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胰岛素增敏剂为格列酮(glitazone)类,包括曲格列酮、帕格列酮、罗格列酮、噻格列酮等,能有效地改善IR和高胰岛素血症,降低血清雄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微环境,调节卵巢本身糖代谢异常所致的局部胰岛素抵抗,使其恢复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恢复排卵,并可改善血脂异常,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对伴肥胖的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效果更加显著。但由于有程度不同的肝脏毒性,长期应用受到限制。
右旋肌醇(D-chiro-inositol):有研究认为,PCOS患者之所以具有IR及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由于介导胰岛素作用的含右旋肌醇的磷酸多聚糖的缺乏而引起的,因此服用右旋肌醇,可补充外源性介质,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Netler等将44例肥胖型PCOS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服用右旋肌醇1200mg/d,连用6~8周;对照组22例,服用安慰剂,连用6~8周。结果表明,治疗组平均血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由(81±69)nmol/(L·min)降至(31±40)nmol/(L·min),血游离T浓度由387pmol/L降至173pmol/L;血浆甘油三酯浓度由(2.1±0.2)mmol/L降至(1.2±0.1)mmol/L;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治疗组22例中19例排卵,对照组22例中仅6例排卵。认为右旋肌醇增强了PCOS患者的胰岛素作用,提高了排卵率,降低了血雄激素、血压和血甘油三酯水平。其安全性、有效性及最佳剂量还待临床进一步论证。
奥曲肽(octreotide)是近年来人工合成的生长抑制素类药物,对人体多种内分泌腺体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生长激素释放和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胃泌素分泌。实验研究证明,奥曲肽可降低PCOS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并降低雄激素水平,从而调节受孕。Ciotta等研究表明,PCOS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经奥曲肽治疗后,LH、雄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SIIBG水平明显上升,并恢复了糖耐量试验中胰岛素的正常反应。Morris等研究表明,联合使用奥曲肽和FSH可降低IICG注射日血E2水平,减少卵泡数,从而可减少OHSS的发生率。但亦有研究表明,使用奥曲肽可使PCOS患者的血糖稳态受到破坏,认为不适于体型偏瘦PCOS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长期治疗。
此外,还有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治疗PCOS高胰岛素血症的报道(0.6mg,每天3次),观察血中高胱氨酸水平,N-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外周血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提高HDL水平。Fulgheu等将6例消瘦者及31例肥胖PCOS高胰岛素血症者列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肥胖者服用安慰剂作对照,余者服用"-乙酰半胱氨酸1.8~3.0/d,连服5~6周,高胰岛素血症的PCOS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显著下降,外敏感性,雄激及游离T显降,安及水平正常者上述指标无改变。N-乙酰半胱氨酸有可能成为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二)促排卵治疗
1.一线促排卵治疗
氯米芬应用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为PCOS促排卵的一线药物,Guzick推荐CC治疗PC0S为简单、价廉、安全有效的促排卵方法。CC作用于下丘脑一垂体水平,通过竞争雌激素受体阻断内源性雌激素的负反馈作用,促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刺激卵泡发育。在滤泡早期使用CC可以促进卵泡成长至成熟而能排卵。由于CC有抗雌激素作用,应用后虽排卵率高,但妊娠率低。应用方法:从自然月经或撤退出血的第3~5d开始,50mg/d,共5d,如无排卵则每周期增加50mg/d直至150mg/d。在月经第2d、3d、4d、5d应用CC排卵率、妊娠率没有差异。如连续应用≧3个周期的CC促排卵治疗,且至少1个周期CC150mg,5d,而均无排卵,BBT单相,为CC抵抗,其发生率为15(-20%。对CC治疗反应正常但经过6"12个周期治疗仍未妊娠称作CCS疗失败。由于CC具有抗雌激素作用影响宫颈黏液,精子不宜生存与穿透;同时影响输卵管蠕动及子宫内膜发育,不利于胚胎着床。此外,CC还有包括血管舒缩的潮热,腹部膨胀或不适,胸部疼痛,恶心和呕吐,头痛,视觉症状等在内的不良反应。对于CC耐药的PC0S患者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更换药物或选择联合用药,如IR者可合用二甲双胍;如肾上腺来源雄激素增高者,可加用地塞米松;对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应加用甲状腺素。对于CC引起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可根据卵泡发育酌情适量加用戊酸雌二醇等天然雌激素对抗,以改善内膜状态,提高妊娠率。
2.二线促排卵治疗(主要应用于CC抵抗或CC治疗失败者)
Gn促排卵及外科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1)促性腺激素:主要用于CC抵抗的患者。包括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高纯度HMG(HP-HMG)、FSH、高纯度FSH(HP-FSH)和基因重组FSH(r-FSH)。r-FSH中几乎不含LH量,特别适用于PC0S患者。用药要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采用传统的递增方案、低剂量少量递增方案或逐渐减少方案以及序贯低剂量方案等。
传统的递增方案(conventional step up dose regimen)是20世纪70年代P-C0S患者的经典促排卵方案。应用HMG150U/d,每3~5d增加1/2剂量直至卵巢有反应。但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0HSS)发生率高(1.1%~14%)。
低剂量递增方案(low dose step up protocol),PC0S患者因高水平T的影响,卵泡发育停滞,抑制素分泌增加,长期处于低FSH水平。考虑到单卵泡发育所需FSH阈值的个体间差异,逐步增加FSH水平,推荐每3~5d增加原剂量的10%~30%,可以增加卵泡的数目。常用的方案是FSH或HMG75U/d起始,持续14d,然后每周根据卵巢反应增加37.5U/d。这种方案的0HSS发生率低,多胎妊娠率低,起始周期妊娠率较高,是目前PC0S患者最广泛应用的促排卵方案。
低剂量递减方案(low dose step down protocol)是根据起始FSH高剂量可以复制中期FSH峰的假想和优势卵泡比小卵泡对FSH更敏感的事实提出的。起始剂量一般为150U/d,然后根据超声监测结果每2~3d递减35-40IU。周期妊娠率为10.8%-17%,与递增方案比较差异无显著,多胎妊娠和0HSS发生率低。比较低剂量递增方案和递减方案在促排卵的应用,两组单卵泡发育、排卵率和妊娠率无明显差异。低剂量递减方案用药较少,0HSS发生率低。但是此方案患者卵泡期较长,尤其是FSH阈值较高的患者。
序贯低剂量方案(sequential low dose protocol)结合了上两种方案的特点,开始用低剂量递增方案,当主导卵泡直径达14mm时,FSH剂量减半直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HCG日:当主导卵泡达18mm,给予HCG5000-10000U注射促卵泡排卵)。其机制是FSH的起始剂量是为了超过FSH阈值以促使卵泡募集,优势卵泡选择后血清FSH水平的降低和主导卵泡在卵泡后期对FSH的敏感性增强。当优势卵泡形成后,若仍维持FSH剂量,则增大FSH阈值窗,造成多卵泡发育。随机前瞻性研究显示序贯低剂量方案和低剂量递增方案同样有效。两种方案妊娠率、安全性相同,而且序贯低剂量方案降低HCG日的雌激素水平及中等大小卵泡数目(14~15mm)。因此基于卵泡选择机制的顺序低剂量方案可能为更符生理要求的促排卵方案。
2)CC与HMG联合应用(CC50mg,自月经第3.7d应用;HMG 75IU,月经第5d、7d、9d肌注),可减少HMG用量,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增加多胎妊娠及0HSS发生率;费用较高,且需要反复超声和血清雌激素监测。因此只有具备超声及雌激素监测条件,具有治疗0HSS经验的医院才能开展促性腺激素治疗,用药前必须做好有关不育的彻底检查除外其他不育因素。优势卵泡达到4个或4个以上时,发生0HSS的风险大大提高,因此如果有3个以上卵泡直径>16mm的卵泡发育,应取消该周期。另有文献报道CC、HMG单次用药联合方案,于月经第3d始用CC 100mg/d,共5d,第9d单次给予HMG150IU,可避免0HSS,适于基层应用。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由于PC0S之致病机制可能与GnRH之间歇分泌异常有关,因此也可使用GnRH-a来促排卵。该药对垂体的首发效应,可促使垂体产生内源性的类似正常排卵前的LH峰和FSH峰;加上其可刺激卵巢颗粒细胞合成前列腺素,增加卵巢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活性,故可诱发排卵。方式有两种,其一是脉冲治疗,以一种辅助装置,可以调整适量的GnRH分泌频率和剂量,使GnRH频率减低,而不改变每次剂量(幅度),达到使LH分泌减低而不影响FSH水平的目的,因而减低LH/FSH,有利于优势卵泡的选择及生长发育。虽然理论上此种方法最接近正常生理状态,但由于操作繁杂,患者依从性差,临床应用较少。另一种方式则是连续使用GnRH,例如,使用GnRH类似物,GnRH-a作用强度比天然GnRH高许多,作用时间也较长,形成连续作用,使脑垂体去敏感化(desensitization),导致性腺激素分泌降低,当然如果有必要诱导排卵,则可根据需要再给予HMG或FSH。
4)GnRH拮抗剂有竞争性结合作用,通过用药剂量变化调节性激素被抑制程度;短期内可抑制性激素水平,无骤升效应,停药后性腺功能恢复快。文献报道20例PCOS患者,于前1个周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第2d予FSH+GnRH拮抗剂至IICG日,临床妊娠率为44%,继续妊娠率为28%。
5)其他促排卵药物:二甲双胍近年来应用于PCOS促排卵辅助治疗,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中胰岛素浓度,进而改善高雄激素血症,调节月经周期,单独应用亦可引起自发排卵。CC抵抗的患者加用二甲双胍可改善其反应,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