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若安好,吾便心安
46959800000006

第6章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1)

世事纷繁,时光终是无言

既然去年的收成已成今年的定数

那么,当下的努力就是今后的储粮

与其怨天,不如修命

与其尤人,不如责己

珍惜今生,现在,此时

世界是自己的

快开学了,单位组织大家助学捐款。两位高中学生,一男一女,同着各自的奶奶。自我介绍时,男生较为坚强,女生泣不成声。父母不在或无力抚养,靠六十多岁的奶奶打工维持生活。家里无煤,只烧柴,煮粥喝,更别说学费,但是孩子们都想读书。坐在身后的奶奶情不自禁站起,痛哭失声,谢谢你们,难为你们------

在座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不少人拿起纸巾擦拭眼泪。我们微薄的善行感动了他人,同时他人的言行又感动了我们,善是能影响善、传递善的,在彼此间,良性循环。这一瞬间,我们的慈悲、同情心又被拨动了,在阿赖耶识里又种下了善的种子。我们以为是在帮助别人,其实,真正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朋友说,在一个单位久了,好多人劝她,该活动活动了,既可以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又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其实,她是明白的,功名利禄都是与自身的福德资粮息息相关,该来的自然会来,强求只会徒增烦恼。另外,用位子来赢得他人的尊重,来衡量自身价值,只会离本心越来越远,活得也就很累,这不是真正的快乐。人生最大的价值,生命最曼妙的风景,是心的平静、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些道理,朋友是清楚的,她说这些话,不过在反观自身,求得正解,让起伏的心境重回平静罢了。

喜欢一个人,或一件物,都是上了心的。因而痴恋、痴迷,甚而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自以为是伟大无私的爱。其实,这过程本身,终究为了自己,只有这样去做,心才喜悦、才舒坦。因此,不必说,我这么喜欢你,为你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得不到回报?

失恋的人,还在找借口,指责对方,其实,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人生哪有什么对与错啊,都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呢。“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要问别人做的对不对,要多问自己做得好不好,心结才会由此打开,一切问题也就由此解决。

她说,在寺庙里拜菩萨,眼泪止不住流淌下来了。其实,她是在拜自己的慈悲心、同情心,拜佛即是拜自己。

带女儿放生,女儿面有难色,嗫嚅着:没用的,小时候我杀生了很多,踩死蚂蚁,打懒蛤蟆,捉蜻蜓蜜蜂-----我说,做吧,做了一定有用。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小时候的她很爱流泪,看不得杀生。长大了,和伙伴们一起玩,也会杀生,她的慈悲心渐渐地被世俗蒙蔽了。我让她亲手把黄鳝泥鳅倒入水里,黄鳝泥鳅欢快地游向深水去,她的脸上有了欣慰。放生,也许对对方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它们在河里一样要面对别的动物吞吃而死亡。但是,在放生的刹那,女儿生起的那点慈悲的柔软心才是重要的。

为着心的淡定与平静,而让善念升起,常行善事,也是修行。

很想很想,做一棵静立于风中,聆听天籁的树,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与人无爱亦无嗔”,只遵循着植物的习性,盛,衰,衰,盛,轮回,轮回------其实,好多人都想这样,世界是自己的,好好修炼吧,但愿能修炼到树的境界。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这句禅语出自《五灯会元》卷十八,“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绝毫绝厘。曰:出世后如何?师曰:填沟填壑。曰:出与未出,相去几何?师曰:人平不语,水平不流。”谓人心平气和就不必诉说,犹如水平了就不流动。

以前,我就很喜欢“沉默是金”这个成语,它的处事智慧是我敬佩而向往的,可惜自己很难做到。现在读了这句禅语,才懂得沉默与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的内心是否清静平和。当一个人修为到家,心怀平常,自然就无闲话,无是非。而那些喜欢杂言碎聊的人,都是内心里贪嗔痴慢疑等烦恼习气太重的缘故。

大多时候,我们总要和人一起,找话题来消遣,家长里短,道听途说,人言亦言,不说话就难受,闲聊日子就过得快。其实,这是我们内心空虚荒芜愚昧的表现。闲聊的结果是我们的内心更加空虚无聊,甚至因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些闲聊还会误导人,伤害人。所以,一个内心充实智慧的人,绝不会因闲聊荒废光阴,一定会珍惜时间去学习去反省去修炼。

在很多聚会上,那些妙语连珠、高谈阔论,看似学识渊博、风趣幽默的人,似乎是大家关注的中心。但大声喧嚣的背后是内心的空洞虚无。所以,更引人注意的,往往是那些微笑不语,谦和平静的人。他们并不是腹中空空,粗浅无知,他们偶尔的只言片语,却有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智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面对一群夸夸其谈,争论不休的人,不争不辩,随顺恭敬,是因为懂得,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黑白对错,真理是不需要用言语来辩解的。

有时候,我们喜欢和人争执,为自己在唇枪舌战中占了上风而沾沾自喜,其实这是内心的“慢”在作怪,都是我们不智慧的表现。

有时候,我们看不惯别人的缺点,喜欢指责教训人,其实,这也是自己的嗔心作怪。因为“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只要心里平静,就不会被外境所转,渐渐做到“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的境界。

有时候,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有种种不如意的地方,就会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其实这是我们心里不平衡,是内心“贪”的表现。而一个经常发牢骚的人,单位领导同事都不喜欢,最终会减损自己的福报的。所以凡事应先从自身找原因,保持一颗平常心,尽量做到少言多听,少说多做。

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恶意攻击、诋毁、侮辱自己的人。此时,千万不要生气,甚而拍案而起,反唇相讥。这样就是让对方的错误惩罚自己,扰乱内心的平静。佛经中曾经有一段关于一个农夫无端辱骂佛陀释迦牟尼的小故事,当农夫骂得口干舌燥的时候,佛陀亲手为他瓢了一碗凉水并和蔼的问道:“假如一个人送你一件礼物,你不接受,那么这件礼物应该属于谁?”农夫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当然是属于送礼物的人了。”佛陀笑着说道:“这就对了,那么如果一个人送你无数辱骂的语言,而你不接受,那么这些辱骂的语言应该归谁呢?”说到这里,农夫再也不吱声了,无地自容地走了。所以骂人即是骂自己,哪怕一时逞恶毒之语,最终也只能自食其果。

人前背后,喜欢说坏话的人,多是心怀嫉恨的人,容不得别人的好,说坏对方,以期心理平衡。更可怕的是有人来告状说某某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种人,最好敬而远之,不然就会挑起矛盾是非,引起内心的不平静。

言为心声,境由心生。所以,每次说话前,时时关照内心,起心动念间,看是什么原因让自己说话。如果是贪嗔痴慢疑等恶念,就及时制止修正,让心回归平静;如果是善念,也要想想,自己是否有足够的修行,说出来的话是否对对方有益。

时时让自己心平气和,这才是善护口业的关键。

唯有心修好了,话自然就少了。

简单做人,朴实生活

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对我的评价:人简单,不计较。

我笑着默认了。

待人处事,总是不能察言观色,眼眨眉动,听不出对方的弦外之音,更不会揣摩人的心思,分析人,研究人,取媚于人。只会凭着一颗朴实真诚的心,如实地说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

总觉得,世间万事,皆有因缘,一个人的命运与境遇都是由前生修行得来的。若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若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所以凡事皆有定数,上天的安排自有他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把精力和智慧,用在追名夺利,用在人与人之间的算计,甚至为了满足欲望,不惜伤害诽谤他人,最终,消了自己福分,反增自身恶业,在名缰利锁间枉费心机,身心俱疲,有的甚至连性命也搭上去了。

事久知人心,人们的眼睛雪亮着呢。一个城府颇深,擅用心机算计的人,人们自会远离他们,也防着他们呢。反而,简单的人,人们也会简单地对待他们,彼此在一起,轻松,安宁,愉快。虽然,我的简单,容易被人算计。但是人在做,天在看。如若,你得逞,是我命中的劫,我坦然接受,并感谢你让我明白事理,增我智慧;如若,我命中无此恶业,你算计不了我,反累了你的心智,增了你的恶业。

《菜根谭》有言曰:“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译文很简单,是说:一个阅历尚浅的人,受社会恶习的沾染自然比较少,而一个饱经世事的人,受社会阴谋巧诈等恶习的影响随之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凡事讲求谙练通达,不如保持直率不虚伪的个性;与其事事拘泥小节、谨慎小心,不如豪放而不随流俗。

固然,一个涉世不深心怀坦荡的人,那种朴实的状态很感动人。但是如果能永远保持那种抱朴守拙的状态,做到知机巧而不用的境界,这就是大智若愚的大智慧大胸襟,这就是我们修行的方向。所谓“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生活里,处处有正面的、反面的事例,方正磊落为人,不见得比那些机关算尽的事故取巧者懂的少,得到的少。凭着醇厚善良真诚朴实的做人根本,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往往是成功之道。

所以,年岁渐长,我越遵循简单做人,认真做事。人生境遇,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一切顺其自然。每天,素面朝天,不在乎容貌是否对得起观众。相由心生,心境修好了,相貌自然可亲、和善。

每天下班,只想一个人呆在家里,洗衣,做饭,读喜欢读的书,写喜欢写的文字,听喜欢听的音乐,衬尘世光景,一点一滴,流过。

文字写到后来,也是删繁就简,不渲染,不媚人,只想本真地记录心情。能一句话说清的,绝不多写一个字。朋友发来信息说:荷儿,读了你的文字,用“三实”概括,即朴实、真实、诚实。

我欣慰,为我能保持的朴实本真。

简单做人,朴实生活,这才是生命的真迹和福报。

黄昏去买菜

不知什么时候起,习惯了黄昏去买菜。

满载而归的时候,总有小菜从手里提着的塑料袋里探出头来,露出翠绿的一角。散步的同事遇见了,就打趣道:“怎么选择黄昏买菜呀,黄昏的菜是不是便宜呀?呵呵。”

黄昏的菜到底便宜不便宜,倒是没有考证。后来我在买一位老农的白菜时,他很自豪的说:“上午买还要贵两毛呢……”原来,黄昏买菜真的划算,无意间占了便宜,很开心。

记得最初于黄昏买菜,是在晚饭后的散步期间。一天的工作已经完成,或者告一段落,该是放松的时刻了。此时的阳光也变得温柔而美好,风也善解人意。在校园里悠闲漫步,不自觉地出了校门。抬眼一望,最吸引人的就是斜对面的菜卖市场了。

菜卖场的进口处,总有夺人眼目的绿色菜蔬,虽无清晨露水的滋润,却一样的娇嫩欲滴,逗引得人不忍离去。仔细瞧过去,除了这个季节最常见的辣椒、茄子、豆荚外,还有大肚的水瓜、条形的丝瓜、胖嘟嘟的土豆——各种菜蔬,品种齐全,白天有的,黄昏也有。

小菜的主人,大都是郊区的农民。他们下午挑来小菜,一直守到很晚才回家。他们默默地守着菜摊,任你挑选。你不用担心他们像菜贩子那样吆喝叫喊破坏你的好兴致。他们的眼神也淳朴单一,你也不用去设防什么,可以尽情地在小菜摊前流连欣赏。

每一种菜,都呈现一种诱人的情态。恨不得全都买了,回去好好消受。饱满滑亮的茄子最好红烧,多皱的辣椒适合油淋,晶莹的西红柿宜做三鲜汤……有时候,还会看到几样菜,如南瓜花,薯藤,馒头菜等,很是惊奇。在我的记忆中,它们只是儿时打猪草的对象。而今却是城里人的座上宾。诸多感慨,涌上心头,容易让人陷入遥远而熟悉的回忆中。有了这多种多样的小菜,我的黄昏也显得意蕴隽永了。

天色向晚之时,夜幕给黄昏涂抹了几笔朦胧。这样的情景似在提醒人们该回家了。于是,陆陆续续地,卖完的,没卖完的小菜主人,都担着簸箕箩筐四处散了。

最先卖完的,总是那位皮肤黝黑的老汉。他很勤劳,种作的菜总比别人的鲜嫩。记得去年冬天,雨水很少,但他每天都能守着满满一担菊花菜。那种菜,外在整体形象像牙白,但叶面颜色更绿青,叶片皱得更厉害,拿在手里,摊开着像朵菊花。那个雨水少的冬天是很难看到这么鲜嫩美丽的菊花菜的,也很难想象这样的美丽会出自眼前这位皮肤黝黑的老汉之手。而你买他的菜,多兜少兜也不和人争执。于是大家都爱买他的菜。

老汉走的时候,大家都爱开他的玩笑,他听了,只淳朴地微微笑了,眼角绽开着的皱纹也像菊花般,在旁人心中温暖地荡漾。

该回去了,手里提满了各种菜蔬。明天上午再不用顶着烈日匆匆忙忙地赶往菜市场了,再不用和许许多多的人拥挤一起,把买菜这种在我看来是享受的事情变得毫无趣味了。想起这些,内心便欣慰多了。日子有了空闲,就会从容出诗意。

某些东西,一旦带有某种目的去做,便有了完成任务似的匆忙。而黄昏买菜,是在散步的过程中,无意间获得的一份欣喜,一种心情。是把上午的那份有目的性的任务化为了黄昏时的一份随意。

于是,我迷上了黄昏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