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我们要去拾荒。”爸爸妈妈断然拒绝了女儿的要求。
终于有一天,大人拾荒回来的时候,发觉小女孩上吊自杀了。这是我们国家年龄最小的自杀者。
小飞是一个聪明的男孩子,他经常为自己与众不同的理想而感到自豪——“我要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当他确定这个理想之后,便开始进行他所认为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每天早起长跑,一有空余时间就去做体能锻炼。这样他放在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在上课的时候也时常分心,幻想着自己横穿大沙漠那一刻的惊喜。
每当父母催他做功课时,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以后又不搞科研,学那些课本上的东西有什么用?只要把身体锻炼好,再多掌握些沙漠知识就可以了。”
心理专家告诉你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然而在梦想和现实的面前似乎是一道沟壑,没有谁知道那有多宽多深,人们或许早已料到那是天生的裂痕,是不能被填平的,这就是梦想和现实的距离!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存在着理想与现实这对矛盾体。我们是为梦想生存,还是为现实在继续?如果我们只是一群没有肉体的漂泊的思维,在网络里栖息着的灵魂,没有黑夜和白天的等待,没有行动和实践的付诸,那么我们只能成为孤独的守望者,守望着遥遥无期的梦想。从小老师就会教我们写下自己的志愿,长大后要成为怎样的人。答案当然是林林总总的。是否每个人真的能成为他们所希望的人呢?那就要看其人的成长过程了!
没有人甘愿一生平凡,人生的转折点只有几个,也许只是那小小的一个偏差,便注定了与梦想的诀别。于是,当人们不甘于现状,试图做一些挣扎,至少靠近梦想一小步时,那牵动着无数神经末梢的兴奋感往往持续不到五分钟,便被扑面而来的各种疑虑打消得一干二净。
很多青少年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憧憬着上初中,上初中的时候向往读高中,而读高中的时候拼命想着考上大学。大学对于许多人来说就如一个桃源,一个天堂,一个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美好梦境。它牵动着不知多少人的心!而理想是否能够如愿以偿地实现,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跨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鸿沟。
专家建议要想跨越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要想拉进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就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始吧。
一、正确认识自我
人生就如登山,有的人欲望很小,步调迟缓,虽然不一定有杰出的成就,却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有的人有着远大的理想,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结果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又有些人意志坚定,最终达到了理想的境地,却已年老体弱,力不从心。只有极少数人既有远大的志向,又有卓越的胆识和强健的体魄。所以,青少年朋友在“登山”之前,要先观察自己,审视自己,看看自己究竟具有哪些方面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自己。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和理解,但是一个连自己都不理解的人又怎么能去理解他人和得到别人的理解呢?理解自己就是对自己的目标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和反思,从而坚定自己追求目标的信心。青少年学生的共同弱点是,设定的目标往往不切实际,虚无缥缈的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几乎是零。所以就算是付出超人百倍的汗水,一样收获不到成功的喜悦。理解自己,就是要对自己的追求能力有正确的认识。高估和低估自己的创造水平都不是好事。
其次,要敢于肯定自己。不管别人如何看你,如何贬低你,不理解你,你都要对自己说:“我就是我。不管别人怎么看,选择的权利还在我的手中。谁也代替不了我。我也不会企图依赖任何人。既然我的选择是正确的,那我就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二、辩证地认识社会
这个世界不够完美,就像每个人都不是绝对完美一样。因此,我们在认识自己的同时,也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经济趋势等总体形势,社会需要什么,存在哪些发展机遇,了解了这些,才能从容起步,使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一个学生去逛商场,要出门时,一个女人急急忙忙跑过来对他说:“我肚子痛,急需上厕所,可是我跟我先生说好在门口会面,他就在门口一辆黑色车子上等我,能不能麻烦您跟我先生说一声。”说完还把两包东西放进他的怀里,再次麻烦他把东西也交给先生。可是学生还没有走出门,就被商场的保安抓住。他抱着两包没有付钱的贵重商品,吓得呆呆地站在那儿,人赃俱在,有口难辩。而那个女人和黑色的车子,早已消失了踪影。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在脸上标明“好人”或者“坏人”,面对一张张看似真诚的脸庞,怎样辨别善恶,只有随着阅历的增加,生活经验的丰富,才可以分辨真假。
三、合理的期望值
一棵苹果树上结满了丰硕的果实,那些挂在最高枝头的苹果不是你的目标,那些挂在最低枝头上的苹果也不是你的目标,而只有那些挂在中间枝丫上的苹果才是你的目标。那些长在最高枝头上的苹果,除非借助于外力,否则你可能永远都够不到,那么就不要太勉强自己。那些挂在低枝头上的苹果唾手可得,根本没有争取的必要。而那些挂在中间枝丫上的,需要你努力踮起脚尖,或者是跳一跳才能够得到的苹果,才是你的理想,是你要争取的目标。
案例中的小飞要做一个探险家,横穿大沙漠是一个不错的理想,但是他显然把穿越沙漠想象得太简单了。这不仅仅是强健体魄的问题,还要有天文地理知识的把握。青少年学生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同时也要有在通向理想之路上的短期目标。
只有这样,才会距离理想越来越近。
四、把握时间,计划生命
我们从小就知道珍惜时间,“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现在也要知道,时间就是实现理想的前提。理想的实现,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前行,而每一步都需要时间。决心再大,意志再坚定,没有将其付诸实践的时间,一切终归是不可能。因此,要想使人生更加灿烂多彩,要想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五、懂得先后、轻重、缓急
青少年朋友的身份是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考上理想的高中和大学。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着自己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很难做到放手,舍不得停下来去学习。虽然那些兴趣爱好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大脑在学习之余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节,但它们毕竟不是主角,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怎么能让课余的兴趣爱好占用太多时间呢?因此该松手时就松手。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收放自如,在完成了所有功课之后,再把多余的精力放到兴趣爱好上,这样才能够劳逸结合,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要想接近心中的最高理想,就要懂得先后、轻重和缓急。
当今社会,一些人在极力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竭力追求一种精神享受。
他们利用新婚姻法为广大公民提供的宽松的环境,在“结婚自愿、离婚自由”的原则下,爱情、婚姻、家庭的观念悄然变化。因此,当今社会离婚率不断上升。夫妻双方以离婚的方式来寻求一种解脱,殊不知这样给子女造成的伤害,却成了一种不可弥补的损失。
9岁女孩彤彤被家人遗弃在房山某出租房内,在良乡派出所民警的协调下,彤彤的姑姑答应照顾她。彤彤的父母在一年前离婚,现在已经各自成立了新的家庭,彤彤由父亲抚养。转年8月4日,彤彤的父亲突然不辞而别,把9岁的彤彤留在了良乡一间出租房内。
15岁的王伟因父母离异时约定,王伟由父亲抚养,母亲不承担抚养费。次年,王伟的父亲再婚,生下一子。起初,一家四口尚能和睦相处,但后来因种种原因,王伟与继母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发展到双方一见面不是对骂就是打架。后来王伟转学到另一个镇中学寄读。由于缺少亲情关爱,王伟在心理上发生了一定的扭曲,终于在一天晚自习和同学发生争执,并因打伤对方被勒令退学。
刚满15岁的小东身体单薄得让人心疼,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几年来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生:父母离异,上6年级时被学校开除,2003年2月至今,作案120多起。12月12日晚上,他因撬盗民宅第三次被请进派出所。
心理专家告诉你
父母离异在心理上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孩子的心目中,一个完整的、能够给予他父爱母爱的家庭,就这样分崩离析,走向了灭亡。他想要挽留,却无力阻止,想要选择,却没人听从他的意见。眼睁睁地他只能无奈且悲哀地望着他又爱又恨的两个人,吞咽着无法言说的苦水。
孩子,见不得父母争执,见不得父母吵得天翻地覆,更见不得家没有家的样子,父母各自为政。可即便如此,家毕竟还是家,再吵再闹,还是一个完整的、父母双方俱在的家。虽然缺乏温馨,虽然感情不是很融洽,但总算是三口之家,有父爱,有母爱,父母对他的关怀并未少了分毫。
而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身心健康,在父母有意无意之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许多孩子学业荒废了,性格变得极度孤僻、自卑,他们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了。当父母寻找到新的伴侣后,他们从反对,到不得不接受,经历了复杂的思想和感情斗争,最终只能继续顺从,继续着自己没有选择余地的生活。
与家庭幸福的孩子相比,他们欠缺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父母离异的学生一般容易产生如下心理:
一、不安全心理
那些不被父母所爱或爱若有若无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而造成心理压力,感到自己在父母心中并不重要,因而会时时怀疑自己是否可爱,是否有价值,从而没有安全感。其实每一对父母对子女都有着强烈的爱,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二、防御心理
有些学生的父母可能经常因一些琐事大吵大闹,在孩子心中产生影响,加之父母离异会给他们心理上造成更大的打击,因而过度注意琐事、担心失败、回避责任,不会调整自身的情绪,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别人交往。
三、自卑心理
有的学生个性本来就孤僻,不善言谈,或自尊心极强。一旦父母离异,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失去了亲人,整天忧心忡忡,感觉在其他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和动力。由于个性脆弱,跌倒后再也爬不起来。
他们对父母离异没有开放性的认识,观念比较落后,认为父母离婚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伤了自尊心,无法面对现实,避而不谈,最怕在别人面前提到“离婚”这一字眼,看见别的孩子其父母百般呵护,好像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发言权一样,因此不管何时何地都变得寡言少语,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种孤僻的性格。从此对学习、生活、事业也变得不闻不问,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甚至看破红尘。
四、对立心理
有些学生在父母离异这一问题上产生极大的不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他们认为,父母都那么无情,我又何必那么有义呢?有的夫妻分离后对子女的抚养也成了一个问题,加上一些现实问题如下岗等,经济负担成了严重矛盾,在抚养孩子及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了你推我搡的现象。由于互相推诿与扯皮,孩子生活得不到保障,受教育权利也不能保证,就造成了很多离异孩子辍学而流浪社会。
即使有的学生在老师的严加管教之下勉强在学校读书,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无心学习,懒惰成性,又不讲清洁卫生,行为习惯非常差。逃学旷课、打架斗殴、抽烟酗酒,甚至顶撞老师,严重时与老师拳脚相加,给老师的教学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这种学生在父母离异的子女中人数不少,是以上几种类型中占比例最大的一类,大多数离异家庭子女都属于这一类。
专家建议
父母离异对我们来说是不幸的,但对父母未必是坏事,父母有父母的选择和追求。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你会逐渐明白,如果夫妻之间长期不能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或者两人组成这个家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那么双方及时分手或许是一个解决问题,化解冲突的最好办法。与其硬要纠缠在这个家中貌合神离,不如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去重新寻找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