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适当进行性自慰活动无论是离家长期外出的一方,还是留守在家的一方,都会面临一个经常困扰他们的难题:个人的性需要(性欲求)长期无法得到正常的满足。对此,驻藏军人除在每年探亲相聚一次,以满足彼此的生理、心理需要(其中也自然包括各自的性需要)外,在除了相聚以外的其他时间内,双方应对各自的性欲求采取自我压抑的办法来加以控制。如果遇到性欲难耐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淫的方式来达到自我满足,但不宜过频地使用这种方式。少数人采取选择固定性伴侣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性需要,这需要慎之又慎,因为它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一是这种性需要的满足方式会使自己内心产生强烈的自责感、负疚感,甚至是罪恶感;二是婚外性行为一旦被发现,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而且还会导致婚姻的破裂;三是自己与固定性伴侣之间会日久生情,到头来就使自己陷入求之不得、欲罢不能的两难境地,内心会产生高度的焦虑,严重损害身心健康。至于极少数素质很差的人采取婚外滥交、甚至进行嫖娼,不仅严重违背了婚姻与家庭道德,触犯了刑律,而且极易感染上性病和艾滋病,后果只能咎由自取。
三、贫困家庭驻藏军人的心理调适家庭贫困可能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的情绪,乃至人格的某些方面的发展,生活在这种家庭的青年军人面临的挑战要比其他同龄军人大。遇到的困惑也相对多一些。
1.贫苦家庭青年军人容易产生的心理困扰
1)更多地从经济角度考虑个人的发展,压抑个人欲求家庭经济好的青年在考虑个人的发展时,主要是以个人的特长以及某事物(专业、职业等)对自己的吸引力大小来决定的,没有顾虑和包袱。但对于家庭贫困的青年军人,在考虑个人定位时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多是从经济角度考虑个人的发展,比如非常喜欢摄影,但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只好放弃自己的爱好;更有些青年军人为支持弟妹的学业,迟迟不能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
2)拘谨压抑,遇事多虑青年军人应该是处于敢想敢干的年龄,但是家庭贫困的青年军人却表现得拘谨、遇事多虑,从小养成了一种精打细算的生活习惯,而这种生活习惯必然会迁延到他们的人格结构之中,比如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一些普通青年军人不大留意的小事情却成为他们需要反复掂量的大事情。
3)自卑,缺乏人际交往的勇气没有哪个青年军人不愿意结交朋友,这是由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但是有些青年军人由于一直生长在贫困的家庭之中,有过因为自己家境的贫寒而遭受他人耻笑的经历(真实的或想象的),将他人对自己经济条件的耻笑泛化到对自己人格的耻笑,久而久之,就以逃避人群的方式来逃避这种人格上的侮辱,社交圈子越来越小,进而丧失了主动与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4)掩饰内心消极体验青年军人的内心体验往往是强烈而深刻的,家庭贫困的青年军人也不例外。但与一般的青年军人不一样的是,他们会尽量地“掩饰”自己的内心体验,就如同在外表上他们不愿意别人说自己“寒酸”。家庭的贫困给他们带来生活上的拮据,事业发展也可能会受到限制,他们的心理可能会因此而受到打击。但在他们看来别人已经知道了他们在经济上的劣势,就决不能让别人再看到自己心理上的脆弱,于是极力地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掩盖自己内心强烈的消极体验。
需要强调指出,上述心理困扰并不是贫困青年军人必有的心理反应,相当多的贫困家庭军人自强不息,不仅保持了心理健康,还在困境中磨炼了意志,事业上取得了突出成绩。
2.产生原因
1)早期经历的影响贫困家庭的青年军人在儿童时期的生长环境往往不如其他的儿童,因为家庭的贫困使他们在很小的年龄就缺少安全感,很多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到了青年阶段,这些早期被压抑的欲望要么继续被压抑,要么突然爆发出来。而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使得他们的人格发展容易走极端,外化的表现就是极端内向的性格。
2)心理压力超负荷家庭贫困的青年军人在他们的服役过程中,不仅要承受经济上的巨大压力,而且无论从家庭还是青年军人本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彻底摆脱贫困,因此他们给自己定下了很高的目标。这种目标按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种物质条件的获取为目标,一类是以某种精神境界的修炼为目标。以前者为目标的青年军人,当看到要经过自己百倍的努力才能获得的目标,对于其他青年军人却是唾手可得的时候,心理的不平衡感和失落感,无疑给这些尚未开始独立生活的青年军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若没有得到及时的疏泄和支持,就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人格上的不健全和一定程度的情绪障碍。
3)生活闭塞,信息量少当今社会拥有信息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前景。信息量丰富,想问题的角度就多,产生有价值的新构想的机会也多,而这种新的构想无疑会给家庭或青年军人本人提出一条全新的发展改善的路子。但现实生活中,家庭贫困使得家庭与外界的信息往来受到诸多的限制,而越是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青年军人,越是自觉不自觉地拒绝与外界进行人际交往,越是离群索居、独来独往、陷入个人心灵的小圈子,越会使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信息量减少。这不仅导致自己想问题的思路狭窄,而且当看到其他青年军人抓住机会谋求发展时,他们却错误地归因为自己的家庭贫困,没有想到是由于自己限制了自己的对外交往,闭锁了自己心灵的同时将丰富的信息源拒之门外。
3.调适方法
1)真实表达内心的感受表达内心感受是一个人的权利,无论是个人还是他人都无权剥夺这份权利。家庭贫困使得青年军人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沮丧的心理,埋怨社会的不公平,对周围人的态度也异常的敏感。但大部分人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辞令而将这些负性情绪深埋在心底。这种压抑有时会使他们滋生出报复社会的想法,所以家庭贫困的青年军人要将内心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即便这些感受是很负面的,相信这种痛快淋漓的表达会帮助自己冷静下来,而不采取极端的行动。
2)建立合理的信念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列出了存在于人头脑中的不合理的信念及其特征,在这些青年将自己所困扰和烦恼宣泄以后,与他们一道找出若干条自己头脑中的不合理观念,将困惑和烦恼与不合理观念相对照,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越直接、具体越好,因为咨询员可以通过分析联系,归纳出这些青年相应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在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扭转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家庭贫困的青年建立一种积极的思维模式,不再因自己经济条件差而抹杀了自己的长处,要懂得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3)健全心理防御机制家庭的贫困会使青年军人比同龄人更早、更多地遭受一些挫折和失败的打击,而这些挫折和失败会令他们自我感受到威胁和伤害,会在心理上出现紧张、恐惧、焦虑、悲哀等情绪。这时,为了减轻不安、恢复情绪稳定,机体会对这些应激进行抵抗,但这种抵抗毕竟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一定的阈值,就会造成身体各方面损伤,所以要尽早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套适合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升华法、幽默法、补偿法、合理法等等。
4)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对于家庭贫困的青年军人来说,人际交往不仅是必要且是必须的,因为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摆正他们成功的心态,将闭锁的心灵彻底打开。但要获得的人际交往效果,还必须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比如如何在交往中分析与交往对象的心理距离,改变语言的用词、语气、表情、行为、谈话涉及范围和交往的进程等。当然这些技巧不是一朝的功夫,但却是可以通过训练和模仿学会的。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就相当于架设了与社会的桥梁,疏通了信息反馈的通道,自然可以获取于自身发展的信息。这时的青年军人不仅感到自己是开放的,还有可能开启家庭闭塞的门户,激活家庭与外界的信息往来,以个体的自我发展带动家庭的良性运转。
5)争取社会支持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应对能力,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家庭贫困的青年军人要积极行动,努力争取社会支持,尤其是不要因自卑而拒绝别人的帮助。
驻藏军人常见违纪、违法心理与预防
驻藏军人违纪心理与预防
一、驻藏军人违纪有何心理规律
近年来军人违纪现象较为普遍,尤以违反经济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男女作风纪律居多。造成军人违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违纪的心理规律是:
1)习惯型有些违纪军人,特别是战士,在入伍前就有违纪前科。他们到部队后,没有尽快实现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没有改掉以前的恶习,一有机会便继续违纪,因而形成习惯性的违纪心理特征,这一特征有较强的稳定性,不易转变。
2)猎奇型有些青年军人违纪受猎奇心理驱使。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期,渴望揭示异性的隐秘。他们喜欢对女人品头论足,在黄色书刊里寻求刺激。猎奇心理,也容易使青年人在其他方面违反纪律,甚至酿成事故,如非驾驶人员开车、非专业操作人员摆弄武器等等。
3)从众型军人违纪中的从众心理是一种基于外界压力、没有主见、盲目而随大流的心理。他们往往听从老乡、朋友的唆使,用哥们义气代替原则,而不顾组织纪律。
4)享乐型以享乐为心理特征的违纪军人,他们害怕艰苦,贪图享受。有的基层干部“离兵”现象严重,不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自己住单间,经常占公家便宜;有的新兵入伍后,感到部队生活既苦又累,既严格又紧张,既枯燥又单调,玩乐的目的未达到,因而常常发生“跑兵”现象;有的军人奉行“及时行乐”的信条,花钱大手大脚,经常大吃大喝,寻求精神刺激。
5)变态型精神上受到严重创伤和打击的人容易产生变态心理。如同性恋、窥阴癖、恋物癖、露阴癖等便是性变态心理的外化表现。
二、驻藏军人违纪现象如何预防
军人违纪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违纪人在其一系列心理活动驱使下导致的、违反法规制度的、介于一般违章与犯罪之间的行为,是军人违纪心理的外在行为形式。军人违纪心理的成因都是由不合理需要所致,如为满足“享受”的需要而导致法规意识淡化、为满足“唯我”需要而导致道德意识淡化等。那么如何防治军人违纪现象的发生?以下几条值得尝试:
1)深化思想教育,积极实施诱导俗话说,鸟美在于羽毛,人美在于思想。正确的思想是人们前进的强大内驱力。思想教育必须注意内容的广泛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理想教育、国防教育、形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增强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能力。
2)强化法规制度,形成遏制机制法规制度能激发人们改变一些为社会所不容许并被社会谴责的心理特性和习惯。它是通过严格的规范,改造不良需要结构,培养遵纪守法自觉性,形成新的良好心理结构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3)优化道德评价体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军人行为的调节器。运用广泛而强大的道德规范机制,创建道德节制标准,把人们的需要引入伦理道德范畴,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4)净化周围环境,创造良好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根治军人违纪的基础。首先要净化社会环境,堵塞外来消极因素的传播渠道,截断污染源,消除违纪的“心理场”;其次要净化军营,加强部队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再次要注意净化军人群体的风气,改善官兵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勤奋上进的心理氛围,给军人心理造成一个积极的外驱力,使他们在具有同志情、战友爱的群体氛围中,其个性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官兵复员、转业前违纪心理如何预防
有的军人复员、转业前因种种因素所致,出现违纪行为,如偷窃、行凶报复、玩弄女性等,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1)提高领导者的军政素质和管理能力,增强干部战士的法制观念军政领导者应当把国家、人民和军队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大公无私,严格治军,奖罚分明,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认真做好转业、复员人员的思想工作,善于用感情去激励干部、战士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此外,还应认真组织复转军人学习党的有关政策纪律、国家的法律法令和部队的规章制度等,使他们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2)在军人复转期间适当加大人员、时间、物质控制,减少违纪机会按照新颁发的条令、条例,严格对复转军人进行管理,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探亲假休完要立即归队。对管理各种物资的保管员、连队军械员、军士长和饲养员,尽量在退伍工作开展之前更换,把手中工作进行交接。对坚守岗位、工作成绩突出的应及时给予奖励;对违反规定、请假逾期不归的要严厉批评;对屡教不改者,应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3)关心复转军人面临的实际问题军人复员、转业,是人生道路中的一大转折,领导干部应当找他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面临的问题,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