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艺术疗法——操作技法与经典案例
46944700000011

第11章 游戏疗法(6)

在胎10个月,出生后8个月大时第一次说话,此期患上了结膜炎,在没有麻醉的状态下接受了3次手术,影响到视力。认生。1岁零3个月大时开始学步。2岁时开始会说双语词,之后一直停滞在这个水平。歌曲记得很好。经常说一些只有他自己才懂的“自创语”。两岁半的时候,经医院诊断为“自闭症”。提早将他送到了保育园,却发现开始出现一些异常行为,例如在家时有时会面对着墙壁“呜呜呜……”地发出声音,语调、语速异常。难以与人交流。也曾送他去过“儿童医院”、“语言学校”等各机构。进入幼儿园后,语言能力有所提高。会跟随他哥哥后面,但却不会跟他一起玩游戏。不能与小朋友建立伙伴关系,经常受其他小朋友欺负。

治疗师C对来访者成长史的分析:

下面我们一起试着将自己置身于昊昊的人生体验中进行更加具体的推测。8个月大时第一次说话,认生,懂事早,正是对母亲有依恋之情,母子幸福的时期,但是这时却患了上了眼病,在没有麻醉的状态下接受了手术,对昊昊来说,外界突然变样,灾难也突然降临自身,此时的昊昊肯定感到非常无措。而其母亲这时也肯定常常会忍不住想:“为什么偏偏是自己的孩子得病呢,难道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吗?”等等,面对孩子失明的威胁,母亲肯定常常会感到一种无力感,并对昊昊产生深深的怜悯之情,种种情绪复杂交织,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

在母亲及周围人的不安情绪的影响下,双眼看不见东西期间,昊昊必定会产生与母亲的疏离感以及对外界的恐惧感。掌握新的语言意味着向外界敞开自己,那是件危险的事,于是昊昊只说自己才懂的语言,以此来保护自己。

两岁半的时候被诊断为“自闭症”,于是被早早送到了保育园,由此初期的母子关系再一次因突来的外界因素而产生隔阂。让对现实世界充满不安,产生自闭情绪的昊昊再长时间过集体生活,这是一个起反作用的举措,这一时期更应该做的是让母亲和小孩都安定下来,修复母子一体感。

进入幼儿园后,母亲发现昊昊的精神有些异常,于是母亲带着他开始往来于各机构,其间,语言能力有所提高。对昊昊来说,与母亲一同外出这件事本身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于这种对外界极度敏感的孩子来说,让他适应学校生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已经习惯了自己一个人呆着的人突然肯对外界敞开自己,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

由于缺乏对来访者的知觉、认知、判断力、现实检讨力等自我机能以及与人交往能力的了解,缺乏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有关在这之前的睡眠,觉醒的节奏以及母子关系的资料,现在的日常生活中的会话方式以及与朋友的关系,在学校以及在家的表现等等),所以在诊断上或许也不够全面,但从两岁半的时候被诊断为“自闭症”来看,现在的状态应该是幼儿自闭症残遗。

评述:

在本案例中,刚开始的时候,治疗师C很难对昊昊下诊断结论。之所以很难对其进行诊断是因为,在来访者两岁半时被诊断为“自闭症”,这是由医院经过身心发展检查得出的。但在昊昊的成长史中“没有麻醉的外科手术”、“失明体验”及以后的一连串外伤体验,这些对昊昊的临床症状起了多大程度的影响等,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另外,母子关系这一心理因素,脑波异常这一器质因素,还有上学以来经常受欺负的经历等,对来访者的后来发展有无影响,这些都还没有最终确定。因此,治疗师C接手这个病例的时候,刚开始还是以“儿童自闭症”为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结合对其成长史的详细分析后,认为至少应该是“幼儿自闭症残遗”的状态。这种分析和针对是比较合理的。

但随着与昊昊见面次数的增加,对这一诊断治疗师C越来越持怀疑态度。后来,治疗师C干脆将治疗焦点定位在某些典型症状上,特别是主诉和咨询动机中都提到的人际关系以及对外界的不适应性上,而忽略到底是什么具体的病症,这种处理也是比较恰当的。不过,笔者认为,该案例应该还是“幼儿自闭症的残遗症”,因此,对其进行治疗的着眼点应该关注那些自闭的典型症状的表现和矫正上。

这就涉及到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在心理治疗中,诊断也不是不讲方法和技巧的,有的时候,我们对某些病症确实很难下一个比较确切的诊断结论,但也许想下一个非常确切而科学的诊断结论本身有可能就是不科学的。因此,在诊断过程中,掌握一些比较巧妙和灵活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在诊断的时候有很多的技巧确实需要治疗师仔细掌握。例如,在该案例中,针对主诉中“不适应学校生活”这一点,就不能简单地、一元化地诊断为母爱剥夺或者自闭症、微细脑损伤、癫痫等等,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患者的状态进行判断,同时不拘泥于这些主观判断的结果,还要对事实本身进行客观的关注。只有做到了这两个方面,诊断才可能真正有意义。

再比如,作为诊断的技巧中的重要方法,治疗师C是否能抓住患者成长经历中的关键事件和关键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案例中,患者的成长史中令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患者8个月大时第一次说话,此期患上了结膜炎,在没有麻醉的状态下接受了3次手术”以及后面治疗中经历的“患者害怕风扇”这两个地方可以看出,患者在其人生最关键的时期经受了非常痛苦的外伤体验。这些体验是导致患者自闭倾向的症状重新出现的重要因素。另外,患者害怕风扇,从患者对空气的流动以及特有的声响十分敏感这一点可以看出患者自身的特征。从这一角度出发,治疗师C认为:“患者并非是真正的自闭症,而是所谓的母爱剥夺(maternaldeprivation),或者说是反应性的伪自闭症。”这种分析是比较自然的,也是抓住了患者成长史中的关键所作出的诊断。而不是因为以前诊断是自闭症,现在就认定患者一定是自闭症。

当然,在实际的治疗中,关于诊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诊断是为更好地治疗服务的,治疗师不要为了诊断而诊断。因此,当治疗师确实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办法作出确切和科学的诊断的时候,先对患者的典型症状进行治疗就是非常必需的。在本案例中,治疗师C就处理得比较好,最先的时候,治疗师C还是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就是:不管是否是真正的自闭症,如果不对患者加以治疗的话,即使不会严重到发展成为真正的自闭症,也肯定会导致其自闭倾向不断加强,再加上无法融入同龄人群中,最后早晚会发展成为自闭症儿。这样的处理我们认为是比较合适的。

沙池、滑梯、棚架上用得发旧的玩具。靠墙放着的一高一矮两个桌子。在这个大约30平方米的游戏室里,该儿童将在每次50分钟的时间里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游戏治疗过程

治疗师A:昊昊,这位是我们的新医生哦!

治疗师A向昊昊介绍新的治疗师C。但昊昊装作没听见一样,或者把脸扭向一边,或者抬头盯着天花板,就是不瞅站在他面前的治疗师。

旁边的大人们也都在催促着:昊昊,看这边!冷不防的,昊昊把脸正了过来,直盯着治疗师C的脸看。治疗师C以轻缓的语调向他打招呼。

治疗师C:你好!

昊昊以高亢的声音回答道:你好!

然后突然低下了头,一路跑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工作室的门被推开了一条缝,传来了昊昊声音,治疗师C没听清楚,所以反问了一句。

昊昊:请把……好吗?听着好像是想让治疗师C把风扇关了。治疗师C:好的,我这就去关了。治疗师C走到了风扇底下。

治疗师C:好了,已经关上了。

听了这话后,昊昊“砰!”地一声把门给关上了,然后走到了挂着风扇的窗户外边,直直地盯着风扇直到它完全停止了转动。感觉到昊昊透过玻璃窗对自己投来注视的目光,治疗师C也微笑地看着他。

评述:

对于自闭症儿童,由于其在社会交往、语言交往和兴趣行为上有一定的障碍和异常,因此,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相对比较困难。怎么在刚开始的时候通过适当的技巧和方法打动儿童就需要治疗师仔细地思考。

带有自闭倾向的儿童的心中,往往会特别重视其独特的游戏方式,治疗师通过参与到其游戏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过,这里所说的参与并不是简单地、形式上地参与,而是必须深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中,与之形成共有的感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以此为契机,更早地使治疗关系稳定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换句话说,选择这一方针其目的正在于此,通过将前任者与治疗师C之间的不一致地方尽可能地控制在最低限,反过来促进更高水平的治疗效果。

当前任者向昊昊介绍治疗师C时,昊昊一直回避着治疗师C的视线,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虽然他不肯与治疗师C面对面,但并没有逃出去或者藏起来。所谓的“初次见面”,当然是指初次遇见时面对面的意思,而昊昊却完全颠倒了这一生活常识,这样的昊昊一登场,就给治疗师C留下了极为鲜明的第一印象。

昊昊用侧脸或背部就能够充分地感知他人,这种感受性和与他人的位置关系,大概就是他抵御外界侵入却又时刻感知着外界的基本方法吧。回顾昊昊透过玻璃窗与治疗师C面对面之前的过程,对于一直在自己旁边存在着的治疗师C,昊昊虽然可以很容易地避开但他却没有这样做,可见当时的昊昊也已经初步地接受了治疗师C。终于回头向治疗师C的招呼作出回应,透过微开的门缝以及玻璃窗向治疗师C投来了视线等等更是包含了深刻的含义。可以预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每一次都将有一个个的“谜”等着治疗师C去解开。

有了这些小小的变化后,治疗师C再继续与之密切配合的话,虽然是断断续续的,但总能与昊昊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再加上不断地重复,时间长了,也就能够获得正常的二者关系了。抱着这样的设想,治疗师C开始了第一次治疗。

第1次

昊昊走进工作室时好像对治疗师微笑了一下。然后走向了游戏室中的玩具棚架旁,“喀哧喀哧”地发出声响,好像是在拨弄着那架红色电话的拨号盘。治疗师突然灵机一动,找出了另一个电话,轻轻地发出声音。

治疗师:喂?

昊昊:喂?治疗师:喂,我是陈医生。昊昊:我是昊昊。

自报完姓名后昊昊立刻把话筒放下,移向了其他的棚架。看了一眼之后,把玩具车和经操作后可以变成机器人的“变身机器人”拿在了手里。背对着治疗师坐在桌子边上着迷般地摆弄着。

昊昊:变身……

治疗师:变身……

治疗师也学着他的语调喊道。昊昊好像根本没听见一般,毫不理会。昊昊边玩着边嘟哝着只有他自己才懂的语言:咯……铛……呜……机器人的上半身成形了,治疗师不由得感叹道:好漂亮啊!

话音刚落,昊昊突然转身回头。

昊昊:这个,请帮我弄!

说完将完成了一半的变身机器人递到了治疗师手中。治疗师好不容易把它弄好了,昊昊又从棚架上取下了一个递到了治疗师手上。

昊昊:这个,也帮我弄!治疗师:好了!昊昊:还有这个。

……如此循环。期间,昊昊一直回避着治疗师的目光。在治疗师摆弄变身机器人的时候,昊昊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机器人。有一次昊昊把机器人递到治疗师手里时竟说道:妈妈,这个!

之后昊昊开始玩玩具车。把信号灯由蓝色变成了黄色。然后让行驶着的车子停了下来之后又开始玩变身机器人。机器人飞起来后又回到玩具车这边。嘴里还不停嘟哝着,声音很轻,几乎听不清:好棒啊!飞起来了!

突然,昊昊大声叫了句:加油站!治疗师:加油站,需要吗?昊昊:是的!请帮我找找!怎么也找不着。治疗师:找不着啊。治疗师话音刚落,昊昊马上问道:没有吗?真的没有吗?治疗师:不是,应该是有的,不知道放哪儿了。

正说着,治疗师看到模型盆景里头有一个小小的玩具加油站。治疗师:找到了,找到了!昊昊打开了开关,测量器转动了起来。

昊昊:是这里吗?

治疗师:是的,就是从那儿注入的。从注入口给变身机器人和玩具车注入汽油。昊昊:满了。治疗师:满了吗?

昊昊:嗯。开始飞了!嗡……回答治疗师的问话的时候,昊昊一直背对着他。昊昊又从橱柜里拽出棒球盘。一手拿着记分板,看着棒球盘问道:这个,是装这里吗?

治疗师:大概是吧!治疗师不确定地指了指那个孔,但好像并没能得到昊昊的认同。昊昊盯着盘里的安装图看了一会儿,又与手中的盘对比之后说道:是这儿。

昊昊一会儿工夫就把部件全部组装好了。比赛开始。由昊昊的击球员击球。第3个击中了。昊昊大声喊道:好球!

……通过操纵棒球盘上的柄,昊昊让运动员们一会儿出现在盘上,一会儿又消失不见了。昊昊:晚安!天黑了。让全部选手都“入睡”了。过了一会儿,昊昊:天亮了,快起床!

于是球赛再次开始。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场景。治疗师:只剩5分钟了,昊昊!昊昊:知道了!天亮了!把运动员全部“叫起床”后,游戏结束。

(以下内容是从接待昊昊的母亲的治疗师B处得来的信息。以下相同)母亲:因为昊昊在学校经常受同学欺负,所以一直请假。打算下周开始让他去。

母亲:昊昊对自己的治疗师已经更换这件事好像心里有数。

阶段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