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自我健康管理全书
46862600000019

第19章

1.使用说明

(1)该食物交换表每份食物含能量均约为85千卡,是约25克大米的能量,因此表内每份食品均可与25克大米交换,也可与表内任何食品互换。

(2)食物名称处注明“市品”者为从市场上购回的原品重量,没有去除根、皮、毛、骨等一般不食用部分;未注明“市品”者均为除去不可食部分的食部。

2.主食类(包括米、面、杂粮)——每份含能量85千卡

大米25克=小米25克=黑米25克=糯米25克=面粉25克=挂面25克=燕麦片25克=荞麦25克=荞麦25克=玉米面25克=生切面30克=方便面20克=咸面包30克=土豆110克=藕粉20克=粉条25克=团粉25克=凉粉230克=绿豆25克=赤豆25克=鲜玉米80克=鲜蚕豆80克=鲜豌豆80克

3.蔬菜类——每份含能量85千卡

(1)含碳水化合物3%以下的蔬菜

黄豆芽200克=绿豆芽450克=豌豆苗300克=仔姜450克=竹笋450克=白菜苔350克=菠菜350克=大白菜550克=荠菜300克=软桨叶450克=青菜头700克=黄400克=冬寒菜300克=冬瓜750克=黄瓜550克=葫芦600克=蘑菇450克=平菇450克=香菇450克=萝卜缨450克=芦笋450克=瓢儿白550克=空心菜450克=莴笋600克=莴笋叶450克=小白菜550克=油菜薹450克

(2)其他蔬菜

扁豆200克=豇豆200克=四季豆300克=胡萝卜200克=白萝卜400克=心里美400克=青萝卜250克=红皮萝卜350克=苤蓝250克=藕100克=芋头100克=洋葱150克=花菜350克=大葱250克=茭白350克=菜300克=芹菜茎400克=芹菜叶250克=蒜苗200克=蒜薹200克=紫苋菜250克=小葱350克=莲白350克=芫荽250克=苦瓜450克=南瓜350克=丝瓜400克=西葫芦450克=茄子450克=番茄450克=灯笼椒350克=青椒350克=金针菇300克

(3)干菜类

干香菇40克=银耳40克=干紫菜40克=干黑木耳40克=干海带100克=金针菜(鲜)50克

4.大豆类——每份含能量85千卡

黄豆25克=青豆70克=豆浆粉20克=豆腐竹20克=豆腐皮20克=油豆腐丝30克=豆腐乳65克=豆腐干60克=豆浆650克=南豆腐150克=素鸡45克

5.乳类——每份含能量85千卡

牛乳160克=全脂速溶奶粉20克=酸奶120克=羊乳140克

6.肉蛋类——每份含能量85千卡

瘦猪肉60克=鸡蛋(大)1个=鸭蛋(小)1个=鸡蛋白7个=猪肉松20克=猪血150克=猪腰90克=猪肝65克=猪肚75克=猪大肠46克=瘦羊肉70克=兔肉85克=瘦牛肉80克=牛肉干15克=午餐肉95克=鸽肉101克=带鱼65克=鱼(草鱼、鲫鱼、鲤鱼)75克=黄鳝95克=虾米45克=虾皮55克

7.油脂及坚果类——每份含能量85千卡

植物油9克=海椒油19克=芝麻油16克=芝麻酱15克=花生米15克(30粒)=核桃仁15克(2个)=葵花子仁14克=西瓜子仁15克=南瓜子仁15克=杏仁17克=白果仁24克=干莲子25克

8.水果类——每份含能量85千卡(该类均为市品重)

西瓜400克=哈密瓜300克=菠萝250克=草莓350克=橙子200克=桂圆150克=山楂100克=红橘250克=李子250克=鸭梨250克=芒果350克=柠檬300克=枇杷300克=葡萄200克=水蜜桃200克=杏子250克=樱桃200克=柚子250克=鲜枣50克=苹果150克=香蕉100克=猕猴桃150克=无花果100克=柿子100克=荸荠150克

中国式的社交大多与吃喝玩乐相关,冠心病患者会在不经意间热量超标,因为吃得多、动得少,会导致体重的增加,使身体素质降低。因此,患者要注意生活的规律性,不要过于劳累,不要通宵达旦地看电视、打麻将。坚持医嘱用药和加强自身监控,不要因为走亲访友或接待宾客而忘记服药或打乱平时的治疗安排。总之,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生活规律、饮食有度,防止冠心病急症的发生。

(第一节)节不能忘“节”

逢年过节,一般中国百姓的餐桌上都会很丰盛,不过作为冠心病患者,在节日期间也不能忘乎所以,相反,更应提高警惕,避免摄入过多的“三高食物”,避免娱乐过度、更不能随心所欲地间断用药,更不能擅自停药。在节日里知道节制,这才是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之道。

一、认清过节赴宴的“风险”

健康提示:过节时,“带病赴宴”必不可免,但是注意节制和“对症择食”却十分必要。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尤其要注意赴宴时的潜在危险性,尽量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这里所说的带病赴宴,通常是指那些尚能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慢性病患者应邀参加宴会。因为宴会一般和自己平时的习惯不太一样,所以容易使疾病发作或加重,带病赴宴的宾客发生意外事故者时有所闻,所以带病赴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一般,慢性病患者要经受四方面的考验。

1.吃喝的考验

得了慢性病的人,饮食的调养十分重要,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嘱咐饮食的宜忌。患者日常的饮食都是特意为自己烹制的“病号饭”,而宴席上,一般是“三高”食品和烈酒唱主角,对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等疾病均属“患者不宜”。赴宴,如果不能像在家里一样“忌口”,一旦“开戒”,就会损害身体,使原有的病情加重。

2.“烟雾”的考验

中国式的饭局还有一个特点是宾客在席间吞云吐雾,致使其他人被动吸烟。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有烟民3.5亿,每年有10万人死于被动吸烟。经常参加酒宴的人,他的肺部和支气管会受到严重损害。

3.时间的考验

中国式的酒宴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一场宴会起码要在3小时之上,有的马拉松的宴会要持续到深夜才散席。这对于身体本来就较虚弱的慢性疾病患者来说,体力和精力都会严重透支。

4.喧闹的考验

不少宾客在酒宴上,一说话,声音便提高八度,有的连说带笑,有的猜拳斗酒,有的呼幺喝六在酒席间穿梭闹腾,这种热烈的气氛再加上酒后过度兴奋,会使宾客的心动过速,病症骤发。

所以,带病赴宴者,在饮宴的过程中,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既是宾客,同时也是病人,注意节制,并按照医生的嘱咐行事。

二、“饱胃战”中“伤心人”

健康提示:宴会中,应避免吃得过快过饱,否则很容易把自己撑出问题。出现急性胃扩张,或因消化性溃疡而导致胃穿孔等这些在宴会后很常见的疾病,给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威胁。

宴会中,面对美食诱惑,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节制,在不知不觉中,进食了各种各样的菜肴,使自己吃得过饱,极易引发急性胰腺炎。特别是带病赴宴的人群,将更加危险。

所以人们在赴宴的时候,尤其是冠心病患者等带病赴宴的人群,在餐桌上更应该“减速缓行”,避免狼吞虎咽,否则易引发新疾病,或使一些已经控制好的疾病发作。特别是进食过多油腻食物后更加危险。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急性心梗和猝死的发生就是由暴饮暴食引发的。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1)饱餐后,因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的需要,心脏必须输出大量血液供给胃、肠等消化系统。这就增加了心脏负担,使心脏自身血液循环处于相对缺血状态,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不利。

(2)饱餐还可引起胃冠状动脉反射,使冠状动脉收缩,血供减少,心肌进一步缺血,加重心功能不全。

(3)饱餐还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这些因素都极有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专家建议,冠心病患者如果要经常带病赴宴,那么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八分饱,每次不多吃。面对美食,应做到节制,不放任自己,让自己的肠胃保持半饱的状态,将对疾病的控制极有好处。

三、贪杯令“心悲”

健康提示:长期过度饮酒可以引起以心脏排血量降低为特征的心肌病,被称为酒精性心脏病。所以冠心病患者在赴宴期间要节制饮酒,切勿贪杯。

酒精伤肝、伤胃、伤胰腺大家都很清楚,可是酒精对心脏的伤害就并非人人皆知了。医学实验证实,酒精本身可直接引起心肌损害,它的危害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心肌细胞及间质水肿和纤维化,引起心肌收缩力降低,临床表现为心脏普遍性扩大,酷似扩张型心病,患者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等。

(2)由于心脏收缩功能障碍,会出现心脏功能不全的症状,左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肺淤血和肺水肿,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重者夜间不能平卧,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若不及时处理会因心力衰竭致死。

当严重右心功能不全时,会产生体循环淤血的症状,患者可表现为尿少、下肢水肿、肝肿大、颈静脉怒张、腹水等现象。

(3)啤酒酒精度数较低,不过也不能滥饮,因为啤酒中的大量水分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另外,经常喝啤酒会使心脏受到酒精的持续损害,心肌组织出现脂肪细胞而引起心脏肥厚,会诱发心力衰竭。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饮酒的机会增多,这是酒精性心脏病日益增多的根源,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有资料显示,如果每日饮酒量达到纯酒精约125毫升,或者啤酒约4瓶、白酒150克以上,持续十年以上就很容易得酒精性心脏病。

防治酒精性心脏病关键是坚决戒酒,这样才可以使病情得到改善,甚至痊愈。

症状改善后的患者切不可心存侥幸而再度饮酒,否则病情加重,几度反复,即使华佗在世也难妙手回春。

四、宴席常客,当心成“酸人”

健康提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和身体的“酸碱度”有直接关系。美国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认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若酸性物质在体内越来越多,量变引起质变,就会引起疾病。所以冠心病患者在赴宴时要尽量少摄入酸性食物,避免它们对身体的危害。

在日常饮食中,一般人都会注意食物的营养物质,但对食物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却很少了解,因而很少考虑酸碱性食物的合理搭配。当人们在多进食碱性食物时,血液便呈现碱性,如果多吃酸性食物,则血液呈现酸性。

正常情况下,身体健康的人会不断发挥调节机制,使身体内的酸碱度保持平衡。营养专家认为,健康人体内的酸碱度pH值应在7.35~7.45,即体液应该呈现弱碱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

据调查,大约只有10%的人pH值在此范围内,属于碱性体质。而多达70%的人属于酸性体质,如果体液的pH值经常徘徊在7.35左右或更低,那么人体就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是俗称的“酸人”。由于酒宴上的菜肴大部分以酸性食物为主,所以,经常参加宴会的食客,更加容易成为“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