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星球保卫战:土地需要我们的保护
46896000000007

第7章 别忽视了足下资源(6)

草地

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西南部,曾经有一处水草非常丰美的地方。成吉思汗把它赞为“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他曾嘱托部下待他死后,把他安葬在此地。但如今这里却失去了往日的风姿,演变成布满沙丘,满目疮痍的茫茫毛乌素沙漠的一部分。成吉思汗做梦也想不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风水宝地,在遭受无数次毁灭性的打击后,现在已变成了一片荒芜的沙漠。这位曾横扫整个欧亚大陆,令天下人为之侧目的英雄豪杰,也因此而只有漫天黄沙与之相伴了。

现实的无情最终会粉碎人类当初的梦想。人们为了从土地上获取更多,不惜毁坏草场、草坡,从而无意中加剧了土壤的水蚀和风蚀,使土地更为贫瘠,导致单产下降。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特别是人口增加对食物的需求,人们不得不进一步毁坏草地、草坡和草场,以提高食物的总产量。其结果却使得土壤的水蚀和风蚀更加严重,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能力也随之下降,最终使单产进一步降低。因此,当地的人们走入到“开垦→单产下降→再扩大开垦面积→单产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继乔木、灌木的消失之后,幸存的草本植物也将慢慢地从地面消失,大自然给你的唯一选择,就是离开自己的家园,寻找新的富饶之地去定居。

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

小草、土地、牛羊、粮棉,生命真是一个扯不清,理还乱的复杂系统,面对历史事实和今日难以咽下的苦果,人们不得不自省所为,探询悲剧的缘由。

过度放牧,使草场负荷过大,过量牲畜的践踏使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畜草茂盛之地,成为了一片片寸草不生的荒漠。这种悲剧在中国并不罕见。

中国锡林格勒草原西乌珠穆沁旗,1949年每平方千米草场仅有 9.6头家畜,而到了 60年代末猛增到每平方千米 69.8头。在奈曼的章古台乡、固力本花乡与科左后旗朝吐鲁乡毗邻的地区,每只绵羊仅占有草场 0.01公顷。由于超负荷,草原内青草覆盖率下降,呈现出零星分布的裸露地表。在牲畜大量践踏下,表层结皮破碎,形成许多裸露的沙地,成为风力吹蚀作用的突破口。

“垦荒”,这个曾使中国人热血沸腾而又斗志昂扬的字眼,让人立即想到数十万转业军人和城市知青开垦北大荒的壮举。在充满激情的豪言壮锡林格勒草原

语中,一块块绿色的草地被翻耕过来成为农田,百余个农场在拓荒者们辛勤汗水的挥洒下建立起来。中国人在短短的十余年中创造了“沧海变桑田”的奇迹,充分显示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威力。人们惊异于自己的创造力,讴歌已取得的胜利,欢欣于已取得的利益。然而,被著名诗人郭沫若赋诗为《向地球开战 !》的北大荒开垦,是福 ?是祸 ?福大于祸 ?还是祸大于福 ?现在下结论也许还为时过早,只有留给后人去体味和评价。

河北坝上高原草场的开垦已让人们备尝了苦果,留下了悔恨的泪水。据统计,坝上西部四县(张北、康保、沽源、尚义)草滩面积从 1959年的 38.33万公顷减少到 1978年的7.87万公顷,减少 80%,牧业用地从 73.33万公顷减少到 23.33万公顷,减少 68%。丰宁坝上草场、滩地也由 20世纪 50年代末的 6.13万公顷减少到 80年代初的 3.8万公顷。20世纪五六十年代,坝上全区在册耕地为49.47万公顷,每个农业人口 0.5公顷。80年代初,坝上实有耕地 893.33万公顷,耕地已占全区总面积的50%,而牧业用地则下降至30%,已从以牧为主演变至以农为主、农牧混合的农业经济体系。

由于草原被开垦,植被被破坏,地表裸露,并遭风蚀,逐渐变成了流动的风沙土,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逐渐恶化,地表物质由细变粗,有机质和各类养分物质含量降低,耕作层土壤肥力下降。其结果是: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以丰宁坝上为例,粮食平均单产 20世纪 60年代为每公顷 1335千克,20世纪 70年代为每公顷 85千克,80年代初为每公顷 60千克,仅接着是每公顷 30千克,单产急剧下降。

当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大量地垦殖草地时,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类刚开始陶醉于自己的胜利之中,无情的风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便接踵而至,使得他们目瞪口呆,痛悔不已 !

聪明的人类,以其无上的智慧发明了宇宙飞船,实现了几千年来嫦娥奔月的梦想。当宇航员们兴冲冲地踏上其他星球的时候,却没有生命前来欢迎我们的勇士,那里只有死寂和荒凉。从目前所得到的信息来看,只有地球才是人类和一切生命的母亲和摇篮。然而,这一切生命的本源都来自那普普通通的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华丽的诗句和不朽的旋律,赞美和讴歌奔流不息的江河。面对惊心动魄的黄河,李白写下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绝唱。中华民族把黄河喻为华夏文化的摇篮,而埃及人则把尼罗河比作母亲。地球之所以能够繁衍生命和孕育人类文明,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正是因为地球上有水。

人体内的主要成分是水,它占了人体总重量的75%,血管中循环流动的血液80%是水;作为心灵窗户的眼睛,眼球中含有99%的水分;人一天中至少需要 5升洁净的饮水,几十到几百升的生活用水。不仅是人,其他任何生命的身体组分中也都有相当大比例的水。

不仅生命的存在离不开水,土壤的孕育、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水。地球之初,没有生命,到处都是水的世界。经过若干亿年的变迁,生命首先在水中出现了。又过了若干年,这些生命逐渐适应陆地环境,离开其家乡——水体,向陆地进军。于是土壤形成的序曲便由此拉开。水不仅是形成土壤的先决条件,而且土壤的耕种过程时时刻刻也离不开水。

翻开人类的文明史,人类文明之所以衰落,昔日繁华之所以被黄沙湮灭,大多都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破坏水资源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通常都是因为缺水或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水所致。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和繁衍,也就没有我们今天所说的土地的存在,地球上也就不会存在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象。

水对土地及生命是如此重要。然而,自然界对人类的恩赐并不是慷慨无度的。鲁迅先生曾说“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你也许会觉得这种说法太过于夸张。

地球表面70%的地方被水覆盖,即使把地球称为“水球”亦不过分,怎能把一滴水的价值与血液相提并论呢 ?的确,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但这些水大部分是氯化物含量很高的海洋水及高矿化地下水和卤水。能用于人类生活与生产,能被生命吸收,且取用方便的淡水仅仅只是河水、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这三者加在一起其总量仅占地球总储水量的0.2%。

你也许认为,茫茫苍天大雨滂沱、雪花飘飘的日子不少,这些雨水、雪水难道还不能补足我们消耗的水吗 ?

的确,全球每年降到陆地的水量可达11.033万立方千米,足以满足 5~ 10倍目前全球人口的需要。但其中 2/3的水降到地球表面后便迅速流失,剩余的水又分布不均匀,而且还不易取用。因此,地球上的水资源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丰富。况且随着世界人口的激增,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量也就愈来愈大。

据联合国统计,2000年世界灌溉用水量比 20世纪 90年代初增加 1倍。美国政府《2000年的地球研究》预测,从 1975~ 2000年,世界淡水需要量至少要增加 200%~ 300%。按目前耗水情况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地球上所有的河水将被耗尽,到 2030年地球圈内所有的水资源储备量将不复存在,而水污染和水浪费以及地面植被的严重破坏,将会更加加剧水荒的来临。

人类迈向 21世纪之后,水资源问题将取代能源问题而居各种资源问题之首。事实上,就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水球”上,人类已面临着水资源危机,土地已张开干渴的嘴,等待着用水来治理其本身存在的退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