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学习要懂心理学
46815600000021

第21章 复习迎考与心理学——汗水与泪水背后,成功之花在开放(1)

复习是积蓄实力、积蓄本钱,考试则要求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至,取得最大的效益。复习的策略,就是扬强扶弱。有的同学是只补弱的,忽视了强的;有的同学是放弃弱的专攻强的。从整体看,都未见明智。考试的策略是“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其实,无论复习还是考试,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都需要情绪饱满和精神张扬,需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参与心理和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才能发挥出好的水平来。

复习常识——掌握自己的前途与命运

一、复习中为何会昏昏欲睡

心理困惑

每次考试之前,我都会积极地准备,特别努力地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经常熬夜到凌晨一两点钟。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有一次,当我从桌子上醒来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多钟,只有摇头叹息。很多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复习的时候本应该高度集中注意力,大脑一直保持紧张状态才行,可是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我们反而会昏昏欲睡呢?

专家指点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接受外界刺激一旦强度过大、数量过多、时间过久,非但无法引起兴奋,还会进入抑制状态。大脑通常都是用这种方式进行自我保护。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们每天的学习负担非常重,导致睡眠不足,尤其是中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有看不完的参考书,做不完的习题。似乎每天若早点休息,晚点起床,则有不努力之嫌,将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自己。况且住校生早晨六点钟要起床跑步,晚上宿舍嘈杂,至午夜前不能入睡,每天的睡眠时间加上午休也不过六个多小时。于是,整天昏昏沉沉,上课打瞌睡,晚上再熬夜,以至于造成恶性循环。

学习与睡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睡眠十分重要,睡眠可以恢复精力和体力,调节激素分泌、大脑发育和身心健康。睡眠中,脑神经细胞会进行自主休整。脑神经细胞会对白天获取的知识(即记忆)进行分类、组合,相当于加强了对这些知识的记忆;脑神经细胞按自己的方式在睡眠中进行信息(已记忆的知识)整合和新突触联系的建立,也就是思维。所以,睡眠是提高记忆和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

睡眠不好将影响学习效率和效果。人们睡好了,头脑自然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力亦好。如果连续几夜睡得不熟不深,早上起床后就会有头沉或晕、昏昏欲睡、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反应。这一现象大多数有过睡眠不足经历的人都曾经出现过。医学上,已有大量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如果将睡眠剥夺,尤其是将深度睡眠剥夺后,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的情况。

同学们复习到深夜,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这正是大脑的保护性抑制在发挥作用。复习的时间过长,消耗了大量脑神经细胞能量,使大脑的反应灵敏度降低,处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中,抑制到一定程度,便会瞌睡或进入睡眠。就如电路中的短路一样,如果大脑没有这种保护性抑制,接连几次熬到深夜,可能等不到考试,脑子就被“烧”坏了。因此,睡眠的作用不可小视。

在复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以提高复习效率。很多同学惯用的复习方式,是坐在那里不停地看书。大量实践证明,这样的复习方式是不科学的,因为人的大脑总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处于抑制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复习,常常会事倍功半。

生理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大脑皮层机能的高潮规律:早晨是一个人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6点钟是推理能力最佳时间;8点钟大脑的思想最为严谨周密;12点之前,人的精力、体力、思维能力等到达到高潮;下午1-2点钟,是体力和脑力效能较低的时候;下午3-6点钟,脑力转向活跃;晚上6-8点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晚上8点最适合长时记忆;晚上9点大脑进入第二个活动高峰。所以,若将复习安排在大脑活动活跃的时段,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不要错误地认为,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效率就会越高,效果也会越好。晚上复习最好不要熬夜,特别是考前,更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专家提示

未成年人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学习压力过重,大量的作业、补课导致晚睡少睡;二是家长工作、活动频繁,耽误了孩子的睡眠时间,造成孩子睡眠时间不足;三是家长的不良行为(如打牌等),导致放任孩子想何时睡就何时睡,想睡多久就睡多久,这些孩子往往晚上玩到很晚才睡,白天上课经常犯困。

二、复习期间的自习课该怎样利用

心理困惑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我们每个人都在紧张地复习。在复习阶段,学校特意安排了很多自习课,可是我们总是不能有效地利用好这段自主学习的时间,有些同学甚至把自习课当成了“自由课”,而放任自流。我想知道,究竟该怎样利用复习期间的自习课?专家指点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一定的自习课。所谓自习课就是我们自主、自我学习的过程,其主要功能就是在完全自主的空间,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各学科内容形式)保障知识前后贯通的延续性,并达到自我的完善、发展、巩固、提高、升华。

然而在复习期间的很多自习课上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1.自习课成了放松课、自由课

没有珍惜时间的观念,缺乏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有的同学要么是漫无目的地读书,要么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常常拿起一本书翻几下,然后又拿起另一本书,一节课时间就在这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混沌中荒废掉了,一无所获。更有些同学,无所适从,在无言的呆滞和恍然睡梦中虚度了光阴,就这样一步一步拉大了与他人的距离。

2.自习课成了讨论课

自习课要求的是自主探究。可是很多同学认为在自习课上讨论也是在学习,如果学习中遇到困难总是期盼别人(同学、老师)给予提示或帮助,就会形成依赖心理,使自己在学习上变得懒惰,久而久之会丧失独立意识,创新能力也会逐渐泯灭,那样你会变成学习的奴隶。

3.自习课就是作业课

自习课很多学生在茫茫题海中忙碌不停,每节自习课都是在忙碌和疲惫中度过。繁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初三和高三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障碍也因此形成。

4.自习课就是辅导课

自习课成为个别学科的辅导课、补习课或抄题课。自习课也因此而失去了原本的功能,影响复习效率的提高。

那么,考前复习中同学们应该如何上好自习课呢?

1.制订复习计划

自习课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如果随意学习,没有目的,就如大海中没有航标的小船,很难到达成功的彼岸。不可以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确定学习的内容,切忌偏科。如果一条腿走路,必然要落后。

2.利用自习课自我反省

古人云:日三省吾身。自习课是自我反省的绝好机会,包括各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各学科之间的特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巩固基础,全力抓好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巩固提高自己的优势学科。自主寻找突破点,老师不留作业并不代表不做题,而是要针对每一学科的实际情况,抓重点、弱点反复练习,使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拓展和延伸。“温故而知新”。也可依据老师的要求,由被动地学到主动地探究,在自我测评与纠错中得到提高。

3.利用自习课解决难题

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利用自习课把不会的疑难问题解决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你的成绩会有极大地提高。

4.学会独立思考

自习课上遇到困难,要学会独立思考、克服依赖心理。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果,你会体味到更多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会增强你与困难斗争的勇气。

专家提示

复习期间合理利用好自习课,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同学们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节自习课要复习的内容。因为,在紧张的复习期间,每天没有多少时间可供自己利用,如果对自习课缺乏统筹安排,必然会影响复习效果。此外,对自习课采取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三、为何在睡前复习效果更好

心理困惑

我是一名初三学生。现在大家都处在紧张的考前复习中,在复习阶段,我们需要记的东西太多了,我感觉自己都快变成一架只会做题、背记的机器了。真想不费太多力气就把需要掌握的知识都装进脑子里。后来,我发现一个规律,就是睡觉前复习的功课,早上起来,记忆依旧清晰,模拟考试的时候也容易被回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专家指点

记忆是人不可缺少的心理活动。而人和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因此,每个人的记忆也不尽相同。

实践表明,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中,都存在一个最好记忆方法和最佳记忆时间。比如背诵时要遵循大脑活动的规律来进行记忆。大脑一般有四个记忆高潮:第一个高潮是早晨起床后。由于大脑经过一夜休息,既对前一天所学的知识有个重新的组合的过程,又对此时学习的知识印象清晰。第二个高潮是上午8~10点。这时人的精力最旺盛,大脑工作严谨、思维周密,学习知识容易理解和消化。第三个高潮是18~20点,也是记忆的最佳时间。第四个高潮是睡前一小时,记忆的东西牢固。

如此,同学们该知道为何临睡前复习效果更好了吧?就是因为睡觉前复习的知识记忆牢固。心理学中关于“遗忘的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只要干扰一旦排除,记忆就能恢复。此学说的依据是“刺激——反应”理论,最明显的依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例如刚学习一种材料,马上就学习另一种新材料,这样就会忘记前面学习的材料。而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常表现在课文的学习上。人们正在学习一篇课文时通常都是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最容易遗忘,其原因就在于中间部分受到前摄和倒摄两种抑制的干扰。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休息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可以对刚学过的内容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这是因为,尽管同学们外部的学习活动结束了,但是内部的神经活动却并没有停止,在学习中产生的神经冲动,依然在神经网络中继续循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得到巩固。如果此时接着学习性质相同的知识,就会使这一循环过程受到干扰,进而影响前学习内容的记忆效果,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也很难巩固。

另外,早上起床后复习的效果也很好。这与睡前复习好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睡前复习是受到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起床后复习是受到以后学习材料的干扰。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最好将章节或长段的记忆内容设置出一些头尾加以记忆,同时,要利用早晨起床后的时间背英语;利用晚上临睡觉前的20~30分钟背需要长期记忆的内容。

那么,除了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后两个时间段外,在其余时间该如何减少干扰呢?

一是合理休息,以利于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巩固。尤其在课间休息时间里埋头苦读,结果可能会事倍功半。

二是对文理科的学习要交替进行。研究表明,在对性质不同的两种内容进行学习时,干扰作用最小。复习也是如此,文理科交替复习,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因为,文理科在思维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别,若是长时间地单纯复习一科,会导致大脑的疲劳,而且容易产生记忆的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文理科交替复习,不但不易导致大脑疲劳,还可以使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大大减少,从而使复习效率提高。专家提示

有些同学认为,夜间看书,尤其是凌晨0:00-5:00效果最佳的说法,也有实验证明。但是对于边工边读的同学,我们不提倡这样的过度学习。因为把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作息时间打乱,极易造成疲劳,失眠,低血压,头疼等症状。因此,还是根据一般的学习规律,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学习的时候学习为好。

四、考前怎样有效管理时间

心理困惑

我是一名初三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家人都希望我能够考上市重点高中,将来就可以读个好大学,有个好出路。于是,从进入初三,我就开始把全力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当中,每天都“开夜车”,通宵达旦,弄得自己筋疲力尽。看到班里有些同学就好像中考与他无关一样,想玩就玩,想睡就睡,一副散漫的样子。我很困惑,考前时间很宝贵,可是究竟该怎样有效管理和利用呢?

专家指点

时间,对于即将参加中考或高考的同学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可是,随着考试的越来越近,同学们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人们常说“时间就是分数”,一点也不过分。因此,同学们要知道,时间的管理和利用对于考试成绩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不急不躁,摆正心态

时间是很紧迫,但是应该注意效率和质量是第一位的。不要因为一套或几套试卷做得不好就沮丧或急躁。现在的失误只是暴露自己的不足,应该从失误和错误中总结经验,这是有价值的。因为现在所做的还是为了在真正的考试中做得更好。所以不要急躁,要摆正心态,要平静和冷静地分析自己,总结自己,并且注意方法和效率。

2.避免拖延和疲劳战

进入高三或初三之后,教室的前面总会有“离高考(中考)还有×××天”之类的警示。一些考生感到离考试还远着呢,不用急,于是复习没有进入状态,作业和练习也拖来拖去,不能及时完成。而另外一部分时间观念很强的考生则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复习、做题,经常忙到深夜才睡觉,已经准备好打一场“持久战”。事实上,这两者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不同,可实质上,他们都没有科学地利用时间:前者的做法是对时间的浪费,后者的做法是不讲时间效率。拖延是懒惰的表现,是复习迎考最大的敌人;而疲劳战是对时间的不合理利用,影响休息和学习效率,最终难以持久。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拖延产生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缺乏紧张意识,以为离考试时间还远着呢,若是把课文、定理和公式早早就背熟了是在浪费时间,因为考试之前还要背。二是对自己估计不正确,或者认为自己非常聪明,视考试为小菜一碟而盲目乐观,或者认为自己学习不好,前途无望而丧失自信心;三是等,等安静的时间,等大段的时间,结果浪费了大量完全可以利用的零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