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Ⅱ
46879500000033

第33章 长大了,我要做最好的自己——让孩子做未来的强者(1)

歌德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了解人生,就永远是一个生活的奴隶。”人生成功的资本奠基于孩童时代,在孩童时代养成了良好的素质,就会受用终身,使孩子赢得事业的成就和人生的辉煌,从而做最好的自己,做未来的强者。

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逐颜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微笑的人,是真正的乐观。

——德国作家威尔科克斯

一个乐观的人不仅更有适应能力,也更能感染与激励周围的人,更受到欢迎。

乐观能带来快乐、智慧与勇气。因为“乐观”会看到不幸中的万幸,所谓“柳暗花明”。只要有了“希望”,你就可能坚定信心行动起来,也就可以将不利变为有利!

泰娜陪伴丈夫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驻扎。丈夫奉命到军地里去演习,泰娜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即使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泰娜没有人可以聊天,因为身边只有陌生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讲英语。她整天郁郁寡欢,非常难过,于是便给父母写信,告诉他们要丢开一切回家去。

泰娜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而这两行却永远印在她心中,可以说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父亲说:“有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的是泥土,而另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泰娜反复地读这封信,感到十分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里找到星星。

泰娜开始和当地人交往,他们的反应让她非常惊讶,她对他们的陶器和纺织非常感兴趣,他们就把自己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游客的陶器和纺织品送给了她。

泰娜还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动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察沙漠日落,寻找海螺壳……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现在竟变成了让人兴奋好奇的好地方。

是什么让泰娜内心发生了这样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变,印第安人也没有变,而是泰娜的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来讨厌的恶劣环境变成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次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因此写了一本书——《快乐的沙漠》。

人生何处无风景,关键是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守住乐观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能“看遍天上胜景,览尽人间春色”!

有一个小故事讲到,有两个孪生姐妹来到花园里玩耍,看到花园里的玫瑰花开了。姐姐高兴地说:“这真是一个可爱的花园,所有的刺上面都开着鲜艳的花。”而妹妹却皱着眉头说:“这个花园真讨厌,每一朵花下面都有难看的刺。”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态度。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对事情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前面这个小故事中的姐姐就是一个乐观的人,她在看事物时能够看到光明,有希望的一面,而妹妹就是一个典型的悲观主义者,她仅仅从阴暗、消极的方面来看待事物。

因此,作为父母的,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儿童心理学家马丁·赛力格曼认为,乐观不但是迷人的性格特征,还有更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乐观的孩子不易患忧郁症,他也更容易成功,身体也比悲观的孩子更健康。也许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乐观,有些孩子则相反。但心理学家发现乐观思想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实现。

乐观是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而又不断进取的个性特征。悲观会使孩子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而乐观则会使孩子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一个心态乐观的孩子往往能够机智地对待人生,在诸多无奈的人生里,仰望夜空看到的是闪烁的星斗;俯视大地,看到的是郁郁葱葱的美景,这种乐观是坚忍不拔的毅力支撑起来的一种风景。

教养加油站

守住乐观的心境实在不容易。悲观在寻常的日子里随处可遇,而乐观则需要努力,需要智慧,才能保持一种人生处处充满生机的心境。作为父母,该怎样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呢?

父母要乐观

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品质,父母首先必须要乐观。父母在处理自身问题和家庭问题时的乐观态度,对孩子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逐渐养成乐观品质。

不要向孩子发泄情绪

人都有七情六欲,父母有时也会愁苦不堪、大发雷霆。但不要随意向孩子宣泄不满和沮丧的情绪,不然很难培养出孩子进取的激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应让孩子对各种事情进行尝试,而且要经常对孩子说:“孩子,你行!”孩子有一个特点,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以别人的评价为标准的,如果他经常听到家长说:“你行!”他就会对自己有信心。

培养孩子的兴趣

父母平时要仔细观察孩子都对什么感兴趣,也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孩子参加,以此来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只要用心,任何方面的兴趣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保持家庭的美满和谐

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有位哲人说过:“天上永远不会掉下玫瑰,如果想要更多的玫瑰必须自己种植。”这告诉我们:人生需要独立。独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意味着要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独立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儿子18岁了,父亲在一家饭店里为儿子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成人仪式。用过餐后,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孩子,这是最后一顿免费晚餐。你已经18岁了,从明天开始,你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吧!”

儿子一下怔住了。父亲曾经说过只养他到18岁,可他以为不过是父亲在吓唬他,所以一直没有当真,因为他不相信父亲真能不管他,真的要他自立门户。父亲的话让儿子既惊讶又不知所措。

看到儿子一脸的惊恐不安,父亲鼓励他说:“你可以出去找工作,能吃饱饭就行,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有困难可以来找我,不过别提钱,借也不行。”

面对父亲的行为,有人说他做事太绝、太无情。

当媒体报道了他让儿子18岁后独立生存的事后,他走在路上,有人认出他来,就在背后指责他是一个狠心的父亲。亲戚也纷纷从各地打来电话,说他是在拿儿子当道具做电视表演秀。他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对于各种评论,他总是这样回答:“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自私、冷酷、另类、偏执的父亲。对于这样的指责与评价,我与其为自己辩解,还不如一笑了之。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只尊崇主流教育,只赞同和称颂父母所谓的‘无私’奉献,而任何与此不符的行为与做法都会遭到批判和谴责。我发现,自己其实生活在一群奴隶之中,他们一直跪在自己的儿孙脚下,爷爷奶奶跪得最虔诚,爸爸妈妈跪得最忘我,只有我在开始逃离。”

也许我们还是不理解这位父亲为何对儿子如此“绝情”,那就再来看看狐狸界的生存法则吧!

在寒冷的冬天,一对狐狸真诚地相爱了。母狐狸生了五只小狐狸,它们在山下的洞穴中建起了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为了让孩子们快快长大,狐狸爸爸和妈妈日夜奔忙着寻找食物。

后来不幸的事接连发生,最幼小的一只狐狸双目失明;梅雨季节孩子们饥饿的叫声,使狐狸爸爸和妈妈冒着生命危险去农人家里偷鸡,狐狸妈妈不幸被夹子打中,腿被夹断,在痛苦的呻吟中,狐狸妈妈因伤口感染而离开了丈夫和孩子们。

狐狸妈妈死后,狐狸爸爸担负起了养育孩子的重任。

它没有像母鸡保护小鸡那样把孩子们搂在身下,而是让它们出去自己寻找食物。

它严厉地教育孩子,教给它们猎取食物的技巧,逃避危险的智慧,带着它们去学习、实践。当小狐狸已经能独自捕食的时候,它们还想任性地在爸爸身边撒娇,但狐狸爸爸已经决定把它们赶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狐狸爸爸把刚学会走路和觅食的小狐狸全部赶到洞外。

小狐狸站在风雪中凄厉地哀叫着,一次又一次试图回到洞里,可是每一次都被堵在洞口的狐狸爸爸咬了出去。

那些被狐狸爸爸咬伤并赶走的小狐狸,眼中充满着哀痛和委屈,然而狐狸爸爸却是义无反顾的坚决和果断。

虽然那只最幼小狐狸的双眼已经瞎了,但是狐狸爸爸并没有给它特殊的照顾,同样把它赶得远远的。因为狐狸爸爸知道,没有谁能养它一辈子。小狐狸们从这一天起便长大了,那只瞎眼的小狐狸也终于学会靠嗅觉来寻找食物。

当狐狸爸爸再一次看到自己孩子的时候,尽管五只小狐狸中只剩下两只,但它们已经变得非常的健康强壮。

狐狸特别重视培育后代的独立生存能力。小狐狸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如何猎捕食物,等它们学会捕食本领后,老狐狸就不再允许它们留在身边,而是无情地把小狐狸驱赶出去,迫使它们去独立生活,去开拓新的生存领域。即使那些不能,或不愿独立生活的小狐狸跑回来哀求留下时,老狐狸们也是毫不留情地又把它们赶走。

是的,如果不知道怎样去生存,那么就只有被大自然无情地淘汰。如果孩子总是依靠在父母身边,那么当有一天他不得不自己养活自己的时候,他就将无所适从。

据说小鹰长到差不多大以后,老鹰会让它们在悬崖壁上站成一排,然后将它们一个个地推下悬崖。会飞的适者生存,不会飞的物竞天择,即使摔下去粉身碎骨,坚决的老鹰父母也不会有丝毫的动摇。

狐狸和老鹰让我们知道了生命应该以何种方式呈现在这个世界上。动物是靠本能来实现它对下一代的教育,虽然有些残酷,但这就是动物为了其后代继续生存的天然法则。就像进化论所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我们中国的父母还不如狐狸和老鹰。不但对孩子大包大揽负责任,还没完没了地尽义务,孩子过了18岁已经能独立了,可父母坚持要抚养到大学毕业,甚至结婚生子。有一些考试族,高考的、考研的,一次考不上就考两次,两次考不上就考三次,反正有父母供着,只管考就是了。在父母眼里,孩子只要没找到工作、没结婚生子,那就还是孩子,是孩子爹妈就该养着。结果,这些孩子成了永远长不大的侏儒。

教养加油站

作为父母要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独立的习惯,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

让孩子动手做

家庭教育应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

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

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要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能力教育。

要花钱,自己挣

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经济状况如何,孩子在12岁以后就让他们给父母的庭院剪草、给别人送报,以换取些零花钱。此外还可以要求孩子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收割机,秋天帮人扫落叶,冬天帮人家铲积雪等。父母们要认识到,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父母如果溺爱孩子,最终只会害了孩子。

让孩子做勤工俭学

在日本大学生中,勤工俭学非常普遍。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陪护老人等,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时,父母们就要给他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总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是父母的根本出发点。

凡成功者无不懂得自律。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希望每个人都能养成自律的习惯,在生活中时刻注重自律,注重自我约束。

邻居家有个女孩子从小温柔随和,知书达理,属于在学校在家里都让人放心的好孩子。可大家也知道,她一旦发作起来,几乎就不讲理了。一天,宝贝女儿为一件事与妈妈发生了争执,其实事情无不可商量,但双方僵持起来,剑拔弩张,两人火气都挺大。女儿往小书包里装了两件衬衫,一把牙刷,声称要离家出走,做母亲的心理惊慌却强作镇定,说道:“凭你还想离家出走,看你今晚住哪里去!”谁料女儿胸有成竹:“我先住在小姑家,然后让小姑帮我想办法。小姑家乘公共汽车要换乘两次车,到××站换×路,到××站换×××路。我的钱够啦!”

母亲当时腿都软了,亏她想得出还装上牙刷!女儿刚上小学三年级,万一出什么意外……于是吸口气镇定一下自己,从容不迫地对女儿说:“真要离家出走,可不是小事。你不要那么着急,把事情想清楚。我是你妈,你是未成年人,法律上我必须管着你,你如果真要离家出走,咱们先得去公安局办个手续,解除母女关系。

从今以后我不再是你的妈妈,你也不再是我的女儿,然后你再出走,就和我没有关系了。不过你得明白,走出这个门,你可就永远不能回来了。虽然以后你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没有人再干涉你,但无论你今后有什么事,也都和这个家没有丝毫关系了。生病啦、没钱啦、交学费啦,只能自己想办法。要回来就回来,要出走就出走,那可不行。我建议你考虑仔细再做决定。”听完这些话之后,女儿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她摘下肩上的小书包:“我不走了。”

自律是一个人对自身行为的责任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许多研究表明,能够抵抗诱惑、应用自律能力的小孩,在进入青春期时,表现明显比同龄人好。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很少能像成人一样理性、自制,他需要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提醒。就像故事中那位母亲用一种平等的方式与女儿交流,给女儿讲道理,让女儿懂得原来离家出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凡事要考虑清楚得好。

社会个体要过正常的生活,最基本的是要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遵守法纪法规,这是父母从小就要对孩子灌输的观念,也是父母从小就要让孩子养成的最基本的做人品质。

每个人都要实现生活目标,就要对人生有所取舍,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这就要求人要有控制自己的能力,要学会自律,要能在社会生活中舍去一些看似重要却可以舍去的东西。能够自律的人,才能在人生中理性地取舍,直至达到自己的目标。

如果孩子能够做自我情绪的真正主人,控制自我、支配情绪,并自觉调节自我的行为,这样的孩子能够将外在的约束力转化为内心的自我控制能力,这极有利于他独立地步入社会。

所以,当孩子宣泄自己的情绪时,父母不要过多地去“堵塞”他的发泄渠道,而应该让孩子自己在宣泄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养加油站

那么,父母该如何培养自律的小孩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