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妖灵奇幻
4691700000035

第35章 桃之夭夭

第三十五章桃之夭夭

于是山里面传开一个消息,说贝西律二十七世美丽绝伦冰冷无比的贝西律苏菲小姐能够配制一种奇药,令被下了药的男人们继被下药的第一次交合之后,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的,无不是给自己下药的那位伴侣。其余妖娆佳丽、绝色美女,尽皆看不到眼里。

且不论这一传说有多少水分,贝西律苏菲小姐对于自己用药的本事,却颇为自信。尽管自己和柳青岩尚且若即若离,甚而当自己急于向他投怀送抱之际,还对他的忽冷忽热大伤脑筋。但是,一旦真的叫他不知不觉地入彀,却不怕他从此不听自己的摆布。

苏菲想到这个主意的时候,连自己都不免面红耳赤。心神荡漾之际,心里面恨恨地想着:倘若他柳青岩不是自己妹妹的情人,只要自己愿意,管教他连一个晚上都逃不过去。她堂堂王族的小姐,一向我行我素,只要自己喜欢,哪管别人愿不愿意。当然,具体到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的情人,则又另当别论。她一向看重妹妹,如同看重她自己。

当下这样想了,尽管这个念头不过是在脑海里倏尔一闪,但心里却有了这个主意。至于要不要实施,还是那个原因要看贝西律苏菲小姐自己愿不愿意。

今天晚上这名村妇向她祈求的,便是这一种奇药。

这一祈求无疑给苏菲提了个醒,让她意识到了在即将到来的男欢女爱面前,自己有着怎样的优势。

对她的不情之请,不仅没有让苏菲感到为难,反而让她暗生感激。当下痛快地答应下来,让她三天之后,去贝浮露找自己取药那一天正好贝浮露逢集。

打发了三名村妇,苏菲向柳青岩他们走去。

柳青岩正在向老村长说起杜迪的事情。苏菲过来,正看见他掏出那个方方正正的纸壳盒子。

老村长伸出颤颤巍巍的双手,将盒子接了过去。小心翼翼地打开,旁边的几位老人,一起伸过头去看。

纸盒之中,整整齐齐的排列着烟头大小的金发晶体。大小一致,形状相同,棱角分明,均是规则周正的六棱柱体,粗细长短,恰如柳青岩手枪里的子弹。

老村长拿出一块举在手里端详半天,颤抖着双唇说不出话来。

柳青岩还没来得及向苏菲说起自己在山中遇到的事情,所以,此时的她难免感到好奇。蹲下来伏在柳青岩的膝上,静静地观望着老村长奇异的表情。

“他跟你说,他叫杜迪?”

老村长终于开口,满脸悲戚的神情。

“是的,他是叫这个名字;还有个二十来岁的女孩,名字叫梅里。”

老村长忽然泪流满面,一起闲谈的几位老人却满面惊异。

“事情说起来已经十来年了,那时候,贝西律小姐还跟着老王爷全家住在努西……”

山里人不习惯改口,依旧把苏菲的父亲称为王爷。一声深深的叹息之后,老村长娓娓讲起了一段不为苏菲所知的往事:在努西城海港码头附近,有一家屠宰场,场主是印巴人,雇着几十名马国工人。印巴人父子两个经营屠宰场的事务,生意十分兴隆。

二十多年之前,屠宰场里有一名名叫拉科多的青年雇工,因为人黑,又干的是烧火的工作,工人们送他一个“碳头拉科多”的诨名。碳头拉科多虽然其貌不扬,却很有心计。在工人中满玩得转不说,也很会讨好老板,兼且懂得交际,会和客户套近乎。时间一久,老板见他手眼活泛,有上过学,便提拔他联系收购牲畜,接洽来场中卖牛的主顾。

时间一久,碳头拉科多暴露出贪婪的本性自他介入收购之后,主顾们要价越来越高,且货源越来越少。

主顾中有不少屠宰厂的常客,渐渐地向印巴老板透露出风声碳头拉科多欺上瞒下,从中渔利,告诉主顾是一个价格,从账上支出的又是另外的一个价格,相当于中国公司猫腻交易中的“提成”。

老板证实了主顾们的举报之后,马上解雇了碳头拉科多。考虑到他仅是一名工人,并没有难为他,打发走了了事。

事情过了多年,印巴老板已将此事忘却了好久。谁都没有料到,碳头拉科多居然混成了斯佳镇的市长。而且,在一个谁都没想到的时候,堂而皇之的找上了门来。

随着马国近期几次频繁的政局动荡,原本就根深蒂固存于马国的体制之中的腐败,火一样的蔓延开来。原本就极度混乱的经济秩序几近瘫痪,官员、政要开始垄断马国的贸易。正常的生意难以维持,不少在马国从事贸易的外国人纷纷打了铺盖卷。

举国腐败的情况下,努西城的屠宰场当然也不能幸免。就这样,过去生意兴隆的印巴老板,突然间面临着艰难维持。

所幸的是,屠宰场老板的儿子杜迪,已在几年前和父亲的生意分了家。往来于山区之中,与朋友合伙,做起了收购、出口红木生意。

说起红木生意,这是当今世界仅存于马国的珍贵的原始资源。因为政府的腐败,无力振兴经济,便把出卖国家资源作为主要贸易项目。由于红木已经在世界各地久已绝迹,运销至发达国家自然获利多多。说到印巴人的生意本领,似乎是老天特意关照任凭走遍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人比这个民族更会赚钱。

杜迪的生意有他自己的套路:他在山区收购红木,依赖当地人的合作。无论组织货源、联系收购等事宜,外国人极其困难的操作,一概交由马国的合作伙伴。就在那个时候,杜迪成了老村长的生意朋友,并娶了老村长的女儿为妻。这一婚姻亦是印马异国婚姻中的极少数之一,曾一度在这一带山区广为流传。

等到碳头拉科多爬到斯佳镇市长的位置,杜迪在山区的红木生意,早已按部就班。

拉科多因为竞选这一带的市长,花去了所有的积蓄并欠下不少外债。来此主政伊始,就算计记着找机会大捞一把。山区经济极为落后,除了印巴人杜迪在此收购红木,另外就是贩卖牛群。收购红木拉科多插不上手,贩卖牛群还得需要本钱。拉科多只好另辟蹊径,把眼光钉在了以偷牛为业的强盗们身上。

不得不承认碳头拉科多有着极高的生意天分在他别出心裁的策划之下,一个官匪勾结、瞒天过海的宏伟买空卖空计划迅速实施了起来。

山区里偷牛的强盗,多数是祖传以此为业的“世家”,深居简出藏身于宪兵与军队无法进驻的深山荒林之中,凡啸聚而出,必得成群结伙,多为三五十人的队伍,个个凶狠毒辣。刀头舔血的买卖,使得这群人时时徘徊于生死边缘,东躲西藏的生涯使他们与文明无缘。因而,“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描绘确与他们的实际状况非常吻合。按道理说,动辄将成百上千的牛群强行赶走的强盗们应是丰衣足食、挥霍不尽,但现实的状况却并不如此。

强盗们将大批牛群偷走,除了留下自己宰杀吃用的,绝大多数要销往山外。无论销往哪里,都少不了客户接受。大批的牛群无日无夜地在路上蹒跚,很难逃得过公路上频频设卡的宪兵。马国的地理十分特殊,连绵无尽的山岭之中,根本找不到牛群能攀越得过去的路径,要出山只好沿着绝无仅有的一条公路,至于宪兵设卡之处,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要想神不知鬼不觉地将牛群赶出山区,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于是,拉科多市长大人苦苦寻求的发财良机就来了不等他降尊纡贵地四处去找,偷窃得手的强盗们就把无本而利的生意送上门来。

拉科多市长和强盗们达成了个协议:由他为强盗们出具牛群合法的证明,以应付沿途的宪兵检查;强盗们则按三分之一的比例,给拉科多市长提成。一桩官匪勾结的交易就这样定下了口头合同,居然有声有色地搞了起来。

但是,强盗们的长期客户对这样的供货渠道早就心中有数,往往找种种借口狠狠杀价,从这帮专做无本买卖的强盗身上牟取暴利。一来二去,强盗们随着生意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利润的负比例增长,出生入死的经营仅仅换来勉强的维持生计。好在马国的强盗们尚未接受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启蒙,不大懂得从市场规律方面寻找原因,却反其道而行之越是利润低下,就越是勤力偷盗。

但是,受过教育的拉科多市长大人却比强盗们的头脑好用,能够及时的看到利润下降的原因,于是建议自己长期合作的强盗伙伴们另辟蹊径,广开销售门路,切勿在一棵树上吊死。困难的是,那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强盗们虽然在大山里面纵横恣肆如鱼得水,却对城市里的勾当一窍不通,比起精明伶俐的生意人来根本就是相形见绌、被当成牛儿卖了还少不了帮人家数钱。苦无良才之下,拉科多市长义不容辞挺身而出,干起了联系客户的勾当。

杜迪就在他管辖的地盘上收购红木,少不了三天两头见面;再加上过去就有一层关系,也算是熟门熟路。协商之下,杜迪同意介绍他找自己的父亲印巴屠宰场的老板谈谈,只要来路正当,会以合理的价格接受拉科多市长介绍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