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必具的十种习惯
46826400000020

第20章 宽容是成大事的一剂良药(4)

相逢一笑泯恩仇。如果某人得罪过你,或你曾得罪过某人,虽说不上彼此成仇,但心底确实不愉快。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可以主动去化解僵局,你们可能因此而成为好朋友。这样你至少少了一个潜在的敌人。其实只要你愿意这样做,你的风度会赢得对方对你的尊敬。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天他们吵架了,一个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另一个笑笑的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有些人认为人与人的交往不是朋友就是敌人,这样子做会使敌人一直增加,朋友一直减少,最后使自己成为孤立。应该理解为人与人的交往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这样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敌人会变成朋友,朋友也会变成敌人,这是社会上的现实。当朋友因某种缘故而成为你的敌人时,你不必太忧伤感叹,因为有一天他有可能再成为你的朋友!有这样的认知,就能以平常心来交朋友!放下你的身段。身段是交朋友的一大阻碍,也是树敌的一个原因。

结交朋友,还贵在相知。真正的友情是一种心灵的默契,是一种无论何时何地相互的牵挂。没有真心的友谊,就如儿童吹起的玩具泡沫,最终只有一个破灭的结局。俗话讲:“以诚相待,心诚则灵”,“浇花浇根,交友交心”。只有真诚宽容才是维系友情最可靠的“安全带”,学友、战友、网友、笔友、麻友、酒友,不管是哪一种,酒肉穿肠过、醉眼度沧桑算不上真正的友谊。友谊是长在时空岁月里的花朵,只有用心灵与真诚去呵护,才会有或浓或淡的幽香时时融入我们生活的气息。

生活中的朋友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你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位置,因为真正的朋友永远都不会将你抛弃,真正的朋友总是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你鼓励和帮助。朋友实在是太重要了,重要到了你怎么说都不过分的地步,因为朋友的影子会伴随你的一生,正因为如此,在对待朋友间的关系上,一定要宽容,把握好朋友间的友谊,为成功之路多一层保护。

10.用宽恕去对待伤害你的人

宽容是成大事的心胸,不但要对周围熟悉、相处的人宽容,还要对伤害你的人宽恕;因为他们让你坚强和更加的懂得人性。

美国曾经举办过一个科学展。展览的项目非常多,也非常精彩,都是一些如何将高科技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成果。

可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次展览的主题:“宽恕与原谅——人类进步的动力”。宽恕与科学有何关联?”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主办单位对人们的疑问做出了解释,他们列举了许多因宽恕而促进科学进步的例子,譬如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人原谅了发明飞弹炸死英国人的德国火箭专家,使得火箭技术的研发不致中断,人类后来才能登上月球等等。

这种回答实在让人感触很深,因为我们很多人,不断浪费许多精力去想别人对我们不好的地方,总是把别人对我们不起的地方记得格外清楚,严重时其至会心怀怨恨。但这次参观给人们重新上了一课,如果原谅,你会让自己更快乐,甚至原谅还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卡内基训练的许多课程,也是在教导人们仅持一颗宽容的心,永远不对敌人心存报复。

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直正的爱。

记得曾经在报纸上看见过这样一则事,有一个精神病人从医院里跑了出来,他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精神错乱的他开枪射杀了医生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这位医生面对这样的人生惨剧,彷徨痛苦,深切地仇恨着那个杀了他女儿的家伙,但是即使再怎么仇恨也挽不回女儿的生命了,于是他调整自己的心态,最后他从这种怨恨的深渊中解脱了出来,甚至之后他还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更是爱,宽恕的爱。

前苏联的著名作家叶夫图申科,他就曾经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记载在他的著作中,在《提前撰写的自传》中,他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则让人感动的故事:

在二战中,已经是德国战败,战争即将结束的日子了,在苏联,1944年的一个冬天,已经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这时非常的寒冷,苏联俘虏了一批大约两万人的德国战俘,他们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依次穿过。

这个时候,因为是严冬,天空中飘飞着大团大团的雪花,气温很低,但所有的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大批苏军士兵和治安警察,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划出了一道警戒线,用以防止德军战俘遭到围观群众愤怒的袭击。

这些老少不等的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来自莫斯科及其周围乡村。她们之中每一个人的亲人,或是父亲,或是丈夫,或是兄弟,或是儿子,都在德军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丧生。她们都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都对悍然入侵的德国军人怀着满腔的刻骨之仇恨。

当大队的德军俘虏出现在妇女们的眼前时,她们全都将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呼啸的人群前突后拥,她们希望挤上前去,哪怕只是靠近一点点,要不是有苏军士兵和警察在前面竭力阻拦,她们一定就冲上去了,她们渴望把这些残害自己亲人的刽子手撕成碎片。

这些德国俘虏们都低垂着头,胆战心惊地从围观群众的面前缓缓走过。他们这些人中还有很年轻的军人,也许只有十六七岁吧,他们的脸上满是恐惧与无助,在愤怒的汪洋之海中穿行的人随时都有被仇恨吞噬的危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这种危机。

这个时候,突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平静地来到一位警察面前,请求警察允许她走进警戒线去好好地看看这些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觉得她应该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她走过警戒线,来到了俘虏们的身边,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一层一层的布,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黝黑的面包,硬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拄着双拐艰难挪动的年轻俘虏的衣袋里。嘴里还说着,“只有这么一点了,真不好意思,你凑活着吃点吧。”年轻俘虏怔怔地看着面前的这位妇女,刹那间已泪流满面。他扔掉了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给面前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磕头。

于是,整个人群中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东西塞给了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每个读到这篇故事的人,都为这种奇迹而感动,明明曾经是刻骨仇恨的敌人啊,为什么眨眼之间就“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呢?这种奇迹是怎么产生的呢?

叶夫图申科在故事的结尾写了这样一句令人深思的话:“这位善良的妇女,刹那之间便用宽容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所有人的心田。”

敌人是无法用武力彻底消灭的。彻底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爱把他们变成朋友。

宽恕别人对我们来说可以难,也可以容易,关键在于你的心灵是如何的选择。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恕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当我们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恕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了仇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能够赠以甜美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