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妇科医学
46897500000007

第7章 女性生殖器官鳞状上皮内瘤变(1)

§§§第一节 外阴上皮内瘤变

过去对外阴表皮内瘤变的命名很混乱,常用的名称包括:凯腊增殖性红斑(erythroplasia of queyrat)、鲍文病(bowen’s disease)、单纯性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simplex)、派杰特病(paget’s disease)。1976年国际外阴疾病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ulvar disease,ISSVD)指出前3个病变只是同一”种疾病演变过程中不同的外观表现而已,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而应统称为鱗状上皮原位癌。1986年ISSVD推荐使用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 neoplasms,VIN)。

VIN的命名取代了一些比较混乱的传统名称,如外阴白斑病(leukoplakia vulvae)、鲍文疾病、间变性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间变性不典型增生(bowenoid atypical)、凯腊增殖性红斑及增生型或混合型营养不良伴不典型增生(hyperplasia or mixedd ystrophy with atypical)等。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分为如下。

VINI:轻度非典型增生。

VINII:中度非典型增生。

VINIII: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一、临床表现

VIN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发生率高达60%。但近30年来趋于年轻化,平均发病年龄由原来的52.7岁降至35.8岁,其与多个性伴侣、HPV感染及吸烟有关。VIN最常见的症状为外阴瘙痒、不适合烧灼感。多发生在大小阴唇,阴蒂次之,尿道口及其周围较少见。可以是单灶性也可以是多灶性。典型的VIN3在外观上表现为大阴唇上的小的色素性丘疹,一些VIN3可融合扩散至阴唇后系带并侵及肛周。单发性VIN主要位于舟状窝和小阴唇附近黏膜’偶见于会阴体后部或阴蒂周围,极少发生于有毛发生长部位和阴蒂腺体;而多发性VIN则可侵犯阴蒂包皮、小阴唇、舟状窝和会阴体,约1/3病例可有大阴唇和会阴体后部的浸润,当会阴体后部浸润时,则常累及肛门和臀内侧沟,肛管黏膜也常受累,即不典型增生病变可向上发展而延伸至肛管鱗一柱交界处。阴蒂腺体极少受累,尿道浸润极为罕见。

30%VIN患者可同时合并有宫颈瘤变,4%合并阴道瘤变,3%同时合并有宫颈和阴道瘤变,由于在免疫抑制及肛门生殖道综合征患者中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应对VIN患者应行肛门及生殖道检测,内容包括宫颈细胞学、肛门细胞学、阴道镜和肛门镜等。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VIN的诊断,首要应重视临床症状及局部病变的表现。对于外阴瘙痒、白斑等治疗效果不好者,尤其是发生小结节、溃疡时,应警惕其发展为VIN的可能。因此,必须进行局部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为了提高活体组织检查的阳性率,可采用阴道镜检查(clpocpy)引导下取活检,以免漏诊。

此外,国内、外采用1%甲苯胺蓝溶液涂抹外阴部,2-3min干燥后再用1%~2%的醋酸脱色,如存有VIN或浸润癌,则甲苯胺蓝与活跃细胞核内的DNA结合,而使病变区域呈紫蓝色且不脱色,在不脱色处行活检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甲苯胺蓝染色法也存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如良性溃疡可出现假阳性,而表皮角化过度的VIN可出现假阴性。病理组织学检查是VIN诊断的主要依据。需注意的是活检取材时要有一定深度,以免遗漏浸润癌,并应注意外阴的多中心性病灶。

三、治疗

文献报道VIN恶变率为3%~7%。VIN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正确的诊断,经查体、阴道镜检查和1%甲苯胺蓝染色有助于提高病检的准确性并排除浸润癌。第2个原则是精确地确定VIN病变范围。因为VIN具有多源性发病倾向,故其病变范围常难以确定,尤见于非着色性VIN病变。因此,治疗前应对整个外阴部进行认真检查。一经发现VIN病变,则应同时检查阴道、宫颈和会阴体后部。第3个原则是医师必须明确VIN为癌前病变,一经诊断应尽快治疗,某些情况下可随访观察。

(一)药物治疗

5-FU软膏涂于外阴病灶,治疗效果不一,可从无效到70%完全消退,但失败率也可达50%。另可用5%咪喹莫特(imiquimod)软膏涂于外阴部。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有效保持了外阴结构的完整性及功能。

(二)手术治疗

对药物治疗失败者,病灶较广泛或复发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术式包括:病灶局部切除、局部广泛切除、单纯外阴切除和外阴皮肤剥除加薄层植皮术。

所谓外阴局部广泛切除术系指外阴切除边缘距病灶应达10mm以上,然后行切端缝合术。由于外阴皮肤及黏膜弹性较好,易于缝合,故较易愈合。大部分学者建议该手术应保留阴蒂。如阴蒂存在病灶,可将阴蒂上的病灶用刀片刮除或用激光气化,阴蒂上皮再生长愈合后不会丧失其功能。对于多中心病灶的患者由于其外阴切除面积较大,可行植皮术。具体如下:在腹部或大腿内侧取整块皮肤做厚片植皮(若手术只切除皮肤,保留皮下脂肪,从而可以提高植皮的成功率)皮肤厚片取下后置于外阴部皮肤缺损处,皮肤边缘与外阴切端用细线间断缝合。然后将泡沫橡皮或塑料海绵做成的支架置于植皮片上,并用丝线跨过支架缝合使其固定。支架多放置5d左右,皮肤即可黏合。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取出支架后,绝大部分病例的植皮片即可存活。术后3周植皮片上会有阴毛再生,此时即可拆线。由于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局部可伴有不适及疼痛感,故该手术不适宜老年患者。迄今为止,有报道称外阴皮肤切缘已有新癌灶发生,但无植皮后皮肤癌变的发生。

(三)激光治疗(laser therapy)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可保留外阴外观,疗效较好,但其局部复发率约达30%。在施行激光治疗前应明确诊断VIN病灶。激光治疗的优点是组织损伤小,并可施行多部位治疗。

(四)光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

即将10(aLA凝胶涂于VIN表面,2-4h后给予波长635nm、80-125J/cm2的激光进行治疗。研究表明PDT治疗具有局部不留瘢痕、愈合时间短、保持外阴外观等优点。若患者伴有HPV阳性、CD4(辅助性T细胞)、CD68(巨噬细胞),则PDT疗效明显降低。

(五)其他

环状电挖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fulguration procedure,LEEP)及超声吸切术(cavitational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ion,CUSA)等不仅能切除病灶,且能很好地止血并保留标本。

(六)期待疗法

适应证:全面、系统检查对于不伴有非整倍体、临床和组织活检可排除浸润癌者,尤其适用于近期妊娠和近期接受治疗剂量留体激素治疗者。至于观察随访时间尚无定论。有学者推荐观察6个月至2年。

§§§第二节 阴道上皮内瘤变

阴道上皮内瘤变为一组病变,包括阴道鱗形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阴道鱗形上皮原位癌。它是阴道浸润性癌的癌前病变。它与外阴和宫颈的鱗形上皮一样,可从轻度到中、重度,最后发展为原位癌的自然发展过程。VAIN准确的发病率及进展为浸润癌的概率并不确切,在所有的上皮内瘤样变中VAIN发病率仅占1%。大约5%VAIN进展为浸润癌。VAIN可以是宫颈、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延续,也可单独存在;可与宫颈、外阴上皮内瘤变并存,亦可先后发生。

一、病因

阴道上皮内瘤变的病因至今不明。多见于60岁以上的妇女,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近年来发病率趋于年轻化。目前认为HPV感染是发生VAIN最主要的因素。此病毒可导致外阴、阴道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另外可能与既往子宫全切术史、放疗、全身免疫机制抑制、吸烟、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亦有关系。也有人认为绝经后萎缩的上皮更易发展成VAIN。Srodon等研究发现VAIN的发生与HPV高度恶性型别相关,相比VIN,VAIN更接近于CIN。Murta等研究发现以前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患者更容易发生VAIN,从手术完成到出现VAIN的中位时间是41个月。

二、病理

(一)大体观

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病例VAIN为多灶性或弥漫性。阴道病灶黏膜可正常、糜烂或呈稍微隆起增厚的白斑。阴道镜下观察,病灶呈扁平或稍隆起,可伴有点状或镶嵌状改变。碘试验阳性。

(二)镜下观

表皮层细胞可部分或全部分层不清、排列失去极向和出现核异型性。按表皮层细胞病变的范围分为如下。

1.VAINI 鱗形上皮下1/3层细胞增生,轻度异型性,极性存在,核分裂象少见,中、上层细胞分化成熟。

2.VAINII 鱗形上皮下2/3层以内的细胞有中度异型性,极性稍紊乱,核分裂象多见,上1/3层内的细胞成熟。

3.VAINIII 鱗形上皮下2/3层以上的细胞重度异型性,极性丧失,核分裂多,可见不典型核分裂,细胞边界不清。当发展到整个上皮层为不典型增生时则为原位癌。

三、临床表现

VAIN患者通常无不适感觉,少数患者偶见阴道分泌物增多和(或)接触性阴道出血。妇科检查时阴道黏膜可无异常,或仅呈糜烂、稍微隆起的白斑。也可发现阴道内有边界较清晰的颗粒状病灶。VAIN最常见的病灶部位为阴道的上1/3,发生于中下2/3者少于10%,病变常为多灶性,常常在阴道皱褶中。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灶好发于3点和9点的“角落”处。需注意的是,行妇科检查时,窥阴器需旋转,以便看清整个阴道黏膜,否则会被遗漏而漏诊。

四、诊断

阴道上皮内瘤变仅靠临床表现和体征很难作出诊断,一定要行活组织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来确诊。因此,辅助检查非常重要。对于曾因CINIII而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则每年要行阴道细胞学检查;而对于因良性疾病而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每3~5年要行阴道细胞学检查,刮片检查有疑问者应行阴道镜检查。诊断主要依靠的辅助检查。

(一)阴道细胞学检查

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是阴道上皮内瘤变初步筛选的有效方法。如果阴道细胞学涂片异常,应卵除该异常细胞是否来自宫颈和外阴。

(二)阴道镜检查

当阴道细胞学出现异常时,需行此项检查。阴道镜下常可发现阴道上皮出现白色镶嵌状、点滴状和微粒状结构。

(三)病理检查

凡阴道黏膜有明显的病灶,可直接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如阴道黏膜无明显异常,可在阴道镜或碘液涂抹阳性处取活检送病理检查。

五、鉴别诊断

阴道上皮内瘤变应与如下疾病鉴别。但由于下述疾病均可有轻度不典型增生,在细胞学和病理上,它们与肿瘤性的非典型增生难以区分,故鉴别诊断的关键在于定期行阴道涂片检查或病理检查,以其发展趋势来判定。

(一)阴道炎或阴道上皮萎缩

症状与体征往往与阴道上皮内瘤变相似。主要靠病理检查鉴别。病检表现为:若为炎症,则见细胞增生,同时由于细胞质内糖原减少,核浆比例增大,但整个细胞极性保持,核分裂象少,且多在深层。

(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此类感染的症状和体征与阴道上皮内瘤变常无区别。其病理表现为细胞不典型增生位于中、浅层,并出现挖空细胞。

六、治疗

既往对VAIN的标准治疗方式为放射治疗和部分阴道或全阴道的切除。但近年来VAIN的患者趋于年轻化,阴道穹隆部放疗照射可引起卵巢功能的衰竭,造成阴道缩短和性交困难。因此,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为药物、激光、手术、放疗综合性治疗。治疗中应注意:①必须清除所有的病灶。否则可能导致VAIN复发和病灶的进一步的进展。②绝经后患者阴道内要使用雌激素。③治疗后要定期随访。

(一)VAINI治疗方案

对无症状、年轻、范围局限的、低级别的VAIN、HPV检测为6或11低危型感染的妇女可局部用雌激素软膏、5-FU软膏或干扰素栓,促进其向正常方向转化。

1.雌激素治疗 阴道上皮内瘤变的诱因可能与雌激素缺乏有关。临床上可阴道内使用雌激素,使鱗状上皮向成熟方向转化,早期的上皮内瘤变病灶可能会逆转。使用方法:将雌激素软膏置于阴道深处,每3晚1次,连续使用3~6个月。治疗期间应定期做阴道细胞学检查观察治疗效果。如治疗无好转,则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观察期间,需定期做阴道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若病变加重或6~12个月无改善,应进一步治疗。

2.局部化疗

(1)5%的氟尿嘧啶软膏局部应用。由于其使用方便有效,而且不影响阴道功能,尤其是门诊患者使用方便,所以得到患者的青睐。据报道,局部应用1-2个疗程后,80%的患者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