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读本
46891000000004

第4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述(3)

(四)针对性不强

作为规范生产贸易行为和评定产品质量的技术准则,标准应该有明确的调控对象。国际上,标准制定的目的,要么是规范生产,要么是为贸易和市场交易服务,要么是保障消费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或者三者兼有。而我国的一些农产品的安全标准,不管是国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标准本身的服务对象不是非常明确,这就导致标准的针对性不强。制定标准的目的、依据单一,一般只是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投入品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需求。此外,产品分类笼统、限量指标严格程度不同,这又是一个在农产品安全限量指标上较为常见的问题。比如我国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CAC标准及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规定都要严格,导致我国蔬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大幅度偏高,和使用国际标准(CAC)判定的超标率相比,要高出10个多百分点。类似的,我国在茶叶中对铅限量的规定也比其他国家的规定都要严格。这样严格的标准,不但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也在对外贸易中授人以柄,对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造成影响。此外,一些高技术产品正准备或已经进入市场,如酶制剂、氨基酸或蛋白金属螯合物、转基因产品等,但目前还缺乏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检测技术,很难对其进行有效规范。

(五)适应性较差

随着经济、技术、社会的发展,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也应该不断调整,或修改,或补充,或作废,或重新制定。但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几十年来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无论在行业分工上,还是在标准层级划分上,都存在滞后或者适应性很差的问题。如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归口问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定的,本来早就应该对其进行大规模修改,以提高标准的效率,逐渐地建立起科学、完善、一致、权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以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一体化发展的需求。但是,因为现在还采用以前机构分散、条块脱节的管理模式,致使棉、麻、丝、糖等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和修改都很困难。同时,根据国际的通行做法,一项技术标准一般经过3~5年就应该修订一次。而我国现在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36.7%的标准标龄在10年以上,5~10年的达到36.4%。因为没有对标准进行及时修订,导致很多标准内容过于陈旧,如黄曲霉素的检测技术在我国仍采用薄板层析法,而这种方法,发达国家基本已经淘汰了。这种方法的检出限要远高于国际先进方法,同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差。我国对粮食中的黄曲霉毒素指标规定为10~20微克/千克,而国际上一般要求2~5微克/千克,这就导致我国的粮食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六)风险评估技术应用少

目前我国的标准体系中,风险评估技术应用很少,如在农产品有毒物质残留和污染物的危害评估中还没有正式引入风险评估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风险评估基础数据的收集还很少,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就使我国标准修订对国际通报评议中其他WTO成员提出的意见难以回答。

§§§第五节 安全农产品的市场与消费

一、安全农产品的优势

安全农产品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前景和消费市场,以下以有机产品为例,对安全农产品的市场与消费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众所周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在我国国民总产值和出口总额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例。从各方面看,在发展有机农业上我国都具有很大的潜在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机农业与普通农产品相似,以轮作、有机肥等为基本生产方式,对其生产过程进行有机认证和管理十分必要。尽管我国农业产地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比较普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所受污染仍然较低,因此转换成本也低。

1989年以来,我国开始对绿色标志产品进行认证,这就为有机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有机产品的出口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国外,有机食品的价格要比同类普通食品高很多,根据德国经济部有关资料,在美国市场,大多数有机食品的销售价格比同类普通食品销售价格约高50%;在欧洲,有机食品的价格要比普通食品高50%~150%,生产商可获利10%~50%。因此在我国出口农产品普遍受欧美市场配额制约的条件下,相同的配额下出口有机产品,一定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深加工发展,增加农业和农民的收益。

同时,我国还有很多地方,特别是山区和内陆偏远地区,很少使用化肥农药,甚至不用,国家只需对这些地区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方法进行认证,就能使其发展成有机产品。

另外,2000年以后,我国有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更加注重开发国内市场,现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有机产品主要有茶叶、蜂蜜、蔬菜、粮食和奶粉等几十种食物。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有有机产品的专卖店,有机产品正在渐渐被国民接受。

二、有机产品的流通渠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1999年以前还基本没有的国内有机产品市场,在2000年就正式开始运行了,以后的几年里,国内有机产品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现在,投入国内市场的有机产品主要有新鲜蔬菜、茶叶、大米、水果和蜂蜜等。

在北京和上海的超市里市民可以很方便地采购到认证的有机蔬菜、杂粮和肉食品;在北京的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上,有几十家商铺都在销售经过认证的有机茶叶;北京、上海、厦门、南京都有有机茶专卖店和连锁店,如北京更香茶叶、厦门云香茶叶;同时广西的凌云、百色和南宁正在设立有机产品专卖店,有机产品企业也在设立有机庄园等。

(一)有机产品出口

自1990年初到目前,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全国有机认证的产品已经有1400多个,认证的产品包括豆类、茶叶、花生、中草药等,涉及的主要地区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内蒙古等。

截止到2000年,有机产品的种植面积约5万公顷,生产的有机农产品约20万吨。有90%以上的有机农产品流入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市场。有机产品最近几年的出口额为1995年30万元,1996年50万元,1999年1500万元,2001年3000万元,我国有机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已从1995年的30万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1.42亿美元。很多有机产品已经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地区。

(二)国内有机产品市场

在2000年之前,中国国内的有机产品市场还没有发展,缺乏相关的认证机构,这就使得我国国内有机食品的销售几乎为零。

2000年以后,国内市场刚刚建立,有机食品的销售只在国内为数不多的超市。而2001年有机产品生产总量的20%进入国内市场,2002~2003年,销售量增加到30%,2004年销售量增长到50%左右。截止到现在有机产品国内销售额占常规食品销售额的比例约为0.02%,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比重为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相差了100倍。

据统计,38%的人认为他们选购有机食品是因为有机食品味道更好,而宁愿多花几倍的钱,除此外,他们认为有机产品的另一个好处是有益健康。

超市中,记者对一些有机产品的消费者进行了采访。采访发现,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收入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有一对老年夫妇,两人的每月收入虽然只有1600元左右,却仍然把有机蔬菜和绿色蔬菜作为主要食品,以每千克蔬菜8元每天消费3千克计算,只是蔬菜的月消费额就需要几百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有机产品消费者的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随着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日益关注、企业的推广和国家的推动、监管,安全农产品的市场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扩大。

三、农产品安全消费

大型超市和大型农贸市场里的农产品都经过严格检测和监督管理,一般也建有速测点,所以,在这两个地方购买的农产品在质量安全上会有很多的保证。另外,往年的检查表明,大型超市中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高于农贸市场。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种认证方式。在购买食用农产品时,消费者要辨别产品标签上的不同标志。同时了解些常用的食用农产品质量鉴别方法,也是很有好处的。

消费者要了解食用农产品的各自特点,才能保证科学储存和食29

用。如,买回杨梅为什么先用盐水泡泡?发芽的土豆怎样处理才能避免中毒?怎样把蔬菜瓜果的残留农药降到最小?怎样科学食用蜂产品?生熟食制作时为什么要分开?

§§§第一节 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现状

一、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

一般来说,农产品安全生产指的是通过对粮、菜、果、肉等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使食用农产品以及加工制成品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农产品安全生产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指的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安全生产,它关注的主要方面是在农产品的生产中,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是否安全,以及对工伤等事故的预防;另一方面指的是生产出来的成品是否符合安全农产品的标准能否确保人们食用后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保证农产品成品的安全质量,就必须在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针对影响和制约农产品安全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对在农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可能影响到农产品安全质量的关键点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消除农产品的安全质量隐患。在农产品生产中,产地、农业投入品等的选择、使用都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些都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科技水平较低

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产品科技体系主要是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对而言,对农产品安全问题关注得比较少。与提高农产品安全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都存在很多问题。

1.危险性评估技术欠缺 在WTO和CAC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有一项必要技术,它就是危险性评估。同时,这也是国际上有效地保护国内人民的健康安全和维护本国食品进出口贸易正常进行的基本手段。但是,我国在这一技术上,起步时间很晚,现在还没有被大规模地运用。在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方面,我国现在的技术水平还很落后。我国现在拥有的暴露评估数据,一是项目少,对一些危害性大而目前急需处理的项目数据尤为缺乏,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加工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还很少;二是数据断断续续;三是覆盖的地方较少;四是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薄弱。所以,危险性评估技术与国际水平和食品安全控制的需要还有很大的距离。

2.食源性危害关键检测技术落后 现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进步很快,具有速测化、系列化、精确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快速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适用范围比较广泛,检测的价格低。多残留分析方法在发达国家已经被普遍使用。美国多残留方法可检验360多种农药,德国多残留方法可检验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方法可检验251种农药。国外的农业环境监测机构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污染源等方面的可检验项目有680个左右,对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发达国家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已经达到超痕量(1×10-15~1×10-12)水平。与之相比,我国的检测技术严重滞后。

一是检测仪器落后。我国的农产品检测仪器设备虽多,但大多数都是小型和常规设备,自动化和精密程度都很低,达到超痕量分析水平的检测机构非常少。

二是检测方法落后。我国还没有一个检测机构拥有可以一次对上百种药物进行多残留分析的技术。现在,我国农业环境监测机构能够检测的项目大概有140个,与国外的差距很大。这就使食品中危害的溯源及鉴定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三是我国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低。我国已经发布的79种农药197项限量检测标准中,有配套检测方法的只有33种农药。

四是标准参考物缺乏。现在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试剂盒很少或者技术水平不合格。

3.安全农产品过程控制技术落后

一是缺少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地环境净化技术,且该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的使用,致使环境受到很严重的污染。目前,我国的1200条河流中,850条江河被不同程度地污染,富营养化问题在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藻类污染越来越严重,我国海域的赤潮现象也不断出现。

二是缺少投入品安全控制技术。当前,我国开发新型农药、化肥、新型农业机械等投入品的实力还很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非常匮乏。加上投入品滥用、误用、不按照休药期使用等现象严重,使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