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笑着读完心理学
46881400000013

第13章 金钱金贵不金贵——为何金钱令人又爱又恨(1)

金钱是一个被人们所避讳的东西,但又是人们离不开的东西,它让人欢喜让人忧,让人喜爱又令人憎恨。金钱,令人们在获得享受的同时,也布下了重重陷阱,而一切的悲喜爱恨又是源自人们的心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天都无法与钱失去联系,都需要花钱,需要买一些我们需要的或者想要的东西,因为这些活动不可避免,所以花钱成了我们维持生命和生存需要的必需。

钱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没有钱就不能活。”因为,我们时时处处都需要花钱,需要消费。那么,要问起我们为什么要花钱呢?很多人的答案是:为了生活。因为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命和生存,有些必需品是需要购买的,如食物、衣服、住房等;当然还有人会说,花钱是为了享受。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诱惑,它们刺激着人们的欲望、缺乏感和企图心,在温饱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追求更高的需求和享受。

刘先生刚大学毕业时,对钱基本没有什么概念,因为一直在上学,家庭条件还不错,不需要为钱操心。可是毕业以后,觉得自己应该自食其力了,但是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却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又不想找父母要钱,这才感受到没钱不行。为了满足温饱,他只好先找了份工作干着。后来,慢慢地条件宽裕了,他才开始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接下来就是结婚、买房,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虽然父母帮了很多,但是还是花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而看到别人有车,自己也想买。此外,生活中很多人际来往,人情礼仪,娱乐消费,都需要花钱,算下来也不是小数目。于是,刘先生感觉自己整日辛辛苦苦,一切就是为了挣钱和花钱。

因为生活的维持和改善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这就需要人们要拥有一定的资金储备来保证物质需求的满足,因此,人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再用自己的报酬来换取生活所需的物品。因此,挣钱和花钱都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都需要做的事情。

但是,人们会把钱花在很多事情上面,有的是必需的,有的也是不得不花费的,心理学家总结人们之所以花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很多物质需要和心理需求。

花钱,介于必需和享受之间。人生在世,其实就是在不断地送自己礼物,也送别人礼物,并从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我们送给自己各种美味的食物,好看的衣服,漂亮的房子,各种生活用具和家用电器,以及交通工具,我们送给别人各种礼品,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维系彼此的关系,达到情感的传递和快乐的分享。因为,人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需要进行人际交往,也就少不了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并维持关系。

而且,消费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商家也会通过各种刺激,勾起人们的欲望,把人们的享乐变成必需,将人们的必需变成缺失,促使人们不断地去花钱。以至于,将人们的购买变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种被强制的的行为。甚至从众的压力会促使我们在周末和大家一样去上街消费。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为了生存而消费在现代大多数的年轻人这里,变成了一种娱乐,成了机械和强迫性的动作。甚至还将消费当成一种补偿,例如,很多白领为了缓解压力,为了发泄心痛的苦恼而疯狂购物。

此外,人们之所以花钱,还是为身份、地位而买单。金钱的多少是划分人群阶层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很多人之所以尽力地去显示自己的购买力,甚至打肿脸充胖子,就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证明自己不是贫穷者,证明自己是富人,是以此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羡慕。

金钱与成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成功者一般都能够拥有巨额的财富,但是有钱人却不一定是成功的人。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总是很表面化地认为有钱才是成功。

金钱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人们评价他人社会地位、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和标准。虽然,财富的占有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出人们不同的社会阶层,但是却不是区分人们成功与否的唯一依据。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简单地把成功与有钱划等号,认为有钱就是成功,这样的观念,使得很多人被完全物质化,永远把金钱放在第一位,而把情感等精神上的东西置后。

比如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择偶的问题,更多人首先考虑的是对方有没有好的背景,有没有好的工作,有没有好的前途,直白一点就是有多少存款,能不能挣更多钱。因此,家庭背景、职业状况、学历程度成了能否被对方接受的入场券,其他诸如人品、素质、德行、年龄、情感等反而放在次要位置,甚至忽略不计。至于爱不爱对方,有没有真感情都不重要,只要有钱就可以。因为有钱就有幸福,有钱才是成功。

米莉已经30岁了,两个弟弟早已经结婚,有了稳定的生活。而自己的感情生活却一直很不稳定,谈过几个男朋友都因为合不来而最终分开。看着自己的闺密们,一个个都成家育子,自己很焦急。

其实米莉挺漂亮而且很能吸引男人。但是每次带男友回来,都过不了父母这一关。因为父亲会对每一个新的候选者毫不留情地做出宣判。他把女儿的幸福建立在对方一定要富有的基础上。因此,为了防止结合失败,只要对方不够有钱,出身低微,或者事业没有潜力,统统都会被淘汰掉。而女儿一直以来都是对父亲言听计从,所以,对所有得不到父亲赞同的爱情,她都会选择放弃。结果蹉跎了很多年,也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伴侣。

心理学家指出,将金钱视为社会成功的标志会使人生活得表面化。因为考察一个人成功与否的维度不仅仅是金钱一个方面,还包括其他很多的要素。但是,往往在金钱就是成功的观念引导下,人们总是将财富的外在标志放在身前,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将内心的向往和情感放在次要的位置,甚至完全被抑制,进而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极其匮乏。例如,生活中,很多人会放弃自己的志向而去从事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对自己没有吸引力的职业,原因就是其他人都很看好,但自己却并不快乐。

很多人甚至不惜通过虚假的富有来保持自己富足和成功的形象。例如,一些家庭其实经济条件并不好,但是他们却用微薄的收入先去购买时髦的衣服和高档的用品,而不是食物、药品等必需的东西。因为他们注重的总是“别人会怎么看我”,为了让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显得有身份、有地位、很富有、不寒酸,于是他们甚至不惜用自己生活基本物品的短缺来保持虚假的成功的形象。其实,这样的人,即使表面上看似风光无限,但是他们却并没有真正拥有成功和幸福,而是自我欺骗中获得暂时的满足。

所以,心理学家建议,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规划自己的一生。对金钱的占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人获得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获得很多便利的条件,但是这不是成功的唯一筹码,除了注物质的富有,精神的富有更重要。

对于金钱的态度,不同的人各有想法。有人对金钱精打细算,有人却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对于金钱,有人爱,也有人恨,这种矛盾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人们不同的个性。

常常能听到身边的人这样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金钱,似乎成为了我们生活的核心力量,我们为钱欢喜为钱忧。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金钱就像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吸引着人们每一根神经。金钱,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宰。况且,不管有钱没钱,都是需要消费的。但是,不同的人,对于花钱的态度都是各有差别的。

拉封丹寓言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蚂蚁兄弟有一个很大粮仓,它们一年到头,不停奔波,储存了很多食物。而婵整个夏天都在尽情玩耍,冬天来了,它们想向蚂蚁借一点东西充饥,蚂蚁叹了口气说到:“如果你夏天唱歌,秋天跳舞,那冬天就只能饿肚子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像蚂蚁似的一年到头地攒钱。例如,凤霞开了一家化妆品专卖店,生意还不错,银行卡上的存款也越来越多。但是,即使如此,在消费上,她却总是精打细算,斤斤计较,而且很抠门,甚至还总是对外宣称自己没赚多少,经济紧张,不像个有钱人的样子。

相反的是,她的妹妹凤美却是典型的大手大脚。凤美在一家外企上班,待遇也不错,但她却是个月光族,挣多少花多少,从来不想应该不应该,只是觉得自己高兴就可以了。尤其是她心情压抑的时候,就会大量购物,猛刷信用卡。结果,工作了好几年,一分钱也没有攒下,但是过得却像是个有钱人的生活。

有钱人总说自己是穷光蛋,而没钱人却拼命地充大款,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也很多,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奇怪的表现呢?在心理学家看来,从人们花钱的方式通常能够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不管是吝啬鬼,还是大手大脚,或者是蔑视金钱,这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着花钱的方式,而一个人花钱的态度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对于金钱,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心态。而这种心态和一个人的收入多少无关。

心理学家分析,有些人很保守、很传统,很注重得失,表现在对金钱的态度上,就会过分看重钱,对金钱有强烈的占有欲望,他们往往把钱看作是权利的象征,总是觉得钱不够多,对钱十分依赖,甚至成了钱的奴隶。而且一旦占有,就不想再失去,因此,就会刻意地克制自己的消费,减少金钱的流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守财奴”。

而另一类人则是对金钱挥霍无度,这样的人一般比较开放,有新的想法,对金钱没有太具体的概念,更注重自身的感受和心理满足,习惯于及时地享受生活,而不是为生活所累,所以花钱的时候就不会产生负罪感,也没有什么负担。此外心理学家还认为,很多喜欢挥霍金钱的人心中都有焦虑,对他们而言,花钱的感觉能帮助他们减轻花钱的内心的焦虑和负担。因为他们害怕未来,所以内心一旦有什么愿望,就会及时地去实现,而不是考虑太多,看似是盲目行事,其实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

物质是人们生活的基础,生活中,对金钱的追求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可以和金钱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挣钱的的时候,不要觉得对金钱有一种羞耻的心理,同样,在花钱的时候,也不要因为花钱有一种负罪心理。只有这样,这种关系才是健康的,和谐的。

人活着不能没有钱,但是却不能为了钱而活着。如果有人对金钱的依赖,就像对酒和毒品的依赖一样,这个时候,人已经成为金钱的奴隶,甚至对金钱的追求已经身不由己。

金钱尽管对于人们来说,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却还是应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如果对钱的追求和使用,超过了正常的心态,过分看重金钱,这就形成了对金钱的依赖。对金钱的依赖会使积攒、购买、炫耀等欲望一直纠缠在人心里,如同对毒品上瘾一样,很难摆脱这种刺激。正如路易·德·费奈斯在《疯狂的贵族》中所说的一样:“金钱的依赖者承受着与其依赖类型相应的行为强制——花钱、吝啬、钻营、疯狂赚钱;被关于钱的各种强烈欲望所占有。”

小林说:“我已经变得不认识自己了,现在我就像个疯子一样。上班的时候,我就想着我一个小时能挣到多少钱,这些攒到一块儿是多大的数目,有时候会为此兴奋不已。甚至他会计算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到底值多少钱,觉得不值时,就会消极怠工,而只得合算时就会干劲十足。”

小林似乎每天都活在钱中,他努力攒着挣到的每一分钱。生活中,他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他什么都不买,除非到了不买不行的时候,即使这个时候,他也会对所买的东西斤斤计较,货比三家。

在他的内心中,有大量的金钱才有安全感,否则他就会陷入到一种恐惧不安之中。为此,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数一下家中所有的存款。事实上,小林也感到十分痛苦,因为这种对金钱的依赖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而且他并不因此而感到快乐。

有人对金钱的渴望,就如同一个饥饿的人对食物的渴望一样。这种对金钱的欲望是不可抵挡的,也是不会轻易摆脱的。生活中有的时候不可避免形成了一些强制性习惯和行为模式,一个人会忍不住地想要控制金钱,而这种欲望会使人感到身心愉悦,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就慢慢形成习惯。

正如格利菲斯·艾德伍兹所说:“对金钱的依赖最后就失去了自我的控制能力,强迫性花钱者直到花完最后一个硬币才肯罢休。把自己置身于巨大的财务危险中,只有花钱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快乐。消费成为他们解脱一切的工具,他们陶醉其中,不愿自拔。”

因为去金钱拥有强烈的占有欲,或者沉溺于消费带来的快感中,就会导致人们对金钱过分依赖,疯狂地去占有金钱,或者放肆地去挥霍金钱,并从这些行为中获得某种心理满足。但是这种满足只是暂时的,因此,即使拥有了很多的金钱,他们的内心中也不能活得真正的快乐,反而会产生更多的烦恼和恐惧。

当金钱依赖者的需要因金钱的限制与无法满足的时候,他们在心理上和身体上都会出现不适。因此,心理专家建议:要调整好心态,人都有患得患失的心理,拥有的就不想失去,因此,人们应该学会转移生活中的目标,不要事事都与钱挂钩,在注重物质享受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精神上的愉悦。因为,其实人们在生活中真正需要的并不多,只是因为看到了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就产生了太多的不满足,并期望通过金钱来实现它们,结果不但不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反而会因为求之不得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所以,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很重要,金钱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学会正确对待金钱,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金钱,并享受金钱带给自己的快乐,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金钱是生活中比较刺手的问题,结婚之前是一个人的事,但是结婚之后就会变得更复杂,很多婚姻冲突就是由于金钱引起的。因此,处理好这个问题,才能保证夫妻关系的和谐与幸福。

金钱作为价值和权利的工具,有时候会让一个家庭美满和谐,但有时候又会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因为金钱会引起很多的矛盾与冲突。很多夫妻对此深感困惑,因此在面对金钱问题时他们常常不知所措。

在中国的传统之中,夫妻之间不应该太计较金钱的,因为不管是谁挣的钱,最终都应该归入家庭这个共同账户。而且,在很多家庭里,丈夫往往总是扮演“财政总管”的角色,甚至剥夺了妻子的掌握权和参与权,在这样一种不公平的状态下,必然会因此而产生矛盾,而在现代社会,女性在财政方面也有了自己的独立性,不应该总是受着男性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