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必具的十种习惯
46826400000011

第11章 养成勤奋的好习惯——勤奋是成大事的必备(3)

他在伊斯提亚铸铁厂的时候,专门花一个月的时间来学习冶炼金属,最后一天他铸造了十八普特的铁,并把自己的名字铸在上面。他问工头穆勒,普通铁匠铸一普特铁可以得到多少报酬。“3个戈比。”穆勒说。但是工头多付给彼得大帝18个戈比。彼得却说:“你的戈比自己留着吧,我并没有比普通工人做更多的事,你给别人多少,就给我多少吧!我只想买一双鞋,我的鞋实在不能穿了,我要用自己的汗水来换得等价的物质。”

现在在穆勒的伊斯提亚铸铁厂还陈列着一根彼得大帝铸造的铁棒,上面还刻有他的名字。另外一根保存在匹兹堡的国家珍奇博物馆,作为对亲自参加工作的这位伟大国王的纪念。每个俄国人都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国家要永久地繁荣富强,无论是农民还是沙皇,都要像彼得大帝那样辛勤工作。

在很多传统的故事中都包含着一个永恒的道理。从早到晚,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到达指定的地方,开始他一天的工作。而只有在完成一天工作之后,休息才显得格外甜美惬意。无论给哪位病人看病,做为医生都要同样的认真;无论教哪个孩子,教师都要同样的负责;无论卖给哪位顾客东西,店家都要同样的公平。无论何时,对孩子、顾客和邻居的态度都要和蔼可亲。总之,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承受单调乏味、日复一日的工作,从而培养起优秀的品质,用来奠定成功的基础。

养成勤奋工作的习惯,你就学会了点金术。那些出类拔萃的成功者,都是将勤奋奉为金科玉律的人,在他们成功的同时,也把他们的经验留给了别人,那就是勤奋。

想做一个成大事者,在今天就应该不断的学习那些成大事者的成功经验,成功的事例,用勤奋来充盈自身。

5.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

成大事者明白“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的道理,因为春种秋收,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成就事业的一个规律。凡事要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只想享受,不知勤奋,想成就一番事业是不可能的。只有养成勤劳的习惯,才能换来不菲的收获。

一位清华学生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我在初中时也很普通,只不过在一次华罗庚金杯赛上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时老师和父母的朋友都夸奖我,我觉得我不该再混日子,我可以成为一名好学生,不能让别人笑话我。就这样我逐渐成为了一名好学生。仔细回想这段经历,我并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不过是竞赛上的考试题在画报上看过一些。因此比一般同学考得高,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而它却成了我的转折点。

中考的成绩并不足以使我进入省重点学校,但金杯赛的成绩使我进入了省重点高中。由于担心跟不上会被开除,高一上学期我疯狂地学习,即使其他人玩的时候我也在学习。除了一些课外活动,我几乎都在学习。那段时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的成绩迅速升到年级前几名。从此以后,我学习起来便轻松了一些。

我个人认为,高一第一学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在高中和初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差异很大,而且大多数人中考后玩了一个暑假,即使到了高一也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而少数人的努力使成绩一跃而上,而且成绩好了以后,无论是自己的要求,还是周围的目光也都不允许你有明显的退步,正像大家看到的,过了高一第一学期,成绩已经相对稳定了。我劝刚入高中的同学不要放松,让自己一入校便停留在很好的位置上。如果没有以前的基础,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转折。高二后,我投入到物理竞赛的准备中去。因为保持高一那种学习的刻苦精神,在竞赛前付出了更多的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在全国物理竞赛中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绩,并进入国家集训队,进而保送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做什么事,都是要以许多付出为代价的。我有一个同学,她的成绩让人望尘莫及,我也不明白她何以有如此好的成绩。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她书桌上放着3本做完的物理精编时,我才感受到什么是付出。”

其实,古训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我们实力还不够,独自苦学时也正是人“穷”之时,有朝一日学业有成便能用自己的学识和实力去证实自己,去实现理想了。辛勤地付出则是你达到目标的方法。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制作课,老师要求每个人做一件小工艺品。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把他们的制作拿出来,一件件地检查。当老师走到爱因斯坦面前时,他停住了,他拿起爱因斯坦制作的小板凳(那可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问爱因斯坦:“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吗?”

爱因斯坦以响亮的回答告诉老师说:“有!”

然后,他又从自己的小桌里拿出了一只板凳,对老师说:“这是我做的第一只。”

一个并不手巧的人最后仍然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巧的手因勤奋而显得举足轻重。

有一个故事也同样说明了勤奋才能成功的道理。

清朝的时候,有位叫王生的青年,是个大户人家的子弟,他从小就爱慕道术,听人说崂山上有很多得道的仙人,就背上书籍前去学道。

王生来到一座道士庙,在清幽寂静的庙宇中,一位老道正在蒲团上打坐。只见这位老道满头白发垂挂到衣领处,精神清爽豪迈,气度不凡。王生连忙上前磕头行礼,并且和他交谈起来,交谈中,王生觉得老道讲的道理深奥奇妙,便一定要拜他为师。道士说:“只怕你娇生惯养,性情懒惰,不能吃苦。”王生连忙说:“我能吃苦。”老道的弟子很多,傍晚时他们都回到庙里,王生一个一个都见过后,便留在了庙中。第二天,王生拿着老道交给自己的斧头在师父的吩咐下随众人上山砍柴。

过了一个多月,王生的手和脚都磨出了很厚的茧子,他忍受不了这种艰苦的生活,暗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终于,又过了一个月后,王生吃不消了,可是老道却不向他传授任何道术。他等不下去了,便去向老道告辞说:“弟子从好几百里外的地方前来投拜你,我这一片苦心不指望学到什么长生不老的仙术,但您不能传些一般的技艺给我吗?现在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每天不过是早出晚归在山里砍柴,我在家里,从来没吃过这样的苦。”老道听了大笑说:“我开始就说你不能吃苦,现在果然如此,明天早上就送你走。”

王生听老道这样说,只好恳求说:“弟子在这里辛苦劳作了这么多天,只求师父教我一些小技术也不枉我此行了。”老道问:“你想学什么技术呢?”王生说:“平时常见师父不论走到哪儿,墙壁都不能阻隔,如果学到这个法术就满足了。”

老道笑着答应了他,并领他来到一面墙前,向他传授了秘诀,然后让他自己念完秘诀后,喊声“进去”,就可以出去了。王生对着墙壁,不敢走过去。老道说:“试试看。”王生只好慢慢走过去,到墙壁时被挡住了。老道指点说:“要低头猛冲过去,不要犹豫。”当他照老道的话再向前冲到墙壁处,真的未受阻碍,睁眼已在墙外了。王生高兴极了,又穿墙而回,向老道致谢。老道告诫他:“回去以后,要好好修身养性,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了。”说完,送他一些路费,就让他回去了。

自称得到崂山仙人传授的王生在家中自得不已,可以穿越厚厚的墙壁而畅通无阻了。他妻子不相信,于是,王生按照在老道处学的方法,离开墙壁数尺,低头猛冲过去,结果一头撞在墙壁上,立即倒地,面对头上鸡蛋大的包和妻子的嘲笑,他又羞又恼,同时又止不住骂老道无良心。

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如果要成功,你就要为成功做好准备,不断努力,不停地前进,直达成功的目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辛勤劳作的汗水,才会换来成功。

青年时期,正是耕耘播种的时期,现在种豆,将来就会收豆;现在种瓜,将来收的就是瓜。辛勤地付出了,努力了,忙过了人生的风雨,就会幸福在人生之秋的收获季节里。

6.天道酬勤非虚言

天道酬勤并非虚言,有了勤劳刻苦的努力,才会有一份收获,成就事业就要靠勤奋。

鲁迅说得更清楚:“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

任何事情,惟有不停前进方可有生命力,学习更是如此,不前进就是后退。学校不是享乐的天堂。在这里,人才云集,快节奏的生活,高度的竞争又时刻令人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压力,潜移默化地催人上进。这其中不乏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

有一位知名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19楼蜗居的时候,我曾一度同一位年岁不很大,但沉默寡言的中年教师住对门,他就是被称作“中国文科的陈景润”的裘锡圭教授。别的我似乎忘了,但依稀记得他那十点五平米的房间,朝北,漏水,最靠角落,且房内四周从地板到天棚堆的都是书。他是古典文献专业的,我没有听过他的课,平时也很少说话,只是见面点头而已。

有回我上厕所,发现他蹲在那里,还在一页页地背字典、看辞书。人家告诉我,这不是第一次。

在图书馆阅览室里,他总是用最快节奏的步子走到书架旁,抽出一本书,又一溜小跑式地赶回座位,那动作,倘录下来,活像电视动画片里匆匆赶路的人物。

当我们的孩子已追逐戏闹在楼道里的时候,他仍是孑然一人,整天钻在书堆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他仿佛生活在距今几千年前的另一个世界里。在这间神秘的小屋里,他写出了郭沫若赞为“至确”的考据文章,辨识了大量的战国出土竹简;在这间神奇的小屋里,他争分夺秒,努力拼搏,登上了中国古文字研究的一座又一座巅峰。

他也有娱乐的时候,那是在水房。他洗着洗着衣服,会突然发出几句京剧唱词的狂吼:“穿林海——,过雪原——,……”声音震颤了窗玻璃,在他身边没有准备的人会吓一跳。一个蕴含着巨大能量的躯体,这会儿才找到感情的喷口。他急急忙忙洗完衣服,端着脸盆,又大步流星地钻回了那间小屋。

像上面这位学者的人比比皆是,他们都深深地知道只有勤奋才是浇铸成大事之硕果的最佳肥料。所以,他们从不浪费时间,充分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事业而奋斗着。

没有一个人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成大事者的背后,都有着一连串儿的让人精神为之振奋的事。在成大事的道路上,除了勤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

7.成大事必须勤奋

贪图安逸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才能摘到成功的果实。

我们从小就知道“勤能补拙”、“勤奋可以创造一切”,也知道无数个有关勤劳实干,取得成功的故事。

古罗马皇帝临终前留下遗言——“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让我们勤奋工作!”当时,士兵们全部聚集在他的周围。

于是,勤奋与功绩是罗马人非常伟大的箴言,也是他们征服世界的秘诀所在。那些凯旋的将军都要归乡务农。当时,农业生产是受人尊敬的工作,罗马人之所以被称为优秀的农业家,其原因也正在于此。正是因为罗马人推崇勤劳的品质,才使整个国家逐渐变得强大。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当财富日益丰富,奴隶数量日益增多,劳动对于罗马人变得不再是必要时,整个国家开始走下坡路。结果,因为懒散而导致犯罪横行、腐败滋生,这个有着崇高精神、曾经盛极一时的民族变得声名狼藉了,并开始没落。

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未从中得到教训,我们依旧在工作中偷懒,依旧好逸恶劳。我们都这样以为:现在时代已经变了,勤奋已不再是在职场中乃至商战中成功的法宝了,我们需要享受生活并等待机会。

事实恰恰相反,要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勤奋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美德。

看看现在这个社会上,到处都有一些看起来马上就要成功的人,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付出与成功相应的代价,那就是勤奋。这些人渴望到达辉煌的巅峰,但不希望越过那些艰难的阶梯;他们渴望赢得胜利,但不希望参加战斗;他们希望一切都能一帆风顺,而不愿意遭遇任何阻力。

懒汉们常常抱怨,自己居然没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勤奋的人会说:“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能够拼命干活以挣取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