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学生要懂心理学
46863500000008

第8章 直面挑战,做快乐的考场达人(1)

身为学生,就免不了要经常进考。但很多学生提起考试,总免不了紧张、焦虑、甚至怯场等。如此一来,考试成绩必定是非常糟糕。那么,怎么才能够直面挑战,做快乐的考场达人呢?阅读本章,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困惑

我现在压力越来越大,对高考产生了莫名的恐惧,虽然平时的考试成绩不错,但总害怕高考让人失望。背着这样的包袱,让我自己很累,而且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考试中,因为害怕失败,以至于考场上思路完全乱了套,甚至有写不下去的感觉。试卷一发下来,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像完全没有学过一样。我为什么会如此紧张?又该怎样调节这种紧张心理呢?

专家解析

高考考生,没有必要把高考看得过于沉重,只当做平时普通的考试,保持平常心就可以了。考前不做心理假想,考试中,争取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场上每个学生都会紧张,即使最优秀的学生也不例外。放松要从考前开始。考生之所以紧张,就是把高考看得很神秘。很多经历过高考的考生说,高考没什么了不起,考的就是以前考过的那些东西,只不过是换了教室,换了监考老师,与平时没有太大区别。如何才能使考生打破对高考的神秘感,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呢?

1.要正确评价考试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考试可推动同学们对所学课程进行系统的复习,从而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知识。比如“模考”,它的目的无非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以便今后的复习,没必要把它看得太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真正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2.认真学习,充分准备

平时刻苦勤奋、认真学习,考前全面复习,考试时就会充满自信。如果平时不用功,考前突击,势必引起考试焦虑。

3.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考试中的心理素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状态,二是指能减轻心理问题带来的精神压力以改进和保持上述状态的能力。

4.克服总复习时出现的厌烦心理

随着总复习的深入,复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练习、模拟不断,心里不免产生烦躁情绪。这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明白坚持就是胜利这个道理,克服厌烦心理,下决心坚持下去。

6.考试时要放松

拿到考卷的十分钟内是最紧张的,这时候应尽可能地稳定情绪,放松自己。应该认识到,以前所有的努力到此为止了,这时候再担心、再紧张也无济于事。考卷上不管是什么题目,也已经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了,应该以坦然的心态接受它,以紧凑的节奏完成它。

7.拥有自信心

即使在考试中出现了难题,突然产生紧张感或大脑一片空白,也没关系,可以用转移法、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让头脑安静一会儿,想些鼓励自己的话,如“我有能力考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只要尽力就问心无愧”。此外,学会自我安慰很重要。例如,倘若这道题自己做不出来,就可以想想别人也未必能做出来。

8.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遇到平时掌握的内容考试时突然想不起来的时候,可以暂时跳过去,先去做别的题目,这是比较正确的考试习惯。待别的题目都做好了,紧张情绪已得到缓解,回过头来做这道题目时,失去的记忆就能恢复了,千万不要为了一道题影响了整体的发挥。

我刚进入高三时信心十足、精神饱满。但到了准备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却发现自己突然变得越来越“懒”了:懒得上课、懒得看书、懒得做题,甚至连以前最喜欢的考试也不愿参加了。每天都是生活的重复,一叠叠的试卷摆在那里,好像一座山,永远也做不完。对学习的厌倦让我对什么都提不起劲来,而且最近一段时间我晚上总是睡不好觉,情绪有些低落,行为变得古怪,经常发牢骚、发无名火,医生说这是考前心理疲劳。请问,我该如何应对考前心理疲劳呢?

专家解析

所谓心理疲劳是指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出现的心理现象。之所以产生心理疲劳,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三种节律运动规律的制约。当三种节律出现运动低谷时,人就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疲劳。

现在,中考、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一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而形成了考前疲劳心理,一进教室就产生一种本能的厌倦。这种考前疲劳心理对人有很大负面影响。轻者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很强的疲劳感;严重的则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吃不下饭甚至呕吐的情况。

学生学习成绩难以提升、老师和家长的厚望与要求是造成初三、高三学生心理疲劳重要原因。老师在后期复习中加大了对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力度,加深了“编筐窝篓,重在收口”的复习理念,加强了从基础到能力、从理论到实践的训练,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中考、高考科目繁多、任务繁重,搞题海战术是诱发学生心理疲劳的重要因素。当学生长期努力而学习成绩依旧得不到提高时,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陷入极度悲观和焦虑之中,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最后的努力。那么同学们该怎样做,才能消除考前心理疲劳呢?

1.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激发自信心

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目标,避免目标过高带来心理压力,学习中一步一个脚印,用不断取得的小成绩鼓励自己,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恢复自信心,在愉快的心境中消除心理疲劳,学好各门课程。

2.正确对待社会舆论,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同学们要将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跳出自我设计的小圈子,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把来自家长、老师和亲友的期望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3.放松自己,保证睡眠

同学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打疲劳战,影响复习效果。为减轻学习压力,可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让身心得以放松。

4.塑造良好的个性,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班集体,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对个体能产生良好的影响,会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并以高昂的斗志、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心理去迎接中考、高考的挑战。相反,疏远集体,忽视人际关系的沟通,内向的、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遇到困难容易情绪低落,产生心理疲劳。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要努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培养坚韧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形成热情、开朗、自信并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

高考临近了,我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瞎琢磨”的现象:每天出门前,我总是想“别出什么意外”,坐在公交车上,也时刻担心会出车祸,以至于一路上提心吊胆,精神高度紧张,直至到了学校还心有余悸。我床旁的墙上挂着一面大镜子,这面镜子从我上小学开始就挂在那里,可突然间我开始担心镜子会掉下来,或者把自己砸死,或者砸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因此每天夜里睡觉时都特别紧张,半夜里醒来也不能自抑地去检查一下镜子是否牢固……我就这样整天处于对各种危险、意外的担心之中,惴惴不安。妈妈说我这是“考试焦虑”,请问考试焦虑该如何调适呢?

专家解析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考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焦躁、不安、紧张、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是考试焦虑的表现。考试焦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在考试之前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指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晕场”等。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反应。如心跳加快、额头出汗、手足冰凉,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有时也会产生缺乏信心、胆怯和自我否定等消极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困难,为了实现目标,就必须克服这些困难。而困难的出现,往往会引起人内心烦躁不安,严重时就会使人感到恐惧,形成焦虑。所以焦虑是难免的。但焦虑的产生与焦虑的程度在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比如缺乏自尊心和上进心的人,也许对重大考试都可以满不在乎,于是在心理和生理上就没有明显的反应;而自尊心强的学生对一般性的小型考试,也可能会寝食难安,产生焦虑。

因此,要辩证地看待考试焦虑产生的影响。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学生对相当重要的考试都抱满不在乎的态度,没有任何的紧张、焦虑与压力感,不进行复习和准备,他的考试成绩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适度的焦虑与紧张有助于集中精力,使思维更加活跃,知觉更加敏锐,学习效率也会非常高。然而过度焦虑则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会对考试产生不利的影响。也就是说,考试焦虑的产生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关键是考生要学会自我调适。

1.正确认识考试,以平常心对待考试

考试仅仅是达到理想的一个手段而已,而达到理想会有许多途径,这只是其中之一。每个人在对理想的追求过程中都要碰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失意和挫折,但只要心中有一轮不落的太阳,那么这些小小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的美也许就在于他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所以重要的不是成败,而是锲而不舍地努力,须知“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人”。

2.学习要有计划性

有许多考生学习没有计划性,胡子眉毛一把抓,抓到最后忽然发现还有许多知识点没有复习到,而考试又临近了,自然会着急上火,寝食难安。因此,在考试前的一段时期内,考生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这样会使自己有充实感,带着自信走进考场。

3.要及时寻求帮助

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的考生,应及时向亲人、师长或心理辅导人员述说,请求帮助。必要时可找心理医生进行正规的心理治疗,可选用药物治疗、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生物回馈疗法等。考试焦虑的人在生活中遇到其他困难,自觉难以应付时,也同样较易产生焦虑情绪,经常焦虑者可形成焦虑特质,以至于影响正常的生活。

初中时英语一直是我的强项,英语老师刚好是班主任,我是班长,在班里又是文艺骨干,可以说是才艺双全了吧。可是上了高中以后,我在重点班考试失利,结果被调到普通班。从此,我的成绩开始下滑,从以前的15名滑到现在的倒数第5名。我曾发奋过,连续一个月复习到深夜一两点,可是成绩不进反退,使我受到很大的打击。于是我不再那么投入了,只要求自己跟上老师上课的进度就行,也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自己去找模拟题,参加辅导班什么的。我现在真的想自暴自弃了,不想再辛苦地挣扎。尽管现在面临第三次模拟考试,我却已经彻底松下来了,每天很早就上床睡觉。我也很苦恼,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解析

有些同学在高考前选择放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高考带来的沉重压力。高考不是平时的考试,题做错了,马虎了没关系,可以下阶段继续努力,争取上一次的错误不再犯。这种只有一次机会的考试给很多高三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命悬一线,顺利通过就是成功,反之不管什么原因都是失败,谁都没有足够的把握考上大学,压力不可避免。

其次,地位的落差。由于长期缺乏成就感,一再受挫,使这些同学丧失了奋斗的勇气和信心。正如案例中的这位学生,曾经是成绩不错的好学生,本该进重点班,可现在却进了普通班,而且成绩一路下滑,拼命地努力却不见起色,这些困境没有带给她任何成就感。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极大地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也更加磨灭了她追求成功的勇气和信心。

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1.正确认识考试和高考

对于一些考前自暴自弃的学生来说,应该正确认识模拟考试和高考。平时的考试不过是检验你这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成果如何,以便查漏补缺,纠正以前一些错误记忆的知识。平时的考试失利可能是许多外在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很多同学平时考试表现平平,而到了重要的考试,比如高考却“一飞冲天”。关键是要善于总结失败与成功的教训和经验。只要做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那么复习中就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2.学会自我情绪调整

当遇到家庭意外事件、考试没有考好等负面问题时,失落、沮丧和苦闷等情绪反应是正常的。但是,若长时间被消极情绪困扰,就会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这时,同学们可以听听有助于身心放松的音乐,也可以参加体育运动(打球、游泳、慢跑等)来分散注意力。时间是治愈心理伤痛的良药,不愉快事情发生以后,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加上“时间可以淡忘一切”的作用,这些负面事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就会越来越小,最后自己的心理抵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及时与父母沟通

考前情绪有很大波动是正常的,要及时和父母交流沟通,了解自己心理变化的原因,创造机会缓解压力,并给予自己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可以选择在饭后向父母报告复习情况,遇到的困难和压力等。在了解自己心理状态的同时,给自己积极正面的鼓励。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上初中时,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名。可自从升入高中之后,虽然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做得很认真,但每到期中、期末考试时,就会出现心跳加快、反应迟钝、计算马虎、看错题目、会做的题做不出来等现象。尤其是在理科考试时,更严重些。现在正处于考前复习阶段,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试,已经让我心力交瘁。我太害怕考试了。原来每学完一个阶段,总盼望着考试,因为那可以成为我在班里“登顶”的机会。而现在,一提到考试,尤其是高考,我就会很紧张。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解析

考生在参加重大考试时,面临紧张严肃的考场气氛,或者在考试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非常在意考试的成绩等,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跳加速、面部发烫、头昏脑涨、想去厕所,严重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反应迟钝、慌乱不安,本来可以做出的题目也做不出了,而一旦走出考场,考试中忘掉的知识却又突然间想起来了,这时表现出后悔莫及、悔恨交加的状态,心理学把这种在考试中出现的反常状态称为怯场。

导致怯场的原因有心理原因、生理原理、情境原因、意外情况等。那么,如何克服考试怯场呢?

1.端正考试动机,调整复习策略

引起怯场的情绪波动与考生对考试的认识有关,不能认为一次考试就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前途,夸大考试的意义和影响害多利少。不过多地考虑考试结果,而把精力集中在考试本身,这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