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46887700000003

第3章 精心呵护你的心灵——青少年成长与心理健康(2)

周明自从上了初中就变得让家人捉摸不透。妈妈过问他的学习情况,本打算像上小学时一样辅导他做作业。可儿子却说:“我都上初中了,以后你别管我了不行吗?”总把妈妈往外推。过了三四天,妈妈没有再理他,他又说了:“你就知道看电视,也不关心我的学习,我有一道题不会做,你快来帮我看看啊!”妈妈有时周末要加班,周明就会给妈妈打电话:“你今天又不歇啊?”妈妈为了不让儿子失望,推掉所有的工作赶回家,没想到儿子兴高采烈地把她迎进门,然后把门一关,回他自己的房间去了。真是让大人感到莫名其妙!

青少年学生一方面想有自己的空间,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可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后又不肯独立解决,希望家人来关心和帮助。而且还会怀念儿时被父母照顾的生活,感觉只有在父母身边才会有安全感。

二、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

青少年时期人的自尊心强,思想情感、个人秘密不愿意轻易向他人吐露,对任何事都存在戒备心理。这时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极易造成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就会导致他们与父母、老师以及交往熟悉的人之间产生距离。由于感到缺乏倾诉衷肠的知心人,他们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感,导致苦闷、自卑等心理感受,也给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种状态与青少年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大而出现的强烈的交往需要,构成了一对难以排解的矛盾。

文静是一个柔弱内向的女孩,从小就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长大。但是因为父母工作忙,经常把她一个人关在家里,所以她极少与人交往。后来,文静变得害怕与人交往,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文静的自尊心很强,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形象,自己的长相和仪表、言谈举止,都特别在意。一次在体育课上训练背跃式跳高,不擅长体育的她由于紧张,还没跑到栏杆前就起跳了,结果摔了个四脚朝天,引得同学们哄然大笑。文静的脸一阵通红,觉得自己出了丑。此后好几个星期,文静都低着头走路,生怕同学们再嘲笑她。后来上课回答问题时,她也会非常局促、紧张,经常说不出话来。这时她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可是由于她的孤傲,让同学们什么都不敢说,生怕再次伤了她的自尊心。看着同学们又说又笑,而她自己却非常孤独和痛苦,甚至想到结束自己的生命。

很多青少年学生与文静一样,一味要求别人无条件地接受自己,而不愿意走出封闭的自我,主动和他人沟通。其实,与人交往并不难,只要能向别人打一声招呼、问一个好、给一个微笑、点一下头,就会得到别人更多的回应,获得更多的友谊和温暖。

三、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青少年学生情感丰富,情绪不够稳定,常常容易感情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但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常常因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控制而成为情感的俘虏,事后却又会为此追悔莫及、痛苦不已。

金陵上初二,一天放学后刚走出校门,就被迎面而来的一辆自行车撞倒在地上,那人却说是金陵故意撞他。这时同班同学金亮看到了,冲上去揪住了那个人的衣领,对方看到这个架势,知道继续下去会吃亏,就没有再纠缠。金亮可是学校里出了名的混混儿,向来信奉用武力解决问题。事后他还告诉金陵:“有些人,就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还带金陵一起去见见世面,金陵出于感激和好奇,就跟随金亮来到另一个学校的大门外。刚一到,金亮就与等在那里的一班人马动起手来。眼看自己的朋友就要吃亏,金陵也“奋不顾身”地与他们打了起来。事后,金亮要金陵加入自己的队伍。金陵觉得不该去伤害与己无关的人,但又不好拒绝自己的恩人,被人说成不够朋友,于是陷入了激烈的矛盾之中。后来在家长的帮助下,金陵终于理智地拒绝了金亮的邀请。不久,金亮一伙人又因打架被公安机关处以3000元罚款,并被学校给以留校察看的处分。

青少年的情感最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重“哥们儿义气”“够朋友”,使他们遇到事情不能冷静地去思考,特别是受到他人的蛊惑,头脑一热,就做出不该做的事来。常常只要有一个人提议,不分善恶,不想后果,大家就一起响应,最终导致违法、犯罪。

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青少年富于幻想,远大的理想和信念,使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但是他们又是急躁的理想主义者,不能够正确估计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以致在学习、情感等问题上遭受挫折,或见到生活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就容易引起激烈的情绪波动,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有的青少年甚至感到悲观失望,严重的更是陷入绝望境地而无法自拔。

吴京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知识分子,在做老师的父母的谆谆教诲下,他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为人正直、诚实,常常愤世嫉俗。他读的书非常多,因此特别追求那种理想主义的和谐社会,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深恶痛绝。

青少年看问题往往是片面的、偏激的,不能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对困难和挫折也很难做出正确的估计,因此经常陷入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之中,内心感到十分的无奈和痛苦。作为青少年学生,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如社会的进步、前途、发展和不足,认识到任何社会中都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甚至是丑陋的现象。而青少年学生要努力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尽自己所能来改变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把真、善、美发扬光大。而无法改变时,就要学会去接受它。这样才会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激素水平不稳定,容易出现烦躁、过激等行为。进入学校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关系,也会使他们产生不适应感。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有话愿意和朋友说,不愿意和父母讲。因此,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行为,有失败感。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与他们又没有及时的语言交流等原因,使矛盾逐渐加深,导致青少年出现过激行为。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从各类心理咨询中心发现的问题,涉及青少年厌学、早恋、交往障碍,甚或寻殴滋事、犯罪、自杀等。就单个的案例或局部的问题来看,有时的确有触目惊心之感。

2001年,东莞某学校一名刚入校的学生因为不能适应新环境,持续失眠几天后跳楼自杀。

2001年,上海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张某,参加工作不到半年就在家里自杀身亡。

原因是就业后压力太大,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使他很少与家人和朋友沟通,自此,对人生、事业感到绝望。

2002年,刘海洋怀揣一瓶自兑的硫酸,泼向动物园中的两头黑熊,导致烧成重伤。最终,我们对这场残害动物的暴行做出了符合人类标准的“道德裁判”:母校保留了他的学籍。

2003年,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周一超参加公务员应聘,因体检不合格被取消录取资格后,竟用尖刀行刺嘉兴市劳动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造成一死一伤。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嘉兴中级人民法院就此案进行终审判决:执行注射死刑。

2003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双城小镇连续发生5起6人自杀事件,没有明显的原因,一个个少男少女服药自杀。

而就在2004年,又发生了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与同学打牌发生口角,而用一把石匠锤把他的四位同学一锤一个砸死的事件。

这些难以理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地失声追问: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而上面所列举的,不过是实际发生案例的极少数而已。

再看下面一组数据:

在中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有3000万遇到了心理健康问题,其中青少年中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在21%~32%之间。

大学生心理调查显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37%,无性别差异;有某种心理问题的占34.9%,男生高于女生,乡村新生高于城市新生。心理健康者仅占48.73%。

另外,在对广州市的702名学生调查时发现,有心理危机的占76%,不少人有过自杀的念头。

天津某高校对01级新生的心理调查表明,8.6%的人经常失眠,5.3%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27.2%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只有20.5%的人觉得自己心理方面没有问题。

这给我们一个印象: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这些事件其实暴露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个健康人的标准,除去必要的生理健康外,更蕴涵心理的健康,身心健康缺一不可。青少年长期的心理缺陷,必将导致心理扭曲,最终妨碍健全人格的形成,这种危害的潜伏是一种真正的祸患。

从根本上说,这些数字和悲剧,是传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过于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导致的恶果。这些数字和悲剧,如一声声警钟在我们心中敲响,它呼唤全社会和学校、家庭不要再漠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划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那么如何判别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一、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青少年学生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稳定、协调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整个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功能,有助于发挥自身的内在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如果经常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潜能的发挥,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病态心理一般都由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友好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反之,不愿与人接触,离群索居则为不健康的表现。

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人际环境等。即使突然发生意外变化或身处恶劣环境中,也能较快地顺应环境并保持心理平衡。有些独生子女由于娇生惯养,形成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地处理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往往导致适应性障碍。

四、心理自控能力

心理活动自控能力强的青少年学生,其注意力集中水平高,记忆和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也高。而自控能力较差者,其注意力集中水平低,注意力难集中,缺乏专注性,其记忆和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低,往往导致学习困难。

五、心理耐受力

对突发的强烈精神刺激或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以及对压力、失败、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为心理耐受力。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和个性的形成时期,其可塑性强,应及早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耐受失败、挫折的坚强意志力,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心理健康。

六、健全的个性特征

个性(人格)是每一个人独有的心理特征及特有的行为模式,具有相对的倾向性和稳定性。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一切心理特征的总和。自幼培养青少年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使其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健全的个性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保证。

青少年心理健康综合测量

现在请认真地填写这张问卷,按照平时所想的如实回答。本测验每一问题都只有“A.是”和“B.不是”两种可供选择的答案,回答时请相应的选择A、B两个字母,难以决定时,请选最接近的答案。

1.你夜里睡觉时,是否总想着明天的功课和事情?

2.老师在向全班提问时,你是否会觉得是在提问自己而感到不安?

3.你是否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紧张?

4.你考试成绩不好时,心里是否感到不快?

5.你学习成绩不好时,是否总是提心吊胆?

6.考试时,当你想不起来原先掌握的知识时,你是否会感到焦虑不安?

7.你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是否总是放心不下?

8.你是否一遇到考试,就担心会考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