层贵族,乃至宫妃侍女、平民百姓。作者对其中大多数人物是比较熟悉的,对他们的生活背景描写得细致入微,对人物的个性差别和形象都表现得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源氏物语》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前半部44回以光源氏为主人公,后半部十回以薰君为主人公,叙述了复杂的人物纠葛和纷繁的事件。可以说《源氏物语》既是一部完整的长篇巨著,也可以分成相对独立的故事。《源氏物语》在题材方面,颇似中国唐代的变文、传奇,宋代的话本,它采取散文与韵文结合的形式,以散文为主,织入了800首和歌,使歌文融为一体。作者是一个对中国文学有相当研究的学者,书中广泛地运用了汉诗文,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就达一百零六处。书中还大量引用《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中的史实和典故,并把它们恰当地编排在故事情节之中,使整个作品在叙述日本宫廷生活的同时,还散发出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息。
这样一部文学巨著究竟出于何人之手,在日本学界众说纷纭。一说前四十四回是年轻女作家紫式部所作,后十部由其女儿贤子续补;一说是紫式部的父亲创作大纲,由紫式部协助完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整部书成于紫式部之前,紫式部只是完成了修订工作。
紫式部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才女,能完成如此巨大的著作?如果了解了紫式部的生长背景,就不会惊讶这样一部巨著会出自于一位女子手下。紫式部的家庭是日本藤源氏家族的一个支派,属于世代书香门第。她的曾祖父、祖父、伯父、父亲和兄长都是日本历史上有名望的“歌人”,他的父亲还擅长汉诗文。紫式部幼年时就聪颖过人,有“才女”之名。她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汉诗和中国先秦、唐宋文学,对白居易的诗歌研究精深。有一次,紫式部的父亲叫儿子背诵司马迁的《史记》,还未等哥哥背完,紫式部就已经在一旁滔滔不绝地背起来,她的父亲很惊讶,感叹道:“可惜你没能生为男孩,若是一个男孩就好了!”父亲的一番话并没有影响紫式部的发展,相反紫式部长大以后,在文学上涉猎的范围更广了,对音律、佛经也有了很高的造诣,她的思想受儒学和佛学的影响很深,这些也都直接影响到了她的文学创作。
22岁那年,紫式部与曾任地方官的中等贵族藤原宣孝结婚,藤原氏比她年长26岁。当时日本盛行一夫多妻制,紫式部与藤原氏结婚时,藤原氏已经有三个妻子,作为后妻的紫式部在家中根本没有地位,因而她的婚姻生活是不愉快的。更为不幸的是,紫式部在婚后两年多丈夫就去世了。作为小妻,紫式部无权继承丈夫的遗产,她只好带着女儿贤子,靠父兄微薄的接济,过着凄苦的孀居生活。对,不幸婚姻的亲身体验,使紫式部懂得一夫多妻制下贵族妇女的痛苦,这种对当时贵族妇女的同情反映在《源氏物语》中。
《源氏物语》是一部反映宫廷生活的长篇小说,有人认为紫式部根本没有机会去体验宫廷生活,也无从搜集那么多的素材。但是如果进一步了解紫式部的生活经历,这种怀疑就会被化解。紫式部的傅学和为人,在年轻时就很有名,大贵族藤原道长为了把自己的女儿彰子培养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家闺秀,曾专门邀请紫式部陪伴女儿彰子。后来彰子成为一条天皇的皇后,紫式部自丈夫去世后,也被彰子召进宫中,担任她的侍从女官。她给彰子讲解《白氏文集》(即白居易的诗文集《长庆集》)和历史著作《日本书记》。她的才华受到天皇和彰子的赏识。由于与彰子皇后的经常接触,紫式部逐渐熟悉了宫廷中的生活,并认识到宫廷的种种黑幕,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为权力而奔波的举态,这些都成为《源氏物语》极好的素材。
所以无论从紫式部的学识、生活经历,还是《源氏物语》的内容及写作方法上,都完全有理由相信正是这位伟大的女作家,为日本,也为全世界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源氏物语》。
普雷斯特·约翰的“桃花源”之谜
1170年,正当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冲突处于高潮之际,拜占廷帝国皇帝曼奴依尔(1143~1180)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宫中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是这么写的:“如果你真的希望我们伟大的国家存在于何方,那么请不要怀疑地相信:我,普雷斯特·约翰……在财富、德行和一切上天赋予的创造力方面都是世所罕见的。七十二位部族首领向我纳贡称臣。……我们神明的权力统治着三个印度邦国,并扩及整个印度,那里是基督信徒圣·托马斯的安息之地。帝国神明的影响,通过沙漠地区和靠近通天塔的巴比伦地带,远达太阳升起的地方。在我们的领土内可以看到大象、骆驼和各种各样的珍禽奇兽。……蜂蜜在我们的土地上流淌,牛奶溢满于各个角落。……一如果您能计算出天空的星座和海中的沙粒有多少的话,你就能由此估量出我们的帝国和国家地域的广阔程度。我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并将在任何地方保护本帝国的基督信徒。”信末署名为“普雷斯特·约翰”。
这封神秘的信件让曼奴依尔感到很疑惑,普雷斯特·约翰是何许人也?他那流淌着蜜汁和牛奶的国度在哪里?对曼奴依尔来说都是一头雾水。曼奴依尔也不敢怠慢这封信,他让手下人把整封信抄写了若干份,分别送给欧洲各国君主,希望揭开“普雷斯特·约翰”这个神秘人物的面纱。这封信在欧洲各国也同样引起了震惊,各国君主纷纷聚集本国学识渊博的人士,让他们寻找“普雷斯特·约翰”的名字和来历,无奈没有任何答案。一时,普雷斯特·约翰其人和他所统治的王国,成为欧洲各国宫廷中王公大臣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无数人在四处奔波、寻找,以求解开这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