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工作重在做到位
46754900000020

第20章 效率至上:工作到位的期限保证(2)

美国的盖洛普民意测验所曾经对100多位多才多艺的社会名流做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凡是成绩优异的管理者,都能非常合理地利用时间,把时间消耗降到最低限度。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员工,想在公司里不断地提高,并获得上司的青睐,不是一辈子碌碌无为,就必须学会有效利用每一分钟。

美国有一个保险业务员,自创了一个“一分钟守则”,他从来都只要客户给他一分钟的时间,用来介绍自己的服务项目。

一分钟一到,他会自动停止自己的话题,并对对方能够和他见面表示感谢。

他严格遵守自己的“一分钟守则”,总是充分利用这一分钟的时间,并努力在这一分钟之内让客户对他的业务产生兴趣。结果,很多时候他都能够成功。

在这仅仅只有一分钟的时间里,他既保住了自己的尊严,也没有减少别人对他的兴趣,而且还让对方对他的这种工作方式感到好奇,并很珍惜他这一分钟的服务。

如果给你一分钟,你能做什么?很多人都会说,一分钟什么都做不了。但是,所有的工作都是一分钟一分钟加起来的,在这看似只有一点点的时间里,你完全可以创造出相当高的效率和价值。

总裁助理安妮每天都开车上班。她特别善于利用空档时间,即便是在等红绿灯或塞车的时候,也不会浪费一分钟时间,她会拿出今天要来公司拜访的客人的有关资料看一看,以加深印象。

她的车里永远有一把拆信刀。每次上班的时候,她都会带着一叠信件,利用等红绿灯的时间看信。她知道,在这些信里,有15%都是垃圾信件,与其等着总裁亲自挑选,不如自己在到达办公室前,进行一番筛选。每天她进办公室的头一件事,就是立即扔掉垃圾信件。

安妮经常和总裁在各地飞来飞去,因此有很多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她觉得和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对公司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常常在飞机上写短签给他们。有人对她说:“一上飞机,我就发现你在写短签,两个多小时,都没有停过,你们老板一定以有你这样的员工为荣。”安妮笑着说:

“我只是想有效利用时间,不想白白浪费这些琐碎的时间。我觉得我应该时刻想着为客户们做点什么。”

不要小看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你可以处理那些与工作相关的一些杂事,比如收拾文件、整理办公桌、准备工作用具等;你可以浏览浏览网页或看看今天的报纸,以开拓你的知识面;你可以看一下客户资料,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样到时候你才不会手忙脚乱……只要你有心,就有很多事情可做。

那些业绩优秀的员工,都是一分钟效率专家,从来不会轻易浪费每一分钟。

因为对他们来说,每一分钟都是无价之宝。积沙成塔,积少成多,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每一分钟,日积月累,就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甚至产生奇迹。

4.提高效率不能抄小路、走捷径

现在很多旅游区都架设了索道,从山脚,用不了20分钟就能到山顶。的确,这样可以不必走蜿蜒曲折、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山路,免去徒步登山的艰辛。不过,走捷径登山,你会“丢掉”很多沿途的美景,也无法体会到爬山的乐趣,更无法知道比爬山更有趣的故事。

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抄小路、走捷径,不是把精力用在工作本身上,而是挖空心思想着怎么少费力气,少花时间,少走弯路,更省力、省时、省事地完成任务。

有一群人,每个人都背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缓慢而艰难地前进。走着走着,忽然有一个人停了下来。他心想:这个十字架真是太沉了,照这个速度,猴年马月都到不了圣地!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拿出刀把十字架砍掉了一段。等他再上路的时候,觉得轻了好多,步伐也加快了。

这样走啊走啊,又走了很久。他还是觉得十字架很重,尽管刚刚已经砍掉了一截。为了能够更快、更轻松地前进,他又拿出刀,又砍掉了一大截。

这样一来,他一下子觉得轻松了很多,毫不费力地就成了大家的领队。他一边吹口哨,一边走,一副轻松的样子。

没想到,前边突然出现了一条又深又宽的沟。没有桥,也没有路可绕,更没有钢铁侠或蜘蛛侠能出来帮他的忙。原本落后的人们都赶了上来,他们把背着的十字架放倒,做成桥,都从容不迫地跨过了深沟。

他也想那样做,可他的十字架已经被砍掉了一大截,根本够不到对面。

望着那些渐渐远去的背影,他只能垂头丧气地停在原地,一脸追悔莫及的神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那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应承担的责任,没有了这些义务和责任,也就没有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有时候工作是很辛苦,就像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往前走一样,但是你不应该埋怨工作的辛苦、责任的重大,因为只有你经历了这种磨炼和挑战,才能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从工作中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感。

培根说过:“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小路、捷径,往往是最近的路、最短的路。现在抄小路、走捷径的人屡见不鲜,可往往没有走多远,就已经走到了头。比如速食快餐,确实可以暂时充饥,迅速缓解饥饿,但里面却少有营养;速成培训,可以让你得到一纸证书,但培养出来的不是半吊子,就是标准的“马路杀手”。

我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凡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为了效率,牺牲过程,不能整天梦想着通过走捷径成大事,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耐得住寂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你的工作做到位。那些看上去很短的路,看上去很省事的方法,实际上大多是最艰难、最没有可能性的。

一位才华出众的双料博士,他先后修完了法律博士课程和工程管理博士课程。这样的人绝对算得上人才了吧,按说应该事业顺利,飞黄腾达才是,可事实并非如此,他甚至被一些企业列入了黑名单,成了大家永不录用的对象。

博士毕业之后,被一家研究机构点名要了去。因为研究所有着很多的物力财力支持,很快他就研发出了一项重要技术,并申请了专利。一年不到的时间,他就觉得该研究机构的待遇太差了,就跳槽到一家私企,并用自己的那项技术换了一个公司副总的位子。大概待了不到三年,有一家大公司提出给他公司股份,他不仅动心了,还带着公司商业机密跳槽了,给原来那家公司造成了不少损失。

后来,他觉得自己的位子不够高,又先后跳槽了两次。就这样,他“背叛”了4家公司。那些因此蒙受损失的公司,建立了一个“联盟”,把他的不良品行公之于众,当他再想找工作的时候,竟然没有公司敢用他。

钱有了,位子有了,信用却没了。这时候再后悔已经晚了。就是喜欢抄小路、走捷径这种思想害苦了这位双料博士。很多人都是这样,觉得什么事情都有捷径可走,可一个人,越是希望走捷径,有时候就越难成功。

不可否认,捷径总是充满着诱惑,外表总裹着一层“糖衣”,但基本上都是美丽的陷阱,让人上当受骗,因为它会无形中助长投机取巧的功利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让人不肯或不屑努力,成天把心思花在旁门左道上,最终不免为捷径所误。

当然了,并不是说现实生活中真的就没有捷径,不过,真正的捷径,不过是在掌握了事物发展规律之后,所采取的正确的方式、技巧而已。没有实打实的努力,不肯下一番苦功夫,天天做白日梦,想着“天上掉下馅饼”,无异于痴人说梦,只能让自己在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幻想中,耽误时间,浪费生命。

5.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工作就像一个雪球,今天有今天的事情,明天有明天的任务,如果你今天做不完,就会推迟到明天,明天原定的计划自然就泡汤了,这样,工作一定会越堆越多。要提高工作效率,没有什么捷径,如果说真的有什么“武功秘籍”

的话,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尽最大可能每天都能搞定当天的工作,“今日事,今日毕”,这样到了第二天,自然就不会背着过多的包袱。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是海尔发明的管理方法,也叫“OEC管理法”,就是全面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意思是说,今天的工作今天必须完成,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高才行。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种理念,并不只是针对企业管理的,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也非常重要。它可以称得上是一条自我管理的黄金法则。在工作中,如果能够坚持这个原则,就可以保证工作效率,保证你所有的工作都能保质保量而且按时完成。

海尔公司的洗衣机海外产品经理崔淑立在接手美国市场时,很多人都说,有一个美国的客户非常难拿下,之前所有的产品经理在这位客户面前都折了戟。

崔淑立却不信这个邪。这天崔淑立一上班就看到了那位客户发来的邮件,对方要求给洗衣机设计一个新外观。当时正是美国的晚上,此时客户早已经上床睡觉了。崔淑立很后悔没有能够即时回复对方,这样客户必须等到第二天才能看到回复的邮件。从这天起,崔淑立决定,晚上过了11点才下班,这样就可以在当地上午的时间里处理完邮件。

这一招果然奏效了。崔淑立与客户能够及时沟通,开发部也很快完成了新外观的设计。正要把图样发给客户的时候,崔淑立觉得应该配上整机图,以免影响确认。于是崔淑立“逼着”自己和同事们完成了整机外观图,并发给了客户,这时已经是晚上12点了。

凌晨1点的时候,崔淑立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果然,客户的回复如期而至,对方说:产品非常有吸引力,美国人一定会喜欢。她兴奋不已,睡意全无。

在样机推进过程中,崔淑立常常半夜起来开电脑,看邮件,如果可以回复,就即时答复客户。美国那边的客户完全被崔淑立折服了,这个难缠的客户终于被搞定了。

对于这种情况,可能一般人会说,“十几个小时的时差,我可没办法当天处理”。但换成一个能够真正把工作做到位的人,结果就不一样了。其实不管是市场,还是客户,或者工作难度,都没有发生变化,能够让事情有所改变的关键因素就是人。

就像崔淑立说的那样:“我从中感受到的是自我经营的快乐!有‘时差’,也要日清!”有这样高效率的管理模式,有这样积极满足客户需求的员工,海尔想不成功都难。

“日事日毕”的意思是对当天所发生的种种问题,一定要在当天解决,不让问题一天天地积累起来。而“日清日高”,则是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不断提高,每天寻找差距,以求做得更好。

一家生产企业为了解决基础管理薄弱、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引入海尔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法。

他们围绕年度总体指标,把相关经济指标分解落实到人,使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经济指标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他们给每个员工准备了一本“日清日高”小册子,由员工根据自己当天的工作情况按日清、日思、日高三个部分分别填写。日清,主要是总结当天的工作情况,对没有完成的任务限定期限;日思,是围绕工作时效和质量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提出整改建议;日高,就是在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设定第二天和中长期工作目标,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员工填写完毕“日清日高”记录本后,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召开“日清日高”例会,进行总结,并提出部门“日清日高”工作目标。他们每月定期组织“日清日高”论坛,组织员工展开讨论,并拿出改善方案。同时针对有些部门办事拖拉、效率不高的问题,举办专题论坛,以开小型座谈会、网上发言、发送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展开讨论。

引入日清管理法后,公司的管理执行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有的销售代表就销量、成本、销售收入等指标逐日提出目标,一线员工对改进工艺、优化流程等方面纷纷提出建议,使“日清日高”成为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行动准则。

“日清日高”要求我们,属于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清理干净,绝不把今天的工作推到明天。不过,做完了工作,并不意味着结束,你还应该认真反省、总结一下自己今天的工作是否有所得、有所失,不仅如此,你还要进一步看到近期和远期的工作目标与努力方向,以每天提高一点的观念,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力争一天上一个台阶。

不管是效率还是能力,提高都有一个过程,谁都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如果你做到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提高1%,长期坚持下来,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必然会以几何级数的方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