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46732900000036

第36章 现场短新闻的写作

(第一节)现场短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一、现场短新闻的含义及特点

1.现场短新闻的含义

现场短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特写”

等。它是记者或通讯员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运用视听等多种采访手段,捕捉事实变动的一个片断,并以具体形象的描述使之再现的短小精悍的新闻。

2.现场短新闻的特点

现场短新闻的基本要素有:“现场”、“短”、“新闻”,其特点如下:

(1)现场感强。现场感强是现场短新闻的第一个特点。要求新闻作品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立体,形象逼真,有强烈的形象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这就要求在表述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具有可感性。现场短新闻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现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典型场面,给予绘声绘色的聚焦描写。

②可视性。现场短新闻突出表现在“目击”和“视觉”中,写出能为突出主题服务的现场氛围、活动等,要善于挑选有意义且富有形象表现力的视觉材料,让人身临其境。

③可听性。语言是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的主要手段。现场短新闻要再现特定场景、特定形象,离不开人物语言,离不开各种音响。富有个性的语言,形象感强的环境音响,有助于受众如闻其声。

④可读性。现场短新闻接近生活,再现生活,有更广泛的读者群,文风应明快活泼,内容要新鲜别致,写作力求新颖,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总之,采写现场短新闻必须身到、心到、情到、手到,亲临其境抓“活鱼”。

(2)短小精悍。短小精悍是现场短新闻的又一个重要特点。现场短新闻并不是长新闻的简化,也不是缩写,而是一个精粹的有机体。现场短新闻的短,是用精妙洗练的笔墨,传播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的最重要的信息,做到短而不淡,短而不俗,短而不浅,短而不空。

(3)具有较高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具有较高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是现场短新闻的第三个特点。现场短新闻所报道的事情,必须是人们普遍关心、渴望知道的信息,是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现场、有新闻、篇幅短小,共同构成现场短新闻的三大要素。

二、现场短新闻的分类

现场短新闻按其表达方式可将其分为:特写式现场短新闻和动态式现场短新闻。

1.特写式现场短新闻

特写式现场短新闻是新闻特写的一种,是发自新闻现场的特写式消息。

它不仅报告主要的新闻事实,还描摹新闻事实的动态形象,描写和叙述两种表达方法缺一不可。

特写式现场短新闻与一般特写的差别,就在于现场性。一般意义上的特写消息,内涵更丰、外延更大,包括事件的、人物的、社会的、风貌的等,有的有场景,有的无场景,可以是现场采访,也可以是事后采访。特写式现场短新闻,侧重写事件,且必须是现场目击式采访。

2.动态式现场短新闻

动态式现场短新闻,是动态消息的一种,篇幅短小,有的像短讯,只报告主要的新闻事实,表达方法基本是叙述,但都是发自新闻现场的目击式报道,有很强的现场感。

三、现场短新闻的写作要求

1.抓住新闻发生、发展的动态

再现现场的事和人,要着力再现事和人的动态,动态最具传神写照作用。捕捉并再现现场动态,对写好现场短新闻至关重要。

2.深入现场多感官采访

通讯员必须亲临新闻现场,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现场的事件、人物、环境,感受现场的动态、色彩、声音、情感、气味等,深入认识新闻事件的原因、结果、意义,才可能写出“色、香、味”俱全的现场短新闻。深入现场,是写好现场短新闻的首要条件。通讯员身临其境,才能使受众如身临其境。

3.捕捉细节

通讯、特写、现场短新闻等再现式报道,更要注意捕捉典型化细节,以突新闻意义,以传神写照。典型化细节,对于再现现场形象往往能起到“一滴水见太阳”的作用。

4.点化场景

现场短新闻再现的主要是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但同时也要再现新闻发生的场景。再现场景,只需选择最能衬托新闻事实、最能烘托现场气氛的典型场景,简笔勾勒,境界全出。

(第二节)现场短新闻写作问答

一、写好现场短新闻应把握的“六字经”

现场短新闻写作难度较大,《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段存章总结的写好现场短新闻需把握的“六字经”,对初入门的通讯员会有所启发。

1.真——真实性

首先是事实真实,杜绝虚假。胡乱编造,一害国家,二害群众,三害自己。

其次是本质真实。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快——时效性

有些新闻生命很短,今天不报道,明天就变成旧闻。所以,要提倡抢新闻,快采、快写、快发稿,废寝忘食“捞活鱼”。

3.新——时代性

新闻本姓“新”,现场短新闻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既要看到昨天,又要看到今天,更要看到明天。未来无限好,全凭今朝干。

4.短——集中性

现场短新闻一篇几百字,长的也不超过千字。最好一篇一个主题,内容集中,力戒分散。我们要当好“电焊工”,把现场一个个生动的新闻镜头巧妙地焊接起来,首尾相连,层次分明,字字精练,浑然一体。

5.深——思想性

有人说:“短新闻,千把字,难以写深。”应该承认,它不能像长篇的深度报道那样阐述思想观点。但是,现场短新闻也要注意反映思想性。思想挖掘深了,宣传报道的指导性就强了。只要下工夫,短新闻也可以反映思想。

6.活——实录性

为把读者带到现场,尽量少叙述,多描写;少概念,多形象;少做作,多朴实。应该给读者一个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也就是说,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写报道。我们还要学会用两种人的眼睛看事物:像孩童的眼睛那样,看到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又要像聪明的长者的眼睛那样,看到各种事物后能迅速分出大小、黑白、美丑来。

二、现场短新闻的采写要领有哪些

一般说来,现场短新闻的采写要领有三:

1.寻找现场,感受现场,挖掘现场

显然,现场短新闻是通讯员亲临新闻发生的现场采写的新闻。而现场大致有三种:

一是被动现场。比如规定采访者只能站在警戒线外,或只能在楼下,不能到楼上,或只能在会外,不能进会场,等等。不过,采访者要有机动应变的能力,或想办法挤进第一现场,或寻找有利位置进行仔细观察。

二是主动现场。即通讯员自己寻找到的、或被采访对象约通讯员去的现场。这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发挥主观能动性,或扩大采访范围和采访线索,或有目的、多侧面地发问。

三是随机现场,也就是事前并没有思想准备,偶然碰上的,或是突发事件的现场。这就必须有迅速判断新闻和抓住新闻的能力。

2.提炼主题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同一个现场往往呈现出多个新闻信息。新闻工作者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挑选其中最具新闻性的一个来确定主题。

3.再现现场

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是现场短新闻写作的关键。

(第三节)常见现场短新闻类型的写作

一、特写式现场短新闻

闭幕式熄灭圣火方式颇具诗意别具一格

北京2008年8月24日电8月24日晚,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主火炬塔缓缓熄灭,这一圣火熄灭的方式颇具诗意,以几名运动员卷起打开的画轴的方式熄灭8月8日开始燃烧的北京奥运会圣火。

闭幕式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标有北京奥运会会徽的飞机舷梯,在进入机舱前,他们从背包上拿出了一幅画轴,徐徐打开。“鸟巢”顶上的碗边显示屏幕上,展现出从8月8日至8月24日,北京奥运会每一天的精彩瞬间。画面展示至8月24日时,画轴合拢,主火炬塔上的火焰也同时熄灭。

这一创意同开幕式相呼应。北京奥运会主火炬塔圣火点燃,是以中国的奥运英雄李宁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顶端的碗边,以空中飞人的方式,奔跑在碗边上徐徐展开的,在全球进行火炬传递的精彩画面组成的画卷上,奔跑至北京、奔跑至“鸟巢”,点燃了“祥云”图案打造的主火炬塔。这一方式令人震撼。

二、动态式现场短新闻洪水中,5800名旅客安全疏散通化2010年8月2日电7月31日0时30分至9时30分,通化地区普降大到暴雨。铁路各站、区间多处封锁、慢行,梅集线、鸭大线中断行车,部分旅客滞留在干沟、二密河、柳河等站。

旅客的安危高于一切。沈阳铁路局和地方政府主要领导,铁路职工、地方驻军、公安民警等纷纷来到抗洪抢险一线。

10时10分,K7380次旅客列车已在干沟站停留4个多小时,车上滞留了580名旅客,其中有韩国旅游团成员26人。干沟站配合列车工作人员四处采购,为旅客准备了1000盒方便面。

这期间,沈阳铁路局积极与通化市政府沟通,紧急疏散旅客。沈阳铁路局局长王占柱冒雨指挥,通化车务段、长春客运段的干部职工和通化铁路公安处的民警,逐车厢组织旅客转乘。干部职工有带队引导的,有看护横越线路的,有搀扶重点旅客的……面对这一场景,滞留旅客自发地鼓起掌来。

17时40分,转乘旅客安全到达梅河口站。局党委书记武汛坐镇指挥,580名旅客安全登上从梅河口站开行的K7380次列车。

截至记者发稿时,通化车务段管内共停运旅客列车30列,安全疏散旅客5800人,办理退票421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