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一)
46809100000003

第3章 天津市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位于天津市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北面,占地面积共有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50平方米,是一座园林式的伟人纪念馆。

其建筑高21.3米,主体分为三层,布局呈“工”字结构,房顶使用古典重檐形式与现代工艺溶于一体的风格,外檐镶嵌着花岗石,色泽素雅大方。纪念馆外面的广场、花岗岩雕塑、不染亭、纪念林、草坪花卉等景观和主建筑彼此映衬,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馆内存放着很多价值不菲的藏品,文物、文献、照片及各种历史资料近万件,其中珍品便多达百余件。

纪念馆展厅包括瞻仰厅、生平厅、情怀厅以及竹刻楹联厅和书画艺术厅。瞻仰厅正面耸立着周恩来邓颖超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以大型壁毯《海阔云舒》为衬托,两边浮雕墙镌刻了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及开国大典、祖国建设等众多历史性画面。

生平厅由九个部分组成:一、展示周、邓二人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合影照片及重要诗词手稿的“风采”部分;二、记录二人立志救国、领导爱国运动、从事建党活动等早期革命历程的“追求真理”部分;三、重现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坚持白区斗争、参与指挥长征、推动全民抗战、指挥解放战争和建设新中国等革命实践活动的“拯救中华”部分;四、介绍周恩来担任国家总理、描绘建设宏图、促进民族团结、坚持独立自主和为促进世界和平不懈努力的“总理国务”部分;五、展示邓颖超领导中国妇女运动并为增进与世界妇女运动的交流而努力的“领导妇运”部分;六、反映周恩来在“文革”期间,坚持顾全大局、保护大批干部、战胜反党集团、重构四化蓝图的雄才大略。七、继承伟业:回顾邓颖超晚年肩负党政要职、支持改革开放、增进国际友谊的卓越工作。八、英灵永驻:追溯举国上下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的情景,敬展先后敬放两位伟人灵骨的骨灰盒。九、遗愿化宏图:表现全国人民继承周恩来和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遗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生平展厅采用复原场景、微缩景观、灯箱图表、超宽银幕、背投式大屏幕、触摸式显示屏等现代科技手段和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珍贵的文献文物,全面展示一代伟人、两位楷模的风采。

情怀厅分三部分。一、伉俪情深:再现两位伟人在革命中产生爱情,爱情激励他们献身革命的崇高情谊。二、爱满人间:赞颂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真挚情怀。三、举世敬仰: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人民无限爱戴两位伟人的挚热情感。楹联厅和书画厅汇集并展示来自全国的知名人士和著名艺术家讴歌周恩来、邓颖超的竹雕艺术品和书画作品。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以多种功能来发挥其教育作用。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与纪念馆联合组建的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将对周邓的生平、思想进行深入广泛的学术研究。收藏与两位伟人有关的各种载体的中外出版物和文物文献资料。该中心还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置电子阅览室,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供资料信息。

纪念馆还设有影视厅、多功能厅、贵宾厅,影视厅主要放映有关周恩来、邓颖超文献资料影片;多功能厅用于举办有关学术报告,纪念性仪式和专题陈列等。同时,纪念馆广场和园林区可供集体集会和来宾游览。

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

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四马路20号,馆舍为周恩来当年就读的南开中学东楼旧址。

周恩来(1898—1976年),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杰出的外交家。他于1913年8月至1917年9月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1919至1920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天津从事革命活动,自称天津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此探寻救国救民真理,走上革命道路。他在南开学校期间是优秀的学生干部,办社团、演新剧、发表演说,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斗争和新文化运动。从日本留学回津后,他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宣传马列主义,积极参加和领导五四运动,被捕后在狱中组织绝食斗争,并取得胜利。

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是为纪念周恩来青年时代读书和从事社会活动而建立的纪念馆。纪念馆建成并开放于1978年,由叶剑英题写馆名。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楼总面积为952平方米,建于1906年,是当年南开学校的中心建筑,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仿罗马式但又具有中国民族装饰的特点。

纪念馆由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组成。复原陈列有东四讲室和理化讲室,是当年周恩来听课和开展社会活动的场所,辅助陈列在纪念馆楼上,陈列内容分中学时代、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旅居欧洲四个部分,共有300余件珍贵的文物、文献、资料及照片展出,生动地介绍了周恩来由一个品学兼优的爱国青年学生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辉历程。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面积12800平方米。前区是用暖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展馆,古朴庄重;后区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雄伟壮观。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序厅:序厅中央的铸铜雕像表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墙屏上毛泽东主席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手迹熠熠生辉;环壁的巨幅彩画反映了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

战役决策厅:通过对中共中央九月会议、全国和华北战略形努的发展变化、平津战役的方针和部署筹诸多重大历史事实的追溯,展示了平津战役发生的背景、平津战役与全国战场的关系,着力表现了中央军委、特别是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将国民党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就地歼灭的英明决策的过程。厅内设置了毛泽东主席西柏坡办公室旧址复原蜡像以及大量历史文物、照片和多媒体演示,将毛主席驾驭战争的伟大气魄、运筹帷幄的高超指挥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战役实施厅: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筹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筹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首先,从西线开刀,切断平张路,抓住傅系,拖住蒋系,实行“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张、新、平、津、塘5个据点上,切断其西退南撤的道路;接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加以歼灭,先后攻克新保安、收复张家口、解放天津;最后,在我军强大军事压力下,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本厅设置的巨幅塑型电动图、大屏幕电视、战场景观、电动沙盘筹,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了战争场面。

人民支前厅:人民支前厅,运用大量史料,翔实地展现了东北、华北各级党组织、政府和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历史场景,深刻地揭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革命战争规律。

伟大胜利厅:伟大胜利厅陈列了平津战役取得的辉煌战绩和北平、天津以及全国备地欢庆胜利的场面等内容,并设置了缴获武器陈列台。同时,对平津战役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人民解放军向全国大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等,作了概要介绍。反映了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重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历史演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英烈业绩厅:英烈业绩厅陈列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其他领导同志的题词;介绍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32位著名烈士和团以上干部、26位战斗英雄、109个英模群体的事迹;悬挂了英模群体荣获的27面锦旗;展出了大批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庄严肃穆的英烈名录墙,将战役中牺牲的6639名烈士和391名佚名烈士的姓名镌刻在上。雕塑《前仆后继》,再现了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寄托了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敬仰之情。

多维演示馆:运用现代声、光、电高科技与多元化视听艺术手段,把全景式超大屏幕环球电影、地面塑形场景转换和蜡像、塑像结合起来进行表现战争时空氛围的音响合成,创造出一种新颖、独特地视听艺术形式,气势恢宏地演示了平津战役决战多维空间历史画面。

盘山烈士陵园

盘山烈士陵园是冀东有名的烈士陵园之一,位于天津市蓟县盘山东麓,是为纪念在冀东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于1956年兴建的,1959年建成。陵园占地20公顷,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烈士纪念馆和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馆。园内松柏苍郁,建筑物宏伟壮观,富有民族风格。

盘山烈士纪念碑用汉白玉石块砌成,碑基面积1177平方米,碑高275米。四周碑文分别是聂荣臻题写的“光荣烈士永垂不朽”、谢觉哉题写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李运昌题写的“为人民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宋劭文题写的“抗日英雄浩气常存”,表达了党和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

烈士墓区安葬着205名烈士,多数是抗日战争牺牲的老红军和八路军指战员。主墓长眠着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和冀东西部地区分委书记田野。陪墓32座,群墓171座。

烈士纪念馆位于陵园的正中,这里分别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在蓟县和冀东从事抗日工作的53名烈士。其中包括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冀东西部地区分委书记田野、冀热辽专署专员杨大章、抗日支队副司令员白乙化和蓟县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子光等。纪念馆内有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和烈士遗像、传略及烈士英名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