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最终都能分解成同样的元素,因此,事物之间是可以互换的。事物彼此之间必然存在联系,而永远不会相互对抗。
本周寄语
恐惧是一种强大的思想形式。它能瘫痪神经中枢,从而影响血流循环。反过来,这又会瘫痪肌肉系统,以便恐惧影响整个肉体存在——身体、大脑、神经。
当然,战胜恐惧有办法,那就是意识到自身的力量。这种被我们称为“力量”的神奇生命力是什么呢?我们不知道,就像我们不知道电是什么一样。但我们却真切地知道:满足了发电原理所需的原则需求,电就是我们温顺的奴仆,它能照亮我们的居室、我们的城市,开动我们的机器,并通过许多其他用途为我们服务。
生命力也是如此。尽管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也许永远都无法知道它是何物,但我们却真切地知道它是一种通过有生命的机体体现出来的原动力;通过遵守支配它的法则和原则,我们就能为这一生命力的注入大开方便之门,从而在精神上、道义上和心灵上都尽可能地拥有最佳表现。
我在此处开始的章程将讲述一种形成这种生命力的非常简单的方法。如果你将本周章程中提供的信息付诸运用,你将很快会产生力量感,而这种感觉永远都是天才的显著标志。
1.追求真理不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而是一个系统过程,是合乎逻辑的过程。每种经验在成形之前,都要得到精神的指引。
2.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在寻找最终的“因”。我们知道,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个“果”。因此,如果我们能辨别出“因”,如果我们能理解这个“因”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控制的东西,那么“果”或经历也就在我们的支配之下。
3.既然如此,人的经历就不再受到命运的奴役。人不是“幸运儿”,相反,我们可以轻易地控制自己的宿命、命运和运气,就像船长控制船只、火车司机控制火车一样。
4.万事万物最终都能分解成同样的元素,因此,事物之间是可以互换的。事物彼此之间必然存在联系,而永远不会相互对抗。
5.在物质世界存在数不清的对比,为方便起见,我们为每种对比取了个与众不同的名字。万事万物都有规模、颜色、图案或目的。有南极就有北极,有里就有外,有可见就有不可见,但是这些语言的表达都不过是为了将两个极端放到一起对比而已。
6.这些名称都是为了表达一个整体的两个不同部分。事物的两个极端是相对而言的,它们不是相互独立的实体,而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或方面。
7.我们在精神世界也能找到同样的法则。我们经常说知识和无知,但是无知不过是指知识的匮乏,因此我们不过用“无知”这个词来表达“没有知识”。就其本质而言,这种对比并无原则性可言。
8.在道德世界,我们再次找到了同样的法则。我们说善与恶,但是善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是有形的东西,而恶不过是指某个否定条件,即缺少“善”。有时候,我们认为恶也是一种非常真实的条件,但是恶并无原则,也没有活力和生命。之所以这样理解,是因为善永远要战胜恶,就像真理必然战胜谬误、光明必然战胜黑暗一样。只要真善美出现,假丑恶就会无影无踪。因此,在道德世界只有一条原则。
9.我们在精神世界也能发现一模一样的法则。我们说精神与物质时,总是将其当成两个独立的实体,但是进一步敏锐地审视,便可以清晰地发现:精神世界只有一条有效的原则,那就是思维。
10.思维是真实、永恒的,而物质则永远在变。我们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100年不过只是尘世中的一天。如果我们站在某个大城市,让目光停留在那数不清的宏伟高楼大厦、铁路、电车、电话、电灯以及现代文明创造的所有其他便利设施上,就会蓦然想起,100年以前这些东西根本都不存在。如果从现在开始向后计算100年,再站在相同的位置,多半也会发现,到那时这些设施中能够留下的也不过一两样。
11.在动物王国,我们也能发现同一条变化法则。无数动物繁衍生息,在这个世界上存活的寿命不过几年或几十年。在植物界发生的变化甚至更加快速。有许多植物、几乎所有花草从发生到消亡的时间都超不过一年。当我们来到无机界时,我们期待着发现某种更加充实和永恒的东西,但是,当我们凝视坚硬的大陆时,知识告诉我们:它是从海洋里升起的;当我们眺望高山时,知识告诉我们:它如今矗立的地方曾经是一块湖泊;当我们充满敬畏地在约塞米蒂大峡谷那陡峭的悬崖前站立时,我们能够轻易追溯将它们身前的一切冲洗一空的冰川的踪影。
12.我们置身于永无休止的变化面前。我们知道,这种变化不过是“宇宙思维”的演变,是万事万物不断被创造、被更新的宏伟过程。于是我们逐渐领悟这一道理:物质不过是思维占据的一种形式,因此不过是一个条件而已。物质没有原则,思维才是唯一的原则。
13.于是我们开始懂得,思维是在物质世界、精神世界、道德世界和心灵世界中运转的唯一原则。
14.我们还知道,这种思维是静止的、蛰伏的思维。我们还懂得,个体的思考能力就是他遵照“宇宙思维”意愿行事并将这种思维变成积极思想的能力,而思想就是运动中的思维。
15.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食物的形式向人提供能量,因为人不吃饭就无法思考。因此我们发现,缺少了对物质手段的运用,即便是思考这样的精神活动,也无法变成快乐和富足之源。
16.要把电转化成动能,首先需要某种能量收集电力;要想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首先需要阳光的沐浴。因此,要想使个体具有思考的能力,从而按照“宇宙思维”的意愿行事,也就需要以食物的方式给人提供能量。
17.思想在不停地、永久地在追求成形,永远在寻求表达自己的出口。对于这一点你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不过,无论如何,这一事实依旧:如果你的思想很强大、具有建设性、很积极,那么它的活力、影响力就会在你的健康状况、你的事业和你的环境中体现无遗;如果你的思想很脆弱、具有破坏性、苛求,而且总体上看是消极的,那么它就会以恐惧、担忧和紧张等情绪的形式在你的体内展示,以匮乏和局限的形式在你的经济状况中展示,以不和谐的形势为形式,在你的环境中展示。
18.一切财富都是力量的产物。财富的占有只有在你赋予财富以力量时,才有其自身意义。事件只有在具有影响力时,才显得重要。万事万物都代表着某种力量形式和程度。
19.支配蒸汽、电、化学亲和力和万有引力的法则,通过因果关系体现出来。对这种关系的理解,使人能够大胆地计划、无畏地实施计划。这些法则之所以称为自然法则,是因为它们支配着物质世界,但是并非所有力量都是物质力量;也存在思维力量,还存在道义和精神的力量。
20.我们的中学乃至大学,难道不就是一个个精神发电站——培养我们精神力量和心智的地方么?
21.正如世界上有许多强力发电站,用电能来驱动庞大而笨重的机器(这些发电站要收集原材料,并将其变成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和舒适设备)一样,精神力量的发电站也要搜集原材料,并把它们培养和开发成一种比自然界的所有其他力量都要优越得多的力量。尽管自然界的许多力量非常神奇,却没有这种力量卓尔不群。
22.全世界无数个这样的精神力量发电站要把这种原材料收集起来,转化成一种能够支配所有其他力量的力量。那么,这种原材料是什么?它有两种表现形式,其静态表现是思维,动态表现是思想。
23.这种力量之所以优越,是因为它存在于一种更高的层次上,因为它能使人找到一条法则。这条法则能够利用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并用这些力量代替人自身从事劳动。这种高级力量使人能够发现超越时空局限的法则。当前,人们显然正在克服万有引力定律的束缚。
24.思想具有生命力,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思想的开发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以至于创造出来的新世界,让仅仅生活在前50年甚至前20年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如果说这些成果是对这50年的精神发电站进行系统组织而得来的,那么我们对今后的50应该抱有怎样的期待呢?
25.创造万物的物质从数量上讲是无限的。我们知道,光以每秒钟18.6万英里的速度穿行,知道有些星星离我们极其遥远,以至于需要经过2000光年才能到达我们,知道这些星星分布在天体的各个位置上。我们还知道,光是以波的形式穿行,因此,如果光波传播其中的大气不连续,这些光就无法到达我们。因此,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物质(或叫以太、原材料)在宇宙中无处不在。
26.那么,这种物质是怎样展示自己的呢?在电子科学中,我们可以把锌和铜作为正极和负极,形成一节电池,这节电池可以形成一股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从而提供电能。在每种极性现象中都重复着同样的过程,而由于一切形式都要依靠物质的振动频率,以及由此形成的原子之间的相互关联,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改变展示的形式,就必须改变极性。这便是因果法则。
27.本周的练习对象是专注。我用“专注”这个词时,指的是这个词所表明的所有含义:对你思考的目标全神贯注,以至于意识不到任何其他事物的存在。坚持每天这样练习几分钟。既然你必须花时间吃饭,以便为机体提供营养,那么为什么不花点时间消化你的精神食粮呢?
28.让思想停留在这一事实上:表象具有欺骗性。地球不是平的,也不是静止不动的;天空并非圆顶;太阳并不移动;星星并非细小的光斑。人们发现,原先认为固定不动的事物,却都处在一种永远运动的状态。
29.努力认识到这一点:当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必须进行调整,以迅速提高对永恒法则起作用之规律的认识时,白天便即将降临——黎明马上就要到来。
说到底,冥思是人类事务中最有力的工具。
——查宁
本周章程学习指导
1.一种事物的两个极端是怎样放到一起对比的?
我们可以为它们起个与众不同的名字,比如里和外、顶和底、光和暗、好和坏。
2.它们是独立的实体吗?
不是,它们是同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或方面。
3.在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中运转的唯一原则是什么?
是“宇宙思维”或“永恒能量”,万物皆源于此。
4.我们怎样把自己与这条创造性原则联系起来?
通过我们的思考能力。
5.这条创造性原则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思想是种子,能带来行动,而行动能导致外在的体现形式。
6.外在体现的形成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振动的频率。
7.怎样才能改变振动的频率?
通过精神活动。
8.精神活动要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极性,即个体与宇宙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
9.这种创造性能量源于个人还是源于宇宙?
源于宇宙,但是宇宙只能通过个人彰显这一能量。
10.为什么个体不可或缺?
因为宇宙是静止的,需要外界能量去刺激它运转起来。人要吃东西,食物变成能量,能量反过来又促使个人思考。个体不吃饭就无法思考,从而无法按宇宙的意愿行事,从而也就没有了作用与反作用。因此,宇宙只是静态的、纯粹的思维——即蛰伏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