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影响一生
46887900000011

第11章 心理影响一生(10)

一个对自己工作充满激情的人,无论在什么公司工作,他都会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一项职业;无论工作的困难是多么大,或是质量要求多么高,他都会始终一丝不苟、不急不躁地去完成它。

麦当劳汉堡店内的员工,他们的工作很简单,并且有一套非常有效的生产作业体系在背后支援。他们也很少遇到不寻常的要求,跟客户打交道也不会面临很多困难。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工作,员工们却倾注了100%的热情。他们永远面带微笑,非常有礼貌地向客人请示。热情让他们做事机敏——工作速度既快,质量又好。

其实,能拥有工作是幸福的。美国汽车大王享利福特曾说:“工作是你可以依靠的东西,是个可以终身信赖且永远不会背弃你的朋友。”连拥有亿万资财的汽车业巨子都还如此地热爱工作,那我们似乎也难以找出不喜爱工作的理由了。

爱默生说:“一个人,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并取得成绩时,他将是快乐而放松的。但是,如果情况相反的话,他的生活则平凡无奇,且有可能不得安宁。”

有激情就意味着受到了鼓舞,鼓舞为激情提供了能量。赋予你所做的工作以重要性,激情也就随之产生了。即使你的工作不那么充满魅力,但只要善于从中寻找意义和目的,也就有了激情。

心理专家说:“由热爱工作,到对工作产生热情,是一个熟悉并逐渐深入工作的过程。随着工作的深入,热情可以转化为激情。激情是工作最好的朋友,是否具备这种古老的狂热精神,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得到工作,是否能拿到订单,更为重要的是,你是否能保住你的工作。”

拿出100%的热情来对待1%的事情,而不去计较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你就会发现,原来每天平凡的生活竟是如此的充实、美好。所以,从现在开始,对你要做的事都倾注全部的激情吧!

心语提示

一个没有激情的人,不可能始终如一且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可能做出创造性的业绩。如果你失去了热情,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在职场中立足和成长,永远不会拥有成功的事业与充实的人生。

八、战胜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战胜自我是对自己发起挑战宣言书,它是建立在自我自省的基础上的挑战。战胜自我需要的是勇气、意志和激情。只有战胜自我,才能超越自我。战胜自我,挑战极限,人生才变得如此惊心动魄;超越自我,挖掘潜力,才能昂首阔步迈向成功。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每个人为了生存都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竞争很是残酷,人们为了求得胜利,拼得你死我活,甚至不惜鱼死网破。

但在费尽心机与别人明争暗斗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其实真正的敌人是你自己呢?

实际上,你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战胜不了,还怎么去战胜别人。对手只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与自己的较量却是贯穿一生的,从出生直到死亡,让你无可逃避。

纵观人的一生,总是在自然、社会、家庭等环境中做着适应及战胜的活动和努力,因此有人说人生如战场,勇者胜而怯者败。一生中所遇到的许多人、事、物,都是挑战的对象,并竭力要控制它们,但一般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心态往往最难战胜,最难控制,那才是最顽强的敌人。

一位在作战时能够冲锋陷阵、英勇无敌的常胜将军,虽然能使敌军望风而逃,但他内心又是否能保持平和、安宁心态呢?能,他就是一位真正的常胜将军;不能,那他就是打了最大的一个败仗。

其实,要战胜自己并不容易,一般人得意时忘形,失意时自暴自弃;人家看得起时觉得自己很成功,落魄时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倒霉。所以,惟有不受成败得失的左右、不受生死存亡等有形、无形的因素的影响,即使身不自在,也能心得自在,这样才是真正战胜了自己。

着名作家傅雷说过:“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而是不被黑暗所吞噬;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卑劣的情操,而是不被卑劣的情操所征服。”由此可见,要追求绝对的高尚、纯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正因为人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所以才给人们留下战胜自我,追求完美的机会。

战胜自我,是对意志的考验,是对勇气的测试。战胜自我之所以难,是因为没有战胜恶习和恶性的勇气和魄力,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比如戒烟,大家都知道吸烟的危害,但吸烟的人数不减反增。日常生活中,常听人这样说:“哎,很难戒掉啊,都戒了多少次了,最后还是离不开它。”可见,真正能够戒掉烟瘾的人寥寥可数。难道战胜自己就这么困难吗?

其实,战胜自我也并不是很难,也不是一句空话。战胜自我很简单,首先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像刘备所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把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对自己的肯定,每一次的肯定都会激励着我们,并带领着我们走向成功。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战胜了,那他其实就不必害怕其他任何对手了。

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也应该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体现人的价值。超越自己的空间很大,人的潜力也是无穷的,所以挖掘自身潜力是超越自我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都证明了人有巨大的潜力。研究表明,正常人只运用了潜力的一半;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正常人仅运用了潜力的10%;80年代,心理学家奥托认为,正常人只用了4%的潜力;近几年来比较权威的观点认为,即使是最成功的人也只用了自身潜力的5%。

如果按这种观点来说,一个普通人如果仅发挥他一半的潜力,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四十多种外语,学完几十门大学课程,可以将几米厚的大百科全书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由此可见,人类可待开发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开发潜力的最佳方式就是培养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方式。当我们意识到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时候,那就已经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了。

安东尼·罗宾曾说:“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积极进取,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假装。”当你假装拥有某种心态,时间长了就能实现那种状态。生理状态能改变心态,并且能使人快速获得成效。所以,要想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得到期望的人生,就尽量使生理状态处于积极的状态,那么你的心态和行为也会是积极的。

另外,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思维方式的途径还有表里如一、学会模仿、每天清除思想垃圾、保持积极愉快的心境、经常使用自动提示语等。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就是要实现自我管理,除了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秩序和处于稳定的状态外,比较重要的就是激发自身活力和潜力了。

心语提示

战胜自我是对自我的完善,是超越自我的基础;超越自我是对自我的发展,是战胜自我的升华。只有战胜了自我,才能实现自我超越。战胜自我,只能保持一般的潜能,而只有超越自我,才能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

在心理学中,压力也叫应激,最早是由加拿大着名的生理心理专家汉斯·薛利提出的。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应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在生活、工作中,人经常会遇到压力,没有人有特殊的免疫功能,可以避开压力的侵扰。因此,我们就需要了解什么是压力以及如何应对,从而有效避免压力对我们身心造成的危害。

一、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压力产生于压力源。在日常生活中,带给我们压力的压力源可能存在于我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外界。自身的压力称为内因性压力源,包括疾病、痛苦、不良心理等;外界的压力源也称为外因性压力源,包括冷、热、污染等环境刺激。但是,人是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人际关系紧张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

生活中不会没有压力,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压力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正是由于压力的存在,生活才能丰富多彩,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过大的压力会扰乱正常的生活秩序、阻碍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来调节压力,使压力成为生活的动力呢?其中认识压力是关键。而对压力的认识首先应从认识压力源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压力是一种强度比较大、对个体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的压力。心理专家在研究中把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压力源:

(一)躯体性压力源

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剌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剌激物。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微生物、变质食物、酸碱刺激等,这一类刺激是引起生理压力和压力的生理反应的主要原因。

(二)心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矛盾与冲突、不切实际的目标、不祥的预感以及工作中造成的压力和紧张等。心理性压力源直接来自人们的头脑,反映了人们心理方面的困难,这是它与其他类型压力源的显着不同之处。

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时时处处都可遇到,但为什么有的人浑然不觉,有的人却念念不忘、郁积于胸,原因就在于人们内心对压力的认知。如果过分夸大压力的危害,就会人为地制造一种自我验证的预言:我觉得自己不行,我会失败。长期下去,会产生一种的长期性压力感,从而畏惧压力。

所以,要放宽心量,经常以“我一定能行”来暗示和鼓励自己,那么就一定能摆脱压力,走向成功。

(三)社会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个人生活的改变常常会给人带来压力。

心理学家霍曼和瑞希编制的生活改变与压力感量表,列出了43种大部分人都可能经历的生活事件。由400位不同职业、阶层、身份、年龄的人对这些事件产生的压力大小打分,结果发现其中24个项目直接与家庭内人际关系的变化有关。

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社会动荡、战争创伤、艾滋病的威胁等,也都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

(四)文化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在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面前产生压力。此时,如果不改变原有习惯,适应新的变化,就容易产生压力,时间长了,甚至容易导致生理疾病。

比如出国留学,如果不能尽快适应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变化,不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会出现无法交流,难以沟通的问题,这很可能导致学业中断或引发疾病。

心语提示

当人们面临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机体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它能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但是如果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可能导致生理、心理功能的紊乱。分类思考压力来源,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压力,从而减轻或缓解过度的压力。

二、压力导致的多种危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快速增加,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工作节奏也相应地加快,随之而来的时间观念、工作效率和生活内容也都在发生着变化,这都使人们的心理压力加重。如果长期背负着沉重的压力,那么就会对人们的生理、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造成危害。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压力下会引发人的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心理应激反应具有双重特性:一是能使人学会有效地调节压力,从而能较好地适应社会,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二是对应激状态不能较好适应,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容易导致身心疾病,危害身心健康。

吴瑜是某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到一所重点高中任教,由于教学业绩突出,6年来一直担任着高三班主任,并兼着多个高三班的课,工作非常紧张。又由于她是省特级教师,所以她也经常到外地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常常是刚出差回来,又要马不停蹄地给几个班的学生上课,几乎没有给她自己留一点儿空余时间。但近来,她常常感觉头晕目眩,食欲下降,乳房经常出现疼痛症状,且明显消瘦,后来不得不去医院检查,经专家诊断,她患了乳腺癌,必须住院治疗。

邱瑞是某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工作尽心尽责,整天忙得把公司当成了家。但在一次与外商的谈判中,由于准备不足和言词不当,结果失掉了一大笔订单,导致公司一年多来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并且亏损严重。在多次辞职不成后,他逐渐变得消极悲观,怨天尤人,动不动就大发脾气,随意训人。几个月后,他感到“浑身像散了架似的,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上楼时举步维艰,体重下降很快。家人反复劝他就医,但他不听:“我每顿饭都吃得很多,用不着大惊小怪的!”一天晚上,他在加班时突然昏倒在办公室里,被急送医院进行抢救。后确诊为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的刺激,会引起相应的情绪变化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压升高,血液中大量出现游离脂肪酸,并经由肝脏转化为甘油三酯,附着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

另外,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强,血压也会相应地升高,会加速动脉硬化和诱发心血管疾病。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多种疾病,如紧张性头痛、多汗、脱发、神经性厌食、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女性月经失调、男性阳痿早泄等。同时,对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着诱导的作用。

心理专家认为,压力除了对生理的影响之外,还对情绪、认知、行为等形成一定的危害性。

对情绪的危害具体表现为:会使人产生无助、沮丧、烦躁、不安、恐惧、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在重压下,人们大都会变得烦躁不安、易暴易怒;对认知的危害具体表现为:影响人的理解、记忆、注意力等认知能力,使人的思维僵化、智力水平降低;对行为的危害表现为:使人的行为容易失控,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影响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人染上不良生活习惯;使人形成一些强迫性行为。

心语提示

生活中,人人都会有压力,但压力对人有无危害或危害大小却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个体的心理素质好,对压力的适应、调节能力强,那么压力对他的危害性可能相对地就小一些;如果心理素质不好,不能有效调节压力,那么危害就大了。过大的压力危害着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学会应对压力应成为人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