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捉来蚂蚁,经过3~6小时后,把它放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然后,一边跟着它走,一边在蚂蚁头顶上移动一个特制的小车。在小车上装有滤光的车顶,能使天空的面貌失真。负责移动小车的助手也不知道蚂蚁窝所在方向和实验目的。他们的具体作法是,首先,把一些在清早捉到的蚂蚁,在中午时放出进行实验。如果它们仅仅按照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测定方向,并根据被捕捉前后·次看到太阳的时刻来定向,那么它们就会估计失误,走错方向。其次,把中午捕捉到的蚂蚁在傍晚时释放出来。它们本应过高地估计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速度,找错方向。可是,实验结果表明,153只蚂蚁都没有发生这样的错误,这不得不令人吃惊!
无疑,是“时钟”系统在起作用。这种蚂蚁能够记住一天中在不同时刻太阳在天空中所经过的弧度,使它能够弥补太阳视运动的不均衡速度,准确地找到家。
小小的蚂蚁,竟然有如此缜密复杂的“时钟”定向系统,不仅令人类叹服,而且也为人类更好地改进现代交通中的导航设备提供了可以追寻的线索。但蚂蚁的“时钟”定向系统是如何构成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更令人惊奇的是“蚂蚁浴”,即鸟类用蚂蚁擦洗身体的奇怪行为。
有一天,澳大利亚著名鸟类学家契斯霍尔姆博士突然收到一封信。信是一个小孩写来的。他询问为什么一只椋鸟用嘴捕捉一些蚂蚁藏在自己的翅膀底下。博士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是小孩视觉发生错误。几年以后的一个黄昏,他在翻阅自己的旧笔记本时,无意中发现一个住在悉尼的人写来的信,也是向他询问这个奇特的问题。这使他感到了自己的轻率和自信,于是他发表文章表示要以此为戒。
这件事引起了德国著名鸟类学家艾尔温·升特涅泽曼的极大兴趣。为获取更多的线索:他还在杂志上刊登广告,希望目睹过同类事情的人向他写信。出人意料的是,他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回信。其中一封信谈到:椋鸟和乌鸦用力扒开蚂蚁窝,像洗盆浴似地整整折腾了20分钟,然后用嘴啄起那些蚂蚁,用它们擦自己的羽毛,并如此反复了多次。
加拿大鸟类学家格·艾沃尔对此作了精确的描述:“鸟儿们用嘴捕捉蚂蚁。它们眼睛闭着,翅膀向两旁舒展开,羽毛的末端紧贴在地面,与喙呈水平状态,尾巴向下弯曲,几乎贴在鸟肚上。有时会高兴地翻筋斗,完全不像平时的样子,令人深感滑稽可笑!”
据鸟类学家分析,鸟类之所以这样干,因为蚂蚁富含酸和苛性物质,而鸟类的翼下皮肤处有许多寄生虫,鸟类为抵制它们,就要寻找一种天然防腐剂。于是,这些蚂蚁就成了它们的牺牲品。
另外,有时鸟类在找不到蚂蚁时,也还会用醋、柠檬、啤酒等冲洗羽手、身体。令人惊奇的是,刚出生的鸟也能熟练地掌握这一绝技,这不能不说是一难理解的谜。
科学家在前苏联爱沙尼亚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个奇迹:在一个方圆仅1.9平方公里的地方居然有1500个蚂蚁窝,每窝各有100多万只蚂蚁,构成了生物界罕见的特大“蚂蚁城”。目前,这个蚂蚁城已受到保护,被辟为禁区。
蚂蚁城整齐美观,井井有序。蚁窝一般以松毛和小树枝为材料,搭在靠近树墩处。窝与窝之间有蚁道相通。窝的高度和大小都有一定的规格,通常高1.5米,底部直径约7米,呈钟形。远远望去,像一座座小山丘,一排排,一行行此起彼伏,蔚为壮观。
这里的蚂蚁头大,尾大,腰小,属红黄色蚁群,体形像黄峰。它们很讲究“血缘关系”,随着蚂蚁的增多,到了一定时期就要分家,亲属户住在一个营区。这些蚂蚁辛勤地劳动着,盖房建屋,繁殖后代。除了要与严寒作斗争外,野猪和啄木鸟也是它们的天敌。
蚂蚁城四周的树木高大笔直,茂密葱笼,几乎没有病树。
神秘的蚂蚁城,已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并开始了研究。
虎狮之争之谜
日本著名科普作家实吉达郎在新作《有趣的动物行为》一书中写道:“老虎与狮子谁强?这个千古悬案,一直是动物爱好者与对动物不熟悉者之间争辩不休的话题”。
研究动物的人都知道,老虎生活在亚洲,而狮子主要产于非洲,至于印度,现在只有西部的吉尔地区可能还有少量老虎存在,听说一直受到保护,所以两种食肉猛兽各霸一方,根不没有机会碰在一起比过高低,很难说谁强谁弱,谁凶谁不凶。
可是,自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人们在与动物长期打交道中,逐渐认识了狮、虎的狰狞面目,把它们描述成强大、威武和凶猛的野兽;一些文学作品也常常以此为素材,借题发挥,大肆宣扬。这些有形和无形的影响,一直在人们头脑中“扎根”。
究竟谁强
迄今为止,可能还没有一个人亲眼目睹过狮、虎决斗的惊险场面,动物园或马戏团也不可能将进价昂贵的狮、虎放在一起,让它们斗个胜负,所以只能从一些间接的观察来推测和判断它们的强弱。归纳起来,有这样三种解释:
其一,老虎必然败北。从生态观点来说,狮子性喜结群,经常以一个家庭(公狮、母狮、几只幼狮)或几个家族联合起来,共同生活。而老虎呢,可以说是孤独的捕食者,独来独往,从不合群。若虎、狮双雄对峙,虽实力相差无几,但在生态上却是一只对一群。因此,老虎毫无胜算可言,必然败北。
其二,狮子斗不过老虎。从单只狮、虎的实力来看,我国动物园的一些观察狮虎行为的专家们认为,老虎要比狮子更强大更厉害。其理由何在?专家们虽没有作具体说明,但笔者认为老虎有强于狮子之处。一是老虎栖息于山林隐秘之地,性情比较狡猾且残酷,而狮子生活在宽阔的大草原或沙漠地带,性情比较开朗而憨实;二是,雄狮比较懒散,一天中极大部分时间在睡觉或休息,捕食任务主要由雌狮担当,而老虎就没有这种情况;三是,狮、虎虽然都属于食人兽,但是老虎吃人的事例要多于狮子;四是,老虎的捕食本领比狮子高明,会勇谋结合。根据这四点,如果一只雄狮与一只雄虎搏斗,后者取胜的可能性较大。
其三,狮、虎半斤八两。在个头上,狮、虎都是大型食肉猛兽,虽然前者略大,但后者也有比前者大的。在形态上,狮、虎都是强大、威武、凶猛之兽。老虎会吃人,狮子也会吃人。在狮、虎的栖息范围里,双方几乎都无自发敌害,所以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和“狮子是第一号强者”之说。因而,许多人认为,老虎与狮子,两者是不相上下,在各方面都势均力敌,可谓东西方的两大霸主。
何来“兽中之王”在兽类王国里,狮子常常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而老虎呢,也有人说“虎王,虎王,老虎自然是百兽之王”。照理说,兽中只能有一个大王,何来两个大王呢?
据笔者分析,人们称狮子为“兽中之王”,并不是或不完全是因为它比其他兽类强大的缘故,而是雄狮的颈脖上有长而密的鬣毛,长得十分威武雄壮,作为狮群示威的象征,颇有“王者之气概”。此外,雄狮的吼声特别洪亮,能震人心魄,可谓兽类之冠。科学家在非洲考察狮子时目击和亲闻雄狮在狮群里,常常头向前伸长颈脖,然后向下,发出一系列隆隆巨声,同时掺入低嚎声,以向欲侵入者宣告:“这里是我们的领土!”这种狮吼声是非洲野外最惊动人的声音,在几千米外都能听到,如果是在黑夜,一定会使你毛骨悚然!老虎虽然也有深沉的啸声,但虎啸比不上狮吼来得惊人,至于其他的豹叫、马嘶、犬吠,狼嚎,那更是差远了。
老虎之所以被称为“百兽之王”,因为它是食肉猛兽中最有威力的一种,山林中大小诸兽无不怕它,甚至连东北的大黑熊和成年雌象,见了它都要赶快跑。
实际上,狮子和老虎在兽类中并不是最强大者。在非洲,狮子遇上比它高大的大象,比它更凶猛厉害的犀牛、公野牛,也要退避三舍,躲开为妙。就是在与野牛、长颈鹿进行搏斗时,偶尔也会发生被它们踢断肋骨或肩胛的事例。这种受伤的狮子,以后不能再猎食,只好留在狮群之中,由伙伴们供给它食物。至于老虎,虽然也有“百兽之王”之称,但是它一旦碰上大公象,也只好乖乖地让步三舍,然后溜跑,否则粗大的象鼻击来,老虎再凶猛也受不了的。即使遇上雄野猪,老虎也不敢轻易进犯。根据上述事实,笔者认为称狮子或老虎为“食肉兽之王”要比“兽中之王”来的确切。
食肉动物生存之谜
有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疑问:食肉兽都是吃肉的,它们必有强弱之分,怎能长期共存一处呢?德国法兰克福动物学会的两位生物学家,把他们多年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考察七种食肉兽之间的既斗争又统一的奇妙关系公布于世,对此,作出了他们的回答。
七兽简历在干旱的卡拉哈里沙漠,生活着狮子、斑鬣狗、野狗、棕鬣狗、豹子、猎豹、黑背胡狼等七种主要食肉兽。生物学家按它们的权力顺序,从强到弱依次列出了七份档案:
狮子——占绝对优势的头号强者。在卡拉哈里的干旱沙漠环境里,凭它们的个头、力气、凶猛、群居性和适应能力,在所有食肉兽中是无可匹敌的。
班鬣狗——第二号强者。外貌虽像狗,但与狗没有直接亲缘关系。它是最大的鬣狗,个头仅次于狮子,它们的高傲而狰狞的面目,往往使除狮子以外的其他食肉兽退避三舍,所以不可能从它们口边轻易夺取猎物。不过,这种野兽在卡拉哈数量不多,所以无足轻重。
野狗——成群搜食者。它是真正的狗,不过它的耳朵特大,还常常高竖头顶,好像两把圆蒲扇。由于它们习惯于结大群搜食,以多胜少,所以在卡拉哈里食肉兽中地位颇高,名列第三,不过,它们在那里的总数量较少,因而影响不是很大。
棕鬣狗——卓越的幸存者。它的个头比斑鬣狗小得多,体重只有40~47千克。站立身高与德国的牧羊犬并不多。它是世界上四种鬣狗中最珍稀的一种,由于对南非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应能力极强,所以在卡拉哈里沙漠中一直保持着可观的数量。
豹子——孤独的潜随猎物者。它性情虽然凶猛,但个性孤独,一般不与竞争对手争食,即使遇上拦路“抢食犯”,多半也不会行凶反扑。平时喜欢伏在树木的横技上,伺机袭击过往的动物。
猎豹——忧心忡忡者。它是兽类中的奔跑冠军,常常捕杀比自身大的食草动物,但见到其他食肉兽总是忧心忡忡,显出一副又顺从又胆怯的模样。幸亏他善于快速猎食,因而在卡拉哈里沙漠上还有其足迹。
黑背胡狼——足智多谋的获食者。它个儿较小,长相似狗,行动敏捷,在七种食肉兽虽是最弱者,但凭它的足智多谋的才能,常常可以智胜所有竞争者而获得丰盛的美餐。
夜幕追踪夜幕笼罩下的卡拉哈里沙漠,万籁俱静。突然,沙丘上传来一阵鸣叫声,原来是一头大雄豹拖着刚捕杀的跳羚,急匆匆地朝一棵槐树走去。嗅觉灵敏的黑背胡狼闻到了跳羚尸体的美味,成群来到豹子跟前,绕着它跳腾、吼叫,但不敢上去抢食,估计是在等待“救兵”的到来。
果然不出所料,黑背胡狼的吼叫,通报了附近的棕鬣狗:“这里发现了食源,快来!”顷刻间,两只棕鬣狗便大步跑来。作出了轰跑豹子的架势。说来奇怪,豹子见了棕鬣狗服服贴贴,乖乖地放下猎物,走了。这时,两只棕鬣狗分享羚肉,所有黑背胡狼也急忙扑来,撕食美餐。
论强弱,棕鬣狗强于黑背胡狼,可是它们没有把其赶走,而是允许8只黑背胡狼共进美餐,这或许是棕鬣狗对它们“通风报信”的答谢吧!
黑背胡狼在上述档案中虽然排列第七,但它本性狡诈,常以智取胜其他六种食肉兽。例如,有一个晚上,一只棕鬣狗得意洋洋地摇晃着尾巴,正在吞食豹子吃剩的小羚羊尸体,不料,一只黑背胡狼偷偷地屈身向它潜进,从后面猛咬一下它的屁股,棕鬣狗不得不放下猎物,转身奋起反击,黑背胡狼一跃向前,抢来一根羚羊腿骨拔腿就跑。更为惊奇的是,黑背胡狼还敢于同凶猛无比的狮子争食呢!一个黎明前,一只大雄狮拖着一头大羚羊在前面走,后面有一只黑背胡狼暗暗地盯着。当狮子停下休息并张望四周时,那黑背胡狼便立即避开,唯恐被狮子发觉。狮子继续向前行走,黑背胡狼就进一步潜近羚羊尸体,结果就在狮子尾巴之下,边跑边吃着美餐,等到狮子发觉“窃贼”,已经来不及了。
棕鬣狗虽然常爱追逐猎豹,企图从它们口中夺取猎物,但是往往十有九空,被猎豹远远甩在后面。不过,追逐骚动却惊动了野狗,野狗成群四出,迫使猪豹献食保命,棕鬣狗也就从中“捞些油水”。
棕鬣狗虽排列在先,但它们决不敢像黑背胡狼那样狮口夺食。当它们发现狮子在进食时,只在二三百米外徘徊和观察动静。如果狮子吃得很慢,或者迟迟不走。它们就会躺下几个小时,耐心等待这一庞然大物离去。狮子离开后,棕鬣狗还要足足花半个多种头才敢接近猎物尸体,恐怕狮子再回来。
枉费心机七种食肉兽在长期居一地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十分熟悉,自然而然地会互存戒心。处处设防。
为了防止其他食肉兽偷食或抢食,以便在饥饿时自己可随意取食,豹子总喜欢把捕杀的猎物贮藏在树林中,棕鬣狗将自己爱吃的动物骨头贮存在草丛中,黑背胡狼把自己捉到的鼠、鸟之类埋于地下,连号称“第一号强者”的狮子有时也把杀死的有蹄动物遮盖起来,但事实上,它们往往枉费心机,因为一些食肉兽已经学会了搜寻藏物的种种本领。
其一是紧跟捕猎兽。惯于吃“现成饭”的食肉兽,常会偷偷地跟随在捕猎兽的后面,盼望弄些残肉剩骨吃吃。例如黑背胡狼,经常喜欢成小群尾随在棕鬣狗的背后,不明真相者可能会误认为它们在发痴。其实它们十分聪明。因为棕鬣狗行动迟钝,只要它获得猎物,就可以在其没有暗藏之前分享一点。
其二是凭嗅觉觅食。棕鬣狗虽然笨拙,但是嗅觉却特别灵敏,能嗅出3000米外狮子捕杀的新鲜猎物的味道,于是就急匆匆地循迹而至。黑背胡狼见到棕鬣狗的行径,断定必有好吃东西,就紧紧跟上。因此,即使狮子将猎物暗藏起来,也难免被窃。
其三是以特殊音调定位食物。食肉鲁在搜寻或杀死猎物时,总会发出些特殊的叫声。黑背胡狼的“豹子般吼叫”,意味着已发现了食物,从而吸引竞争者到来。有蹄动物被杀会发出呻吟声,小牛被害会发出哀鸣声,狮子、鬣狗、豹子、胡狼都会朝着发出这些声音的方向跑去,以寻找食物。
其四是听声知食。狮子之间在争食时发出的争吵、击打、咆哮声,会招来黑背胡狼、鬣狗、豹子等食肉兽,甚至以腐肉、骨头为食的野兽,还会被咀嚼猎物骨头的“咋嚓”的声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