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桑美过后浙江展开心理救援①
2006年8月10日下午5点25分,最大风力超过17级的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苍南县登陆。在浙江共造成193人死亡,11人失踪,3.9万间房屋倒塌,数千人受伤。8月10号这天,台风桑美在苍南县马占镇后县村登陆,登陆后的超强台风几乎将整个村子夷为平地。台风过后,村里的人都被当地政府撤离安置,可是在一片废墟中,却有一位老人呆坐在那里。村民们说她叫陈细玉,今年67岁,台风不仅摧毁了她的家,而且还夺走了她12岁孙子的生命,陈细玉至今也难以相信,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就这样离开了她。
台风过后,陈细玉不吃不喝,也不和人说话,她每天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回到这个已成废墟的家,一边哭着一边找寻孙子的遗物。陈细玉的状态让她的家人焦急万分,却又无可奈何。8月14日,村支书带着两名年轻人来到她的身边,说是省里派来帮助她的人。
在桑美过后,浙江省卫生厅和省科协派出了一支由32名心理学硕士和博士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队来到苍南县,对陈细玉这样有着心理创伤的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可是,绝大多数沉浸在悲伤和恐惧中的人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心理危机干预这种灾后救助,他们对于这种特殊的灾后救助方式将信将疑。心理咨询师对陈细玉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但陈细玉的外孙梁飞福就表示很不理解,他说:“让她想起那些悲痛的事情,我感觉我看不下去,可能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刺激她想起以前的悲痛。”
但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们:“普通老百姓有这种见解太多了。大家总是觉得家里人,或者平时很要好的朋友去世了以后,要把关于死者的东西全部收掉,不能提到死者,谁也不要和亲人提起。但这样,他就没法宣泄,他就会折磨自己。然后,他会通过另外一种途径,如发脾气来发泄;或者,本来很和善的一个人,会变得脾气暴躁。
淤根据2006年8月25日23点37《焦点访谈》整理。
或者,通过另外一些方法表现出来。人总是这里被闷住了,就要从那边宣泄出来。所以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就是让他正常地宣泄,而不要走旁路,走弯路。”
经过心理咨询师们一个多小时的心理干预,几天都不和人说话的陈细玉情绪渐渐有了好转。然后心理医生又问了一些问题,还说了一些话,她的情绪比以前稳定一些了。
在台风过后的苍南县,像陈细玉这样因为失去家园、亲人受伤或去世而承受着巨大悲伤的人还有很多。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通过了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后,首先确定需要干预的人群范围。然后,在这个人群中,通过专业心理评估,找到最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人。这时,一个叫刘全的12岁的小男孩引起了心理咨询师们格外的关注。
这个小男孩叫刘全,他哭泣得非常严重,几乎不会说其他的话,他只是不停地说“都是我不好,都是我害了我妈妈”。原来在桑美台风袭击的这一夜,刘全的妈妈带着4个孩子逃生。不幸,妈妈和3个姐妹相继被洪水卷走,小刘全眼睁睁地看着4个亲人一个个在洪水中消失。幸存下来的刘全一直不吃不喝不睡,经过初步的交谈,心理医生发现这个孩子备受折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对母亲和姐妹们的死产生了自责。这孩子总是在说:“我没有把她们拉起来,就像做梦一样,很害怕!我看见妈妈的手,又看见很多只手。”
要帮助刘全,首先要重新帮助他调整认知,还原事实的每一个环节,让他明白4个亲人的不幸遇难,并不是幼小的他能够改变的。于是,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的专家对这个男孩子实施了“事实还原”的专业方法,让小刘全慢慢卸下了巨大的压力。两天来不吃不喝的他,竟然自己打开了一罐八宝粥喝了起来。
心理专家解释说:“通过事实还原后,我们帮助这个小孩子懂得,他那么瘦小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救得起100多斤重的妈妈跟姐姐。所以说从责任上讲,刘全是没有责任的。”
刘全自责的情绪得到了有效改善,心理医生计划5天后再来看望刘全,却没有想到第二天接到了刘全的求助电话。他在电话里说:“爸爸从昨天晚上回来就一直哭,一直哭到今天早上没停过。我怎么办?叔叔你能不能帮帮我爸爸?”刘全能去照顾他爸爸了,这是非常明显的心理变化。5天以后,心理医生按计划再次来到刘全家,这个年仅12岁的男孩尽管还是很悲伤,但是他已经渐渐从因自责而导致的不能控制的情绪中走了出来,他甚至还帮父亲料理了母亲的后事。在和刘全的接触中,心理医生又发现,小刘全尽管不再那么自责了,但他依然还处在惊恐之中。他说他总是梦见亲人们一个个的尸体,都躺在床上。他感到很害怕。
针对刘全的情况,心理医生开始把重点放在教这个小男孩如何通过呼吸的调整来放松自己,克服恐惧。
为了让心理干预真正起到作用,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每一个被干预对象都建立了详细的档案,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定期进行3耀6个月的跟踪回访。对于刘全,因为年纪太小,创伤较重,心理医生决定对他进行长期跟踪。“我们大概在两周以后就会再来看他。以后就延长到1个月1次,3个月1次,半年1次。因为他年龄小,才12岁,我们可能会追踪比较长的时间,一年甚至于更长的时间。”
在台风过去的一个多星期里,这支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奔波在苍南县4个受灾最严重的乡镇,已经近300人接受了单独的心理危机干预,还有100多名有相同经历的人接受了团体的心理辅导。可是面对台风过后成千上万的受灾群众,心理咨询师们即使马不停蹄,也只能对极小的一部分人进行干预,为了最大限度地去帮助更多的人,他们决定在乡镇干部和医生护士中开展最基本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在灾区,物质的家园正在重建,心灵的家园也需要重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是在灾难时刻对公众的一种特殊的救助,体现的是对受灾群众的人文关怀。今年的灾害比较多,灾区重建千头万绪,我们想,如果在灾区有开朗的神情,有自信的眼神,灾区和灾民就有希望。以上是根据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整理的,这应当是我国电视台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就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进行的报道。我相信,这个报道将对我国的危机事件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国际国内都在进行广泛的研究,并且已取得了许多成果。本章将对其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做一些简要的介绍和探讨。
一尧心理危机干预及其基本模式
近几十年来,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在国外有了很大发展,它主要用于有自杀企图的人、自杀未遂者以及在重大危机事件中遭受严重心理创伤者。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级精神卫生组织开始越来越注意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和实施,尤其在2003年SARS流行时,心理危机干预已进入实施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阶段。就在本书撰写期间,我国浙江和福建沿海地区遭受了特强台风桑美的正面袭击。台风过后,在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科协的直接领导下,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和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派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前往受灾地区,为受灾地区的人民提供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还做了专题报道。
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十分强调干预开展的时间性和干预实施的效果,要求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学专家和心理援助人员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采用有效干预应对策略,帮助处在危机状态中的人或人群尽快恢复已失去平衡的心理状态。
渊一冤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
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或人群采取明确、有效的干预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心理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当事人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帮助当事人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心理危机的成功解除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处于危机状态中的个体或人群可重新获得对现状的把握;对所经历的危机事件能够重新认识;能学到更好地应对危机事件的策略与手段。
以2003年春天SARS在全国各地流行时所发生的事实为例,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危机干预在重大危机事件中的作用和意义。
当时,随着SARS的暴发和日渐猖獗,而人类一时又无法对病毒实施有效的控制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强烈关注在致命传染疾病流行时个人生存的基本问题,如居住和工作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人们开始更加担心自己及所爱所关心的人(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是否会感染SARS;很多人开始产生分离焦虑,担心亲人和自己是否会被传染、被隔离;很多人表现出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人们开始异常在意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稍有不适就忧心忡忡;很多人想吐露自己对SARS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情感上的支持等。所有这些在危机事件中产生的强烈心理需要对心理危机干预提出了需求。
由于SARS在全国大范围地区暴发,因此需要得到心理危机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包括发病者、疑似者,也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家属、被隔离者、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等,这些人和人群都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外,不愿公开就医的人和对SARS有过度担心恐惧的人也需要心理上的援助。当时,从事心理危机干预者主要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以及精神科医生等。
在SARS流行期间,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帮助人们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得到心理需要的满足,缓解由危机事件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事件的有效策略与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渊二冤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模式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基本模式有三种: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这三种模式为更多不同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方法提供了基础。心理危机干预的平衡模式认为,由于原有的应对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危机事件中不能满足需要,处于危机事件中的个人或人群就会处在心理或情绪的失衡状态,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重新回到危机事件发生前的平衡状态。心理危机干预的认知模式认为,心理危机来源于人们对生活困难和创伤的错误认识、思维和信念,为处于危机事件的当事人提供改变思维的方式,特别是帮助当事人改变非理性的认知和自我否定,人们就能够实现对自己心理变化的理性控制。
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人是遗传和环境学习交互作用的产物,心理危机是由心理、社会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引导人们从心理、社会和环境三个范畴来寻找解决问题、超越困境的策略和方法。
无论运用哪一种模式,心理危机干预都是要调动各种可利用的内外资源,采取各种可能的或可行的措施,限制乃至消除由于危机事件而造成的当事人的失常心理和失常行为,从而使现存的心理危机、心理失衡状态得以解决,使危机事件造成的对人的伤害最小化。心理危机干预是有时间限制的,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通常最多持续6耀8周。因此,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时间一般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数小时、数天或是数周。在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心理危机干预者主要是帮助危机事件当事人处理对困难情景的知觉和判断,并调整由此而产生的失衡情绪和失衡行为。
二尧同理当事人的理论与方法
同理(心),也称共情、共感、同感(心)、通情达理等。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同理就是个体认识别人内心世界的态度和能力,“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同理被认为是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理沟通关系建立的首要因素,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特质。
渊一冤同理心要要要与危机事件当事人沟通的基础1.同理心(Empathy)《简明心理学百科词典》是这样定义“心理”的:心理一词来自希腊语的“psy原che”,原意为灵魂。现在则指人对周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的感知、体验,它是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和。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同理心: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立场去感知和体验对方所感知与体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其对自身的感知和体验,并能有效地将这些感知和体验传递给对方,使对方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的被理解感和舒畅的满足感。
同理心是人与人交往沟通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交往沟通的基本技能。
2.同理心的三个条件
构建自己的同理心,或者考察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是否具备同理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知、体验、理解对方所感知和体验的世界。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或心理辅导人员要从当事人观察、体验世界的参考体系出发,深入到对方内心去感知、体验对方的感觉、认知、体验、情绪、情感和观念。
(2)了解产生这种感知和体验的因素
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或心理辅导人员要借助自己的和当事人的知识与经验,对当事人的感知和体验做整体性考察,以了解和把握当事人内心问题的实质。
(3)让对方了解你能设身处地地感知和体验对方。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或心理辅导人员要以自己的言行准确地表达对当事人内心感受的理解,并引导当事人对自我的感受做进一步的思考,随时留意当事人的反馈。
3.同理心的特点
(1)同理不等于了解。了解只是理性的,通常不顾及他人的内心情感。
了解一个人不等于就能同理一个人。同理心可以分为初级同理心和高级同理心。初级同理心是指个体能够理智地理解别人的行为,在与他人接触中不排斥、也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高级同理心是指,个体不仅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能感受这个事件给他人带来的内心体验,使自己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同理心所表达的是一种理解、接纳、平等、关爱与尊重。
(2)同理不等于赞同对方的行为和观点,即我能感知你的想法,但我可以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