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46887700000013

第13章 直面挑战才是真的年轻——青少年考试心理(3)

测试结果:

若总分在4分以下,表明平时在思想上不重视心理素质的训练,在考试前的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在考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心理控制能力。

考试紧张是一种情绪反应,当考生觉得考试情境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的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紧张的内心体验。它包括思维、生理、行为三个部分,而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以担忧为基本特征的思维。

每年临近高考的时候,考试紧张就成了热门话题。很多高三学生及家长都听说过,往届有些考生平日学习成绩不错,但在重大考试中由于考试紧张而发挥失常,成绩很不理想,甚至名落孙山。在对高三学生的调查中也确实发现,考试中感到紧张的学生约占50%,而其中比较严重的学生占5%~10%。

紧张的情绪状态自然会影响到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调查显示,认为考试中能够发挥出自己水平的学生只占9.8%,认为自己发挥一般的占74.2%,认为自己的考试成绩与平日相差较大的占16%。因此,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现在不少同学心里又多了一份担忧,怕自己万一在高考中由于考试紧张而发挥失常,多年的努力岂不毁于一旦?

一位考生说,现在我压力越来越大,对高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虽然平时的考试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总害怕高考让人失望。背着这样的包袱,让我自己很累,而且不能全心投入考试中,害怕失败,以至于考场上思路完全乱了套,甚至有写不下去的感觉。试卷一发下来,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像完全没有学过一样。

曾经有个考生这样说过:“我之所以这么紧张,完全是因为家里的无形压力太大。自打我进入高三,全家人就完全进入备战状态,父母停止了一切娱乐和社交活动,电视和收音机也被彻底‘封杀’。虽然父母从未当面要求我考上怎样的学校,可是那种‘临战’气氛明显令人压抑、窒息。为了报答父母的一片苦心,我下定决心要考出高分,让父母脸上增光。谁知越是这么想,心里就越紧张,也就导致了我在高考三天里严重呕吐、失眠。结果,那年的高考,一直处于年级前三名的我落到了年级50名之外。”

心理专家告诉你

对于高考考生而言,不要把高考看得太沉重,只当做平时普通的考试,保持平常心就可以了。考前不作心理假想;考试中,争取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上考场每个学生都会紧张,即使优秀的学生也不例外。放松要从考前开始。考生之所以紧张,就是把高考看得很神秘。很多经历过高考的考生说,高考没什么了不起,高考就考以前考过的这些东西,只不过是换了教室,换了监考老师,和平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考生一定要打破对高考的神秘感,以平和心态来对待,高考就是那么回事,感受它,体会它,等待你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首先,要正确评价考试。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考试,推动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系统的复习,从而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知识。比如模考,它的目的无非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查缺补漏,以便今后的复习。没必要把它看得太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真正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其次,认真学习,充分准备。平时刻苦勤奋、认真学习,考前全面复习,考试时就会充满自信。如果平时不用功,考前突击,势必引起考试焦虑。

再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考试中的心理素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状态;二是指能减轻心理障碍带来的精神压力以改进和保持上述状态的能力。前者属于心理健康,后者属于心理卫生。

专家建议

考生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考前复习阶段最好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不打疲劳战,保证好睡眠。睡眠不好会影响人的反应能力,降低学习效率,形成一个非常不好的恶性循环。

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树立自信心,调整好自己的位置,目标锁定要适当。珍惜最后的时间,抓紧复习。

首先,要注意克服总复习时出现的厌烦心理。随着总复习的越来越深入,复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练习、模拟不断,心里不免产生烦躁情绪。这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明白坚持就是胜利这个道理,克服厌烦心理,下决心坚持下去。

其次,总复习时要经受住挫折。在总复习阶段有各种各样的练习和考试,不可避免地有一两次没考好,没发挥出正常水平,这是总复习阶段的正常现象。偶尔没考好的因素很多,要经受住这样的挫折,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学生在总复习时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随着越来越多的练习,似乎不会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其实,这是总复习当中必然会遇到的现象,这正说明你已找到各个环节中的漏洞了。这时候你千万别打退堂鼓,以后再复习就感到比较自如了。

拿到考卷的十分钟内是最紧张的,这时候应尽可能地稳定情绪,放松自己。应该认识到,以前所有的努力到此为止了,这时候再担心、再紧张也无济于事。考卷上不管是生题还是难题,也已经是一个不以考生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了,所以应该以坦然的心态接受它,以紧凑的速度完成它。

这里介绍一种考场上缓解紧张的方法:身体自然坐正,轻闭双眼,双手平放桌上,在深呼吸的同时,收紧双拳及全身肌肉,然后慢慢呼出,并随之放松肌肉,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继续答题。

即使在考试中出现了难题,突然产生紧张感或大脑一片空白,也可以用转移法,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让头脑安静一会儿,想些鼓励自己的话,如“我有信心考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只要尽力就问心无愧”。此外,学会自我安慰很重要。例如:倘若这道题自己做不出来,就可以想想别人也未必能做得出来。同时,可做几次深呼吸,并在呼气时说“放松”。

遇到平时掌握的内容而在考试时突然想不起来的时候,可以暂时跳过去,先去做别的题目,这是比较正确的考试习惯。待别的题目都做好了,紧张情绪会得到缓解,这时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目时,失去的记忆就能恢复了,千万不要为了一道题影响了整体的发挥。

在最后解答不会做的题目的时候,若是有能力的话,一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理出原因。如果是中下层次考生,不会做难题是预料之中的事,紧张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些题不是给你做的,是给考北大、清华的优秀生预留的。如被中低难度的题卡住,那就要冷静下来,这些凭自己的水平是能够完成的,只要理清思路,按部就班就一定会水落石出。若是优秀生,遇到不会做的题,则多数是难题,此时一定要有心理准备。难题之所以“难”,就是不能一眼就看出解题思路,但只要发挥自己超常的思维能力,难题就一定会解出来,至少能解出此题的大部分。

天气渐热的六月7、8日两天的高考,使已被长期紧张的备考搞得疲惫不堪的考生们几乎“心力衰竭”。随之而来的是对考试结果的预测和获知,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心态变化和行为表现。此时的心理调适与考试之前、考试之中同样重要。处理不好,会影响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考生在经历几个月的紧张迎考之后,各种心理需求在高考后一段时间会出现“井喷”现象,加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考后心理不像考前那么关注,因此,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就很容易出现。

大考之后,不少考生都会通过上网聊天、网络游戏、同学聚会、外出旅游等方式让自己“尽情释放”一下大考紧张情绪,有的甚至夜深方归,令家长十分担忧。

有的考生一下子不知该做什么,对考后生活无所适从。也有个别考生,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整日忧心忡忡,闭门不出。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陷入痛苦中,等待录取结果的他们,总担心难以出现理想的结果,期望值过高又总是落空,就会受到较大的心理刺激,容易导致情绪压抑。一些性格内向的考生,还可能由于过分焦虑、恐慌、烦躁等而“走极端”做出傻事。

18岁的郭庆敏是大连市某重点中学的应届毕业生,高中三年学习一直在班级处于中上游水平,按理说,考上大学应该不成问题,但是,高考结束至今已快半个月了,小郭一直忐忑不安,她总感觉自己的一些优势科目没能发挥出最高的水平,特别是自己最自信的英语听力,因为临考紧张,考试时脑子里嗡嗡直响,肯定影响成绩。回想自己多年付出的努力,和父母照顾自己的艰辛,小郭懊恼不已,怎么也没法原谅自己,考前都没出现过的失眠,在高考过后反倒成了常客。

有个考生高考过后,总是感到自己的数学考得很糟糕,一定是“没戏”了。晚上做梦都梦到考不上大学,她觉得实在对不起含辛茹苦的父母。此外还有不少的考生和这位女生一样,对自己在考试中的发挥不满意,无端地揣测自己答错了题,一定不能考上如意的大学,有些考生为此躲在家里,什么人也不见。

心理专家告诉你

大考过后,由于考生在考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考试时达到一个紧张的高峰,考后一下子松懈下来,随之而来的还有如下巨大变化:考前有目标、有规律、有依托的生活变得没有目标、没有规律、没有依托,考前对考试的焦虑变成考后对成绩的忧虑……种种变化投射到考生内心,就会导致心理上的种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