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愿你是阳光,明媚不忧伤
46763600000014

第14章 为希望前进:开始了就别停下,追逐梦想的路上永无遗憾(2)

小时候对文字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只是那时能接触到的课外书实在有限。暑假里最期盼的事情莫过于看到爸爸收工回来帮我借到书。而借来的那些书,总是被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才肯罢休。那个时候,文字有种魔力,带领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后来上了学,看数理化以外的书籍变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只是偶尔在语文老师的要求下去参加一些作文竞赛,拿到奖他比我还开心。在他眼里,我的文字是有灵气的,反复叮嘱我一定不要浪费了这种天赋。

大学填志愿的那天,我毫不犹豫地选了新闻和中文专业,只是后来经历了种种曲折,我还是没有读到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所以我生命里最美好的4年,活跃在大学里各个需要文字的地方。广播站、记者团、文学社,我写很多的文字,淡淡的却不是自己喜欢的。然后也谈一些或刻骨铭心或不温不火的恋爱,可是那些人最后又去了哪里?

洁洁说其实我的生命里真是出现了太多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很好的素材,而我没有写出来,只不过是我不愿意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感。是这样的吗?那要到哪一天,我才愿意承认那些少年曾在我生命里停了又走,然后时光静止,少年不老?我只是很清晰地记得学校道路两旁的香樟树,斑驳的阳光穿过树叶打在身上的时候,我背着双肩包捧着图书馆的书一点点看得青春明亮起来。

后来,我在上海。开始认识一些人,也开始给杂志写短短的稿件。那个关于文字的梦想,其实一直都不曾丢弃过。总是期盼着有一天笔下的文字能在瞬间开出妖娆的花,然后做一个自由撰稿人,写自己喜欢的故事,故事里的少年和姑娘永远都不老去。有的时候想着想着,都有些迫不及待了。可是这真的是一条漫长的路,要有遭遇退稿后仍然敲着键盘继续写下去的勇气。

那天在网上看到白岩松为郑州大学的学生演讲时说的一段话,他说:“理想不能天天想,天天想就没办法过眼前平常的日子了。如果你拥有一个清晰的理想,把它藏在心里头,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也许,一段时间过后,你一抬头会发现,哟,这不是那个叫作理想的东西吗?”“理想”这个词,能让人瞬间眼神发亮,因为它轻易地就触及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是的是的,梦想不是一日看尽长安花。埋下头来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哪天抬起头说不定看到的就是那个你期待了很久的远方。就像有人说的,梦想有脚,它自己回家了。

_一直跑,直到阴霾笼罩不了_

上小学的时候,我的父母离婚了。那时,离婚并不像现在这么常见,我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家议论的对象。每当我从走廊里穿过的时候,总能看到那些对我指指点点的人。也许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在议论我,但我的心却分明紧缩了起来。我把自己关在紧闭的世界里,不与同学们交往,也不参与班里的活动。

同学们对我的议论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大胆。只一句“听说他爸妈离婚了”便让我的心堵得难受。我逃也似的离开教室,往家里跑去。那时,母亲已经改嫁,父亲外出打工,我寄居在爷爷家里。我跑回家,同学们异样的眼神却依然在我脑海里盘旋。

第二天,我说什么也不肯去上学了。那是冬天,爷爷家的屋檐上挂满冰棱,路上的水坑里结了厚厚的冰。爷爷把我叫起来,拖我去上学,但我死活不肯,一想到同学们的眼神和笑容,我便浑身发冷。爷爷没有对我强拖硬拽,他说:“你不去读也罢,我带你去河边看看河水吧。”我弄不清爷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低着头跟去了。

爷爷指着河面对我说:“你看,这里的水和水坑里的水有什么差别?”我说:“河水清澈,水坑里的水浑浊。”他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一点,水坑里的水被冻住了,河水却没有。”我这才注意起眼前的河水,虽是冬天,它们却依然欢畅地流着。

爷爷继续问我:“为什么河水没有结冰而水坑里的水却结冰了?”我半晌没想出答案,只能向爷爷求助。

他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因为水坑里的水原地不动,所以被冻住了,而小河里的水一直在奔跑,所以没有被冻住。”当年的我还没有接触过科学,爷爷通俗而玄乎的道理轻易地把我镇住了。

他对我说:“如果你也一直奔跑,同学们的嘲笑便罩不住你,不信你考个100分给他们看看?”

我并不确定自己能考100分,但我还是愿意试试,我期待看到同学们惊羡与意外的眼神。在爷爷的陪同下,我背起书包往学校走去。

我依然没有与同学们交往,也没有参加班里的活动。与以前不同的是,我学习认真了,并且强烈期待着下一次考试。

不久后,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单元测试。上天没有辜负我,我虽然没有得到100分,却是全班成绩最高的。也许老师也看出了我的变化,在发试卷的时候把我拉上讲台,狠狠地表扬了我一番。那一刻,全班同学的眼神都聚集在我的身上,他们有的惊讶,有的惭愧,更多的是羡慕。

我想,我的改变是从那时开始的。我沉浸在同学们的惊羡里不可自拔,性格也慢慢开朗起来。或许因为我成绩变好,对我有所顾忌,同学们与我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很少提及我父母离婚的事,我心里的阴霾如同雨后的大雾般徐徐散去。

我们总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它是一团乌云,遮挡着我们头顶的日光。如果我们不动,它会紧紧罩着我们,只有一直奔跑,才能把它远远甩在身后。

_坚持下去,你才有幸福的资本_

闺密,26岁,香港读博。高中时相识,一年后我读文她读理。文理的成绩无法准确对比,但从班级排名来说,她是不如我的,虽然刻苦程度我远不如她。

自此认为,我的智商比她高。高考她上了二本的院校,那4年回我短信通常在凌晨之后,那个点她刚刚上完自习。3年后考研,她去了北京交大,好几次打电话都说学多了胃不行,总吐。研二去了香港,成了我身边最年轻的一位女博士,每月奖学金折合人民币一万四。高中的青葱岁月,我们每天一起回家。高中后这7年多的时间里,虽然联系没断,我们的见面次数却不超过7次,原因很简单,她在学习,在准备建模比赛,在上英语辅导班,在备考GRE,没有时间。虽然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自己智商比她高,但她的经历告诉我,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是智商,最大的差别是坚持。

大学校友,一个和我同届学新闻的姑娘,很有女孩子特质,纤细娇小,说话细声细语,是那种我见了都想去保护的人。

大四那年她和很多同学一起去电视台实习,一年多的时间里工作苦压力大,电视台不支付工资,也没有是否能留下来的承诺,所有人都放弃了,只有她没有离开。她说这是个只要你拼命不会不出成绩的岗位。她现在工资全组最高,年薪让我羡慕得眼冒金星,可透过数字我能猜到这个外表柔弱的姑娘每天比别人多做了多少工作。打球时崴脚,她一个人去医院看又一个人单腿蹦回自己四楼的家;加班到半夜是常事,她就在包里装着有电棍功能的手电筒防身。说这些时她云淡风轻,我却想象着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每一件都足以让我哭泣自怜,祥林嫂般给别人倾诉许多天。她照顾妹妹,自己供房贷,跟师傅学煲汤,和同事打球,同朋友爬山,每天的生活也丰富而多彩。前不久参加她的婚礼,看着外表依然弱弱的她,知道内心坚强又坚持的她一定会幸福。

高我两届的一位师兄,大学上课前为每一位教他的老师主动搬座椅,搬了整整4年。平时成绩占我们学科总分百分之三十的比例,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所有任课老师都认识他,想必成绩上都有所优待。不是说他的行为功利化,只是觉得,即便抱着功利的目的,能4年如一日地为老师搬座椅,也足够令人钦佩,至少我坚持不下来。上学时他是学校的贫困生,毕业后娶妻、生子,工作之余还出了本书,现在业余做电商,过着富足的小日子。去年我来石家庄时他请我吃饭,听他讲对未来生活的设想,我毫不怀疑他能实现。

你坚持下去了,这就是你的资本。看过一个《当我在荒废时间的时候有多少人在拼命》的帖子,才知道很多时候,我以为我受到了很多苦,但是我不知道有那么多难受的人宁愿咬牙也要坚持走下去。反思自己,没有用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没有倾注身心去爱一样事情,更没有孤注一掷坚持过。

作为拖延症重度患者,最近我体内的懒惰小孩快要将勤奋的小孩打死了。死前,勤奋小孩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

_即便输了起点,至少我们还有拐点_

读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两个女生闻名全校:一个是杨丽丽,一个是苏小薇。前者因为傲视群雄的学习成绩,永远霸占着学校的第一名;后者因为性格张扬,着装奇特,让老师无比头痛而为大家所熟知。

就是这样看起来完全不着边的两个人还是亲戚,住得也挺近。

杨丽丽从小就是苏小薇父母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是好的,何况性格温和、乖巧懂事的杨丽丽的确是优秀得让她不得不打心眼儿里膜拜。

其实人生的前十几年,苏小薇一直过得特别顺畅。她除了性格有些夸张,骨子里有些叛逆以外,学习成绩在班上也算是中上等。

那个时候,她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开心,直到中考成绩出来,杨丽丽不出任何意外地上了本市最好的高中,苏小薇勉强达到一所普通中学的分数线。两个人的人生,似乎从这一刻开始泾渭分明。

高中3年,杨丽丽一如既往地优秀得让人望尘莫及。那个时候苏小薇最怕的是春节,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难免会拿两个人做比较。以前她并不在意,可似乎是一夜之间她渐渐地开始思考起人生这个重大的话题,杨丽丽永远是她人生路上的一盏指明灯。若真要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与杨丽丽比拼,她觉得她的人生真是有些失败。

杨丽丽接到北大通知书的时候,苏小薇的分数刚好达到二本分数线。如果人生摒弃掉出身这样的客观因素,从这一步开始作为起点的话,那苏小薇不得不承认,她在起点上输了一大截。

大学4年,苏小薇像一头从睡梦中醒来的狮子。她活跃在学校的各大社团,是各项大型活动的组织者,甚至带领一帮文学爱好者把一本校园刊物办得有模有样。

空闲的时候,她就躲进图书馆,给各大杂志写稿子,4年坚持下来已是小有名气。毕业那年,她去了北京,带着各种获奖作品加上面试时的出色表现,挤进了当地有名的报社。

苏小薇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在同一栋大楼里遇见杨丽丽。更戏剧化的是,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她与学商务英语的杨丽丽供职的是同一家单位的不同部门。

人生似乎在那一刻殊途同归,如果说有什么不同,杨丽丽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妥而有力,而苏小薇的人生开窍得有点晚。不过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她在人生的拐点上,赢得很漂亮。

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数学老师说的一道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方法千千万万种,最终不过是殊途同归。

其实人生也是一样,即便我们输了起点,至少我们还有拐点。所以,不如就从此刻开始,埋下头来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说不定哪天拐个弯,看到的就是那个你期待了很久的地方。

_每一步转弯,原来都暗藏方向_

2013年初,大二,路上碰到刚来马里兰大学读书的研究生学姐,极酷,遂认识,保持长期联系。学姐通过认识的人在学校找了一份校内工,做了一学期,因为学习太忙赚得又少就不做了。我缺钱,就跟学姐要了地址,直接闯进办公室问招不招人。她要辞工,所以当然招,于是开始工作。

校内工作是在学校工程楼的复印中心,主要任务就是打印试卷和海报,然后裁剪递送。最低工资,纯体力活,毫无技术含量,无法写进简历。唯一好处就是因为这工作太累,没有美国人愿意做,因此全办公室都是国际生。我胆儿大敢说,所以所有的电话都是我打,所有的邮件都是我回,所有的客户都是我接。

总之半年后,我成了全办公室英语最好的人,且充满了与地球人类交往的盲目自信。

学期快结束时分到了切海报的任务,即把统一尺寸打印并粘在泡沫板上的海报切成顾客需要的大小,一天要切近百份。偶然切到一张学校政治系某新项目的宣传海报,因为工作太无聊,所以浏览了一下。该项目包括找工作的咨询、训练、实习资源,以及必修一门高阶政治课。海报上大家去实习的地点都很高大上,被诱惑,所以记住项目名称回家查了资料,顺手就申请了。然后就被录取了。

后来去上课时才知道,这个项目是为了培养精英级别的专业人士,竞争非常激烈。我之所以能申请到,原因有二:一、狗屎运;二、我是另类,收了我会增加整个项目的丰富程度。众多申请者中,只有我一个是新闻系的,而且非美国人。如果不是因为切那张海报,我也根本没有渠道得知这个项目的存在。

后来大家轮流批改同学的作业,我才发现我大概是全班平均成绩最低的。

上课时系主任经常旁听,每次最弱智的问题一定是我提的,她因此记住我。3个月后,我给她发邮件说,找实习工作的简历都石沉大海,她亲自给我申请的机构打电话。

最后大家申请到的都是牛气的各种政府或企业,我一没有美国身份,二又是个学渣,还是靠系主任的关系才找到一个基金会的实习,一周工作15个小时,一分钱没有,地铁票都要自己掏。

上班一个月后,老板去中国出差,惊觉中国的未来潜力,想起我会说中文,突然意识到我这个整天坐在电脑前的人还是有用的。于是开始指使我帮忙翻译材料,联系国内机构,处理媒体关系。之后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今天他说要给我实习机会,毕业了直接过来就好。如果不想留在华盛顿想去纽约,他与某还算牛气机构的负责人熟识,保证我可以在该机构有一个职位。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用尽全身力气保持了镇静,只有放在口袋里的手抖了一下。

在我腰酸背痛地第N次用巨型剪刀划过一张张海报时,在我把申请材料随手扔在招生办公室时,在我焦头烂额地写跟我的专业毫无关系的15页国际关系论文时,我从来没有想过能有今天。那些看起来随意的杂乱事件,在时间里神奇地连接起来,只有在结果出现时才显出意义。现在回头看,每一步转弯,原来都暗藏方向。

这份工作未必理想,但我至少可以在美国留下来了,然后可以慢慢往上走,甚至有一点点享受的资本了。命运对我已足够优渥。

不要小看任何的机会,它们都是人生曲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那个点。开始弱一点无所谓,总有机会努力提升。年轻时没有那么多羽毛可珍惜,重要的是经验值,攒够了就可以去下一张地图了。

_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会前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