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工作重在做到位
46754900000015

第15章 胜在执行:工作到位的必经之路(2)

任何没有达到最终所要结果的行为,都是毫无价值的。对于员工来说,是靠提供好的结果换取薪水,只有做出结果才能分出高低,没有结果,所有的人都一样,于是大家只能“吃大锅饭”,薪资待遇也不会有什么差别。

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结果的员工是资产性员工,没有创造好结果的员工是负债员工。作为资产,企业必然会充分利用,发挥它的效能;作为负债,企业早晚要想方法填平。那么,你是要成为公司的资产,还是要做浪费资源的负债呢?

4.越是专注,越有执行力

有这样一件趣事:

一家电视台招录一名都市新闻采访记者,面试题之一竟然是让入围者比赛穿针。那些“过五关斩六将”坚持到最后的应聘者,要在一个封闭性良好的、播放着高分贝音乐的房间里穿针引线。用时最短的胜出。电视台通过这种别开生面的考试,最终挑选到了理想的人选。

事后有人追问电视台老总,为什么会采用这样一种“好玩”的方式招聘。

老总是这样说的:“我们需要的是一名都市新闻采访者。他主要是在喧闹嘈杂的闹市里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有闹中取静的心态和本领,要能在各种干扰中专注做事。”这一番别开生面的解释让人倍感新鲜,又心服口服。

要想专注,就必须集中精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这体现着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和风格。专注这个词,很多人都很熟悉,就像熟悉自己的名字一样。

不过熟悉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做到。专注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摒除杂念,力求完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样才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

在电影《赤壁:决战天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曹操大军压境,大战在即,周瑜、关羽、张飞等人忙里偷闲玩投壶游戏。每个人的掷箭效果各有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周瑜,他掷箭总是每投必中,而心急气躁的张飞却是屡投不中,最为搞笑的是,他竟然抓起一大把丢向小小的壶口,希望能够投中几支,结果仍然是一支也没有投中。

将士们问:“周都督,为何你每次都能掷中?”周瑜答:“专注。用专注去做每件事情时,一颗小石子也能打倒一个大力士。”

小石子打倒大力士的说法,源自圣经故事,写的是大卫用一颗小石子就战胜了残忍的巨人歌利亚。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有一点可以确认,专注是每个人做每件事情必备的最基本的态度。不管做什么事情,当你专注于此的时候,你就会用心,发挥最大的能力,去关注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最终把自己所负责的事情做到位。

专注是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他所做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他为自己设定的目标。

反过来说,如果你做事三心二意、心不在焉、敷衍塞责、心浮气躁,必然无法集中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做什么事情都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即便心有凌云壮志,却一件简单的小事,也做不好,结果往往一事无成,更不要说有所成就。

比尔·盖茨的早年学友,曾经披露过一些关于比尔·盖茨的轶事: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个工作狂。在他中学求学时期,那种认真专注的习惯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在电脑房钻研电脑,还是玩扑克,他都是废寝忘食、不知疲倦。

当比尔·盖茨还在哈佛大学上二年级的时候,他迷上了玩扑克,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疯狂地玩扑克,疯狂地摆弄计算机,这些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第一次玩扑克的时候,他的表现糟透了,不过他并不服输,而是认真地钻研怎样才能玩好牌,就这样,他非常专注地坚持了下去,最后成了一名扑克牌高手。

如果比尔·盖茨单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扑克牌上,肯定就不会有今天的世界首富了。他对待电脑更加投入,只要不玩扑克,他就会出现在哈佛大学的艾肯计算机中心,因为那时使用计算机的人还不多。比尔·盖茨绝对不是哈佛大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才能却无人匹敌。至于他的导师都会为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奇,更为他充沛的精力以及不遗余力的认真投入而赞叹不已。

毫无疑问,专注是比尔·盖茨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这种认真的精神,就不会有微软的今天。大量成功的企业案例证明,改变企业命运的,往往不是雄才伟略的策划专家,而是具备专注精神的高效执行者。

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是每个人的追求。不过,成功不是便宜货,更不是容易事。如果对工作、事业缺乏一种执着的精神,结果必定一事无成。唯有专注,才有可能在执行的过程中,帮助你走得更快、走得更稳,提高达到事业的平台及顶点的速度。

专注催化成功。专注于小事,可以做成大事,专注于大事,可以成就伟业。人们缺少的不是雄心壮志,也不是外部条件,缺少的是一颗始终专注于一个目标并为之奋斗的心。也许你现在的岗位毫不起眼,也许你现在做的事情微乎其微,但是不要妄自菲薄,应该积极进取,坚持下去,专注于此,说不定哪天你就会“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5.凡事三思而行,不做“无头苍蝇”

这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3种,一种人有了计划,就能按计划去做;另外一种人,特别爱制定计划,却没有耐心执行;还有一种人,知道自己没有执行力,所以也就不再制定计划,完全是靠运气来达到目的。

运气的确很重要,有时能帮你插上翅膀,如果漫无目的,那双翅膀只能长到苍蝇身上,带着你四处乱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计划失败,却有很多人因为没有计划而失败。做事没有计划,没有条理,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不可能取得好成绩。以至于一位在企业界很有声望的经纪人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做事没有条理是许多企业经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做事有计划,不仅是一种工作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态度,足以成为一个决定他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说:一切都是设计,没有什么不能设计。执行任务之前的思考和计划,就是一种设计,是对目标、方向和结果的一种构想。没有计划,往往注定失败。因为没有方向的航行,永远不会到达彼岸。

《福布斯》财富榜中的日籍韩裔富豪孙正义,19岁的时候曾做过一个50年生涯规划:30岁以前,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光宗耀祖,宣布自己的存在;40岁以前,要拥有至少1000亿日元的种子资金,足够做一件大事情;50岁之前,要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然后把重点都放在这个行业上,公司拥有1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用于投资,整个集团拥有1000家以上的公司;60岁之前,完成自己的事业,公司营业额超过100亿美元;70岁之前,把事业传给下一任接班人,自己回归家庭,颐享天年。

现在的孙正义,已经从一个弹子房小老板的儿子,成了今天闻名世界的大富豪,这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现在的他仍然在逐步实现着他的计划。

现在的世界是设计师、谋略家的天下。一般的人只能看到眼前3步远的距离,他们却能够看到10步、20步,甚至更远的距离。头脑混乱,做事没有秩序,不经大脑的人,成功永远会与其擦肩而过。只有那些有计划、有条理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如今加班已经成了一种流行文化,但有人认为,之所以大半夜还在加班,是因为工作没有完成,是工作缺乏计划性、工作效率低下的表现。

在一家高新科技产业公司,有一位员工常常在公司加班,这样才能做完当天分配给他的工作任务。有一天晚上,已经快十点钟了,他又在公司加班。这时候,老板赶回办公室拿文件,发现了他。两个人对视的时候,该员工发现老板正在瞪着他,几秒钟后就听老板吼道:“你怎么每天晚上都加班到这么晚!

简直就是浪费公司的水电费!”话说到这儿,还没完,老板又批评了他一通,说他工作效率不高,然后转身离去了。

第二天,老板在过道的墙上贴了一封《告员工书》,明令禁止员工加班。

这个《告员工书》里面说:“不会休息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我公司提倡提高工作效率,不提倡员工加班,现作如下规定:

(1)从即日起,公司规定的所有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员工一律不得加班。

(2)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加班,必须提前向部门经理报告……”辛辛苦苦在办公室加班,本来已经成了很多人都认同的优点,结果非但没有得到老板表扬,反而挨了批评,尽管这个员工心里想不通,很郁闷,可也没有什么办法。

对于个人而言,加班就是工作效率低、无计划的代名词,而对于企业来说,则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统筹能力差等深层次的问题。对那些知名企业来说,效率是工作出来的,不是加班加出来的。比如,着名的IBM公司,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有音乐响起,提醒员工该下班了。惠普(中国)公司,在业界向来享有“不用加班”的美誉。

其实任何公司都应该主张按时完成任务,否则就是借加班作秀或消磨时间。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任务,这样的员工才是好员工,他们从来不需要用加班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表现自己。过分加班,只能说明你的计划没有做好。如果你经常加班,就要给自己敲警钟了。

工作没条理,效率不高,会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如果你不想一天从早忙到晚,如果你想每天都能按时下班,而且能够把每件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就必须学会聪明地工作。

在执行任务之前,不妨做一个简单的工作计划,大体上规划出什么时间做什么,要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计划,既可以做成一个备忘录,见诸于文字,也可以只是心里想的。所谓“宁可用不上,也不能不准备”,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如果事先不做一个安排,可能你就会陷在那些临时性的、被动性的工作里,重要的事情反而被耽误了,或者出一些差错。

宽打窄用,做起事来才能从容应对。

6.自动自发,领导在与不在都一样

不可否认,在现实工作中,有不少这样的人:领导在的时候,特别喜欢装模作样,工作特别积极,态度特别认真,节奏紧凑,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一副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的样子;领导一转身,或者不在跟前了,没了监督,情况就有了180°的大转弯,当时就松懈下来了,不是懒散地靠在椅子上,就是漫无目的地浏览网页,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甚至趴在桌子上打盹。前后判若两人。

一句话,就是老板在的时候一个样,老板不在了又一个样。其实,这是一种很不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工作没有自主性的典型表现。这种人永远都是在“皮鞭”的驱赶下才会工作,这种“奴性”的工作态度,会让他们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

在“工业学大庆”的时代,大庆人强调树立“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作风。其中的“四个一样”说的是黑夜和白天干工作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干工作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干工作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干工作一个样。其实,这就是一种自动自发的认真自主的工作态度。

所谓自动自发,就是没有人要求你,没有人强迫你,没有人监督你,你仍然会主动而自觉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

在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奖项,叫“终生成就奖”。这一奖项,对于把荣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的日本人来说,绝对是梦寐以求却又高不可攀的最高荣誉。有很多的社会精英、博学才俊一辈子努力奋斗,目标就是能够获得这项大奖。但有一次的“终生成就奖”却颁给了一个普通的邮递员。

他叫做清水龟之助,在东京邮局工作,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各式各样的邮件,快速而准确地投递出去。跟那些搞科研的社会精英比起来,他的工作简直就是微乎其微,不值一提。可他却无可争议地获得了这项殊荣。

这是因为,在从事邮递员工作的25个年头中,清水龟之助的工作态度始终与他到职第一天的那种认真与投入没有两样。他从来没有请过假,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脱岗等缺勤情况。经他手投递的数以亿计的邮件,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数九寒天,甚至是发生地震,他都能够及时而准确地把邮件送达收件人手中。

清水龟之助说:他之所以能够25年如一日地把这样一件平凡的工作做出如此伟大的成就,完全出于快乐。他说,他的工作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但看到人们在接获远方的亲友捎来的信息时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而欣喜的表情,就会感到莫大的心灵安慰和精神快乐,觉得自己的工作神圣而有意义,即使天气再恶劣,境况再危险,他也会“把信带给加西亚”。

什么样的员工是好员工?无疑,清水龟之助就是所有公司梦寐以求的好员工。可以想象,他在送信的过程中,绝对是没有人监督的。唯一看得见自己工作状态的,是他自己。正是他为了看到别人收信时的那种喜悦,而自动自发地完成工作,帮助他获得了这样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

并不是所有的人在工作中都是这样的。有的人觉得只要准时上班,按点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完成工作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工资了。其实,这不过是“过日子”或者说是“混日子”罢了。

诚然,工作的初衷是为了获得一份薪水。但工作绝对不能仅仅为了这个目的。工作,应该成为一件更有意义的事。通过工作,我们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良好的锻炼、才能的提升、品格的建立等价值高出千百倍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永远都不会被偷走或丢失。不过,要获得这些东西,需要你的热情和行动,需要你的努力和勤奋,需要你的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敬业精神。

也就是说,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只有自动自发地工作,才能让你在工作中找到充实感,给自身的价值定位。那种领导不在就是另外一种工作表现的人,迟早会暴露自己的不负责任、懒惰、虚伪等种种让人不屑的陋习,自己把自己淘汰掉。

如果想把工作做到位,就必须有多少力使多少劲,不要有所保留,不要只在老板来巡视的时候积极表现,如此投机取巧和懒惰散漫的习惯,会让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

西点军校的第二十一条军规,就是自动自发。从表面看,自动自发需要你的付出,似乎受益的是老板,但从根本上看,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因为你工作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只有那种不管老板或者上司在与不在,都能够自动自发地工作的员工,才会获得更多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