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伟的妈妈在君伟出生不久就去世了,君伟便和爸爸相依为命地生活着。因为要一个人照顾孩子,君伟的父亲对儿子也是非常地关心。一次,爸爸要去外地公干,早上因为急着赶去机场没能和孩子一起吃早饭便匆匆离开了家门。一路上他担心着君伟有没有吃饭,会不会哭,心老是放不下。即使抵达了出差地点,也不时打电话回家。可君伟总是很懂事地要他不要担心。
因为心里牵挂不安,爸爸草草处理完事情就踏上归途。
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熟睡了,爸爸这才松了一口气。疲惫不堪地他正准备就寝时,突然大吃一惊:棉被下面,竟然有一盒打翻的卤肉饭。
爸爸一下子很伤气了,抓起熟睡中的君伟就是一阵狠打。
“为什么这么不乖,惹爸爸生气?你这样调皮,把棉被弄脏谁洗?”
君伟从来没有见过爸爸发这么大的脾气,他吓坏了,抽抽咽咽地辩解着:“我没有调皮,这……这是给爸爸吃的晚餐。”
原来君伟看见爸爸早餐都没有吃就出了门很心疼,晚上,他打电话叫了外买,特地给爸爸也叫了卤肉饭,因为怕爸爸的晚餐凉掉,天真的小君伟把饭盒放进了棉被底下保温。
爸爸听了,不发一语地紧紧抱住君伟:“对不起,是爸爸错怪了你!”
孩子的想法和我们总是有天壤之别,家长总是习惯了用自己的方式去推测孩子的动机,结果让孩子的一片好心被误解。
——了解孩子的动机不要以为孩子只是单纯地犯错,也许他只是选择了错误方法。在一所幼儿园里,老师问明明:“如果你正在开飞机,飞机没有油了,你怎么办?”明明天真地说:“我叫乘客们都别慌,然后我找个降落伞,自己先跳下去!”老师们都笑了,以为明明是选择自己先逃命。没有想到明明有接着说:“然后我去拿了油,我再回来!”
你的孩子可能也和明明一样,用一种他自己的天真的思维做一些事情,如果你不了解孩子的动机,你也许就想老师们一样,一直在误解着孩子。
——理解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是出于好的目的做了坏事,请你理解孩子的行为并给予他一定地鼓励。当孩子没有把他渴望做好的事情完成,甚至还因此犯下错误的时候,最沮丧的就是孩子自己。如果孩子想要为工作很辛苦地你泡一杯咖啡却摔坏了杯子,不要指责孩子总是笨拙地给你添乱,这样会让他对自己产生消极地评价,便得容易自责缺少自信。
——告诉孩子正确地方法 孩子的思维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并不能像父母一样成熟地处理一件事情。当一个孩子好心做了坏事,你可以告诉孩子,正确地方式是什么。比如君伟的父亲,就可以告诉孩子,饭冷了可以放在微波炉里热一热,放在棉被里是错误的,因为棉被是人睡觉的地方,如果不小心把饭洒在被窝里,被窝脏了人睡着就会不舒服。这既是对孩子行为的一种肯定而后指引,也是对孩子进行的生活知识的教育。