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必具的十种习惯
46826400000007

第7章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无止境,成功无止境(3)

你一定要了解竞争对手做错了哪些事,因为你要避免犯那样的错误,这样才能确保你在市场上顶天立地,拥有百分之百的绝对优势。

竞争中的对手常常可以作为生活中的良师。要超过别人,要巧妙生存,必须要研究你的竞争对手。

不论各自有何不同,你我都各有长处和缺点。若是我们能坦然地不断活用这些长处与缺点,即可提高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境界。不必去批评责难,也不必去排斥,更别说怀疑别人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了。

人类的生命是无限的,未来也是无限的。我们总是要寻求你我互相进步之道。

一个人如果自以为真诚,把别人都想像成为表面功夫的伪君子,他一定认为别人都对不起他。

要是一个人保持着严肃认真、不辜负他人的想法,而别人也抱着如此一本正经、全力以赴的态度,那么人人都能以自己的风格,默默地恪守自己的岗位,辛勤地工作。放眼所见,人人都从善如流、力求改进,人人都为恢复善良天性而谨慎自守。如此一来,人与人之间就无所谓成败胜负。

然而,要是一个人自以为很真诚,却误以为他人都是做表面功夫的伪君子,那么他必定被“别人皆负我”的念头所锢,而变得更加无视于他人,时时诋毁他人,于是真正变成心狭气窄的小人了。因此,即使人人从善如流,可彼此互相不信任,那就会削减彼此的和善,而更减少了大家努力的工作成果。

打仗的时候,有句话说:“知己知彼,乃兵家首要之事。”而许多武将也说过:“虽为敌人,其人表现却颇杰出,令人敬佩。”这句话可以说是昭示我们,对自己和敌人都要给予正确真实的评价。

我们要是能体悟到“拜敌人为老师”这句话的精髓,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那或许就能够对你我存在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和评判。做到这一点,实乃人间之伟丈夫矣。

6.不断学习,站在巨人肩膀上

知识,惟有不断学习知识才能使人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够掌握成功的根基。成大事的人,应不断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车子,房子,一切事物随着岁月的流逝都会不断折旧,但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一样会折旧。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中,脚步迟缓的人瞬间就会被甩到后面。

如果你是工作数年自认资深的员工,也不要倚老卖老,妄自尊大,否则很容易被淘汰出局。那时候即使你是老板眼前的红人,他也会为了公司的利益,舍你而去。

书不光要读,还要抓紧读,还要认真读。如学生时代的教科书,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有关的专业书。围绕着教科,围绕着专业,还有不断爆发出来的尖端,书读得越多,知识才会越广博,头脑才会越聪明。

面对知识爆炸的今天,人不读书,其犹夜行;二毛之叟,不如白面书生。自负容易停滞,自卑容易让人失去信心和勇气。

最好是不气馁,不停地干;不自满,不停地用功。让我们记住鲁迅的倘能生存,我仍要学习这句箴言吧。

记住,成功人士之所以会成功,他们大多数都是在前人奋斗的基础上获取的。

牛顿曾经用巨人的肩膀来比喻书,并且说他自己有很多成功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的。

“我没有现成的根据,没有可照抄的模型。我是一位开拓者,所以我是渺小的,我希望读者诸君承认我已成就的,原谅我未成就的。”

从亚里士多德的话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永不休止的奋斗。

台湾的资深音乐人黄舒骏在这方面就感受很深。处在流行工业最前线的唱片圈10年来,每年都有前赴后继的新人,以激百张新专辑的速度抢攻唱片市场,稍不留意就被远远地抛在后面。黄舒骏觉得,老不是最可怕的,未老已旧才是最悲哀的事。所以,面对推陈出新的市场,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不被抛出轨道,我是个容易忧虑的人,每天都觉得,自己不行了,这样的忧虑是进步的动力。

这绝非危言耸听,美国职业专家指出,现在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需5年就会变成低薪。就业竞争加剧是知识折旧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个月。当10个人只有1个人拥有电脑初级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10个人中已有9个人拥有同一种证书时,那么原有的优势便不复存在。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

所以,不懈怠的学习才是百战百胜的利器。

在职场上奋斗的人的学习有别于学校学生的学习,缺少充裕的时间和心无杂念的专注,以及专职的传授人员。所以积极主动地学习尤为重要。

工作是任何职业人员的第一课堂,要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胜出,就必须学习从工作中吸取经验、探寻智慧的启发以及有助于提升效率的资讯。年轻的彼得·詹宁斯是美国ABC晚间新闻当红主播,他虽然连大学都没有毕业,但是却把事业作为他的教育课堂。最初他当了3年主播后,毅然决定辞去人人艳羡的主播职位,决定到新闻第一线去磨练,干起记者的工作。他在美国国内报道了许多不同路线的新闻,并且成为美国电视网第一个常驻中东的特派员,后来他搬到伦敦,成为欧洲地区的特派员。经过这些历练后,他重又回到ABC主播台的位置。此时,他已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子成长为一名成熟稳健又广受欢迎的记者。

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你可以避免因无知滋生出自满,损及你的职业生涯。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技能组合以及刺激学习的能力相配合。所以,不论是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你的知识对于所服务的公司而言可能是很有价值的宝库、,所以你要好好自我监督,别让自己的技能落在时代后头。

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培训的投资一般由企业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开支。而且企业培训的内容与工作紧密相关,所以争取成为企业的培训对象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员工要了解企业的培训计划,如周期、人员数量、时间的长短,还要了解企业的培训对象有什么条件,是注重资历还是潜力,是关注现在还是关注将来。如果员工觉得自己完全符合条件,就应该主动向老板提出申请,表达渴望学习、积极进取的愿望。老板对于这样的员工是非常欢迎的,同时技能的增长也是员工升迁的能力保障。

在公司不能满足自己的培训要求时,也不要闲下来,可以自掏腰包接受再教育。当然首选应是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科目,其他还可以考虑一些热门的项目或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作一种补品,在以后的职场中会增加员工的分量。

随着知识、技能的折旧越来越快,不通过学习、培训进行更新,适应性自然越来越差,而老板又时刻把目光盯向那些掌握新技能、能为公司提高竞争力的人。

未来的职场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员工如果善于学习,他的前途会一片光明。

成大事应该学习起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耐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心去打开成功之门。

7.注意学习方法,事事功倍

成大事,必须学习,但要注重学习方法,从而更好的获取知识并且事半功倍。学海无涯,知也无涯,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找到了达到达彼岸的航船。

学习面过于狭窄是学习中的坏毛病,我们必须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多学些有用的知识,自己要有专长,但专长以外的东西也需了解、掌握一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知识丰富,成为一个永不被淘汰的人。

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我们必须学会这样的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

读书要有选择,不仅因为书籍很多,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更重要的是书籍中莠美不齐。不加以选择地读书,很可能读了一堆垃圾书,不但白白浪费了精力,还使自己思维混乱、趣味变得低下。

因此,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摒弃自己盲目读书的坏毛病,做到有选择,有目的地读书。这样,我们不但在读书学习中学到我们想要的知识,也不至于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死读书,说凡是书上所讲的都是正确的,不与现实的具体情况相联系,其结果就是把书读死了,成了一个地道的书呆子。

一些大学,培养了许多与现实生活脱离的空想派知识分子,他们所拥有的仅是一些统计数字和一些过时的资料。

有些知识分子,手上拿着的则是用了二三十年或更久的讲义,随便进行一番修饰以后,就在新的学期开始派上用场。

由于这些大学的不切实际,所以教授们的地位也日见下降。

例如有一位留学美国的学子,在读了十多年书后,终于获得了一个博士学位,这位学子面对茫茫的前途之时,也惟有硬着头皮出外工作。而出外工作要做什么呢?都已30多岁的人了,除了识字打字以外,他所学的那点专长竟毫无用武,之地,也真叫人无奈。

读书是为了获取而不是图饱眼福。就像消化不良一样,吃了许多食物,却没有消化吸收,只会对身体有害。

徐特立说“我读书的方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不切实际地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记忆。要理解,必须记住基本的东西,必须‘经常’、‘量力’才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哑口无言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而不会从死字母中吸取思想的人,也是哑口无言的。

学习切忌消化不良,要做到适度,不要太贪。贪心不但不会帮你得到有用的知识,反而会使你劳而无功,是吃了很多,可竟没有掌握,更别说运用了。

学习最注重掌握,千万别走形式,走马观花,徒劳无功。成功的人在节奏如此快的年代,学会读书方法很重要。

防止不当返读。不要回头重读一个字或一句话。这是许多人阅读速度缓慢的原因,其潜在心理是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不当返读之所以减慢阅读速度,是因为经常要回头思索,而不是专注向前迎接新的内容,结果,新的内容又得不到充分理解,只好又回头重读,这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返读越多,越需要返读。如有不当返读的习惯,尝试一口气阅读一篇文章。这样,就算不返读,也能领略全文的意思。当然,若要仔细咀嚼某些字句,返读也是必要的。

总之,学习要注重方法,获取更多知识,为自己成大事铺就坚定的路基。

8.知识决定身价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越来越注重知识的作用和身价,有知识的人越来越受欢迎,成功的人都拥有知识,知识决定身价。

据中国上海人才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级人才应聘的年薪心理价位和招聘单位的岗位薪资走势终于明朗,而且相互之间的价值很接近,高级人才对应聘岗位的年平均期望薪资依次为:副总经理11.6万元、计算机工程师11.5万元、地区销售经理10.1万元、投资经理8.7万元、财务经理8.2万元、生产经理7.1万元、物流主管6.6万元、项目经理6.2万元、行政管理6.1万元。招聘单位的岗位平均年薪走势为:副总经理11.5万元、软件工程师11万元、销售经理7.5万元、财务经理7万元、项目经理6.6万元。市场经理6.6万元、客户经理6万元、质控经理5.4万元、人事经理4.8万元、企划专员3.8万元。

一边是大量的工人下岗找不到工作,一边却是高级人才的薪资越来越高。显然,知识与才能已开始把握我们的命运,决定我们的财富。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很大程度上已归结为知识的竞争。有知识者有财富,将成为普遍的规律。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联想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革以来,随着其认股权证的分配实施,使一些员工一跃成为百万富翁。此外,在以往联想内部的效益水平及激励机制基础上,已经产生了一批百万富翁。两者相加,联想这架高科技财富机器制造出来的百万富翁数量已有数百人之多。这些百万富翁普遍比较年轻,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有关专家分析说,如今企业已经渐渐成为中国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承载主体,随着各种形式股份制的推行,有知识才能的年轻人将会成为富翁的主流。

清华同方也不甘落后,其总裁陆致成放出豪言:最短3年,最长5年,这家清华大学的高科技企业要造就100名千万富翁、1000名百万富翁。这使得那些心存鸿鹊之志、怀揣科研成果的中国科学家有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像的暴富机会。

孙家广就是一位受益者。这位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清华大学的教授,曾因发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中国迄今惟一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工程技术而闻名,如今他走出象牙塔,出任新成立的清华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按照国家政策,该企业允许个人科技成果以无形资产形式折价人股、参与分配,包括孙家广在内的骨干人员因此占有该公司5000万股份中的8%,即400万股。虽然孙家广只说这400万股是由四个代表人认购,上市后再分配给企业员工,对他个人占多少股份不愿意置评,但作为该软件公司协心技术的发明人,哪怕只拥有1%的股份,上市后孙家广也会轻而易举,一跃而成千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