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北方本)
46896900000024

第24章 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3)

4.防治方法

防治立枯病需抓好苗床准备,土壤处理,种子处理,育苗期管理和苗期药剂防治参见猝倒病部分,不再重复。下面仅在药剂应用方面作一些补充。

种子处理可选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75%卫福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等制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4%。还可用绿亨1号处理种子,详见猝倒病的防治。黄瓜、甜椒等用30%倍生(苯噻氰)乳油1000倍液浸种6小时,然后带药液催芽播种。

土壤处理可用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每亩苗床用药1.5~2千克,混合40~80千克细土,做成药土使用。绿亨1号的用药方法同猝倒病。

还可在发病初期选择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800倍液,或28%多井悬浮剂8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30%倍生乳油1200倍液等。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此外,也可用绿亨1号3000~4000倍液进行土壤喷洒或灌根。

(三)根腐病

镰刀菌侵染引起的根腐病,是苗期常见病害,瓜类、豆类、茄果类以及其他蔬菜都有发生,严重时局部或成片死苗。采用传统方法育苗的苗床,易遭受环境胁迫,根腐病多发。采用新法无土育苗时,根腐病发生也较多,仍需采取防治措施。

1.症状

病原菌侵染引起烂种、烂芽、根腐、茎基部腐烂等一系列症状。病苗胚根和幼根初呈水浸状,后变褐腐烂,病部略膨肿,有时变暗红色,无根毛或根毛很少。变色腐烂部位可扩展到茎基部,但茎基部并不缢缩。症状较轻时根部、茎基部有局部淡褐色、红褐色或深褐色坏死斑块,严重时整体溃烂,皮层腐烂殆尽,残留黑褐色维管束,呈丝麻状。病苗地上部分萎蔫,叶片发黄枯死。高湿时在根部或地表处生淡红色霉状物。

2.病原菌

由镰刀菌侵染引起,其中包括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燕麦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产生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有的种类还产生有性态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寄主范围广泛,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3.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季,也可在土壤中长期腐生。种子带菌情况因寄主和镰刀菌种类不同而异。镰刀菌的菌丝、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等还可以污染其他栽培基质、营养液、灌溉水、肥料、工具等,菌源广泛。病原菌多从伤口侵入致病,病苗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等途径分散传播,进行再侵染。

连作田土壤带菌量高,发病重,而新苗床很少发病。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发病。发病程度与土壤含水量相关,地下水位高或土壤黏重,田间积水时,土壤持水量高,透气性差,发病重。播种后和幼苗期遇到雨雪连阴天气,长时间低温寡照,地温较低,菜苗长势弱,病苗、死苗增多。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地下害虫多,伤根多,也是发病诱因。

4.防治方法

种子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0.4%,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种10分钟。

土壤处理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与50份细干土混匀,制成药土施用,也可用绿亨1号药土。用塑料钵或纸钵育苗,可将药剂加入营养土中。通常选肥沃洁净田园土,按3颐2的比例,将其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混合均匀,每立方米营养土中掺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过筛后装入育苗钵中。

在发病初期向幼苗基部选择喷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无土栽培的非土壤基质使用前应消毒灭菌。通常采用蒸汽灭菌法,将基质放入灭菌箱中(体积1~2立方米),密闭,通入热蒸气,温度70~90摄氏度,保持15~30分钟。还可用40%甲醛的40~50倍液处理,按基质数量用适量药液均匀喷洒,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4小时以上。使用前揭去薄膜将基质风干2周左右,使残留药物完全发散。砾石、沙子可用漂白剂(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消毒,在水池中配制有效氯含量0.3%~1%的漂白粉药液,浸泡基质半小时以上,然后用清水冲洗。

无土栽培所用栽培床以封闭式为宜,且高于地面,贮液池要加盖,以防环境中病菌污染,营养液要按期更换。

§§§第三节北方蔬菜成株期的病害防治

一、蔬类主要病害与防治

(一)黄瓜霜霉病

1.症状

叶缘或叶背出现水浸状病斑,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后期病斑破裂连片。为害黄瓜、甜瓜及其他瓜类作物。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全年种植黄瓜地区,病菌从温室传播到露地。冬季不种黄瓜地区,霜霉病传播途径,一是由南方传播而来,二是在当地越冬。病菌孢子囊在5~30摄氏度均可萌发,适温15~20摄氏度,入侵温度10~25摄氏度,最适温度16~22摄氏度。萌发和侵入,既要有适宜的温度又要有足够的湿度配合得当才能完成。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要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黄瓜抗病品种。品种间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是很大的,如津杂系统的品种、秋魁、农城黄瓜都比较抗病。

栽培无病苗。应该将育苗温室和栽培温室分开,以减少苗期染病。在保护地内采用地膜覆盖,以减少棚内湿度。

生态防治。加强通风,日落后通风,夜间气温为8~9摄氏度时,要适当通风,为避免夜温过低。日落前关闭门窗先提温,日落后再降温排湿。当棚内夜间湿度随夜温的降低而升高时,早晨可适当放风降湿,然后关闭放风口,使温度提高到30摄氏度,这样可防霜霉病,对黄瓜生长有利。

药剂防治。定植前在苗床喷两次40%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65%的代森锌500倍液,做到带药定植。发现中心病株时,及时摘除病叶,并选择下列药剂交替或混合防治。64%的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

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25%的甲霜灵或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

在保护地应采用百菌清、多菌灵等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

(二)黄瓜枯萎病

1.症状

苗期发病时子叶变黄,不久干枯,幼茎、叶、叶柄及生长点萎蔫或根茎部变褐色。成株发病,茎基部纵裂或部分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叶色变淡,直至全部萎蔫,最后植株枯死。

2.传播途径

种子和有机肥带菌,是无病区初侵染源。在老病区土壤和肥料则是初侵染源。病菌侵入途径主要是自然裂口和根部伤口。病菌入侵后分泌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有毒物质,使瓜叶迅速萎蔫。地上部的重复侵染主要是通过灌溉水传染,地下部很少当年重复侵染。发病期,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气温20~25摄氏度,或连续两天连阴雨,病势进展迅速。试验证明:秧苗老化、连作和过分干旱也是引起此病发生的条件。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如选用长春密刺、津杂1号、春魁、秋魁等较抗病的品种。

在露地栽培,要选择5年以上没有种过瓜类作物的田块种植。

尽可能避免连作。苗床用土要选择非瓜类地块的土壤。

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计划选用的黄瓜品种作接穗,进行嫁接。

用纸筒或塑料营养钵育苗,营养土提前消毒,做到定植时不伤根,可减轻枯萎病的发生。

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做到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适当多中耕,增加土壤透气性,使根系健壮,增强抗病性。

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菌灵悬浮剂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30%DT杀菌剂35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3~0.5千克,隔10天后再灌1次,连续防治2~3次。

(三)黄瓜灰霉病

1.症状

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中侵入,使花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瓜条侵入,造成脐部腐烂。被害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病部表面密生霉层。较大的瓜被害时,组织先变黄并生白霉,后霉层变成淡灰色,被害瓜轻者停止生长,重者腐烂而脱落。

2.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或以菌核形式,附着在病残体或遗体上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

此病发育适温为23摄氏度,最低2摄氏度,最高31摄氏度及高湿条件。春季连阴雨多,气温不高,棚内湿度大,容易发病。

3.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通风散湿,适当控制浇水,及时摘除病果、病叶、病花。喷洒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四)黄瓜白粉病

1.症状

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以叶片发病最重,叶柄和茎上次之,果实很少受害。发病初期在叶面和叶背、幼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叶正面为多,其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重病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即为病原菌的无性阶段。发病后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化变为灰色,在病斑上生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

2.发病条件

白粉病在10~25摄氏度均可发生,但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一般湿度大有利于流行。所以,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速度快。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湿高温条件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时,易感染白粉病。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注意切断病原菌侵染源,冬季温室和大棚不要连作黄瓜。禁止往温室内带有白粉病的花卉,特别是月季花。

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

药剂防治。用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或20%粉锈灵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残效期可达20天以上。也可用40%敌唑酮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防治。

二、茄果类主要病害与防治

(一)番茄早疫病

1.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感染,初发为小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大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现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生毛刺状不平坦物,别于轮纹病。茎部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病斑,凹或不凹,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

2.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有利该病发生,气温在20~25摄氏度,田间湿度大或连续阴雨或多露发病重。番茄进入旺盛生长期,果实迅速膨大,植株生长速度变缓,基部叶片开始衰老,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几天相对湿度高于70%,有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

保护地防止湿度过大,采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喷洒5%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隔9天1次,连续3~4次。

施用45%百菌清烟雾剂或10%速克灵烟剂,每次200~250克。

发病前开始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番茄茎部发病除喷洒上述杀菌剂外,也可把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配成180~200倍液,涂抹病部,必要时还可配成乳油剂,效果更好。

(二)番茄病毒病

1.症状

常见的田间症状有花叶、蕨叶、条斑、巨芽、卷叶、黄顶等六种。而多数是由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的花叶病毒类型,在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深浅相间、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的不正常现象,一般病株比正常植株小。蕨叶型是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条斑型是由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引起,或其他一两种病毒混合侵染引起的。

2.传播途径

病毒在多种植物上越冬,种子带毒,是初侵染源。由病毒汁液接触传染。番茄花叶病毒和条斑病毒,多附着在农具、架杆及衣服上、在育苗和田间管理过程中传播蔓延。但蚜虫不传播此病。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如近几年选育的具有抗病毒基因的品种均较抗病,如早丰、早魁、毛粉、苏抗、佳粉、秦粉等。

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20~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播种。定植用地要进行轮作,深翻,促使带毒病残株腐烂。有条件的可在土壤中加施石灰,底肥增施磷钾肥,使土壤中烟草花叶病毒钝化。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适时早定植,促进早发,早中耕培土,促进发根,利用塑料大棚或中棚覆盖躲过田间发病期。晚打杈,早采收。坐果期要及时浇水。

发病初期喷1000倍高锰酸钾。注意及早防蚜。

(三)番茄青枯病

1.症状

受害株苗期症状不明显,株高0.3米后,病株开始出现症状。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随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最后凋萎。病株茎表皮粗糙,不定根、不顶芽增生,纵切可见导管变褐,并有乳浊状菌溢出。染病初期早晨尚可恢复正常,但染病不久导管被细菌堵塞,病株即青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