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到你想去的地方
DrewGilpinFaust
只有试过了才知道。
当我听着你们说你们面前有如何的选择时,可以听出来,你们在为搞不明白成功和幸福的关系而烦恼——或者更确切地说,什么样的成功,不仅能带来金钱和名望,还能让人真正地幸福。
你们担心工资最高的工作,不一定是最有意义、最令人满足的工作。但你们想过没有,艺术家、演员、公务员或者高中老师都是怎么过的?你们有没有思考一下,在媒体圈里该怎么生存?你们是否曾试想过,在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研究生学习、写了不知道多少篇论文之后,你们能否找到一份英语教授的工作?
所以,答案就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如果你都不试着去做你喜欢的事,如果你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生活的路还很长,总有机会尝试别的选择,但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这个。
我把这个叫作职业选择中的停车位理论,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和同学们说这些。不要因为你觉得会没有停车位,就把车停在离目的地20个街区远的地方。先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后再到你应该去的地方。
也许你和我在Kirkland碰到的一位大四学生一样,她刚从西海岸一家很有名的咨询公司面试回来,她问:“我为什么要做这行?我讨厌坐飞机,我不喜欢住酒店,我不会喜欢这份工作的。”那就找个你喜欢的工作吧。要是你醒着的时间里,都在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你也不会感到幸福的。
但是,最最重要的是,你们要问这个问题——问我或者问你们自己。你们选择了一条路,也就选择了一份挑战。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到达那儿。这是好事,它们赋予你行动、发现价值和作出选择的能力。不要静止不动,要随时准备接受改变。牢记那些我们告诉你们的远大理想,就算你觉得它们永远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们可以指引你们,让你们到达那个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你们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向月亮眨眨眼
陈鲁民
勇于探索,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每一次探索成功,都使我们在未知领域里前进了一大步。
近日,世界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驾鹤西去,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他,缅怀他的伟大创举及探索精神。阿姆斯特朗的家人希望世人能以简单的方式缅怀他:“在晴朗的夜晚外出时看到月亮向你微笑,你可以想象那就是阿姆斯特朗,请向他眨眨眼。”美国航天局月球科学研究所马上响应说:“让我们都走出门外,对月亮眨眨眼睛,向他致敬。”
向月亮眨眨眼,是怀念他敢为人先的伟大探索精神。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在月球表面首次留下人类的足迹,完成了人类的登月梦想。
他在踏上月球后说:“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句话如今成为最广为人知的名言之一。勇于探索,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每一次探索成功,都使我们在未知领域里前进了一大步,人类文明就是无数勇士探索的结果,阿姆斯特朗即是他们中杰出的一员。所以,他去世后,奥巴马说:“当尼尔第一次踏足月球表面时,他实现的人类创举永远不会被忘记。他的探索精神将一直活在那些致力于探索未知世界的人们心中。”人类永远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忘记阿姆斯特朗的登月壮举。
向月亮眨眨眼,是钦佩他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探索太空是有极大风险的,苏联的“联盟11号”惨剧,三位美国宇航员在进行“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任务的训练时死于事故,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等等,都是惨痛教训。就是当初阿姆斯特朗登月时,许多人也担心他有去无回,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甚至还为他事先写好了悼词:“命运决定这些前往月球探险的人将永远在月球上安息,这些勇敢的男人早就知道,他们没有任何回来的希望,不过他们也知道,由于他们的牺牲,人类将拥有更多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阿姆斯特朗还是毅然决然地参加这次太空之旅,义无反顾地走进飞船船舱,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迈出了代表人类进步的一大步。
向月亮眨眨眼,是尊崇他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返回地面后,阿姆斯特朗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在他的老家沃帕科内塔,更是万人空巷,热闹空前。然而,性格低调谦逊的阿姆斯特朗更向往宁静的生活。他始终与媒体和商家保持距离,不做广告,不当代言人,不愿多谈那次登月壮举。为了过清静的生活,他甚至放弃航天局高层职位,买下一座农场,喂牛种粮。面对赞扬,他谦虚地说:“我猜想,我们大家都喜欢因日常工作成绩而被人记住,并不是因某一次闪光点。”而当有人问及,对他的脚印可能在月球表面存留数千年有什么想法时,他幽默地回答:“我希望有人上去把它们擦掉。”阿姆斯特朗的谦虚低调,不仅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光彩,反而更赢得了人们的由衷钦佩,他为我们树立了淡泊名利的光辉榜样。
人生有涯,世事无常。如今,阿姆斯特朗已融入灿烂星空,让我们在这月明星稀之夜,向着月亮眨眨眼,以寄托哀思与崇敬。
皱纹长在哪里才算老
张颖异
皱纹长在脸上不算老,只有长在心里才算老。
我的导师叶教授是个很有意思的老太太。
她原来是下乡知青,恢复高考制度的时候,她30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在一家街道工厂上班。听说她要去考大学,很多工友都笑了,觉得她那么大年龄了,去考什么大学,真是异想天开。
她不管那么多嘲讽,认真地复习,当年,她考上了本地的一所师范学院,毕业后,分到县城一个事业单位工作。
那个单位,工作稳定,福利也好,上班的时候很轻松,很多女同事便把毛线活儿拿到单位,一边做着一边东家长西家短,就那样,一天天的时间打发过去了。
她觉得那样浪费时间怪可惜的,于是,就把考研的课本拿到单位去看。同事见她已经36岁了,还准备报考研究生,都觉得很荒唐:
“你真是不服老啊,孩子都快小学毕业了,你还准备去和那些小青年一样读书啊?”她认真地说:“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啊,我要趁着年轻多学些知识,不能就这么荒废时间。”旁边有个男同事说道:“你得上班,还得照顾家庭,再说,人到中年了,还学什么习啊!再过十多年,你就做奶奶了。”她笑笑,没说话,继续看她的书。那阶段,大家都说她脑子有毛病,简直是瞎折腾。
她也不管这些,继续努力学习,第一年,没有考上;第二年,女儿已经读初中了,晚上母女俩一起学习,这一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她被留下任教了。丈夫作为家属,被学校调到后勤处工作。于是,他们全家从县城搬到了上海。孩子在学校的附属中学读书。
工作几年后,她熟悉了教学,便又不安分起来,想考博士。于是,在43岁那年,她报考了博士研究生,与她一起坐在考场的,还有她的一个学生。作为老师,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去考博,成为了学校的一段佳话。
博士顺利考上,毕业后,她又回到以前的大学工作,后来成了博士生导师。到退休时,因为教学质量高,身体好,更重要的是心态很年轻,她依然被学校返聘,带博士研究生。
前几年,她参加了一个画展后,居然一门心思地想学国画。于是,她就去书画院拜了一个国画名家为师,几年下来,居然画得一手好画,并且在国内得过几次大奖。
一次教师节,我们同学去拜望她,有个女生很冒失地说:“叶教授,你怎么一点不服老啊,快60岁了,还去学国画?”
叶教授笑眯眯地说:“我就是不服老,虽然我是长了很多皱纹,但是,皱纹长在脸上不算老,只有长在心里才算老。”
老师的话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是的,她能从一个街道工厂的女工成为着名高校的博士生导师,不正是因为她的心中从来不长皱纹吗?
敲掉你的嫉妒
韦盖利/译
我想我应该把他们的声望敲碎。
在一个名叫德舍尔多夫的小镇上有一个着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非常出名,一天,连王子都慕名来请他做雕像,王子要做的是一个自己骑马的铜雕像。艺术家接了活儿便没日没夜地忙起来。
终于,巨大的雕像做成了,被立在德舍尔多夫镇的广场上。王子带了几位大臣来看。雕像是那么漂亮,王子看到了忍不住惊叹起来。他像个老朋友一样跟艺术家握了手,称赞道:“你太伟大了,这尊雕像会使你更加出名。你把我雕得很完美。”王子身边的大臣们听了,对艺术家又妒又恨,想着用什么法子污辱他一番。当然,他们不能挑王子雕像的缺点,因为王子已经说它很完美了。
所以,有个大臣站出来说道:“请允许我说个不足之处,这匹马的头雕得太大了,跟整座雕像不协调。”另一个接着说:“马脖子的弯度不好,这样比较难看。”第三个说:“如果把马的右后腿改进一下,这匹马会更加好看。”还有一个人说马尾巴有缺点。
艺术家静静地听他们说完,转向王子说:“大臣们找出了马的很多缺点,您让我用几天时间来把这些缺点改正过来吧。”王子同意了。
艺术家在雕像的四周围起了屏风,说这样可以不受打扰地工作。外面的人们只听到里面“叮叮”的响声。几天之后,响声停了。艺术家又叫王子和大臣们来看修改好的雕像。
看完后,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说原来的毛病没有了。王子说:“大臣们非常满意,谢谢你对雕像进行了修改。”
艺术家微笑道:“他们满意就好了,但实际上,我根本没对雕像进行任何修改。”王子惊讶地问道:“那你每天‘叮叮’地敲什么?”
艺术家说:“我在敲大臣们的声望,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他们说马的缺点只是出于嫉妒。
我想我应该把他们的声望敲碎。”王子听了,大笑起来,而他身边的大臣们则灰溜溜地跑了。
一辈子走好一条路
文章
人并不是选择越多越好,因为多了反而拿不定主意,无法坚持到底,反而是那些没有选择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
有两个西班牙人,一个叫布兰科,一个叫奥特加。虽然他们同龄,又是邻居,但家境却相差很远。布兰科的父亲是一个富商,住别墅,开豪车。而奥特加的父亲却是一个摆地摊的,住棚屋,靠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