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46891500000033

第33章 品尝爱情的酸酸甜甜(1)

一、想和你一起变老——择偶心理

甜蜜浪漫的爱情让我们如此美丽,相知相爱的婚姻让我们如此年轻,和谐美满的家庭让我们如此幸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成为千古绝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成为经典的回眸,我们都在寻找着爱的海誓山盟。

择偶心理

择偶心理是选择配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择偶是成年之后必将面临的问题。择偶的标准因人而异,它主要取决于每个人的恋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向老师求教,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进麦田埂,只许前进,而且只给一次机会,让他们挑选一只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只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来。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只还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个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大类中的一只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的择偶心理都不相同,且不是单一的心理类型,而往往是复合型的,由多种心理状态交织而成,只是倾向于某种心理状态罢了。

单纯追求外表美的心理在青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对象美丽迷人,英俊潇洒,“食色性也”,这是人之常情,但若一味地追求外表美,常常会走上歧途。单凭对方漂亮的外表而产生的爱情,是靠不住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外貌的衰老,爱情也会悄然消失。正如歌德所说:“外貌美丽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

金钱至上是一类比较普遍的择偶心理,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他们把对方的经济状况作为首选条件,他们的婚姻就是为了得到一个能满足他们吃、穿、住、玩的安乐窝,或者生存的依靠。这种建立在物质、金钱基础上的婚姻,是不牢固的,因为经济状况是随时可能改变的,它常常因对方丧失了优厚的经济基础,而失去凝聚两人心灵的吸引力,最后只能分道扬镳。

还有一种择偶心理是以事业为重的。实际上,每个人也都很重视这一点,都希望自己的对象是栋梁之才,在工作、事业上前程无量,但目前具有这种择偶心理的人数并不多,只在知识分子群体里大量存在。他们把工作进展、事业成就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把对方有无事业心和积极进取精神,作为择偶天平上的一个重要砝码,把爱情的幸福包裹在事业的奋斗之中。这种爱情由于事业的永恒而得到永恒。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开化,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追求精神满足这种择偶心理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注重的是对方的性格爱好、思想感情、道德品质等,追求双方心灵上的沟通和感情上的融洽。只要能在精神上得到欢愉和满足,哪怕对方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等并不理想,也无所谓。有的人选择对象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条条框框很多,这种过于追求完美心理的人也不在少数,凡不符合标准中一二点的,尽管其他方面都中意,也都要从名单中划去。有这种择偶心理的人,以自身条件出色者、年轻的初恋者居多,但常常会使他们成为大龄青年。所谓“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供你选呢?

也有少数人抱着游戏的心理,以恋爱为名,来玩弄他人的感情。这种人朝三暮四,寻花问柳,他们的行径是卑劣的、腐朽的、可耻的,结果是,终其一生也得不到真正的爱情。

总之,男女的择偶心理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于他人的择偶心理。上述不过是几种基本的择偶心理。有道是:”以利交者,利尽则散,以色交者,色衰则疏,以心交者,方能永恒。”

女性择偶心理

女人的择偶心理一般分为两个阶段:浪漫的女孩阶段和现实的女人阶段。但女人毕竟是感情化的,无论在什么阶段若遇见自己真正爱的人,她们大都会不顾一切地跟随,她的理智程度与社会经验成正比。

1.浪漫的女孩阶段

这时的女孩们,大都在找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取决于对方的形象、气质、言谈举止等个人素质,与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其他条件无关。但也不一定,这仅仅是一种“感觉”。这时的女孩拒绝你的唯一理由很可能是“没有感觉!”

女孩第一眼看不上那男子,但她往往还会考虑到与这男子相关的其他方面,如富裕的经济收入、令人满意的家庭状况以及男子本身使人羡慕的社会地位,甚至与男子的母亲极为投缘这一点也考虑进去,因而不会一口回绝男方,而愿意进行试探性的接触,说不定以后就造就了一段好姻缘。

2.现实的女人阶段

这时的女人已经疲倦了,如果她曾经找到了“感觉”,而一无所获的话,她就自然会变得现实起来;如果她一直也没找到“感觉”,而随着她的年龄的增长,她的心越来越疲惫,将不得不变得现实起来。

这时的女人将认真考虑自己的将来,会在决定是否与你发展之前,了解你的经济状况、家庭背景、职业种类等硬件水平。

女人一般要求男子的身高比她高10厘米以上,身材匀称,体格健壮,五官端正。良好的外形能给她以极好的第一印象,女人也一样好“美色”,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这一条在你强有力的其他条件下也可以变得无足轻重,如果男人不威猛、不潇洒也不要灰心,只要你不断地在各个方面(精神与物质)充实自己,就总会获得美人心、抱得美人归。

绝大多数女性也比较喜欢“受呵护”的感觉,即使女强人也不例外,在家里她还是希望得到伴侣的关爱。安全感的内容很广,包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人稳重、成熟、负责任,处事果断有魄力等。当然高大威猛的外形、健康的体魄也将大大提高你的安全感。

既然女人要求“受呵护”,那希望男方比自己大就很自然了,男方比女方大就自然不会与“小妹妹”一般见识(至少她们是这么希望的)。

另外,女人还喜欢学历比自己高、细心、有情调、懂机巧的男人。

男性择偶心理

男人择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为社会取向:如经济条件、家庭状况、职业等;二为个人取向:女方的外表(容貌、身材、肤色),性情(性格、脾气),素质(受教育程度、兴趣、修养),品行(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社会取向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如“文革”时期人们择偶时的社会取向与今天的社会取向就大相径庭;而个人取向则较为稳定,如首先看容貌这一点就是古今中外无一能免的。

相对女性而言,男人择偶比较注重性的吸引。若女方没有较好的容貌,是谈不上吸引的。基于这一点,男性择偶往往把外形条件置于首位,即看重对方的性吸引和体吸引,若不满意,往往就不愿再谈。处于热恋中的男子一闭上眼睛,就满脑子是女方的一颦一笑、手势动作以及打扮服饰等,这是性冲动使然。

男人一般还看重女性天然的优美性情,如温柔贤惠的品性。在人格上,男性倾向于“工作成就取向”。针对温柔贤惠,具体来说,就是在夫妻关系上,对丈夫温柔体贴;在待人接物上,进退有度;在对待长幼上,贤惠大度。温柔贤惠的女性可能会少一些浪漫和激情,但男人还是比较喜欢这样的女性的。

既然男子择偶喜欢体态优美、感情纯真、温柔贤惠、性感迷人的女子,那么选择年龄较小的女性,便是很自然的了。一般说来,年龄较小的女性对男性的爱有着较强的依恋性,而男子又最易被这样的女子所吸引和征服,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样的爱情也会更强烈和持久。

除了上面一些标准外,男子一般还喜欢选择有学识、会含蓄、懂机巧、会体谅人的女子做爱人。

择偶心理误区

虽然择偶是个人的私事,只要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任何择偶标准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心理学家仍然认为,有些择偶心理是片面的,容易使人在婚恋中误入歧途。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种:

(1)唯美是求。将容貌、身材等因素作为择偶的主要条件,有的甚至预订指标,按图索骥。殊不知,热恋时可以一时被美丽的光环照得眼花缭乱,忽视或可以不考虑对方那些与自己不相容的特点,但结婚成家后,如果“锅碗瓢盆”交响曲奏得不太和谐,就会发现漂亮并不那么实用。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心理上的反感,必然导致“美丽光环”的消失,原来的美丽变得黯然失色,作为建立婚姻主要依据的“美丽”已不存在,夫妻感情也就无以依存。结果,潜伏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难免不以悲剧告终。可见,选择配偶要求美而不唯美,求外貌美更要求心灵美。

(2)唯地位是求。以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学历地位等外在素质作为择偶的主要条件。然而,人的地位是在变化的,由于婚姻的基础是地位而不是爱情,一旦一方的地位发生变化,原来的婚姻基础发生了动摇,家庭大厦也难免不受到震动。所以,在追求配偶“条件”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品德、性格、理想、情操等内在素质。

(3)唯虚荣是求。择偶时特别看重别人的评价和外界舆论,没有自己的主见,因而常常面对众多的异性朋友举棋不定。他们常以自己同层次的人的恋人或配偶为镜子,要找一个不比别人差的人。人各有所长,世上绝没有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的十全十美的人,结果,有这种择偶心理的人,很容易落下“顾了面子,误了青春”的结局。

(4)一见钟情。男子口若悬河、才华出众,女子美丽可爱、楚楚动人,相互吸引,一见倾心,随即结为伉俪,既风情又浪漫。这种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模式,现实生活中亦屡见不鲜。所不同的是,悲剧为多,喜剧见少。这是因为,一见钟情仅仅是为对方的某一优点所强烈吸引,而置其他一切因素于不顾而草率结合。彼此既缺乏了解,又对对方的缺点和弱点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以致这些缺点和弱点在婚后逐渐暴露出来时,就会感到非常失望和难以忍耐,心理失去平衡而矛盾频生。

(5)自卑心理。有的人出于极度的自卑心理,为了弥补这种自卑感,求得心理平衡,就随便与身份很低的人结婚。结果由于社会背景差距太大,亦很容易出现家庭问题。

(6)补偿心理。有的人从小与父母亲近的机会很少,为了弥补潜意识中对父母的依恋心理,他们在择偶时,往往会无意识地选择与自己父母条件相似的人结婚。这种婚姻,同样会因为双方的差距太大而使夫妻难以和谐。

选择配偶,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特定要求,但不管你的要求如何,请你记住,择偶和婚姻最重要的基础应该是相互的敬慕和热爱,这是婚姻能长期维持的保证。

测测你的择偶心理

植物带来了大自然的清新和幽香,让人觉得神清气爽。多数人也会希望相伴一生的亲密爱人也是这么怡人可亲,你会用下列哪一种花草来形容未来(或现在)的另一半?

A.薄荷

B.玫瑰

C.薰衣草

D.迷迭香

分析解读

选A:薄荷

你的行动迅速,多数人都追赶不上,跑在众人之前,让你觉得十分得意,不过有时也会感到落寞,好像少了点什么。

你是一个欠缺爱情滋润的人,偶尔也得放慢脚步,让别人有机会靠近你。你需要找一个知心的伴侣,能够听你谈理想、谈工作,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这样便能让你同时兼顾感情与事业。

选B:玫瑰

你受不了别人的甜言蜜语,不管经过多少年,你的浪漫情怀还是和青春时一样,丝毫没有减退。你希望结婚之后,还能够保持恋爱时的热度,两个人有谈不完的话,无论是你或对方,都要具备强盛的爱情火力,才能够扮演好煽风点火的角色。

若对方也喜欢将肉麻当有趣,那就更合你的胃口了,只是旁边的人有时会看不下去。

选C:薰衣草

你的性格多变,难以捉摸,喜欢追根究底的人一碰到你,可就没辙了,因为你的保密功夫实在太高。你希望保持一点神秘感,不想将所有的事情都告诉别人。

所以你需要找一个能够给你无限自由的人,只要相互信任,你觉得不需要时时刻刻都黏在一块儿。而且你坚信生命中的另一半,应该会很有默契,了解你的需要。

选D:迷迭香

你的外表看起来文文静静的,但实际上是个内心挺狂热的人。只要有人点燃你的热情,就可以将你的本性表露出来。

其实你很希望自己能更放得开,活得更有自信,所以特别会爱上风云人物,或是个性比较活泼外向的人,自然而然地便想要接近他们,你们的搭配也很合适,正好性格与专长都可以互补,能学习到对方的长处。

二、情人眼里出西施——审美错觉

“情人眼里出西施”意思是说,恋人之间产生了好感,就会觉得对方像西施一样美丽无比。这是一种审美错觉。审美错觉是对审美对象深入体验之后而产生意象形态的变化。人的相貌是天生的,但作为审美形态,会随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

“西施”逐人眼

古诗云:“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斯为得。”

音乐大师贝多芬相貌丑陋,可年轻美貌的勃伦施维克小姐为他神魂颠倒。《巴黎圣母院》中的埃丝美拉达看出敲钟人的善良、正直,可没有对他产生爱情,而对人面兽心的卫队长钟情不已。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并不具备吸引力,但仍有异性选择,并深深爱着她(他)。这是因为在两性交往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对方的内在美——诚实、刚强、理想远大、品格高尚、能力强等品质被相恋的一方所认识。

这时,内在美会弥补、掩盖外表形象的不足,平平的相貌可以完善起来,使人觉得很美。人们因此选择并深爱着他(她),即“情人眼里出西施”。心理学上称为“审美错觉”。

此时,行为与心灵的美与丑,足以改变你对自然面貌的看法。当你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体验着内在的美好心灵时,美会随之产生,其自然相貌在你眼中会变得格外美丽。由此可知,影响恋人择偶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对方的思想、道德、个性等内在因素。

唐朝时,曾有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叫卢郎,女主人公叫崔氏。他们一个是已胡须花白的老者,时任校书郎的卢郎;一个是年方十五,如花似玉,待字闺中的崔氏。在普通人看来很难想象,如此的两个人,怎能成就一段流芳千古的良缘,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出乎人的意料,有崔氏的述怀诗为证:“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身生较晚,不及卢郎年少时。”

读这首诗的时候,完全可以体会到那妙龄崔氏悔恨自己出生得太迟,以至于错过了许多与卢郎比翼齐飞的大好时光,同时也说明这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崔氏的眼中,卢郎就是她的“西施”。“爱君笔底有烟霞,自拔金钗付酒家。修得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

审美错觉是一种复杂审美心理活动中的主客统一产物,它不但可以使审美中深层美感有所依附,甚至可以客观而仍有生动、可感性。它成为一种蕴涵在审美主体主观想象世界中,形态朦胧、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不可言状的“诗化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