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看、听、说、唱、画、写、舞蹈等一切借助身体机能的表现行为疗法都可以被称为艺术疗法。也就是说,艺术疗法的技法非常多,如绘画、造型艺术、音乐、文学、诗歌、戏剧、书法、舞蹈等等都能为艺术疗法所用。艺术疗法的领域十分广泛而且具体技法开发的速度也非常快,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新的尝试。除了前面介绍的几种艺术疗法的技法以外,本章再简单介绍几种最近在我国刚兴起的艺术疗法技法。
第一节表现疗法
艺术疗法一般会从“艺术”这个词产生联想,感觉好像是“争取完成美的作品”的手法。但艺术疗法应该在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下来讨论,即“处理意象的方法”。而其中,表现就是关于意象的表露。因此,表现疗法在艺术疗法的“表现”中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更广泛、在实践中经常被使用的重要的技法。
一、什么是表现疗法
目前,在心理临床实践中,特别令人吃惊的是已经发展了各种各样采用意象表现手法的具体心理治疗方法,其中就有艺术疗法。从实践方面来考虑的话,艺术疗法也可以叫做“心理临床专家处理意象世界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意象,除了语言上的表现,还指通过绘画、盆景等造型或者身体活动的表现所产生的患者的“内心世界”。应该说,患者内心世界的所有表现都是意象。因此,艺术疗法也可以看做是处理意象的方法。
在艺术疗法中,不管是什么技法,都需要有一种表露,即患者的表露。治疗师往往是依据患者的“表现”来进行治疗的。因此,表现疗法(expression-psychotherapy)就是以表露或追求等作为手段的“心理疗法”。在广义上,表现疗法不仅包含了非语言表现,也包含了语言表现。语言作为对话疗法的中心手段,在表现疗法中也经常被使用。但是由于表现疗法的特殊性,我们在这里主要想把它限定在某些非语言的意象表露手法。
其实,用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也包括了治愈效力。经验上大家都知道将心里的内容表现出来,这本身就会带来精神发泄、完成感、喜悦、稳定等情绪体验,通过表现的东西,自由地“玩耍”具有很大的治疗意义,即“玩耍本身就是治疗”(Winnicott,1971)。另外,如同眼睛和手的协调运动一样,每个人自己的表现活动本身也已经深入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去了,即各种活动中,各种活动都体现了表现。所以,各种各样的表现行为与身体机能合并,不仅能释放感情,还能有效地恢复被损害的身体机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说,我们前面所讲的艺术疗法的各种技法,其实都是表现疗法的各种表现形式。某种意义上,表现疗法包括了艺术疗法,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在理论上,表现疗法和艺术疗法有比较多的重复,但在实践中,作为治疗师来说,可以不用去管这些理论上的讨论和纠葛。只要能够应用这些手法来解决患者的问题,我认为它属于什么方法并不重要。因此,在实践中,很多治疗师由于经常使用该技法来进行治疗,我们在本书的论述中还是单独把表现疗法拿出来,进行专门而比较详细的介绍。当然,由于该方面的资料非常少,在国内几乎没有。而本书又主要介绍的是艺术疗法,因此,我们对表现疗法的介绍希望也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目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尝试去查找一些更详细的相关资料。下面就表现疗法的实践和案例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表现疗法实践中的几个注意点
作为补充语言上传达交流的重要媒介物,表现疗法是让“游戏”、“消遣”等创造性活动在实际的治疗中持续下去的重要方法,它蕴涵和穿插在诸如游戏、绘画等活动中,使患者达到充分的自我表现,从而充分地表露患者自己的意象。因此,在进行心理疗法的时候,它作为一种在其他疗法中穿插、蕴涵的手法,表现疗法一般不会有其他一些副作用。实际上,广泛使用的表现手法几乎没有产生过异常的地方。由于其穿插表现作用,在工具的使用上,一般来说,建议绝大多数的准备工具是患者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工具,如小时候作过绘画的患者,建议选用绘画工具等。
心理疗法能不能仅仅使用语言交流,而不使用表现作品?对成人进行了语言对话,那还有没有必要进行表现疗法?对这些问题,许多治疗师在实践中的做法是,针对有“语言危机”的青年精神病患者使用比较多的表现手法;对比较轻度的儿童病理患者,除了使用剪纸贴画之外,几乎就没有使用表现疗法。因此,表现疗法一般的使用范围最好是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问题的病症及其患者。但是,要注意的是,表现疗法虽然是非语言交流的一种好的形式,如果能适当地配合患者的“讲述”这样的方法的话,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治疗效果。另外,表现疗法还在某些关键的治疗师难解决的问题上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例如,有时候,表现疗法在治疗师和患者会面效果不理想时,反而非常有治疗性。当然,在使用表现疗法的时候要注意对进行其他心理治疗手法的实践训练。特别针对初学者,在使用特殊表现手法(比如说音乐演奏、舞蹈、陶艺等)之前,有必要充分地接受心理疗法的基础训练。否则会如同“画商”一样,不能将创造作品本身目的化。换句话说,只能依据患者感兴趣和关心的,不能强求其“表现”。
在表现疗法中,治疗师需要运用某种更具体的表现手法,促成患者意象的表现。意象的产生和表现,应该是治疗师和患者一起进行的。当然,严格说来,应该是在治疗师的帮助下,主要是患者本身把自己“意象的世界产生了逆转移”(河谷,1985)。所以治疗的过程中,传达的是患者自己由表现而产生了“深的”转移关系,“表现”是依据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生成的,但其中的主体还是患者,转移的发生主要是患者,治疗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倾听者和观察者。“表现作品”也是通过治疗关系反映出当事人的内心世界的“容器”。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如果治疗师强加于人或者半强制,治疗就不会产生有效的作用。此时,患者的“表现”会逐渐减少或者仅仅是普通做法的反复,不能创造出作品,从而放弃。在不能找到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即使采用简单的劝导方式,如,“用表现疗法试试吧”,也容易产生不好的结果。所以患者才是表现疗法手法决定的关键者,治疗师必须要让患者自己来进行选择。
总的来说,作为表现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治疗关系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也可以说,这是以表现为媒介的治疗的“一种重要的相遇形式”(高江洲,2000)。就像前面所讲的一样,表现是基于“治疗关系作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创造的表现是与治疗师的“共同作品”而出现的,也就是治疗和作品是治疗关系的产物。所以,治疗师要养成从“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治疗达成的重要前提条件”来考虑的习惯。
再一次具体地思考一下在治疗中患者的创作过程。首先治疗师作为主导,以某种表现方法提示患者,然后,治疗师又必须以患者为治疗的主体,让患者通过表现这种手法,将患者自己内心世界的意象表现成为可能的安全的“显示”,这种促进“显示”的技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是否能够建设性地利用象征化、创造性等手法,为患者的病理空间到治疗的表象空间搭桥,在患者的病理空间和表现的表象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联结效果是治疗中的关键。
除了上面谈到的几点注意事情外,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将患者创造的作品作为一系列的思考再次重新认识、检讨,将治疗关系的推移、进展等进行详细记录,并作为今后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等,这些都是治疗师要注意的地方。
三、表现疗法的案例分析
我们来看从精神病医院的心理临床选取的3个事例:
事例1:用“彩色铅笔画表现”自己臭妄想症的心理疗法过程患者A某,20岁,是患有自己臭妄想症(重症对人恐怖)的女性。初发症是在高中二年级时,因为“自己的身体散发着怪味,所以被周围的人嫌恶”这种逃避妄想而有拒绝上学的倾向。毕业后,在打工地方经历了突然的“单恋”失恋,一时希望死去的感受很强烈,所以接受了短期的住院治疗,但是出院后不见好转。
在其姐姐的结婚时陷入不稳定状态,对母亲实施暴力,第2次到精神病医院住院。住院后,因为忧郁情绪不稳定和强烈的自己厌恶感,A某拒绝会见主治医生,两个月后开始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A某表述“语言无法很好地表达心情”,所以希望自己用绘画表现。作品1(图6.1)用潦草的画法描绘了第一幅彩色铅笔画作品“水族馆的鱼”,说明“这只鱼长得很丑,大家都盯着看嘲笑它,但它却故意装出一副平静的脸”。还说这是住院中自己“丑陋”的自画像。那之后,症状急剧恶化,被抛弃感、自己惩罚感增强,画的画也是“被困在里面的空间”、“丑角的服装”等,自嘲的、形态模糊的东西增多了。住院大约7个月以后,画了作品2(图6.2)“在海中蠕动的怪兽”,认为是精神病部分的向右的怪兽的形态也不断地扩散,A某自己也暗示“自己的心中好像住着莫名其妙的恐怖的怪物”的危机状况。数日后,在夜间擅自离开医院,自杀(从楼顶跳下去)未遂,回到医院被转入封闭病房。
图6.1水族馆的鱼(作品1)
引自:山中康裕.表现疗法.1999
图6.2在海中蠕动的怪兽(作品2)
引自:山中康裕.表现疗法.1999
从这个时候开始A某在会见的时候暂时不能绘画。大约3周后的一个晚上,对一男护士一句半嘲弄的话发生反应,出现急性精神病状态伴随意识障碍,所以在保护室住了大约2周的时间。由于精神药量的增加逐渐转入安定状态。后半时期,本人希望能将绘画工具带进她的房间,并完成了可以理解为自画像“女性的脸”的铅笔画系列。从保护室出来约2个月,绘画了彩色铅笔画作品3(图6.3)“星的诞生”,并说明“在新的星诞生的时候,能看见在蛋中孕育着的雏鸟;不知为何最近能安下心来了。在房间也感觉被温暖包围,不可思议的是对臭味也没有以前那么在意了”。这幅作品可以被认为是脱离精神病状态的“再生”,确实通过精神病的退化状态,也能看见出现“重新再做”(Balint,1968),这是治疗上大的转机。那之后没有明显的变化。平静地住院1年2个月后出院回家了。作品4(图6.4)是出院2个月后的自由画作品“我的住所”,画了自己“悠闲休息的场景”,看得出患者过着宽裕安定的生活。之后的一年半经常定期去医院,虽然有很多的曲折,但是还是跨越了所有问题,在作为事务员正式开始工作时,终结了医治。
图6.3星的诞生(作品3)
引自:山中康裕.表现疗法.1999
图6.4我的住所(作品4)
引自:山中康裕.表现疗法.1999
事例2:用“水彩画表现”集中失调症的心理疗法过程患者B某是一个没有职业的30岁的单身女性,在几个医院被诊断为集中失调症(精神分裂病)。高中毕业后,离开父母在工厂工作了数年。初次病发是在20岁,反复几次的恶化,也有比较长期的住院经历,但是出院后几年没有定期去医院治疗。通过咨询,判断她有必要进行住院治疗,并接受医院的诊断。患者说“在一个人居住的公寓里,半夜一个男人破开天花板或墙壁潜入屋里袭击我,很多毒蛾、毒蜘蛛进来房间,让我很困扰”,还特地用卫生纸包了很多蜘蛛、蛾的尸体作为证据给人看。
图6.5架往明天的桥(作品5)
引自:山中康裕.表现疗法.1999
图6.6被拉住的我(作品6)
引自:山中康裕.表现疗法.1999
经过本人的同意,患者到医院住院。刚开始,患者用妄想的言行固执地进行了“很多申诉”,治疗师开始进行心理疗法后不久,患者又说“附近医院放射科的年轻医生向自己求爱结婚”,并常常说起。
住院1个月后某天晚上10点,B某穿着睡衣莽撞地打开值班室的门,说:“医生,请现在马上带我去放射科的医生那去,因为我决定出院结婚了!”
那之后一边使用抗精神病药,一边开展绘画的治疗。因为在学校经常画画,所以患者选择了水彩画。治疗师每次都对其进行指点:只要是想到的,什么都可以画出来。作品5(图6.5)“架往明天的桥”是她的第一幅作品:在自己的侧面包围着大量的向左的箭头符号,并说“箭头符号是代表所有侵犯自己的人的恶意,谁都可以搭建通向明天的桥,强调‘架往明天的桥’是她现在最大的愿望”。之后不久,作品6“被拉住的我”(图6.6)像初次作品一样,左上的“月亮”是“被大家破坏而沦落的我的心”“我很努力地争取向上,脚却被拉住而哭泣”,像是对治疗师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