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学习要懂心理学
46815600000032

第32章 考后关注与心理学——做自己情绪的调节师(1)

骄阳似火的6月7、8日两天的高考,使已被长期紧张备考搞得疲惫不堪的考生们几乎“心力衰竭”。随之而来的是对考试结果的预测和获知,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心态变化和行为表现。此时的心理调适与考试之前、考试之中同样重要,会影响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一、考后自我心理如何调适

心理困惑

一位考生高考过后,她总觉得自己的数学考得很糟糕,一定是“没戏”了。晚上做梦都梦到考不上大学,她觉得实在对不起含辛茹苦的父母。此外还有不少的考生和这位女生一样,对自己在考试中的发挥不满意,无端地揣测自己答错了题,一定不能考上如意的大学,为此躲在家里,什么人也不见。请问,考生如何才能做好考后心理的自我调适呢?

专家指点

考生在经历几个月紧张迎考之后,各种心理需求在高考后一段时间会出现“井喷”现象。加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考后心理不像考前那么关注,因此,很多潜在的心理危机就很容易表现出来。

大考过后,由于考生在考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考试时达到紧张的高峰,考后一下子松懈下来,可能发生有如下巨大变化:考前有目标、有规律、有依托的生活变得没有目标、没有规律、没有依托;考前对考试的焦虑变成考后对成绩的忧虑……诸多变化投射到考生内心,就会导致心理上的种种不适。

大考过后考生的心理问题大都与对考试成绩和未来人生的担忧有直接关系。以考试成绩分,考生无非三类:一类是非常理想,如愿以偿;另一类是不太理想,但也有学上;还有一类是很糟糕,名落孙山。相应的,考得好的,心情通常不错,尽管也会对未来担忧,但那只是对未知事物的担忧。虽然在考后有可能会感到无所事事、空虚无聊,但由于其短期的人生目标——升学,已经能够达成,通常不会出现太大的心理困扰。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是另一些考得不理想的和榜上无名者。成绩不好带来的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自己的不满,如果家长再雪上加霜,抱怨连连,那么,原本就已痛苦不堪的考生,其心理承受就会达到极限,以致出现种种负面心理。

1.空虚无聊

有的考生在暂时失去具体行为目标之后,会感到不知做些什么好,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过后还会产生寻求刺激和发泄的冲动。

2.焦虑紧张

绝大多数的考生会有长时间的焦虑产生。由于对考试结果的担忧,自己感到明显的焦躁不安,使得这些考生和家长的情绪难以稳定,给别人的感觉是很脆弱,容易被激怒。

3.沮丧郁闷

有些考生感觉自己考得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认为自己不能进入理想中的学校,因而有明显的挫折感,导致情绪消沉、悲观失望。

4.懊悔

这类考生往往因为考得不理想而强烈地自责,对考试中出现的失误,对几年来努力学习的自我否定,都会让他们产生关于自己的消极心理或行为,甚至会有自虐冲动。

那么,同学们在考后该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呢?

1.不要过分注重结果

对自己极度苛求,对事态过分恐惧,都不是积极健康的心态。最好的办法应该让自己学会接受不完美的人生,家长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努力把现在和将来能做好的事情做好。高考结束后,家长往往就会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能考多少分、分数线是多少这些问题上。有的家长甚至对考不好的孩子表现出失望的情绪,给孩子脸色看。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其实,作为家长,无论孩子考得怎么样,埋怨和责备都是没有意义的。现在需要做的是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2.胜不骄

池塘里的水,经年累月沉积之后就成了死水,而流水不腐的根本就在于它能不断地获得新的水流。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一次考试的优异成绩并不能代表以后的每一次考试都能保持,在我们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之后,新的知识与技能正在前方向我们招手,我们看到了并前进了,我们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忽略了,那么失败的悔恨和痛苦也就离我们不远了。成功和失败之间,永远都只有一步之遥,这个道理我们需要牢牢记住。

3.败不馁

芸芸众生中,寄存过包裹的人自然不在少数,然而我们可曾寄存过失败?其实失败也是一件“包裹”,有时还是一件特别沉重的包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样的失败者不曾寄存过失败,他们非但没有寄存,反而把失败紧紧背负在身上,在浑然不觉中让失败重压了自己一生。一败涂地、一蹶不振,这样的失败者也不曾寄存过失败,他们被失败的行李彻底压垮,连站立的勇气都被压成了“碎片”。一地残骸、一地悲伤,想再度崛起却已失去了支撑的力量。

4.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规划

凡是大考过后的考生,都应给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目标。只要目标确定了,一步一步朝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假以时日,目标就会实现。切忌“一叶障目”。因为一个短期目标没有达成,就自暴自弃,影响整个的人生。要知道,任何过程中的小坎坷都会成为一种跨越坎坷走向更大成功的力量,即使是从头再来又怕什么?你们还很年轻,前面还有无数成功的机会在向勇敢者招手。

专家提示

大考之后,有的考生一时不知该做什么,对考后生活无所适从。也有个别考生,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整日忧心忡忡,闭门不出。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在痛苦中等待录取结果的他们,过高的期望值又总是落空。如此,就会受到较大的心理刺激,容易导致情绪压抑。一些性格内向的考生,还可能由于过分焦虑、恐慌、烦躁等而“走极端”做出傻事。因此,作为家长,要及时关注考生的考后心理,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二、如何调适落榜心理

心理困惑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按平时成绩应该可以考上理想的学校,但高考那几天得了重感冒,考语文的时候正发高烧,结果语文只考了90多分,而正常情况下我可以拿135分的。其他几科也没有正常发挥,导致我最终落榜。近几天父母和我一样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我心疼极了。失落的痛苦,失意的烦恼,自信心的伤害,对未来的迷茫,使我困惑极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专家指点

高考“发榜”结果只有两种,一些人“金榜题名”,一些人“名落孙山”。金榜题名者固然喜不自禁,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有了结果,可谓一身轻松。但落榜者“名落孙山”的感受是刻骨铭心的痛。自卑、后悔、自责、沮丧等不良情绪几乎把他们逼向绝望,甚至死亡。大致归类,落榜生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负面心理。

1.“名落孙山”的失宠心理

在长期的升学竞争中,家长为了保证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地升入高一级的学府,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对学生是宠爱有加。在学校里,老师们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考大学的希望苗子来培养,关怀备至。然而,经过高考,有些学生落榜了。家长失望了,老师失望了。特别是在家里,父母原来给予孩子的好吃好喝以及免做家务的待遇也随之取消,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落榜怨声不断。面对这种变化,落榜生的心里充满了失宠感,无法接受,油然而生的是震惊,不平衡,并进而产生失意、苦闷、自卑和沮丧的心理。

2.“甘拜下风”的自卑心理

在紧张的复习迎考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平时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对美好前途充满了信心。然而,高考成绩一公布,一夜之间,很多学生突然发现落榜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高考前的那种与同学平起平坐的平等感一夜之间荡然无存,面对那些就要走进象牙塔的往日同学,他们深感高不可攀,于是自卑心理便油然而生。

3.“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内疚心理

在孩子长期求学的道路上,几乎所有的父母为了孩子们能够考上好大学,奔个好前程,可以说是费尽了心血。而老师们也是夜以继日,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不辞劳苦,真可谓呕心沥血。家长和老师们所做的这一切,已经成年的高中毕业生们自然清楚其中的道理。于是,他们更加努力,拼命学习,想以好成绩报答父母和老师。然而高考落榜了,这部分学生,面对老师和家长疲惫与失望的面容时,感到非常的愧疚,觉得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并因此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陷于深深的自责之中而无法自拔。

4.人际交往中的孤独心理

一旦落榜,随之而来的是要面对除了家长、老师、同学之外的许多人和事。可由于文化素质的差异,使落榜生在周围人群中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人交往时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生活习惯,都有别于他人,表现出一种文人不文人,劳者不劳者的特性,与周围的人们格格不入这都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孤独心理由此而生。

5.“路在何方”的困惑心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社会公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经过十几年的升学竞争,那些顺利地挤过“独木桥”而成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就意味着前途无量,而被挤下桥的落榜者们,则顿感前途渺茫,从内心深处发出“路在何方”的呐喊,个别意志脆弱者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念头。

“十年寒窗苦读书”。每个高中毕业生,都希望自己能够“金榜题名”。因此,高考落榜几乎是他们人生旅途中一次难以承受的失败和挫折。有的落榜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思想茫然,不知如何面对未来。因此,高考落榜生要做好心理的自我调节,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1.落榜生要勇敢地承认落榜

不要因为落榜了而给自己找很多借口和理由来怨人怨己,而是要坦然接受现实。一定要清楚落榜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只能调整自己,想一想现在该如何做。要知道“不承认现实,就是不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

2.自我安慰

落榜已成现实,不必为一时的挫折、失误而自责沮丧,沉湎于幻想和懊悔之中。其实,考上理想的学校并非是学生成才的唯一出路。因此,只要自己竭力奋斗过、争取过,即使落榜,也同样是一段充实而绚丽的人生记忆。

3.调适心情

适当宣泄落榜以来的低落情绪,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困惑的心情,减轻精神压力。可与长者或知己倾吐心中的不快,把积压在心中的话说出来,或痛哭一场,使不良情绪得以渲泄;还可从事自己所喜好的书法、音乐、写作、集邮、舞蹈、体育等活动,使精神得以放松;也可去外地旅游或走亲访友,使坏心情在环境的变换中得以好转。

4.放宽视野

韩寒说过:“不一定上大学才能够深造”。“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写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他们都是在遭受重大挫折后才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

落榜不等于失败,上大学也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调查发现,近些年来我国有突出贡献的400名科技人员中,没有上过大学而靠自学成才者占54%。

事实证明,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工作出状元。只要你振作起来,只要你永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收获。要始终记得住这句话:“在人生的舞台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专家提示

成功使人快乐,失败令人痛苦。但决定苦乐感受的并非成败本身,而是本人的抱负水平和对高考的期望值,即个人的奋斗目标和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的预测。抱负越大、期望值越高,成功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越弱,失败引起的痛苦和挫折感越强,心理困扰越严重。

三、如何缓解高考后焦虑

心理困惑

“高考终于结束了,原本打算好好休息一下,可这两天总睡不着,不是担心成绩不好,就是担心填不好志愿,经常发脾气。”很多考生在考后一段时间这样说。

他们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中不停地上网、核对答案、计算分数,结果心情越来越糟,甚至发展为焦虑、抑郁。请问,考生,应该如何缓解考后焦虑?

专家指点

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走出考场后,不知不觉地又陷入了“心理高考”之中——整日为未来忧心忡忡,出现不同程度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等现象。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学生患了“考后焦虑症”。

高考后,学生首先要估分。这个时候,他们的心情非常复杂,分数估低了,会灰心丧气;估高了,感到没有把握,害怕实际分数和所估分数不相符,在别人面前丢面子。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翻来覆去地琢磨,很容易产生焦虑。此时考生表现出来的烦心实质上是“心火”,“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等分数出来后,他们的紧张情绪才能得到放松。

轻度焦虑自我感觉不愉快、紧张,并不影响到日常生活,考生只要自己进行心理调适即可;中度焦虑则会影响日常生活,需要得到家人和朋友的帮助;而重度则表现为主观感受,明显影响到生活,如饮食不香、坐卧不安,这时要到心理咨询中心让专家帮助疏导。

出现焦虑症状一般是那些内向、性格孤僻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压力无处宣泄,不断积累,很有可能在高考成绩公布的前后突然爆发,有的甚至会产生精神崩溃。这会影响他们的未来,今后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结果与期望不一致时,焦虑又会出现。

据分析,考生一般会出现五种心理:自卑心理、麻木心理、失落心理、内疚心理、孤独心理等。考生出现以上五种心理,很大的原因“归功”于考生家长。大部分家长非常关心孩子考前和考中的情绪变化,却往往忽视孩子在考后的心情。考前,他们会到处请教专家,从心理、饮食、环境等各方面为孩子做好服务,以便孩子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中,他们会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刚从考场下来,家长便围了上去,嘘寒问暖,孩子感到考得不好,家长便耐心劝慰和开导。可高考结束后,他们往往就会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能考多少分、分数线是多少这些问题上。有的家长甚至对考不好的孩子表现出失望的情绪,给孩子脸色看。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