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误会,英语老师严厉批评了课代表陆林同学。他想站起来对老师作些解释,老师却生硬地说:“你不用辩解,这件事我心里清楚。”于是,陆林只有带着一肚子委屈和不满坐在位子上,为此,陆林对英语老师就有些反感了,逐渐地,连英语课也不愿意上,有了疑问更不想主动问她。期末考试,陆林的英语成绩明显下降了,从原来班里的第二名一下子滑到了三十多名。英语变成了他的弱项,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陆林非常着急,没白天没黑夜地补习英语,最后自己都觉得没有希望了,跑到学校后面的树林里大哭了一场。高考分数发榜,他由于英语分数太低只能上个专科学校。
心理专家告诉你
老师,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岗位,既没有高官厚禄,也不会名垂青史。可是,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带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为我们开启了心灵的大门,教给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一个行得稳、走得正的人。在我们的成长中,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替我们排忧解难。
小学的时候,老师是我们的偶像,在我们稚嫩的心灵中,老师是世界上最有学问,最值得尊敬的人。到了中学,随着自我独立意识的增强,我们不再对老师盲目崇拜,而是开始评价老师。很多时候,同学对老师的评价是很片面的,不够准确的。但无论怎样看待和评价老师,有一点要知道:老师是我们人生的领路人,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诲。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关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老师和学生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首先老师的传授对象就是学生,自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备课、组织教学;而学生要依靠老师进行正确的指点,从而在学习阶段学会一些方法以及处事的道理。所以说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师生关系好坏的标准是老师对学生评价的好坏,有些学生与老师关系好就会在同学面前炫耀。而那些与老师关系不好的学生就会感到自卑,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压力,甚至讨厌上学,更严重者患上了“厌学症”。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对老师常常有许多误解是导致师生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正确的认知,就很难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所以青少年朋友要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关系,这样,既有利于自己的学习,也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专家建议
那么,青少年朋友具体该怎样做呢?
一、尊重老师和老师的劳动
对老师要有礼貌,不论在哪儿见到老师都要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在认识上和感情上理解老师、体贴老师,要知道,已是深夜,老师还在备课、批改作业,学生熟睡之中,老师仍在查寝,这番苦心难道不是为了我们好吗?因此,上课的时候不要总是迟到,不要上课时讲话、睡觉、发信息,或者顶撞老师,这些都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上课就应该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中积极进取、态度严谨,按时完成作业等都是对老师的尊重。
二、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也不例外,因为老师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但是有些同学只看到老师的缺点与错误,说老师不该那么严厉,对学生脸色不好;说老师太偏心,只向着尖子生;或者认为老师主观臆断,不把事情调查清楚就批评人等。然而这些同学对老师不满意又不愿意对老师讲明,于是就采用一些不当的方式来表示不满,比如顶撞老师、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甚至对这门课产生厌烦感,最终只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所以在看问题的时候,要尽量看到老师的优点与长处。
三、多提问,让老师注意你
在遇到新老师的时候,首先要想办法让老师注意到你。如果不是新老师,需要改善和老师的关系时也可以这样做。老师一般较多关注的是三类学生:学习特别好的和特别不好的、在其他方面与众不同的、特别爱学习的但成绩不太好的。学习的好和不好,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其他方面与众不同,是要冒风险的。因为这些可能让老师喜欢也可能让老师反感。剩下的一个也是我们大多数同学容易使用的方法就是表达你对学习的热情。“表达”的方法很多,比如上课积极配合、作业仔细工整等,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多提问。只要多提有水平的问题,老师就会注意到你的。
四、多交流,和老师做朋友
在初步得到老师的注意之后,一定要和老师多交流,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
在提问的初期,我们可能更多的是针对每道题的,随着和老师的进一步了解,可以进一步问一些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因为学习方法的针对性很强,在初期大家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很难给你很好的建议,现在,他了解你的具体情况后,提出的建议可以更好地针对你的学习情况。另外,把老师当自己的朋友,把自己的很多困惑包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都可以和老师交流,相信老师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问题,有一些问题即使教师不能解决,也可以给你一些建议。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心灵贴近的过程。
你与老师相处有困扰吗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下列各题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1.你经常对老师的讲解很不明白。
2.某位老师不喜欢你或者你很讨厌某位老师。
3.你经常因为违反纪律而被老师批评。
4.你对老师的课不感兴趣。
5.老师不了解你的烦恼与不安。
6.你的意见经常遭到老师的反对。
7.老师以考试成绩的好坏衡量学生的优劣。
8.你找不到一位可以倾诉内心苦恼的老师。
9.你经常遭到老师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10.老师总给你增加压力。
11.某科老师对你有点冷漠。
12.你的思想总被老师支配。
13.你在学习上的创意总受到老师的否定。
14.在老师面前你常常感到紧张和不安。
15.老师常没有调查清楚就批评你。
16.老师不能帮助你改进学习方法。
17.你极少和老师交心。
18.你常屈服于老师的命令与权威。
评分标准:
回答“是”计1分,回答“否”计-1分,然后算出总分。
测试结果:
8至18分:表明困扰程度严重或较严重。
-8至7分:表明困扰程度中等。
-18至-9分:表明困扰程度较轻或很轻。
有人说青春是一种美丽的心情,它属于鲜花和掌声;有人说青春是七彩的颜色,涂抹出美丽的色彩;青春的心宽得像海,青春的心蓝得像天,青春的心纯得似镜,青春的心美得如梦。然而,在青春的季节里也有淫雨霏霏,让青涩的少年困惑迷茫,有人说长大真好,长大也真烦,因为长大要面临着各种交往的苦恼与不安。
青少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既有利于集体的发展,又能促进个人身心健康成长。可是毕竟“男女有别”,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有的人拘谨、畏缩,而有的人又过分热情,显得轻浮不庄重。这就要求我们青少年朋友要清楚与异性交往的原则,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度”。
2007年2月5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一中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校园惨案,一个年仅15岁的高一学生在被十余名同学围攻时,使用随身携带的刀具进行反抗,造成了一人死亡四人重伤的严重后果。此事顿时如重磅炸弹,令人震惊不已。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该校高中一年级一个叫王涛的学生喜欢上了一名女生,而这名女生同许扬关系不错,9月9日早上7点多,王涛叫了多名同学来找许扬算账,将许扬从教室叫出去就打,开始许扬用拳头还击,最后把匕首拿出来,于是悲剧发生了:在短短的三分钟内,12名围攻的高一学生中,有五人被刺中,其中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一人肾脏被摘除,其余三人也被刺成重伤。
心理专家告诉你
青少年学生心理萌发的异性吸引是性心理和性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对中学生而言,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
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好处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智力方面。男女同学在智力类型上是有差别的。男女同学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并提高彼此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其次,个性方面。如果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我们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而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会使我们的个性更加丰富。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意志也更加坚强。
最后,情感方面。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与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找不到的。这是由于两性在情感特点上存在差异,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富于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这样,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奔放、热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哀愁和疑虑。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有异性参加的活动,我们一般会感到更愉快,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而且玩得更起劲,干得更出色。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于是,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尽管健康的两性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多好处,但是我们依然要把握好两性交往的尺度,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专家建议
男女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是有利有弊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起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同学关系:
1.自然交往。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词;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
2.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所以,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是我们十分需要的。
3.不应过分随便。男女间交往过分拘谨固然令人生厌,但也不可过分随便,诸如嬉笑打闹、你推我拉之类的举止应力求避免。须知,男女毕竟有别,有些话题只能在同性之间交谈,有些玩笑不宜在异性面前乱讲,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4.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除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对方的苗头不对,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青少年学生们,我们要学会自尊、自爱,要学会保护自己,尊重他人,不干扰他人的学习和生活,不影响他人的美好人生。
学校对于学生早恋问题态度是严肃的,学校将对那些有此类倾向的学生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如果有个别同学仍不听老师的教育与劝阻,而一意孤行的话,学校将对其做出严肃处理。
因此,每一位青少年学生都要正确处理男女同学关系,勤奋学习,健康向上。
一个人丢了斧头,怀疑是邻家小孩偷的。从此,他观察邻家小孩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他断定贼非邻家小孩莫属了。可是,不久他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家小孩,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
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大多由于这种封闭性思路主宰了正常的思维。培根说过:“心思中的猜疑有如鸟中的蝙蝠,他们永远是在黄昏里飞的。”因为猜疑不光明磊落,它既是对别人的不信任,也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所以猜疑只能藏匿于心底。青少年正是身体和思想不断成长的时候,一定要摒弃猜疑的毒苹果,才可以健康成长。
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求职者,被一个骗子骗走了2000元钱。
于是好心人提醒他:“小心呀,现在社会上到处都是小偷、骗子和无赖,任何人都不能轻易相信啊!”于是他接受了好心人的劝告,从此以后,他变成了一个多疑的人。
他尽管知识丰富、身材健美、多才多艺,可是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每天奔波于各家公司,为寻求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忙碌不停。
一天,他的身材被一位中年女画家所看重,要以高薪聘请他当她的业余模特儿。要知道,这位中年女画家给出的价钱足够他十年吃喝玩乐。
“30万,如何?小伙子,做我的业余模特儿。平时你可以做你自己的事情。”
他先是一阵惊喜,接下来便心生猜疑:“哪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一定是骗局!”于是他朝女画家冷冷地看了一眼,就走了。因而他失掉了一次可以净赚30万的机会。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去一家公司应聘。面试过后,老总因为他一口流利的英语而看中了他。便对他说:“从今晚起你就正式开始工作。因为今晚有一个很重要的宴会,需要你出面做翻译。”
“可是……我的家怎么办?”他担心自己的家无人照看。
“家就不必管了。开始上班吧。”说完,老总就去忙别的事情去了。而他却想:“不让我回家,难道是一家骗子公司?随便编个理由留住我,然后再叫人把我家偷个一无所剩?况且,三万元的月薪,可能这么高吗?一定是个阴谋。”他离开了,不辞而别。在回家的路上,他还在庆幸:“幸好我警惕性高,要不然……”
进了家门,看到家里一切完好无缺,他高兴地笑了。
心理专家告诉你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有的人见到几个同学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老师有时对他态度冷淡一些,就会觉得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等等。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
具有猜疑心理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使他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这种人心有疑惑,不愿公开,也少交心,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