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的由来
“意识流”这个名称首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视的儿个问题》(1884年),后来他又在《心理学原理》(1890年)一书中加以发挥。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斩不断的“流”,而不是片断的衔接,因此称之为“意识流、思想流或主观生活之流”。他还认为这种“意识流”往往具有变化多端和错综复杂的特点。法国哲学家亨利·伯格森提出“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劝小说家进入人物内心中去,跟着人物的意识的流动来刻画人物。
这种理论被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些侧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作家所接受,他们突破了欧洲传统小说由作者从外部描写人物性格的框框,让人物直接展示他的思想活动。法国作家艾杠阿·杜夏丹在1887年所作的《月桂树被砍掉了》一书中首先运用了“内心独白”的写法,为后起的意识流小说开了先声。
本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在小说方面。有的意识流作家甚至提出“作家退回小说”的口号,主张由人物直接表白他的思想意识,而不靠作者从旁描述。这种写法虽在局部细节中,在展示人物的意识活动中可以达到相当的深度,但很难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奥斯卡金像奖”名称的由来
奥斯卡金像,乃是美国一项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电影奖。它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主办,从1927年创设以来,每年评选一次,迄今已有58届。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电影界人士以获得该奖为一生最大的荣耀。奥斯卡奖不啻是“西方电影的诺贝尔奖”。
起初,奥斯卡奖叫学院奖。第一届颁奖仪式是在1929年7月16日举行,《翼》被评选为最佳影片,这是无声片唯一夺魁的一次。米高梅公司的美工师吉本斯设计出一个魁梧战士手持长剑伫立胶片盒上的草图。青年雕塑家斯坦利制成了此一后来闻名世界的塑像。该像座是锡铜合金,外敷金箔,高34.3公分,重3.1公斤。据说1931年,名叫赫里奇的女图书管理员看到那个金像,突然叫道:“啊--它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于是,学院奖的奥斯卡(OSCAR)别名不胫而走。
奥斯卡奖下设12个类别,从早期的15个分项发展到现在的30个分项。其中有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五个大奖和最佳男、女配角、最佳艺术指导、荣誉奖等25个次要奖。之所以列出这么多的分项,是为了实现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创建的宗旨,即“表彰电影制作各个部门中的杰出人物和优秀作品”。
卓别林装束的由来
头戴圆顶的小礼帽,身穿瘦小的上衣,肥大的裤子,一双又长又笨的大皮鞋,手持一根手杖,还有那黑黑的小胡子。人们不用说就知道,这是卓别林。
卓别林这套装束诞生在1914年。当时有位导演麦克·塞纳特要拍一部喜剧片《威尼斯赛车记》,需要人物有一套看上去就很滑稽的服装。卓别林在自传中写道:“在去化装室的路上,我忽然有了主意:我要穿一条鼓鼓囊囊的裤子和一双大鞋子,拿一根手杖,戴一顶圆顶礼帽。我要每一件东西看上去都显得不合适:裤子是松泡泡的,上衣是紧绷绷的,礼帽是小的。
鞋子是大的。……后来想起塞纳特希望我是一个年纪老得多的人,于是就贴上了一撮小胡子……”在化装间里,有几个人正在玩纸牌,他从胖子身上借来裤子,从瘦子身上扒下上衣。胡子是剪了人家一些头发,礼帽是一个人的父亲的。鞋太大,就左右颠倒着穿上,免得掉下来。
卓别林写道:“我站在塞纳特眼前,装出了那个人物的样子,大摇大摆地走着,一面挥着我的手杖……”“我当时就决定,此后不管再演什么戏,我要永远穿上这身衣服。”
“佐罗”形象的由来
“佐罗”是西方电影中一个义侠形象。由西班牙和意大利联合摄制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义侠佐罗》,描写了神出鬼没的传奇人物佐罗,为一块价值连城的绿宝石,与横霸一方的地头蛇萨克斗智,其间经女侦探周旋、印地安部族围攻,情节紧张,枪战激烈,引人入胜。
“佐罗”在西班牙语中的字义是“狐狸”。它最早出现于庄士顿·麦克莱的著名连环画《凯必士维特拉诺的诅咒》中。这个蒙面大盗扶弱锄奸,劫富济贫,奔驰于南加利福尼亚州,使当时的西班牙统治者闻风丧胆。佐罗所到之处都用鞭子划上一个“Z”字,表示他行不改姓,坐不改名的侠客风度。
用佐罗这个题材拍摄的影片很多。早在20年代,美国就先后拍了两部表现佐罗行侠的影片:《大侠佐罗》《佐罗之子》。
40~6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也先后拍摄过描写佐罗的影片。
《义侠佐罗》不同于曾在我国上映过的法国影片《佐罗》中的冒名佐罗,而是选取了传说中佐罗的一个生活片断。
电影王国好莱坞的由来
好莱坞作为电影名城闻名于世,但谁知道它的奠基人却是两个对电影不感兴趣的人物。
一百多年前,两位年纪相差三十岁的男女来到加利福尼亚州郊游,男的叫哈韦尔·考克斯,他因患小儿麻痹症而终生残疾,但以坚强的意志和精明的才智而成为堪萨斯州的巨富。
女的名叫戴依达。考克斯为其先妻去世而悲伤,当旅游散心时,在火车上与戴依达一见钟情,便结为夫妻。娇妻一眼看上了加州郊区这块长满无花果树的土地,提出要在这里落户。丈夫二话没说,便掏出300万美元买下了这块120英亩的土地,以便建造安乐窝。
戴依达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故乡的家坐落在一片冬青树环抱的庄园之中。出于对家乡的怀念,她不顾这片土地只长无花果树的现实,硬将它定名为“冬青树林”(即“好莱坞”)。疼爱妻子的考克斯对这个名不副实的名字并不在意,还做了一个“好莱坞”招牌挂在围墙上,就这样,“好莱坞”便于1887年2月悄然诞生了。
戴依达曾力图在这个新的家园栽种冬青树,但她一直未获成功。相反,那些无心播种的无花果树却长得枝叶茂盛。不过,尽管没有按她的意志征服大自然,却赢得了当地人的好感。16年后,这里发展升格为市时,参加投票的居民一致赞同以“冬青树林”为市名,中文音译为“好莱坞”。
在这以后的十年间,电影事业迅速地发展起来,好莱坞因气候宜人,阳光终年普照,依山傍水,既有草原又有沙丘,地理条件优越,吸引了大批电影界人士到那里从事影业活动。
考克斯夫妇由于为好莱坞起了这美丽动听的名称,而受到称颂,被列为好莱坞的传奇人物。
“电影明星”的由来
“电影明星”这一称号最初产生于美国电影界,许多国家的电影事业和新闻机构沿用。这个名词意味的声望极大,人们“尊称”自己喜爱的演员为“明星”。
好莱坞第一批“明星”并没有受过专门教育,而且常常缺少表演才能,但那时把演员按“专长”或特定的角色类型加以分配。比如早期享有盛名的玛丽·壁克馥和丽莲甘许永远是“大众情人”,葛丽泰·嘉宝扮演的永远是“上流社会女士”,玛琳·黛德丽永远扮演“不祥的女人”。“明星制度”经常要受到好莱坞演员车间定员表的核对。
在30年代和40年代中,出现了更大众化的“明星”。一直到60年代未,“明星主人”的特点实际上没有什么变化。
近十年来,那些能够表演,善于再体现,而不依赖美丽容貌和体形的演员,获得了观众的欢迎,但从他们的艺术特点,并且从人的特点来说,他们并不是“明星”,而是演员。
中国电影“金鸡奖”名称的由来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设“金鸡奖”。这是由电影评论家、电影艺术家、电影剧作家和电影技术专家等来共同评定的。由于这项评奖活动是从农历鸡年开始的,并以金鸡报晓来象征百家争鸣,从而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电影艺术事业而开拓进取,故定名为“金鸡奖”。
“卫星”名称的由来
卫星的英文是Satellite,这个字起源于拉丁文,在不同时代它的含义完全不同,可是在这些不同的字义的背后却可以看到贯穿着它的一条线。这个字最早产生于罗马。罗马曾经是繁荣强盛的罗马帝国(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的中心,也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可是后来由于经济不稳定,和政权不断更迭,帝国起了很大的变化,最后甚至到了显贵们在没有卫队的护卫下不敢在罗马城的大街上行走。这些卫队被称为Satellites。这是沿用了古代对随从的称呼。可是尽管有了Satellites,贵族们还是一个接一个地被谋杀了。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拉丁文也不再是科学用语和经商时使用的语言。但是,一千年以后,拉丁文又重新在有学问的人中间复活了。在重新恢复使用的字中,有一个是Satellite。中世纪的统治者用它来称呼他们的私人卫士。当乔纳斯·凯伯勒(JohannesKepler)听到发现了一颗新的围绕着木星旋转的陌生星体时,他联想到帝王的卫士,后来加利略又发现围绕着行星转的二级行星,就像卫士或朝臣围绕着帝王转那样。到了1611年,凯伯勒就称呼这些二级行星为SatelIites。很快SateIlite这个词就被应用于所有围绕着某一主星体旋转的星体上了。
“哈雷彗星”名称的由来
人们常把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名字和彗星连在一块。
彗星也是太阳系的成员。但它的样子有点特别,经常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人们叫它“扫帚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不了解彗星是什么,以为它一出现,世界上就要发生一场灾难。
二千多年来,这颗彗星每次出现,在我国都有记录,第一次是公元前613年春秋的时候。这也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1682年,天上出现了一颗彗星。哈雷根据观测结果和有关资料,计算出,这颗彗星在1758年或1759年还要出现。果然到了1759年,这颗彗星又一次出现在夜空中。
这颗彗星的准时出现,证实了哈雷的科学预言,有力地驳斥了一些关于彗星的迷信说法。为了表彰哈雷的功绩,于是人们就把这颗彗星叫做“哈雷彗星”。
“大陆漂移”学说的由来
有一天,30岁的气象学家、探险家魏格纳在看世界地图。
看着看着,他被一个奇妙的现象吸引住了。南美洲的巴西的一块突出部分和非洲的喀麦隆海岸凹进去的部分,形状十分相似。如果移动这两个大陆,使它们靠拢,不正好吻合了吗?
“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是太古的时候,这两个大陆本来就是一个?”一个大胆的念头在魏格纳的脑海中闪现。
这确实是一个前无古人的设想,因为从来人们就认为大陆是不动而又不变的。大陆会裂开,又会漂移,岂非成了奇谈怪论?
魏格纳是个百折不挠的人,他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开始大量收集证据,埋头钻研。事实不断地告诉他:各大陆边沿不但地形相似,而且动物相似,这种情况不但存在于南美洲和非洲之间,而且存在于亚洲和欧洲、澳大利亚、南极之间。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使魏格纳确信:地球的大陆原先是一个整块,大约距今三亿年以前开始分裂,向东西南北移动,后来才成为现在这个模样。于是,他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在当时,魏格纳的学说当然不能被正统派所接受,然而,在他死后几十年的科学新发现,却进一步证明了他那个大胆的学说是有科学根据的可靠理论。
“黑洞”的由来
宇宙间老年的恒星经过超新星爆发之后,其残骸的质量如果超过三个太阳的质量,则在强大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坍缩,继而形成密度极高引力极大的天体。因为它的引力场很强,以致光无法逃逸出来,故这种天体是“黑”的。任何接近它的物质都会被它吞没,像掉进了无底“洞”一样。“黑洞”的名称由此而来。
“香港”名字的由来
关于香港名字的由来过去有三种说法:其一源自有女海盗“香姑”曾据守此岛;其二是岛上有一座“香炉山”;其三是因薄扶林附近有一山涧流出甘香的山水,为船只供水得名。
后来,香港的史学家根据地理环境,产业发展及外交等史实考证,认为“香港”的得名与香树栽培及香木产销有关。
香树又名香木树,原产于中国广东沿海及越南北部。香港沙田的沥源及大屿山的沙螺湾是该树主要种植地。当香树长到20英尺高时,可割下围的树干,流出树液经凝结后成“香”。这种“香”很受两广及江浙等省的欢迎,供焚烧熏香用。香港的商贩在收集这些香料后,由新界运至尖沙咀,再用小艇载至石排湾(今香港仔),然后转运出去。石排湾附近的港湾因此而得名“香港”,后来这个名称进而扩大以至用于全岛。
“闽”与“八闽”
福建省简称“闽”,因秦代时设闽中郡而得名。五代时,“闽”为十国之一。公元633年,王延均在福建称帝,建都长乐(今福州),国号叫“闽”。
“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北宋时,福建的行政区划分为福州、建州、泉州、漳州、订州,南剑州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州、军和府是同一级行政机构。南宋史籍开始合称为“八闽”。
辽宁省的名称是怎样来的
我国各省、自治区的名称,基本上都是由于元明清建省时命名,或在元代始建省制前的政区名沿用而来的。唯独辽宁一省不袭旧称,另立新名,因而其名出现最晚,距今不过五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