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业倒退。
(3)行为退缩。
(4)夜晚恐惧,做噩梦,睡眠受干扰。
渊一冤不同年龄组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
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心理反应依照年龄可以分成以下几组:
1.学前组(1-5岁)
誗吮吸手指头。誗无法控制圆形物体。誗尿床。誗便秘。
誗害怕黑暗。誗讲话困难(如说话结巴)。誗依恋父母。誗食欲减退或提高。誗夜晚恐惧。
2.儿童组(5-11岁)
誗易激动。誗黑夜恐惧、做噩梦、害怕黑暗。
誗啜泣。誗不想上学。
誗依恋。誗与同伴交往行为退缩。誗在家里或学校里的攻击行为。誗对学习失去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誗为了引起家长注意而与兄弟姐妹之间的过分争吵。
3.少年组(11-14岁)誗睡眠干扰。誗胃口干扰。誗在家里表现反叛。誗对同伴交往失去兴趣。誗拒绝做家务。
誗学校问题(如打架、行为退缩、没有兴趣、过分关注)。誗生理问题(如头痛、游走性疼痛、皮肤过敏、不能弯腰、心身疾病)。4.青少年组(14-18岁)誗身心疾病症状(如皮疹、不能弯腰、头痛、气喘)。
誗胃口和睡眠干扰。
誗抑郁症状(如过分关注某人的健康、过于注意某种症状)。誗月经不调或痛经。
誗不负责任的或有过失的行为。誗不愿做超越家长控制的活动。
誗过于激动或精力下降或过于冷漠。
誗对异性的兴趣减弱。誗注意力不能集中。
青少年学生在表达他们的情绪时,有时会采取一种“过头”的行为方式,如发怒、与人激烈争论。如果危机事件与死亡有关,有些学生会以大声喧哗或激烈的行为来表示他们“还活着”。下列行为通常是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在面对危机事件时表达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
誗哭喊。
誗过度的表现或羞怯的行为。誗迷失状态。
誗情绪表达困难。誗睡眠习惯改变或者害怕独自睡觉。誗过敏、易激动。誗野蛮、粗暴。
誗发怒、发脾气。誗不积极或无精打采。
誗无法休息。誗害怕、担心、罪恶感。誗行为错误或过头的行为。誗胃口改变。誗依恋成年人。誗改变外在形象。誗不够成熟或过分成熟。
誗过于要求他人。在经历了暴力谋杀事件后,儿童和青少年通常会表现出下列一些或全部的行为特点:
誗关注被谋杀人的遭遇。誗由于反复在脑海里出现犯罪情景而感到恐惧。誗有讲述和反复讲述犯罪情况的需要。誗有重新表现犯罪过程的需要。誗有对凶手报仇雪恨的愿望。誗渴望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誗对信仰或今后的生活表示怀疑。誗有自己安排自己葬礼的意愿。誗害怕死亡。
誗害怕自己所爱的人死亡。誗害怕单独一个人。誗学校恐惧症。誗做噩梦。
誗行为退缩。
誗注意力无法集中。誗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行为。
渊二冤儿童和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渊PTSD冤根据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在经历灾难性事件后的一个典型反应就是“不停地玩耍”。这也是在灾难性事件后,儿童和青少年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也称PTSD)中的典型症状。如一个儿童反复地、强迫性地用一个玩具汽车去碰撞一个玩具娃娃。这个现象肯定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表明在危机事件后,儿童内心存在着还没有解决的心理问题。因为这种玩耍可以使儿童感受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的行为同时也表明,儿童在看到了死亡和毁灭后,他在经历着自我无法辨认的情绪冲突。
儿童PTSD的主要症状如下:
(1)在玩耍过程中,反复经历灾难性事件或者回闪这些事件。誗在玩玩具的时候会反复表现在事件发生时所看到的事情。誗会做与灾难性事件相关的噩梦。誗在遇到和灾难性事件相关的场合时,会显得十分压抑。誗在行为或感觉上好像灾难事件又要发生了。
(2)对灾难事件的回忆或者对相关情绪都采取回避态度。誗躲避所有能引起对灾难事件回忆的各种活动。誗不能记起和灾难事件相关的细节。誗躲避与他人的交往。
誗难于感受他人的积极情绪。
(3)有些症状明显加强。誗难于入睡,或睡眠不好。誗容易发火。誗难于集中注意力。誗更容易受惊吓。
根据国外心理学家的研究,对于PTSD发展状况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1)先前所遭受的生活上的威胁。
(2)潜在的暴力倾向。
(3)曾遭受过极端的恐怖事件。
(4)无助感。
有些研究者发现,性别、年龄或种族因素对PTSD的发展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PTSD的发展状况和当事人在灾难性事件中所处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儿童和青少年是否处于PTSD状况的其他指标还包括:
(1)无效的处理压力的方法(如否认、消极的态度、逃避等)。
(2)无效的或不恰当的社会支持(如来自家庭的、朋友的、教师的等)。
(3)其他一些在危机过后发生的压力事件(如家长的分离或离婚、家长失业等)。
四尧校园危机事件后相关人群心理的及时恢复
根据国际心理学界对危机事件干预后效果的研究,许多经历了灾难性事件的人能够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重新恢复他们的正常生活,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在没有外界的有效干预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渊一冤影响从危机事件中恢复心理平衡的主要指标下面这些指标可以影响人们从灾难性事件中的及时恢复,它们包括:
(1)危机事件当事人对灾难性事件反应
的严重程度。
(2)危机事件当事人对所发生的危机事件的理解程度。
关于如何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请参阅第九章。
(3)危机事件当事人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自我平衡情绪的稳定度。
(4)是否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
(5)对危机事件经验的有效度。
帮助危机事件当事人及时恢复正常心理状态,学校管理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做以下一些事情:
(1)确认当事人在心理上对灾难性事件影响的自我控制能力。
(2)增加当事人对灾难性事件发生的理解。如果有必要,帮助当事人重新确认生活的价值观(如重新确认生活中的重点)。
(3)帮助当事人重新建立新的对生活的理解。
(4)帮助当事人重新建立对他人和社会的信任。
(5)帮助当事人重新建立新的、对将来的生活目标。
(6)帮助当事人重新建立生活的途径(如在新的领域里开始学习,重新确立生活的目的等)。
渊二冤经历悲哀情绪的过程
悲哀情绪是一种“遭遇了困苦或损失之后的切身的内心苦痛”状态,也可以形容为“敏锐的难过”,或者苦闷、悲痛、不幸等。悲关于悲哀情绪发展的五个阶段,请参阅第五章。
哀通常由于死亡事件而引起,通常与人们的缺失感有关。一般把“悲哀情绪”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尽管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文化对什么是“悲哀”有不同的解释,但一般把“悲哀”形容为由于失去所爱的人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在“悲哀时期”(一般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的各个阶段,人们总是会寻找各种方法和途径来解除悲哀。在悲哀开始的最初两个阶段,人们通常能很快地度过。然而,有些人会反复回到最初的那一两个阶段,甚至陷入某个阶段而不能自拔。其他一些人或许会通过开始的两个阶段,但却容易反复陷入“生气”或“抑郁”的阶段,特别是在遇到“触发性”事件后(如新的灾难性事件或死者的周年纪念日等),更容易在情绪上又回到以前的状态。
在回到重新生活的心境之前,处在悲哀情绪中的人往往会被死亡的念头抓住,悲哀情绪会一年又一年地继续下去。人们通常会认为,有危机事件经历的人不可能摆脱这种悲哀情绪状态,但是事实上是可以的。当处在悲哀情绪中的人意识到他能够重新开始生活的时候,当他能集中精力于他的现实生活的时候,当他不再生活在伤害、内疚和苦痛中的时候,他的“悲哀时期”就结束了。
与对危机事件产生的心理反应一样,不同的人处于“悲哀时期”的长度和深度也是完全不同的。影响一个人陷入悲哀情绪状态的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当事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程度(如是否是亲人或者相爱的人)。
(2)当事人的年龄(如是否很年轻)。
(3)当事人的死亡是事先预知的(如长期重病)还是突然的。
(4)当事人是否死于暴力事件。
(5)他或她本人的个人经历。
(6)他或她所具有的支持系统(如家庭关系、整个人际关系网络)。
(7)他或她的宗教信仰。
(8)他或她的内心平衡状态和应对问题的能力。渊三冤不同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对死亡的理解程度成年人对待悲哀情绪的方式不同,不同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在处理悲哀情绪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在对与死亡有关的情绪处理上,有时往往要比与他们交往的或者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成年人做得更好一些。我们要与儿童和青少年谈论有关死亡的话题,要和他们谈论与他们相伴的悲哀情绪等话题。但是,这些谈话都应当和他们的年龄与认知水平相当。
儿童和青少年对死亡的理解可以根据年龄和认知水平的不同而出现以下不同淤:
1.1-3岁
最关心的是死亡发生后对他们日常生活方式和需要的影响;使用“魔幻性思维”,认为是由于他们做了什么事情而引起了死亡,或者他们具有“起死回生”的能力。不能理解死亡和长时间不在之间的区别。
2.4-6岁
(1)认识不到死亡是一件永远的事情(由于电影、卡通画、童话、电子游戏等而引起的混淆,因为在这些媒体中,故事的主角死了,然后又活了)。
(2)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显示出悲哀,因为儿童在这个年纪不可能理解什么是“永远”(通常,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感觉要在5岁左右才开始产生)。
(3)开始具有了语言能力,但是又不是非常懂得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因此,成年人在与儿童交流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与死亡相关的模糊说法,如“他去旅行了”,或者“他睡着了”。这样说,可能会使孩子害怕旅行或者害怕去睡觉。
3.6-8岁
开始理解死亡是永远的,但是相信只有老年人才会死亡。
4.8-10岁
(1)开始理解死亡只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各种年龄的人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死亡。
(2)开始理解死亡也会发生在他们的身上。
5.6或7岁-11岁
(1)儿童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帮助孩子开始能比较现实地想问题,并且开始理解死亡的终极意义。
(2)开始在宗教世界或精神世界寻求对死亡的理解,或者开始探求死亡的科学意义。
(3)开始具有悲哀的情绪(以成年人的角度来定义)。
6.11岁到更大年龄
具有从生物科学的角度理解死亡是人的内在生理过程结束的能力。
淤Flatter、Herzog等:《儿童与死亡》,ChildrenandDeath,NationalFuneralDirectorsAssociation(NFDA).
7.青少年
到13岁应该能够全面理解死亡的终极意义(但是,现在很多青少年依然不能,主要是受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在这些媒体所编撰的故事里,主人翁死了,但又能奇迹般地复活)。成年人应该帮助青少年从事实上理解死亡的意义。
学校教师要非常重视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与学生谈论与他们有关的死亡话题。无论学生的年龄多小,教师都必须非常诚实地回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但是,在回答关于死亡的问题时,要尽可能少用细节性的描述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应当尽可能避免提供那些残酷的细节,要尽量避免引起孩子们的恐惧感。对于年纪很小的学生,要非常认真地考虑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如果说某人死了是因为“死去的爷爷非常爱他,要他到天堂去”那就会使小孩子害怕老年人对他们的喜爱。如果说某人在“天堂里活得更愉快”,就会使一些孩子相信,因为他们做了一些事情,才使得死去的人在天堂更愉快(魔幻性想法)。
对于学生们来说,感到对死亡有罪和有责任,这只是一个认识上的飞跃。但是,正是这个飞跃在人的一生中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来说,甚至对成年人来说,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会产生对“神灵”和对“鬼魂”的恐惧。
渊四冤危机事件当事人如何获得心理支持和心理服务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我们可以自己帮助自己,我们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向他人、向专业心理工作者寻求心理上的帮助。我们可以求得心理支持的人有很多,如:
(1)值得信任的朋友或者家庭成员。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3)心理咨询师,特别是在应对悲哀和重大缺失方面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
(4)神职人员(如果自己是宗教信仰者)。
(5)当地的危机事件援助组织。
(6)当地的公益事业援助组织。
(7)全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援助组织誗中国心理危机与自杀干预中心救助热线:800-810-1117(010)62715275誗北京惠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救助热线:(010)62314291誗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救助热线:(010)65132928誗南京自杀干预中心救助热线:16896123誗杭州心理研究与干预中心救助热线:(0571)85029595誗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中心救助热线:(027)85844666在我们最爱的人死去之后,我们会感到极度的悲伤和痛苦,我们会感到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活下去,我们会对自己还活着感到罪恶,我们甚至会希望我们自己也能死去。产生所有这些感觉和情感都是正常的,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应该以任何方式来伤害自己。如果发现自己有任何想去死的具体念头和具体安排的时候,请你立刻寻求帮助!我们应该立刻打电话给自己信任的家人、自己信任的朋友、自己信任的心理咨询人员,或者打电话到当地的心理咨询热线,也可以打电话到“中国心理危机与自杀干预心理热线”(电话:800原8101117)。这个热线电话是全天24小时开通的、免费的电话。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会帮助你得到解脱,也会帮助你在当地寻找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来帮助你。
五尧校园危机事件后学生和教师可能产生的罪恶感在校园危机事件,尤其是死亡事件发生后,幸存者和活着的人会普遍存在某种程度的罪恶感,但是不同年龄的人会产生的罪恶感是不同的。通常,这些罪恶感是不合理的,甚至是荒谬的。如有些人会认为,活着的人本来应该在危机事件中做得更好,或者应该和自己曾经做的有所不同等。在某些场合,由于很多不同的原因,在危机事件中活下来的人会感到内疚和自责。如有些人会感到自己事先得到了警告,但却没有认真对待;或者,自己没有认真地按要求去执行,所以造成了不必要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