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星球保卫战:土地需要我们的保护
46896000000012

第12章 狙击土地“偷窃贼”(3)

在一些低丘红壤土的开发利用中,通过复合农林业技术达到植树种草、增加地面覆盖率、发展当地经济植物促进畜牧业发展,探索低丘红壤开发利用的新模式,科学合理地开发红壤资源,实现在开发中进行保护。近两年的试验表明: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对于有效地发挥生物措施与复合农林技术的功效是极其重要的,各试验地的植被覆盖度分别是湿地松18%,茶叶 23%,柑橘 34.6%;覆盖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柑橘 >茶叶 >湿地松;低丘红壤开发的第一年土地侵蚀量一般都超过土地允许侵蚀量 5吨 /平方米·年,第二年就减小到 3.5吨 /平方米·年左右,各类型的土地平均侵蚀量次序为柑橘 >湿地松 >茶叶;各处理的平均氮元素流失量为湿地松 1.388千克 /平方米,茶叶 4.501千克 /平方米,柑橘 1.824千克 /平方米;氮元素流失大小顺序为茶叶 >柑橘 >湿地松。

水土保持措施是依据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水土流失的类型、方式和流失过程以及水土保持的目标所设计的防治土地侵蚀的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很多,大体上可概括为耕作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 3大类。

1.耕作措施

所谓耕作措施是专指坡耕地通过改变耕作方法实行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区,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为了减少水土和养分流失,就要采取既利于生产又利于防治水土流失的耕作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作用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改变微地形蓄水保土;二是增加地面粗糙率的耕种树种草

作措施;三是改良土地理化性质的耕作措施。

2.林草措施

林草措施是林业措施和草业措施的合称。林草措施主要用于因失去林草的荒山、荒坡和退耕的陡坡地的水土流失防治。林草措施在有的地区可以同时存在,在有的地区不能同时存在,凡是具备森林生长条件的区域草类都能生长,即在湿润和半湿润区可以同时存在;相反只适宜草类生长的地区,即干旱半干旱地区,不能同时存在。区域林草措施选择应该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和植物的生存条件来决定,最终目的是恢复原来的环境面貌。我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适宜耕种土地的衰减,从唐宋以来毁林开荒,毁草垦荒就愈演愈烈,至今全国从南到北有大片的荒山、荒坡地,长江流域约 3000万平方米,黄土高原有2100万平方米。长江流域的 3000万平方米中原来绝大部分是林地,而黄河流域2100平方米中大部分是墓地,小部分是林地。从防治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如 20世纪 50年代黄土高原在林木戴帽原则的指导下,梁峁顶坡上造林,由于土地水分不适应,大都成为了长不大的小老头树。这样的环境只适宜草灌生长,不适宜植树造林,但在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就不存在这样的选择。

3.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之一,它涵盖治坡工程和治沟工程,保水、保土的基本原理与功能是拦蓄或滞留坡面径流,从而达到减少坡面与沟道侵蚀产沙的同时也能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发挥农业生产条件。

4.管理措施

健全政府管理体系,加强建立水土保持监管体系,制定一批水土保持制度、法制和标准,建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并广泛宣传贯彻《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把预防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建立县、乡、村三级水土保持执法体系,修改完善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地方配套办法,加大执法力度,对造成水土流失、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当事人依法查处。

工程措施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理与功能是拦蓄或滞留坡面径流,从之一,它涵盖治坡工程、治沟工程和而达到减少坡面与沟道侵蚀产沙的同小型水利工程,保水、保土的基本原时,也能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发挥农业生产条件。

1.坡面治理工程

坡面治理工程按其作用可分为梯田、截流防冲 T程和坡面蓄水工程。梯田是治坡工程的有效措施,可拦蓄90%以上的水土流失量。梯田的形式多种多样,田面外高里低的为反坡梯田,田面水平的为水平梯田,相邻两水平田面之间隔一斜坡地段为隔坡梯田,田面有一定坡度的为坡式梯田。截流防冲工程主要指山坡截水沟,有截、缓、蓄、排等调节径流的作用,在坡地上从上到下每隔一定距离,横坡修筑沟道,它的功能是可以改变坡长,拦蓄暴雨,并将其排至蓄水工程中。坡面蓄水工程主要是为了拦蓄坡面的地表径流,解决人畜和灌溉用水,一般有旱井、涝池等。

2.沟道治理工程

沟道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沟头防护工程、谷坊、沟道蓄水工程和淤地坝……沟头防护工程也是一项水土保持工程,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径流冲刷而引起的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保护坡面不受侵蚀。要想做好沟头防护工程,首先需要在沟头加淤地坝

强坡面的治理,做到水不下沟。在此基础上巩固沟头和沟坡,在沟坡两岸修鱼鳞坑、水平沟、水平阶等工程,造林种草,防止冲刷,减少下泻到沟底的地表径流。另外,还要做到因地制宜,在沟底从毛沟到支沟至干沟应分别采取修谷坊、淤地坝、小型水库和塘坝等各类工程,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拦截洪水泥沙,防止山洪危害的作用,达到更好的效果。

3.小型水利工程

为了拦蓄暴雨时的地表径流和泥沙,可修建与水土保持紧密结合的小型水利工程,如蓄水池、转山渠、引洪漫地等。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指水土保持耕作法,是水土保持的基1.以改变地面微小地形,增加地本措施,对预防和消除侵蚀作用具有面粗糙率为主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重大的意义。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按该措施通过拦截地表水,减少土壤冲刷,主要包括横坡耕作、沟垄种植、水平犁沟、筑埂作垄等高种植丰产沟等。秋季深耕是防治侵蚀的农业技术里最重要而又容易做到的一种。耕种被侵蚀的土地时必须遵守一些条件:轮流的“合陇和分陇”耕地,以免形成发生侵蚀危险的犁沟或犁陇。此外,要在降落暴雨危险性最小的期间进行整地。还有只在一个季节内有效地调节径流的“十字翻耕法”(十字交叉法),该技术在于:在留茬地上,最好在浅耕地上,用犁开间距为 1米的沟,先开顺沟(顺坡),然后开横沟。在横坡开沟时,顺坡已开好的沟便自然而然地被切断,然后再把横沟和顺沟相连接的地方堵塞上,这种技术现在在我国农村被广泛使用。

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该措施的作用是减缓径流,保护地面,增强土壤抗蚀能力,主要有间作套种、草田轮作、草田带状间作、宽行密植、利用秸秆杂草等进行生物覆盖、免耕、少耕及建防风林带等措施。由于地形、土壤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经营条件的不同,无论是根据防蚀林的目的和组成,或是按照它侵蚀地区里的配置来讲,其类型都可能是极不相同的。最重要的防蚀林有下列几种:

(1)在宽阔平坦的分水岭上——防风和调雪林带(纵的和横的、主要的和次要的)。

(2)在窄而倾斜的分水岭上,以及在临近分水岭地带上(如果它的坡度可能引起侵蚀)——防风、调雪和调节径流林带(纵的和横的、主要的和次要的)。

(3)在凸形坡地下部遭受侵蚀最重的临近荒谷部分——防风、调雪和防蚀(调节径流)林带(纵的和横的)。

(4)在凹形坡地上遭受侵蚀严重的临近分水岭部分——防蚀(调节径流)和调雪林带(纵的和横的)。

(5)在凹形坡地下部遭受侵蚀威胁不大的临近荒谷部分(坡积地带)——防风、调雪和调节径流林带。

(6)在凸形坡地上沿大田轮作和保土牧草轮作区边界——宽阔的吸水和防蚀林。

(7)在不适宜播种农作物和建立草地的陡坡上——槐状保土林(用于保护土壤免受沙尘暴的带状林和条状林)。

3.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

通过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土壤改良工作一般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逐步实施,以达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产性状和环境条件的目的。

土壤改良过程可分两个阶段:

(1)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范围内,如果土壤流失量得不到控制,土壤改良亦无法进行。

(2)改土阶段。通过增施有机肥、深耕改土、纳雨蓄墒,并配合耙耱、浅耕等改良土壤性状,增加土壤抗蚀、渗透、蓄水能力,以减少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目前,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绿肥或多施农家肥,当土壤过沙或过黏时,可采用沙黏互掺的办法。

中国南方的酸性红黄壤地区的侵蚀土壤磷素很缺,种植绿肥作物改土时必须施用磷肥。用化学改良剂改变土壤酸性或碱性的一种措施称为土壤化学改良,常用化学改良剂有石灰、石膏、氯化钙、磷石膏、硫酸亚铁、腐殖酸钙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化学改良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要视土壤的性质而择用。如对碱化土壤需施用石膏、磷石膏等以钙离子交换出土壤胶体表面的钠离子,降低土壤的 pH值;对酸性土壤,则需施用石灰性物质。此外,化学改良必须结合水利、农业等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采取相应的农业、水利、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称为土壤物理改良,具体措施主要有:适时耕作,增施有机肥,改良贫瘠土壤、客土、漫沙、漫淤等;改良过沙过黏土壤,设立灌、排渠系,排水洗盐、种稻洗盐等;改良盐碱土,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设立沙障、固定流沙,改良风沙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