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笑着读完心理学
46881400000021

第21章 如何管理才会成功——妙趣横生的管理心理实验(3)

挪威有一个紧靠着大海的小镇,人们以捕鱼为生。那里的沙丁鱼很有名,味道很是鲜美。但是,每次出海归来时,沙丁鱼已经死的死,烂的烂,口感也就差多了。人们想尽招术,沙丁鱼存活率还是很低。

有一天,一位老渔民照例准备出海打渔。出发前,可爱的小孙子嚷着要吃沙丁鱼。忙碌了几日,老渔民捕获了不少的鱼,当然少不了孙子点名要的沙丁鱼。为了保证鱼的新鲜,他驾船火速返航。可刚才到半路,沙丁鱼便不鲜活了,一动不动地呆在水中。

老渔民只得挑出那些死去的鱼扔掉。他看见一条鲶鱼在水面飘浮,像是快死了,就捞起来打算扔掉。不料鱼儿挣脱他的手掌,掉进了装着沙丁鱼的鱼舱。老渔民懒得再搭理它,继续返航。到家后却发现:那些沙丁鱼竟然都是活蹦乱跳的!原来是鲶鱼救了沙丁鱼。

其实,这主要来源于安全感及危机感——生物共有的心理活动。沙丁鱼与自己的同类待在一起的时候,有很强的安全感,在长期的返航过程中,生性安静不爱动的它们,最终窒息而死。而鲶鱼这个“异己份子”的到来,使他们有了危机感,因而变得紧张起来,并加速游动,水于是活了起来,鱼儿自然也就死不了了。

所谓安全感,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保有的一种稳定的、安全的感觉。但是,如果环境太过安逸,没有危机,人们就会失去警觉性和兴奋感,变得懒惰和迟钝。生活就会失去活力,变成一潭死水。

虽然,危机感会导致个体的心理产生一系列微妙的变化,如惊慌、困惑、失落、紧张、压抑、郁闷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身体健康。但同时,危机感又能够对人产生刺激,促使其为了逃避危机而作出积极的努力。

例如,没有房子的人怕后半辈子居无定所,就会努力地挣钱,为了自己的后半生积极打拼;正在工作的人怕在金融危机中被裁员,就会更加努力,做出好成绩,为自己的留下积累资本。

因此,危机感的存在是有必要的。首先,只有安全感是不可能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谁都无法将自身处于一个安全的位置,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压力会让我们充满了危机。其次,只要安全感是不够的。就像故事中的沙丁鱼,在安全的环境中反而会渐渐地失去生机。

对于组织的管理者和企业经营者来说,利用鲶鱼效应,人为地为成员们制造些危机感,可增强组织的生命力。例如,日本三泽之家公司总裁三泽千代治故意经常从外面聘用一些头脑聪明、干劲十足的年轻人,组成公司的主力军,甚至包括常务董事一级的重量级人物。这样一来,公司上下都有一种危机感,担心会失去手中的饭碗,因而工作时格外卖力。三泽千代治解释说:“其实人也是一样。由于人员长期固定,公司缺少新鲜感和竞争力,大多数员工容易产生惰性。外来人员加入公司,可以制造一种紧张气氛与危机环境,企业也就跟着有活力了。”

总而言之,心理上既有安全感,又有危机感,才能让人更加积极地生活,积极地与人相处,取得事业的成功。

服从是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组织管理中,许多管理者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服从管理。但是,如何让他们服从自己,除了权威的压制之外,还可以利用很多心理效应来实现这个目的。

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1963年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实验来研究人们的服从心理。米尔格拉姆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让人们报名参加在耶鲁大学进行的一次有偿学习实验。结果平均年龄在25~50岁间的40名不同职业的人应招入选,实验者告诉这些参加实验的人,将要进行的是一项研究惩罚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这个实验要求两人一组,抽签来定谁是教师或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学生的任务就是要记住这些关联词,然后教师提出这些词,让学生在给定的四个词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如果答案选错,教师就给予电击惩罚。

教师被安排在巨大的控制台前,那上面是30个电钮,每个电钮都标有电压强度,从15伏到450伏不等。每个教师事先已经被施加了45伏的电击以便使他们有直接的感受电击所带来的痛苦。实际上,研究者事先已经安排了每次抽签的结果,作为学生的研究对象也并没有遭受真正地电击,而是作为研究者的助手佯装遭受电击,而真正的实验对象是当教师的实验对象,学生和教师被关在不同的房间里,学生的胳膊上绑上电极,并被绑在椅子上,以便在记忆词汇发生错误时被教师惩罚。在实验进行中,每当学生出错,研究者就会命令教师施与电击,而且要逐步加大强度,学生开始非常逼真的尖叫、反抗,要求停止实验,300伏后,开始哀求、讨饶、说自己有心脏病,最后昏厥。如果教师犹豫或拒绝实验,研究者就会督促继续实验。

在实验结束前,米尔拉姆生曾让40位精神病医生预测,他们认为只有0.1%的人会把电压升到450伏,大部分人则不会超过150伏。但是此次实验的结果让人震惊,虽然实验对象可以随时选择退出实验,但是没有任何人在300伏前退出,而且65%的实验对象施加到及危险的450伏,虽然他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

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的服从行为呢?心理学家认为,在这次实验中的命令发出者是具有权威性的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后来他还进行过另外一个研究,把实验室建在简易的办公大楼里,并声称是由商业研究发起的实验,在这种条件下,服从率由原来的65%,下降到48%。这就表明,环境影响服从的程度。在企业管理中,一种权威环境的营造会让员工更加服从,就像穿白大褂的医生更容易让病人服从一样。其次是被试者的道德水平,当涉及到道德问题时,实验对象是否服从权威,绝不是单纯地取决于服从心理,而是要看实验对象的道德水平。在企业管理中,真正人格独立的职业经理人,面对老板不合理的要求,会选择辞职而非忍受。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责任转移。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的行为会有责任意识,当人们认为造成某种行为的责任不在自己时,特别是当有指挥官主动承担责任时,人们就会认为该行为的主导者不是自己,而是指挥官。因此人们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就发生了责任的转移,使得人们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海尔有一个很先进的管理理念,那就是员工出现责任追究时,管理人员要承担80%的责任,这样不仅是管理人员始终保持对下属的严密监控,而且使下属信服管理者,每一个错误都由上级负责,员工才会照着管理者的安排做工作。

很多时候,因为自己的发挥失常,有很大的把握能取得成功事情却在关键时刻被搞砸了,这样的状况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人们之所以发挥不出正常水平,可能是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的。

俗话说:“人有失足,马有失蹄。”生活中,人们难免有发挥失常的时候,即使是一件被认定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也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出现意外。

李小鹏在雅典奥运会上是被人给予厚望的一个运动员,大家都觉得他拿到金牌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李小鹏将金牌收入囊中,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获得两个像个项目的冠军。由此,可以看出,他确实有很强的夺金实力。但是就在雅典奥运会上,他却发挥失常,只拿到了一块铜牌。当比赛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出了比赛失利的重要原因是某些特殊情况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心理特别紧张。

李小鹏之所以会发挥失常,与到手的金牌失之交臂,就是因为他在比赛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导致他无法以轻松的心态来面对,变得紧张,甚至慌乱,最终无法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詹森是一名体育运动员,平时训练的时候非常刻苦,而且成绩也很好。但是一参加比赛就会发挥失常,接连失利。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调查,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体现。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如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无论在他自己还是在别人看来,考上名牌学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考试结果一出来,甚至还没有到达到普通本科的分数线;一个在公司表现十分优秀的员工,受到领导重视,派其去参加重要的活动,并对其充满信心,结果他却带着失败的消息回来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能摆脱这种心理效应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已有的“光环”给人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当一个变得优秀时,人们就会给他安上无数的光环,而且很多双眼睛就会一直在关注着他。由于受到众人的追捧和利益的驱使,给自己造成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定势,再加上赛场以及谈判等场所的特殊性,国家、社会、公司、家庭、领导等对自己的期望,无形之中会加剧人们患得患失的心理,一旦失败就会觉得对不住大家的期望,也会觉得自己很丢面子,这样就更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在如此强烈的得失心理下,怎么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呢?

另一方面,在心理压力的作用下,人们做事情的信心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由于自信心的减弱,就会由此产生怯场的心理,束缚了潜能和能力的发挥。一个人的成功很大来源自信心的多少,一个信心满怀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如果一个人做某件事时,没有多少人关注时,即使失败了也无伤大雅,就会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就会很轻松地完成这件事;反之,当一个做事时,很多人都在关注,如果失败了还有可能遭受到嘲笑,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减弱,就会有一种害怕失败的畏惧感,在这种心理压力下,事情就会变得不轻松,导致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在这样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下,人们就会十分害怕失败,进而对所做的事情产生畏惧感,使自己的精力不能集中,过多地想着失败了我该怎么办,结果导致发挥失常。

所以,管理者在安排任务的时候,不应该给属下太大的压力,而应该帮助他放松心理,消除紧张,使其在轻松的状态下,发挥出最好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